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給玄德當主公》第683章 論袁
最新網址:

當黃祖看到劉辯和何氏屍體的一刹那,他就知道這次他攤上大事兒了。

先前還想著什麽能夠憑借這次事件使江夏黃氏成為荊州第一大家族,這次別說成為荊州第一大家族了,回頭袁紹不把他全家宰了,都算是給他面子。

黃祖也是在南陽頂級的貴族圈中混的人物,他自然知道這一次他率兵來劫持弘農王導致弘農王死了之後,會對南方的政局產生多大的影響,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兒啊。

只是他心中雖然知道,但是心中已經慌亂。

此刻的他露出了驚恐之情,他左右張望著,無奈的拍著自己的手,連連說道:“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黃祖已經亂了心神,但是他一旦亂了心神,對周泰身邊的那些荊州士兵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看著主將都變成了這副樣子,這些人心中怎麽能不開始覺得,他們此番不但是任務失敗,而且還犯了大錯呢。

如此一來,軍心就很容易受到影響,如果這個時候徐晃在突然殺一個回馬槍,只怕黃祖他們就危險了。

在這種車關鍵時刻,還是周泰急忙站了出來,幫助黃祖穩定心神。

就見周泰急忙走上前去,對著黃祖拱手說道:“黃公,當此之時,你可千萬不能六神無主而無所作為啊。”

黃祖奇怪的扭頭看向了周泰,不明白他所言之意是什麽。

周泰別看是草莽出身,但是也頗有心機,這些年跟在袁紹身邊看到的這些謀臣之間彼此之間相互謀算,他的心眼兒也蹭蹭的長。

誰曾想,在這個時候,他竟然能夠比黃祖做出更冷靜的判斷。

“黃公啊黃公,你可莫要忘了,今日弘農王與何氏之死,絕非是我等之所願,咱們欲將弘農王和何氏請到荊州,哪曾想,那朝廷的劉儉派出兵馬半路截殺,毫不顧念弘農王乃是先帝之子,其命令手下的軍士不斷地攻打弘農王的車架,方致使弘農王身死,這個事情回頭黃公一定要稟報袁公,讓袁公廣布天下,由天下豪傑共同討伐這賊相劉儉!”

周泰這話如同晨時的鍾聲一樣,重重敲響在了黃祖的腦海中。

他驚訝的看向了周泰,接著眯起眼睛,緩緩的點了點頭。

是啊,周泰說的沒有錯,現在情況已經變成了最糟糕的情況了,自己再怎麽抱怨,再怎麽驚慌失措,也是沒有用的。

現在當務之急是需要趕緊把這件事情攪渾,同時把髒水潑到劉儉的身上。

這是大漢朝各地閥閱望族慣用的手段……輿論手段。

自己雖然不知道這事兒到底是不是劉儉策劃的,但是這個事兒跟雙方都有關系,就看誰能把髒水先一步潑到對方的身上。

黃祖想到這兒,猛然從地上一躍而起,他伸手拍了拍身上的塵土。

衝著周泰拱了拱手說道:“幼平得歸是你提醒,要不然老夫險些鑄成了大錯。”

緊接著就聽他吩咐周泰說道:“幼平,伱率領兵馬在此為老夫斷後,老夫先行趕回宛城,將這件事稟報給袁公,請袁公火速定奪此事。”

周泰點了點頭,隨即斜眼看向了一旁的那兩具屍體,說道:“弘農王和其母的屍體還需帶回荊州讓袁公安葬,這樣也才能表現出我等對於弘農王的敬意。”

黃祖明白周泰的言下之意,這是想要借這個事兒汙蔑劉儉,所以,荊州方面一定要給弘農王來一場風光大葬。

他連忙點頭說道:“幼平所言甚是!”

隨後,黃祖就吩咐手下的兵將,將弘農王以及何氏的屍體重新裝上馬車,並趕著馬車隨著他的先部兵馬一同向著南陽郡的方向行駛而去,而周泰則率領大部人馬在後面尾隨著黃祖作為斷後的兵馬,嚴防朝廷的軍隊前來追擊。

黃祖等人雖然是第一個發現劉辯和何氏屍體的,但是劉辯和何氏之死的消息,並不代表朝廷方面不知道。

而劉儉和賈詡等人知道這個消息的速度或許是比袁紹還能更快一些。

弘農王死了之後,徐晃這邊在第一時間就得到了消息,而通知他這個消息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那個為弘農王引路的宦官李之。

仔細想想也是,此人乃是呂強一手培養出來的宦官,但是在劉辯倒台之後,卻依舊是不離不棄的跟在其身邊。

這只能說明他有兩種想法,要麽一種就是他對弘農王的感情深厚,立志要以死報答弘農王。

而另一種可能就是將他培養出來的呂強對他有再造之恩,而呂強死在劉辯的手裡,那麽這個李之跟隨在弘農王的身邊直到如今,其目地就可想而知了。

李之逃到了徐晃的身邊,將弘農王已經死去的消息告知了徐晃。

至於弘農王是怎麽死的,他也沒有細說,徐晃也懶得多問,徐晃只是火速派人護送的這個李之返回了弘農,讓他去見李儒。

而李儒隨後也以最快的速度帶他返回了長安,去見賈詡。

而賈詡也用最快的速度將這個事件稟報給了劉儉。

劉儉聽聞弘農王和何氏已經死了,當即面上就露出了不悅之情。

“吾讓汝校士府好生看管弘農王,卻不曾讓你們插手弘農王與袁紹方面的事情,你們如何反倒利用弘農王去與徐晃共同攻打黃祖的軍隊?如今雖巧勝了敵方一陣,可反倒是將弘農王的性命給搭進去了,如此害我大漢朝白白折損了一名諸侯王,如此擅自行事,你們還將我這個丞相放在眼裡嗎?”

賈詡聽著劉儉批評他的話,卻是一點兒也不害怕,不過他臉上還是露出了懊悔之情。

“丞相說的是,我等立功心切,也是為了想要替朝廷分憂,情急之下出此下策,沒有想到好心辦了壞事,還請丞相恕罪。”

“唉,罷了罷了!”

“事到如今,我如此苛責你們又有什麽用呢?”

“只是弘農王此番已死,我等如此被動又該如何處置?”

應該如何處置?賈詡相信劉儉一定早就計劃好了。

但是他依舊說道:

“回丞相,依照老朽看來,當務之急,一定要派我們的人將此事廣布天下,同時用大公報將此事在各郡縣宣揚,無論如何都要將弘農王之死與袁紹一方的妄自行事聯系起來。”

“況且,此番若不是袁紹派兵暗中劫持弘農王,豈會導致弘農郡發生的一場大戰?弘農王又豈會無辜喪命於戰場之中?”

“老朽現在懷疑袁紹此番派兵去弘農郡,就是為了故意截殺弘農王,然後借此事來打擊我朝廷的士氣。”

劉儉聽到這兒,點了點頭,說道:“文和此言有理,既如此,那我就更不能讓袁紹得逞了。”

“大公報那面,當迅速的公布袁紹此番皆持弘農王的惡事,另外還要你校事府在各地傳播此事,朝廷方面也將出詔書討伐袁紹!”

“總之,這一次朝廷要發動所有的輿論攻勢,向天下人公布袁紹的罪行。”

賈詡道:“丞相,依照老夫看來,袁紹現在應該也是個丞相一般的想法。”

劉儉聽到這,哈哈大笑,說道:“我豈能不知袁本初的想法,他不過也是想借用輿論攻勢,將弘農王的死栽到我的頭上,劉某豈能讓他如願?”

“往昔之日,天下輿論渠道皆掌握在閥閱手中,但是如今經過我十多年的布局,這天下的輿論之道到底在誰的手裡?尚還不知。”

“我要讓袁紹借著這件事知道,天下的輿論,大勢早就不在他們的手中了。”

“從今往後,大漢朝的輿論喉舌,只在朝廷手中!”

……

……

果然,南北兩方各地的戰場尚未分出勝負,針對弘農王之死,他們又展開了一場輿論大戰。

這場大戰,雙方都使出了無窮的招數彼此鬥法,弘農王到底是死在誰的手裡並不重要,他們兩方的人也不想知道真相,真相對於他們而言沒有意義。

他們現在所主要做的事就是利用手中的各種渠道,將弘農王之死栽到對方的頭上。

袁紹所使用的還是傳統的閥閱模式,以各大家族的宣傳渠道為主要的力量,向著民間滲透劉儉的惡性,說他在弘農之戰中,派人暗中將弘農王暗殺了,了卻自己的心腹大患,其罔顧先帝的托孤之重,殺害先帝的子嗣,簡直罪大惡極。

特別是何氏的很多舊故家族之人目前還居住在南陽,這些人在袁紹的統治之下,也被袁紹搬了出來,配合袁紹來汙蔑朝廷,汙蔑劉儉。

袁紹本以為他的宣傳力度以及汙蔑方式應該是非常有效的,畢竟天下閥閱這麽多年來,想要用這樣的手段毀掉一個人,實在是再簡單不過!

就算這個人位高權重,在這種強大的輿論攻勢下,一般也沒有反抗之力。

袁紹甚至已經開始幻想劉儉在朝堂之中暴跳如雷,勃然大怒,無可奈何的樣子了。

但是很可惜,現實當中劉儉並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不但不會出現焦慮、暴躁等問題,而且劉儉的出手相比袁紹更加的犀利。

劉儉先是以朝廷的旨意,以天子的旨意,直接斥責了袁紹的惡行,並向天下各郡各縣發布詔書副本,言明此番袁紹率兵進入弘農,劫持弘農王並將其殺害,乃是為了報私仇,報復朝廷,打擊朝廷,其罪當誅三族。

此後,在大漢朝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大公報開始在各地發布信息!

這些年來,大公報的影響力已經屬於大漢第一,他定時的更新天下大事,並以極其精準的言論將天下和篩選過的政策局勢分析給底層的百姓。

在大公報面世之前,很多底層的鄉間百姓對於天下以朝廷政事並不了解,但是大公報每一期都將朝廷的政策以及有利於百姓的政策向百姓進行普及,使得百姓們能夠及時明白有利於自身的朝廷政策而不受到豪強欺騙,因此大公報在百姓心中的分量極高。

大公報既然已經闡述了袁紹的罪行,那在百姓心中這自然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毫無疑問,大公報已經成為了百姓心中的權威,任其他的小道消息和是閥閱諸家所散布的消息,根本就不能動搖其在其百姓們心中的分量。

隨後就是各地的已經成立的大學,以及其他的各種官學私學。

這些年來,劉儉在各地成立州立大學,同時自己還任了首都大學的校長,可以說漢室對於各地的學宮掌控力空前。

再加上科舉制度斷絕了世家門閥舉薦學子的能力,這是得各地學府的學子在一定程度來講都已經成為了帝國門生。

帝國門生這個概念也是劉儉這些年一邊辦學,一邊在各個學校以及士子當中普及滲透的新概念。

沒有什麽比當天子門生更為榮耀的事了!

學生們不會再因為被原先的地方家族舉薦而入仕,而是真真正正的通過了科舉制度成為官員,成為漢室劉氏的門生學子。

而且所有的各地州立大學都與朝廷方面有聯動。

朝廷方面一有什麽消息,立刻把消息下放到各個大學之中, 讓士子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朝廷的消息,並站在朝廷的立場來宣傳這件事。

天下學子們站在朝廷的立場來宣傳這件事,那麽這件事的輿論風向向就幾乎有了一個定論。

現在的學子不再需要地方家族的舉薦,也不需要地方大佬的支持才能有仕途,而科舉制度也使他們明白了朝廷對於他們仕途的重要性。

而且各地大學之中,豪強和寒門士子的比重越來越多。

所以現在的士子和當初不一樣了,他們的言論方向都變了,他們開始清一色的支持朝廷,很多人張嘴閉嘴都是朝廷的有利政策,現在的士子們明白,只有這樣做,他們的前途或許才會更加的光明。

而負責管理文化署的左伯,也在劉儉的授意下,開始刊印一本書冊,並大量印刷,廣布於天下之間。

《論袁》

這本書的內容,絕不可能是近期準備好的。

因為這本書中的內容十分考究。

從汝南袁氏的先祖袁安開始,詳敘述汝南袁氏這數代人在大漢朝所作所為之事。

書的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中肯的。

書並沒有從完全的側面來抹黑袁氏,包括承認袁家人的功績,袁氏數代子孫在朝堂中為大漢朝所做的功業,都有著詳細的記錄。

當然還有他們所做事情的黑暗面,這書中也大概有了一個闡述。

所以說,這本書的內容還是非常客觀的。

但是如此客觀的一本家族攥記,在這個時候大批量的發行於大漢朝,這當中的內容就令人尋味了。

(本章完)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