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給玄德當主公》第199章 控制諸侯王軍
  論變相奪權的能力,從後世穿越來的劉儉在這方面的本事,自然是遠遠的高于這個時代的人的。

  别看河間王等人是諸侯王,但歸根到底,也不過是剛剛才有能力開府的一群人,論根本能力素質和劉儉還是相差的太遠,劉儉想玩他們,閉眼睛都能把他們玩死。

  說是手到擒來,則是完全不過分的。

  特别是目前,冀州的諸侯王們手中的籌碼遠沒有劉儉大。

  他們的手下之中,像是張郃還有高覽這樣感覺被坑了的人,在五位諸侯王的軍中并不屬于少數。

  這些能被諸侯王征辟到王府當武官的人,在當地的郡國内都是有一些勢力的。

  可因爲皇帝劉宏可惱的制衡政策,偏偏讓諸侯王們沒有足夠的能力滿足這些當地武官們的政治需要。

  這也就給了劉儉這個冀州牧見縫插針的機會。

  在整個冀州,論及能夠給予地方庶族豪強最大政策的人,毫無疑問,就是劉儉了。

  而且,劉儉如今經過一系列的整頓,在冀州南部已經是說一不二的存在,他在政策上的号召力,必然遠超那些諸侯王。

  而且劉儉有自信,就算是他挖了諸侯王在郡國内軍隊的根,這些諸侯王也會感謝他,因爲劉宏給諸侯王的政策并不能讓他們擁兵長遠。

  短期内,諸侯王們可以自己花錢養兵,但時間長了,必然會成爲一個問題。

  兵馬和财政,包括農業都是相輔相成的,隻有兵馬的諸侯王甚至比遊牧民族都不如。

  張郃與高覽聽了劉儉的大緻訴說之後,心中已然開始有所激動。

  雖然他們還沒有表現出來急于将“自己的編制”從諸侯王那裏遷往牧署的迫切心情。

  但接下來,兩個人對劉儉的态度明顯變的極爲尊重。

  同時,他們也開始針對幽州北方的戰局,爲劉儉出謀劃策,盡量的彰顯自己的能力。

  雖然兩個人并沒有直言自己想要将身份調到牧署,但是他們突然如此盡心盡力的爲劉儉策劃,足以看出他們是在從另一個角度向劉儉表示忠心。

  河間國距離幽州較近,再加上張郃和高覽昔日都往右北平遊曆過,因此對于烏桓的一些情況比較了解。

  他們告知劉儉,目前遼西郡的烏桓大人丘力居,統掌五千邑落,在十郡烏桓之中勢力較強,而且此人雄心勃勃,在十郡烏桓之中,似乎是比較難以控制的,請劉儉對他加以關注。

  對曆史略有所聞的劉儉,自然知道丘力居是随同張舉和張純叛漢之人,不過雖然張郃和高覽禀報的事情他都知道,但他還是對張郃以及高覽表示了感謝。

  随後,劉儉又向二人詢問了一些關于各郡烏桓的事情,包括烏桓的風土人情。

  張郃和高覽便發散性的向劉儉訴說着烏桓的習俗。

  烏桓内遷已近百年,跟漢人雜居,其數萬邑落,生活習慣早就已經被漢人同化的七七八八。

  深受漢人同化不止,而且烏桓人很多已經與漢人通婚,通婚之後便落戶于地方的漢籍成了漢人,兩族彼此之間多有血脈相通者。

  曆史上的劉虞到了幽州之後,針對許多異族采取了懷柔政策,這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類似于烏桓這樣的邑落民族。

  你說他們是異族,但事實上他們已經和漢人混居了百年,雖然在戶籍制度上,依舊是與漢人分開的,但在正常的生活中,邊郡漢人與烏桓人因爲有通婚的事實情況存在,導緻很多邊境宗族,鄉裏之中的漢人,都會有些烏桓親戚。

  很多人都說異族可恨,了、異族可恨,但真要進行種族屠殺,那又該怎麽殺?

  十個異族人中,有兩個是與當地的漢民有關系的!
  全盤屠殺的計劃不現實。

  如果隻要是有異族血統和關系的人就要殺,那邊郡之中,最少也有要五分之一的漢人也要跟着他們陪葬。

  包括屯于美稷的匈奴,也面臨着這種情況。

  隻是一味的吵吵滅胡,卻不捋順請這裏面的血脈交融關系,那就是瞎吵吵。

  随後,張郃說了一件關于烏桓的風俗,讓劉儉倍感驚喜,他原先倒是真沒有往這件事上細想過。

  張郃告訴劉儉,據他所知,各郡烏桓“大人”的地位,是沒有世襲的制度。

  也就是說,假如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死了,他的兒子并不是唯一有資格繼承遼西烏桓“大人”位置的人,邑落中烏桓貴族、有能力的人,都是有可能繼承烏桓“大人”位置的。

  表面上聽起來,似乎是很民主,很人性化,但深谙人性之道的劉儉最是清楚這當中的利害關系。

  漢人帝王家室亦或是宗族子弟繼承家業,不但是世襲制度,且甚至還确立了長子,嫡庶等諸多規矩。

  爲的是什麽?
  禮法之所以如此規定,當中也必然是有人性的長遠思考。

  最根本的就是爲了保證家族基業在繼承時的穩定性。

  如果不用禮法硬性規定,一旦涉及到家業繼承的時候,兄弟相殘的事件怕是會屢屢發生,無休無止。

  但即使如此,兄弟相争,你死我活的事件還是屢有發生。

  明确了繼承人的情況尚且如此,更别說烏桓這種不是世襲的制度了。

  隻要是有野心的人,就可以禍亂烏桓。

  劉儉聽到這的時候,他的嘴角勾勒出了一絲微笑。

  ……

  次日,一衆諸侯王醒酒之後,劉儉開始與他們商議這件大事了。

  當着諸侯王們的面,劉儉命人将先帝劉宏所賜給他的假節钺擡了出來。

  随後,劉儉執禮于斧钺,以敬先帝。

  五位諸侯王亦是紛紛相随執禮。

  一衆劉家人對着大斧子拜了又拜。

  行禮完畢後,劉儉開始對諸侯王們講述眼下河北的情況。

  冀,幽之地,太行和黑山的賊寇遍地不說,鮮卑各部自打檀石槐死後,雖然是内戰頻頻,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很多部落也開始逐漸和解,并在漢朝邊境屯邊,大有再度入寇之意。

  烏桓也是蠢蠢欲動,大有乘虛做亂叛反之意。

  當此時節,他劉儉當遵循先帝之命,整合冀,幽的軍隊,随時準備對北方用兵,随時準備穩固北地邊境。

  希望在坐的諸侯王能夠幫忙,起個表率作用。

  諸侯王們聞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伱,誰都沒有先吭聲。

  劉儉明白他們的意思,好不容易組建起來的諸侯王軍,他們又如何好輕易憑白送人?

  換成自己,自己也是不樂意的。

  不過沒有關系,劉儉已經準備好了一套洗腦的措辭。

  不由得你們不答應。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