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給玄德當主公》第621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
最新網址: 徐榮的前部先鋒軍終於出發了,他們很快的就進入到了三河的地界之中。

 三河之地的叛軍數量也非常多,雖然不如雒陽周邊起事聚義的李響鬧的事情大,但是將各縣的叛軍加起來之後,大規模的叛軍數量加起來,估計也有能個三十多萬。

 而且這也只是一個大體估算的數量,若是深究細查,把所有的小分支也都算進來的話,那可絕對不止這個數了。

 現在,孫堅、黃祖、蔡瑁等人的兵馬正在以雒陽為中心,與李響的主力叛軍交手。

 當地的望族非常支持袁氏集團,無論是糧草還是軍械,都慷慨無私的提給他們。

 這些貴族階級對於普通的黎庶打壓的非常甚。

 而且他們的手段也非常的血腥!

 在他們看來,對待普通的那些流民,只要是敢反叛者,應盡皆屠戮!

 畢竟,在這些高門望族眼中,這些黎庶和野人隻配給他們當最低等的奴隸,隻配供給他們壓榨。

 如今他們居然敢大規模的起義,並將手伸到了望族的鄔堡之中。

 這簡直就是想羊想要吃狼,鹿想要吃虎一樣好笑!

 底層黎庶的起義在權貴眼中,是對他們的一種蔑視,是對制度,對自然規則的一種挑釁!

 一時之間,在司州之地,各地都成了屠殺的地獄修羅場,那些普通的流民所組成的反叛之軍,被望族們所支持的袁氏集團殘忍的屠殺著,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是敢加入叛軍隊伍的,無不被殺的血流成河。

 上至八旬老翁,下至總角孩童,皆不放過!

 這件事情,是早在袁紹將兵馬向司州派駐之前就已經決定了的。

 他要與司州本地的最高望族達成一置。

 拚命屠殺這些起義之民,是最快最省事的途徑。

 至少在袁紹看來,事情就是這麽個事情。

 ……

 在這場大屠殺之中,黃祖和蔡瑁行事倒還是比較妥帖的。

 他們雖然積極的與司州本地的望族和閥閱溝通,並大舉的評定亂民,但是他們殺伐的手段還並不是那麽恨,那麽殘忍。

 關鍵就是在孫堅的身上。

 孫堅對袁紹的命令實在是貫徹的太徹底了,或者說他本來就是這麽一號嗜血的人物。

 一個非常喜歡殺伐的人物。

 孫堅在雒陽周邊只是征討了大概不到三十天的時間,死在他的手中的民間叛軍就多達六萬余。

 甚至有五千余號的降虜,在被孫堅俘虜之後,就被他立刻斬殺。

 不錯!殺降!

 在這些軍閥看來,諸侯之間的降才是降,

 亂民不能降,也不能允許降!

 這些蟲豸沒有降的資格!

 敢反,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依照一個軍事家的立場來說,孫堅殺降的行為,一則可以節省自身軍隊的糧食,二則也能夠對叛軍起到震懾,讓叛軍一旦遇到自己的軍隊,就不敢反抗,甚至可能未曾開戰就四散而逃。

 不得不說,他的這個戰略確實是有他成功的地方。

 當然,也有他失敗的地方……

 孫堅殺死了五千降俘之後,只要不是李響所率領的正規主力軍,其余的民間部隊在見到孫堅的軍隊之後,幾乎都是驚恐的四散而逃,完全不敢與孫堅正面相對抗。

 這簡直就是一個屠夫!

 孫堅的軍隊以及孫堅本人的屠夫之名,在司州之地流傳著。

 那些最底層的災民和難民,一聽到孫堅的名字,除了驚慌恐懼之外,更是恨的牙癢癢。

 當然,這種情緒也被帶到了汝南袁家。

 因為現在的孫堅是汝南袁氏的先鋒打手,他在司州的行為自然就代表了袁紹的意願。

 這場在司州的大殺伐大清洗,使袁氏集團與中原以及四周的普通難民黎庶成為了徹底的對立。

 即使是沒有反叛的普通的黎民,在聽到袁氏的名聲之後,都會嚇得渾身顫抖。

 而聽到孫堅的名字之後,甚至都可能會直接昏死過去。

 最恐怖的壓迫,最恐怖的殺伐,現在已經盡皆體現在以袁紹、孫堅等高門代表利益階層人物的身上。

 而且就是在司州之地呈現一片腥風血雨的時候,徐榮的軍隊則是進入了河內郡。

 此時,朱儁已經躺在床榻上奄奄一息了。

 根據韓浩對徐榮的描述,朱儁只怕是命不久矣。

 徐榮代表劉儉引著徐晃,麴義兩名大將前來拜見朱儁。

 身為一個從寒門起身而走到現在的軍事重臣,朱儁這輩子過的並不容易。

 他雖然不似普通的農戶那樣生活疾苦,但是在他這輩子的仕途之中,也確實受到了很多屬於頂級望族之門所帶來的干擾和阻礙。

 很多時候,他只能屈從。

 朱儁能夠走到今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靠運氣。

 一百個寒門子弟中,或許才能有一個朱儁這樣的幸運兒。

 他在江東的時候,看過太多太多的底層黎庶因為高門望族的一己之私而背井離鄉,受困於死,也看過太多太多的流民因為沒有食物而客死他鄉。

 他當年為了自己的功業,與皇甫嵩征討黃巾之時,並未手下留情,他仿佛忘記了自己也是從一個寒門子弟而走到今天的。

 但是直到現在,臨近生死大關的時候,朱儁仿佛清醒了。

 他那顆心也因為自己的年老體衰而開始變得軟弱起來。

 他攥住了徐榮的手,沙啞說道:

 “徐將軍,請你轉告大將軍……朱某這一輩子最大的錯事,就是當年引薦了孫堅,讓其得以有機會輔佐袁氏。”

 “如今孫堅相助袁紹為虐,屠殺萬千黎庶……不錯,這些黎庶反叛朝廷,確實是有罪。”

 “但是,為惡者實乃是反叛的為首之人,普通的黎庶蒼生無辜,若是如此擅殺,關中與中原之地最終又能剩下幾人?”

 “當前之計,還是要以穩定人心為主啊。”

 “還望徐將軍轉告大將軍,在三河之地,莫要塗炭生靈殺伐過甚。”

 “如若不然,定折福壽,就如同朱某一般。”

 “切記切記!”

 說到這兒的時候,朱儁低頭一陣咳嗽,流出了幾滴眼淚。

 徐榮安慰朱儁:“車騎將軍請放心,我等來河內之前,大將軍就已經教過我們怎麽做了。”

 “關於三河之地的事情,我等自當以最妥善的方法行事。”

 “絕不會濫殺無辜。“

 “那些被逼到絕路的黎民百姓,只要他們肯回頭,我等皆以良民待之。”

 “若違此言,管教徐某不得好死。”

 朱儁聽了徐榮的這番話之後,似頗敢安慰。

 徐榮又陪朱儁說了一會兒話之後,隨即撤出了朱儁的房間。

 韓浩是陪同徐榮來一同來看望朱儁的,當他們一同走出朱儁的房間後,韓浩便急忙詢問:

 “將軍適才所言,可是真的?大將軍針對平定三河暴亂,確實有不同於袁氏的想法?”

 徐榮很是肯定的道:“正是如此,大將軍豈能如同袁紹一般行事?還請韓君協同我一同按照大將軍的指示行事。”

 韓浩急忙說道:“韓某自當應命。”

 ……

 ……

 隨後,徐榮就開始在三河之地進行平亂,他的平亂方針是按照劉儉的指示實行的。

 河北軍並沒有著急先對地方的流民動手,徐榮和韓浩以大將軍劉儉的名義,先在河內諸縣發布告示:

 傲內容大概,首先是大將軍劉儉表示理解河內諸縣百姓的疾苦。

 大將軍下令,三河之地重新使用大錢,暫棄小錢,以求穩定長久。

 另外,大將軍劉儉還會重新梳理三河之地的的土地財政,讓所有的流民重新有田可種有飯可吃,在三河之地推廣河北所施行的屯田之政,只要是肯放棄的反叛重新願意入籍當良民的人,可以既往不咎,重新登戶照冊,安排土地,過上正常的生活。

 第三件事,就是大將軍劉儉會穩定三河之地的糧價,使物價趨於正常。

 當然,劉儉對於三河之地的亂民歸順也有一個限期,若是限期不歸,河北官軍就不會留手,對冥頑不靈者將會施以最狠厲的製裁。

 告示頒布之後,在三河之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別的事情且不說,劉儉所頒布的這些條例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直接要在三河之地廢除小錢。

 小錢之政雖然是惡政,但畢竟是朝廷直接提出來的,是天子名詔實施的。

 類似於袁紹、曹操、劉儉在各地的地盤雖不執行,卻都是陽奉陰違,暗中抵抗。

 從沒有人在表面上直接提出過朝廷的不是。

 當然,那也是因為不合規矩。

 但是現在劉儉卻直接否定了朝廷的政策,認為小錢之政不是良政,大張旗鼓的要求他轄境內所有的人全部統統棄用小錢,重用大錢。

 這件事,在朝廷方面看來又會怎麽樣?

 ……

 ……

 劉儉在三河之地明令要求禁止小錢的事情,以及他的奏疏,都先後抵達了長安。

 劉辯在知道了這件事後,勃然大怒。

 “劉德然視朕如無物?!竟敢在地方廢朕之政!?”

 面對劉辯的憤怒,朝堂之中,以閥閱望族為代表的王允、楊彪等人立刻對劉辯上奏,直接攻劉儉。

 諸公卿皆言劉儉妄自尊大,在地方不遵劉辯的意志,與朝廷背向而馳,定然是有自立之心。

 不過,以荀攸、劉表等人為首的清流則是正確的看待了這一問題,並向劉辯替劉儉說話。

 荀攸等人認為,現在的司州,包括關中的形勢實在太亂了!

 地方叛軍也實在是太多了。

 董卓的大軍現在被牽製在涼州,根本無法回來平叛,再說,就算是能夠回來,但是根結不除,任憑亂軍就怎麽發展下去,或許也會成為顛覆朝廷的巨患!

 一個不好,其規模或許比當初的黃巾軍還要恐怖。

 而且荀攸等人懷疑,現在關中與司州境內,就有人正在暗中串聯當地的望族,煽動地方的叛亂,大有顛覆朝廷之心。

 而這個勢力很有可能就是袁家。

 袁紹的先鋒軍進入司州之後,大肆屠殺黎民,還以朝廷平叛的名義,意圖將惡名惡政全都往朝廷上推,他自己卻借著此舉來聯合當地的望族閥閱,取悅其心。

 真是其心可誅啊。

 而劉儉現在,沒有直言朝廷有弊症,而只是將朝廷的新政暫緩。

 且劉儉如此行事,雖無朝廷名詔,但也算全了天子的顏面,畢竟現在天子不想廢除小錢之政,因為他不想承認自己有過失。

 這樣一來,後果就全由劉儉一個人背負,這對朝廷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而且,劉儉這樣做,必然會與袁紹產生衝突,倒不如任憑劉儉這樣做下去,反倒可以使朝廷穩固。

 就在這個當口,劉儉的奏疏也已經抵達了長安。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