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給玄德當主公》第490章 良將的抉擇
最新網址: 劉辯雖然比原先穩了,也清楚了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但是他終歸還是無法完全找準自己的定位。

 正如劉儉對劉備所說的那樣,劉辯從一開始就選錯了比較的對手。

 以他的眼界和知識儲備量,以及對未來的規劃,一千個劉辯在劉儉面前也是沒用的。

 但這並不怪劉辯,因為這也確實是穿越者所獨有的優勢,一般人是無法改變的。

 換成誰,也不可能真的在關中臥薪嘗膽的種二十年田。

 董卓見劉辯如此著急,心中其實也很是理解他。

 劉辯著急,他也著急啊。

 劉辯希望向天下人展示他是一個合格的皇帝,而董卓是希望能夠在臨死之前,達成自己心中的宏願,向天下所有人證明,特別是關東那些士族那些人證明,他董仲潁也是不輸於他們的存在!

 關東士族之所以能夠騎在自己的頭上一輩子,靠的完全是他們的先祖福蔭,論能力,他們跟他董卓相比,狗屁都不是。

 所以在這一點上,兩個人一拍即合。

 董卓對劉辯道:“陛下若是要作速出兵,老臣以為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征討涼州打通西域,乃是長久之事,非朝夕可定,非得需要大量的馬匹,軍械,人夫,騾馬……最重要的,是糧秣輜重。”

 “朝廷現有的家底到底能不能支撐,老夫心中也沒有底。”

 劉辯道:“這件事,相國大可放心,朕已經決定,仿效劉儉在河北之所行,采用屯田,關中平原沃野千裡,而朕也打算廣招流民,行之以屯田,用以解決軍糧之事。”

 董卓點了點頭,道:“陛下能夠虛心效仿劉大將軍,足見陛下仁德,只是依照老臣看來,僅如此行事所積累的軍費輜重,怕還是遠遠不夠,老臣近日來與手下的近臣們商議,想到了一個辦法,或許可行。”

 劉辯問道:“相國請試言之?”

 董卓言道:“可使國家鑄新錢,一幣抵百,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

 此意就是讓劉辯發行新的貨幣,面值相當於原先漢朝五銖錢的一百倍,然後由政府接管市場,控制物價,不允許物價發動不利於政府的波動。

 隨後,根據董卓對劉辯的解釋,那就是新錢的面值雖然是原先五銖錢的百倍,但重量僅相當於舊錢的一到二倍即可,再加上政府操控市場,很快就可以從民間積累財富,用以西征。

 而且如今長安政府畢竟是大漢政府,除了關中之地外,關東諸州諸郡,也要通行這種貨幣,而這種貨幣的發行鑄造,也只能在雍州,這樣一來,劉辯就可以通過貨幣,來掠奪關東諸侯,包括劉儉和袁紹等人轄境的財富。

 畢竟,這也是朝廷的政策,地方必須要施行。

 一手鑄錢,一手操控市場,純純的空手套白狼。

 劉辯畢竟還是年輕,經驗淺薄,想的事情不是那麽深遠,當然就算是他想的足夠深遠,但在董卓這個方法的引誘下,他也一樣把持不住底線。

 對於目前的朝廷而言,這確實一個快速斂財的方法了。

 “好,既然如此,那屯田和鑄錢之事,朕可使尚書台立刻草擬章程,相府那邊,也請相國多多敦促,務必早日將事情落到實處。”

 ……

 ……

 朝廷那邊要做的事情,劉儉這邊已經有了眼線,似被董卓帶入長安的董昭和張既,在第一時間就派人將朝廷的動作派人星夜送往劉儉那裡。

 對於朝廷的這番舉動,劉儉並不著急處置應對,劉辯和董卓因為缺錢狗急跳牆鑄造新錢在民間斂財,這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畢竟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這種事並不算是少數,朝廷乾的事並不能算是新鮮。

 反正劉儉要做的,只是對自己下轄的百姓們的財貨進行保護就是了。

 朝廷斂財所造成的通貨膨脹,劉儉這邊不會替他們承擔。

 他現在要做的最緊急的事情,就是率領大軍北上進入並州地界,將並州征服。

 ……

 ……

 河東郡安定了,劉儉的大軍克日起行。

 眼看著劉儉的大軍要走了,徐晃心中非常的焦慮。

 他現在的內心處於一個矛盾狀態。

 首先,就本心和情感上來講,徐晃非常想跟著劉儉一起走。

 像是劉儉這樣英明神武的主公,這輩子徐晃怕是碰不上第二個了。

 若是不能乘著這次機會與劉儉一起走,徐晃這輩子的成就,只怕是一眼就能夠望到頭。

 也唯有劉儉,才能夠給他更好的發展平台,讓他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

 但問題是,徐晃心中也有另外有一個擔憂。

 畢竟,河東郡的太守王邑是他的舉主,他提拔並重用了徐晃,可以說是徐晃的恩公。

 徐晃其實就等同於王邑的故吏。

 在這個時代,故吏若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就改換門楣,雖不至於聲名狼藉,但對個人的養望,確實有一定的影響。

 徐晃雖然出身相對寒微,但對於個人的聲望也還算是重視,特別是泥陽王家在涼州也是有名的高門,自己若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就舍王邑而去,一個弄不好,怕是自己的名聲就完蛋了。

 武人雖不像是士人那般注重名譽,但誰不希望自己死後,能得一個忠義的聲名呢?

 所以說,徐晃現在有些進退兩難。

 到底是跟劉儉走,還是不跟劉儉走?

 徐晃連著三晚睡不著覺。

 終於,在經過了一番掙扎,徐晃還是下定決心,去王邑處拜訪,辭別王邑跟隨劉儉去北境征戰沙場。

 雖然會累及一些自己的聲名,但相比於名聲,還是切切實實的前途利最為重要。

 於是,在失眠三日後的第四天晚上,徐晃深夜前往王邑的府邸拜訪,他來到王邑的府邸,送上名刺,請求拜見王府君。

 但是王家的門吏卻告知徐晃,王邑現在正在會客,讓徐晃到偏間暫時等一等,稍後王府君便會接見他。

 雖然有些著急,但徐晃還是老老實實的到旁邊等著去了。

 等了大概小半個時辰,依舊不見王邑召見,徐晃又不能催促,只能是先去如廁。

 但如廁回來的路上,卻正好看見王邑正在親自送一個人向著門外而去。

 而在看到那個人之後,徐晃不由大驚,急忙閃身躲到了一邊。

 若是讓劉儉和王邑同時看到自己在這裡,一會自己再單獨面對王邑的時候,那場面可是太尷尬了。

 “文都兄!劉某告辭了。”

 王邑向著劉儉拱手道:“大將軍,王某祝大將軍此番北上,早日得勝而歸!”

 劉儉笑道:“呈文都兄吉言,你我適才所約定之事……”

 王邑笑道:“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

 “好!”

 就見劉儉和王邑伸出手,彼此重重擊掌。

 隨後,劉儉就向王邑告辭。

 待劉儉走了之後,王邑返回主廳,命人將徐晃召了過來。

 徐晃忐忑不安的進了廳堂,向王邑行禮之後,正猶豫應怎麽向王邑請辭,卻聽王邑說道:“公明啊!”

 “末吏在!”

 “你回頭,收拾收拾行囊,隨撫遠大將軍一同前往並州吧……”

 “喏……啊?”

 徐晃聽了這話,頓時一驚。

 “府君,為何如此?為何要驅逐徐晃走?”

 王邑聽了這話,臉上露出了些許不愉之色。

 “公明啊,看看你這話說的,如何叫王某要驅你走?”

 “你是大漢朝的臣子,又不是我王邑一個人的屬下,王某人有什麽資格阻礙你為大漢朝盡忠?”

 “如今,咱們河東郡已經安寧了,白波軍被撫遠大將軍徹底的剿滅。”

 “”然,僅是咱們河東郡安寧是不夠的……今並州之地被黑山軍肆虐,匈奴猖獗,撫遠大將軍與王某神商議,要你去他的軍前效力,這也是正理。”

 “畢竟北疆的戰事不穩,今後用得上你這樣良才的地方還有很多。”

 “只是不知道你願不願意?”

 “我也不瞞你,撫遠大將軍特意來找王某人商議這事兒。”

 “當然,王某人還是是極力推舉你去的,你有能力,也有才華,若是不為國盡忠,實在是太可惜了。”

 “只是王某人和大將軍也不能替你個人的前程做主,你若是不願意去,而是想留在鄉中,那我和撫遠大將軍也不能強求。”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徐晃哪還能假裝正經,謙虛退讓?

 王邑今天可是給了他一個天大的台階下呀。

 這台階他若是不下,那可是過了這村沒這店兒了。

 “末吏徐晃,願意遵從府君和大將軍的軍令,前往軍前,為國效力。”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