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給玄德當主公》第609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
華佗聽了劉儉的話,非常的開心。

 他活了這麽一大把年紀了,自然能夠看出劉儉此刻對他說的話,都是發自其真心實意的。

 接下來,劉儉開始在細節上為華佗講解,包括他準備如何將醫學納入到河北諸官學的科目之中,同時又如何以官方的角度,保護農業,工業,醫療,紡織等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員的知識產權……

 名氣的方面自然不必說了,對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人,那除了名氣之外,也一定要將對他們施行各級別的金錢獎勵。

 身為後世來的劉儉,心中最明白,真正的人才靠嘴是留不住的,只有一個國家給予三教九流人員足夠的優厚待遇,他們才會集中前往這個國家,而建立一個強盛偉大帝國的基礎,就是這些人才。

 這不僅僅隻限於他們漢人,哪怕是異族人,外國人中,突然蹦出一個在某些方面經驗豐富,強於其他人的人才,那劉儉也不建議用重金重利請他加入大漢王國。

 至於民族方面,嗨,改國籍唄!

 大漢民族最大的有點,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要你有本事,不管你是什麽人種,以後都給你改成漢民族,哪怕就是外貌上有點不一樣,經過三代兩代的雜交配種……不,是友好的聯姻通婚,就完全看不出來了。

 這叫什麽?

 這叫近朱者赤!

 總之,經過劉儉一番認真的解釋,華佗心中的顧慮被他一點一點的消除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心中產生了更多的希望!

 他從來都沒有想過,一個國家的醫者……哦,不不僅僅是醫者,還有其他的那些各行各業的精英,也能夠得到像學經者一樣的重視,同時得到學經者的殊榮。

 華佗現在看劉儉的眼睛都是亮的,他隱約的感覺到,劉儉是這個國家的希望之光。

 ……

 ……

 劉儉的行動很快,他的能力也極強,在華佗的傾心幫助之下,個月下來,蔡覓和卞玉兒便都已經停了月事,很大幾率是懷有身孕。

 而鄭慈和杜嫣,估計也是早晚的事情。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幽州牧使荀彧,暗中來到了鄴城拜見劉儉。

 身為幽州牧,同時也是事關北疆全局安定的人物,荀彧的到來令劉儉很是驚訝。

 “文若不在幽州主持諸事,來此作甚?”

 荀彧並沒有與劉儉過多的客套。

 他匆匆忙忙地喝了一大口水,然後對著劉儉說道:“大將軍,關中動亂,大將軍知否?”

 劉儉雖然最近一直在鄴城規劃各種政務,同時還兼顧著給自己的家族開枝散葉,但是他對於關中的關注度卻並沒有放松。

 河內郡現任太守朱儁病重,目前已經沒有精力理會政事,河北郡的大權已經轉移到了韓浩的手中。

 而韓浩乃是劉儉的鐵杆,由他執掌了河內的大權,那河北校事府的大量偵查人員,對於三河地區,還有司州以及關中諸地,進行了全方位的探查和謀報。

 所以,關中和司州等地的消息,劉儉心中自然明鏡的很。

 如今的關中和司州可是非常熱鬧了!

 各地的流民反叛不斷,相比於劉儉離開徐州之前,司州和雍州簡直就是一片大亂,每一天都有新的普通民眾揭竿而起,攻打府庫,劫掠州郡!

 而且,不論是人數還是范圍,與幾個月前的小打小鬧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而董卓如今不在朝堂之中,鎮壓叛軍的事情,全都落在了李傕和郭汜的身上。

 問題是,這兩人處置地方叛亂的手段,實在是太過稚嫩了。

 幾個月前,因為朝廷的小錢政策,導致關中和司州,中原地域的糧價大漲,使得那些擁有巨大財力和糧草的豪富乘著這個機會囤積糧草,大發國難財,將糧食的價格炒的高之又高。

 針對這種情況,董卓命令郭汜等人前往關中諸地,與諸豪族商談,將糧食的價格壓下來,用以保持轄境內的穩定。

 但很可惜,西涼人的做法與正常的中原人不同。

 郭汜並沒有采取正確的方式,他沒有找這些人談判,他采取了最為極端的方式,派兵拿了抬糧價格抬的最凶的幾個家族首領,將他們在鬧市口全部斬殺,以為震懾,然後下定嚴令,要求各地豪族不得妄抬糧價,擾亂市場。

 按道理來說,郭汜斬殺發國難財的人,這是一種正義的行為,理應得到所有人的擁戴和支持。

 但是他的手段太過激烈了,而且他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

 他應該是先將平衡兩家的政策發布出去,之後若是沒有人遵守,在逮捕然後進行問罪。

 但問題是,郭汜這個馬賊出身的人可不管那麽多,他是先殺人,然後再頒布條例,這就觸動了很多地方大族豪強的神經,覺得郭汜這是純粹在拿他們涮著玩。

 你先殺了人,沒收了人家的財貨,然後才把政令頒布出來,這不是故意為難人嗎?

 天底下哪有這麽辦事的人?

 隨後,關中諸地反叛的人,開始驟然增多了起來。

 雖然大部分反叛的人依舊是那些底層的黎庶流民,但是很顯然,這當中有了望族的推波助瀾。

 不然規模不可能這麽大!

 想當年張角所領導的黃巾起義,暗中也是得到了士族門閥的支持,如若不然,單憑普通的黎庶反叛怎麽可能做到八州聯動,又怎麽可能會產生這麽巨大的影響?

 現在也是同理。

 所以說,關中之地如今造成這麽巨大的禍患。這當中確實是有著郭汜行事不當的原因,但若是細細分析,這裡面一定還有外人推波助瀾。

 事情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郭汜之舉雖然不得人心,但也應該不會一下子就激起這麽大的動亂。

 當然,他的行為只是導火索,只是這個導火索背後又有什麽人在煽風點火,卻又不得而知了。

 此刻,劉儉和荀彧當著面,將這些事情大概的捋順了一下,最後兩個人的反應非常一致,他們將問題延伸到了另外一個人身上。

 “是袁紹做的吧?”

 劉儉似笑非笑道:“上一次在雒陽之爭中,他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好處,看來他一直不肯放棄,這一次確實又要插手司州的事務了。”

 荀彧拱了拱手,道:“袁紹如今已經有所行動,大將軍,您何時準備向關中進兵?”

 劉儉歎道:“問題是,我的孩子沒有生完啊。”

 荀彧聽到這兒,不由啼笑皆非。

 “大將軍,這都什麽時候了,你竟然還在這裡想這般的事?”

 “當下於大將軍而言,乃是入朝主政的良機,十年難得一遇,豈能錯過?”

 “若是錯過了這次機會,以後再想入朝主政可就難上加難了……大將軍想要開枝散葉,何時不是時候?卻偏偏要在這個時候!”

 劉儉只是笑,未回答,這讓荀彧很是奇怪。

 他細思半晌, 突然明白了劉儉的意思。

 他恍然的拍了拍自己的頭,說道:“是我著急了,沒有理會大將軍的真實意圖。”

 是啊,袁紹如今還沒有興兵進入關中,劉儉若是先去關中,那就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而且袁紹若是能夠將關中的水攪渾,那劉儉也就越能夠在關中這趟渾水中摸魚。

 很多事情不必急於一時。

 特別是袁紹既然要插一腳進來,那就更不能輕舉妄動,要時刻觀察袁紹的行為,待對方完全的暴露出自己的欲望之後,再後發製人才是最為高明的上策。

 荀彧淡淡問道:“還要等?”

 劉儉說道:“正如你所言,這機會十年難得一遇,所以一定要穩,不可亂了方寸,且再看看形勢。”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