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給玄德當主公》第591章 獅兒難與爭鋒
最新網址: 說實話,劉儉非常喜歡魯肅的直率。

 他也挺喜歡張昭的那股虎勁兒的。

 這兩位人才到了劉儉麾下,可以說,這兩個人正好可以形成一種互補。

 看目前這種情況,針對今後的徐州,劉儉可以告訴劉備: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魯肅。

 特別是魯肅,今日提出了讓他西進朝廷而暫緩在南方與袁紹、曹操等人的爭鬥策略,這當中的見識確實是非尋常人可比。

 正常情況下,如今劉備已經奪下了徐州,依照常理推斷,正應該攜這股大勝之勢南下,與曹操、袁紹決勝負,若能勝之,則可一舉收復大漢南境。

 而此時若是轉頭西進,則徐州這面就要留精兵悍將駐守。

 而且這跨度一下子從大漢朝的最東邊跨到了大漢朝的最西邊,實在是有點讓人覺得舍本逐末了。

 相比於袁紹與曹操,那西北邊的骨頭也並不好啃。

 而且那個地方實在是特別敏感的區域,那是朝廷中樞,而且還有董卓在那裡。

 那十余萬西涼軍皆是天下精銳,再加上原本朝廷的中央軍,軍事實力是大漢朝最頂尖的,特別是朝廷在大義上還佔據正統。

 而且關中之地也有函谷關等重要關卡,易守難攻,絕非那麽容易就可以打進去的。

 以劉儉如今的名聲來說,若是驅兵西向直接進兵與朝廷決裂,那他的聲名可就都完了。

 劉儉知道,其實這個天下對他而言,有一個潛在威脅。

 那就是劉儉剝奪了太多的貴族豪右的利益。

 雖然很多人看似臣服了,但難保他們不會什麽時候再瘋撲過來反咬一口。

 但是卻正如魯肅所說,劉儉心中的志向可不是只是僅僅當一名偏安一隅的地方割據勢力。

 既然他要做出以前古人都沒有做出的事業,那麽劉儉現在就必須要拿下朝廷。

 只有佔有天下政治的最高權力。他才有在中華一言九鼎的話語權,才能夠有最高的政治名義,然後再放手去做他想做的事。

 而且這件事宜早不宜晚。無論如何,他都避免不了的。

 劉儉問魯肅道:“子敬之言,我亦覺得深有道理。”

 “只是徐州這邊臨於江淮,曹操或是袁紹,隨時都能打來,卻當如何?”

 魯肅言道:

 “霸主之謀,自古就是謀足兵、謀足糧、謀足士。”

 “九江郡,人口富庶,土地肥沃,又兼控扼四州要道,乃兵家必爭之地。

 “可惜自從袁公路竊據淮南之後,荒淫暴虐,橫征暴斂,致使淮南空盡,五谷不長,六畜不生。”

 “曹操若是要將淮南恢復原狀,必然還要花費一大部分精力,但是淮地距離徐州和中原又過於近了,曹操若是大力發展淮地,又怕翌日勢危,大將軍或是袁紹竊佔其地。”

 “淮南一地雖可進窺中原,戰略意義非凡,然荊州位於江東上流,袁紹對曹操又佔據了咽喉之地。”

 “現如今的曹操,雖然依附袁紹,彼此互為唇齒,但是時日一長,他們也必圖發展。”

 “大將軍,依我之見,只要我們鞏固邊線,不讓他們能夠近於中原或是徐州半步,時日一長,或許江東與荊州之間的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縱然不會發生變化。但只要扼守於邊境,做出隨時奪取淮泗之狀,則曹操必然心疑,袁紹也定當謹慎,恐未必輕易北上。”

 “自古以來,南船北馬,北方士卒之利在於馬戰,而徐州之地多平原,南軍若想北侵,恐不佔優勢,但北軍若要南下渡過長江,卻也不佔優勢……雙方彼此互相製衡,只要謹慎以待,想來不會出什麽問題。”

 “只等大將軍拿下西北控制朝廷之後,曹操、袁紹縱然雄踞於南方,亦不為大將軍所懼也。”

 聽了魯肅的陳述,劉儉表示很滿意。

 雖然魯肅的描述在實操上還是有一些淺顯和幼稚的方面存在,但是他的整體戰略大局確實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的魯肅畢竟還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只是一個剛剛準備入仕到自己麾下的年輕人,這樣的人能夠有這樣的大局觀,就非常不錯了。

 劉儉隨即對魯肅和張昭說:

 “兩位皆是淮泗之人,對於東南的形勢甚是熟悉。”

 “我兄長劉玄德現在在這裡沒有深厚根基,我想請兩位好好的輔佐於吾兄,我翌日會回返河北,然後仔細籌謀子敬所獻之戰略,將眼光放向朝廷。”

 “但是我若要去往西北,東南這面一定有穩固,才會令我後顧無憂。”

 “二位可能做得到嗎?”

 魯肅和張昭隨即一同向劉儉拱手施禮道:“敢不應命!”

 劉儉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看向一旁的劉備:“兄長,你看這兩位大賢可能用之?”

 劉備感慨的向著劉儉長長的做了一揖。

 “備誓死為大將軍鎮守東南,絕不讓袁紹亦或是曹操等越境一步!”

 就這樣,張昭和魯肅二位大賢成為了劉備在東南方坐鎮的左膀右臂。

 這兩個人被劉備一人用於主持內政,一人用於協助劉備督建軍隊。

 正如劉儉預先所估計那樣: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魯肅啊。

 ……

 ……

 而就在劉儉等人在徐州招募人才之時,董卓已經起朝廷的精兵猛將前往關西的涼州,欲使涼州置於自己的治下,他與涼州當地的軍閥展開了混戰。

 董卓一大把年紀了,他自知時日無多,如今關東一片混亂,又有袁紹和劉儉這樣的強敵。

 董卓知道,他這輩子想要將這些強敵盡數剿滅,幾乎是沒有希望的,而身為一個可以望到生命盡頭的老人來說,現在的董卓很想給自己死後留下一點東西。

 正如當初劉儉所忽悠……不,是所為他設計的一樣:涼州以及西域就是董卓讓自己名垂青史的良機。

 而董卓如今的威名,還有他手下的軍事實力,對於涼州一眾軍閥來說,確實比較難敵。

 特別是以韓遂和馬騰這支叛軍來說,董卓的勢力突然來到涼州,對他們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但董卓想要剿滅他們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董卓知道,剿滅諸賊最大的難處:就是涼州的人口太少,城池太少,地域縱深太過於廣大。

 而且這裡比較落後,到處都是黃土高原,叛軍來回縱橫,很難找到他們的固定位置。

 雖然涼州只是一個州,但是它實際上的佔地面積比中原三個州加起來都要大。

 更鬧心的是涼州北接草原塞外又有羌族各處叛亂,在這裡,十戶人中就有八戶是對朝廷有敵意的。

 而對於董卓的大軍來說,糧草從長安往涼州供應,雖然相對比較近,但還是周轉困難。

 這裡本地的居民,你想從他們身上攪出一些糧食來也是極難。

 而對於涼州本地的土豪來說,他們也大多不會支持朝廷的軍隊,因為這裡十個土豪中有八個就與叛軍有關系。

 當然,他們表面上不顯山不露水,而且把糧食藏的好好的,你讓董卓一時間到哪兒去挖?

 現在朝廷對待地方的法律,在劉儉和董卓的推動下,是重律法而輕權術。

 但是涼州這個地界相比於中原,更加的輕視於法律,這裡的人更加的看重彼此之間的關系紐帶,畢竟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之中,若是一味的遵從法律,涼州的人口只怕會被藏匿的越來越多,帳面上的人口也越來越少,而大部分人的生存也越來越成問題。

 伱也別怪呂布和牛輔到了這裡玩兒不轉,董卓到這裡都費了好一般力氣才逐漸打開的局面。

 董卓從小就是在涼州長大的,他對於這個地方非常的熟悉,知道一味的在涼州瞎打是並沒有什麽用的,

 想要讓涼州區安定,慢慢的使這裡的人都置於他的掌控之下,就必須要采取分化戰術,拉攏一批打擊一批。

 涼州人本地大多異理性較為淺薄,他們大部分只是為了生存,所以董卓代表朝廷的只要給予一些涼州羌族和豪民足夠的利益,就會使他們傾向於董卓,使董卓在涼州站穩腳跟。

 特別是董卓在涼州原本就有一些根基。

 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儉平定東南徐州的消息傳到了董卓耳裡,而且聽聞劉儉還派人表奏劉備為徐州牧。

 董卓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愣了許久,方才長歎口氣道:獅兒難與爭鋒!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