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給玄德當主公》第584章 下1步的行動
最新網址: 劉備聽劉儉說到這裡,很是認真的記下了。

 雖然他不知道劉儉此言是玩笑還是真心話,但是他都將劉儉說的話,當成鐵律一樣執行。

 這麽多年來,劉備這樣做已經很是習慣了。

 “德然,你言下之意,那曹操似乎是想學你學到底了?”

 劉儉認真回答:“正確的策略才會有人學,若不是因為我的行政方法確實有效,曹操他也不會非要執意模仿我的。”

 “不過這樣也好,倒也是讓徐州本地的這些高門望族死了這份心,別期望他們從外面能夠找到什麽有利於他們的外援,就算是曹操這種人來了徐州,到時候倒霉的一樣也是他們!”

 劉備聽劉儉這麽說,當時便即哈哈大笑。

 “德然,我留在徐州,今後要面對的可是曹操和袁紹,你還需給我留下精兵猛將才是。”

 這一點自然不需要劉備多說,劉儉心中也是有數的。

 “拿下了徐州之後,徐州就等於成了青州的前沿屏障,成了與袁紹、曹操等人接壤的最前線,一旦南北方發生戰事,那徐州這裡自然就是承受攻擊最為激烈的地方,所以這裡自然要留下最精銳的兵馬和最善戰的將軍。”

 “兄長,我會調程普和韓當回到青州總督軍事,畢竟雖然徐州成了前線,但青州境內難保不會有叛亂,而且黃巾諸賊在各地一直都是彌漫之勢,時不時就會有某些人物聚集流民起事,所以青州還是要留下一定的人坐鎮的。”

 劉備聞言,點了點頭,這點他自然明白。

 “至於兄長你這邊,高順的陷陣營還有太史慈會留下,有他們二人在,一定會成為兄長的左膀右臂,然後兄再以陷陣營為基礎,在徐州重新組織兵馬,青州的劉伯安會給你後續的支持,他會給你提供兵源與糧食,用於作為你前期穩定徐州的基石。”

 聽劉儉要把高順,太史慈和陷陣營都給自己留下來,劉備心中的憂慮大大緩解。

 “哎,只是可惜了雲長和翼德不能留一人下來扶我左右,若是有他們二人中的一人隨我同鎮徐州,我這心中就更踏實了。”

 劉儉無奈的歎了口氣。

 “兄長,我明白你的意思,你在徐州將來要面對的人是袁紹和曹操。這兩個人的實力確實太強了些,雖然有高順和太史慈輔佐,卻不足矣用。”

 “其實我也曾經想過要將雲長和翼德之中的一個人留下來輔佐你,但是韓州那面的事,還需要雲長回去坐鎮,如今雖然平定了三韓,但是繼續往北的扶余等地,依舊需要雲長去征伐,如今子龍和漢升都在並州助郭奉孝穩定局勢……匈奴人那邊不時的還會有余孽反叛,鮮卑諸部也有很多單於看並州不穩,有心想分一杯羹,他們兩個人暫時是沒法動的。”

 “幽州那邊的文若雖然有麴義為大將,但鮮卑這些年多少恢復了一些元氣,一些小部落也開始合並,慢慢一定會再次集結,對上谷、漁陽等地形成威脅。”

 “這次回去,我要派翼德等河北大將往幽州,尋個由頭,對鮮卑進行打擊。”

 “所以雲長和翼德,包括子龍、漢升等人都不能留在這裡。”

 “不過你放心,雖然他們不能留在這裡,但是我在徐州這段期間,會想辦法為你招募本地的人才為臂助,就算不能力壓曹操和袁紹,但是保全你在徐州的基業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我為你甄選的人才,兄一定經好好地利用,讓他們能夠充分的發揮才乾。”

 劉備聽到這裡頓時大喜。

 “德然之意,是要在徐州替我挖掘本地的人傑?”

 劉備最佩服的就是劉儉的識人之能。

 劉儉哈哈大笑:“那當然了,每一個地方都有可用的英才,徐州這個地方可是人傑地靈,英才不比其他地方少,比我們河北也不遑多讓。”

 “只是陶謙昏聵,不識真正的英才,你看他手下雖然有陳珪、糜竺、王朗等輩,但這些人並非真正能穩徐州的人傑。”

 “咱們且回郯城,穩定徐州的局勢,我會替你在徐州的士族以及豪強之中尋找新的人物,讓這些人輔佐你,而這些人,你也可以用他們去製衡糜竺或是陳珪這樣的望族高門。”

 “畢竟這些人在徐州本地的勢力太大,雖然不能說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但是極為掣肘。”

 “陶謙就是前車之鑒,你看看陶謙的丹陽兵被周瑜打沒了之後,其內部就立刻反水。”

 “那糜竺和陳珪雖然心是向著我們的,但是這些人在徐州的話語權太強,一定要想辦法弱化。”

 “而兄長,你初佔徐州,一下子就動手來對付他們,則未免有些惹人話柄,且也會引起他們的驚懼,所以,當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啟用新的人傑為臂膀,製衡這些望族,兄居中策應,做到遊刃有余。”

 劉備聽到這裡,恍然而悟。

 劉儉說的這些道理,他自然是明白的,但是論及對這些道理的實操性以及實踐性,劉備是遠不及劉儉的。

 他昔日雖為西青州牧使,但在青州與劉虞也是互有分工的,劉虞主要負責政治,而劉備在青州主要負責軍事。

 如今到了徐州,劉備就是軍政兩全一把抓,這對於劉備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歷練,是對他的能力的新考驗。

 而徐州在某些方面來說,現在是陶謙留下的一個爛攤子。

 雖然相比於歷史上的徐州,現在的徐州要好很多,但它依舊是爛。

 爛的不是徐州的財政或是人口,而是本地的勢力,是陶謙留下的這些屬官的勢力。

 劉儉正是因為看明白了這些,所以才決定在離開徐州之前,替劉備將這些事情統統搞定,然後任憑劉備在徐州發揮。

 不是劉儉過於小心,也不是劉儉多事,而是在離開徐州穩定東南之後,劉儉要回到河北,他先是要觀察大漢朝今年與北地諸族之間的貿易數額,還有目前對外族進行文化輸入的效果。

 如果北境諸族與大漢的關系相對處於穩固期,那劉儉就決定開始將目標往西!

 這是他下一步,或者是說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棋。

 大漢朝的西面是什麽?自然就是朝廷中樞!

 毫無疑問,董卓統治朝廷中樞已經夠久了,而且據劉儉了解,董卓如今也已經起兵去了涼州。

 現在朝廷內部表面平穩,實則多事。

 通過張既,董昭等人給劉儉送回來的消息,董卓的身體似乎也出了一些問題。

 現在一旦有風吹草動,朝廷就會發生巨變。

 身為大漢朝的撫遠大將軍,一定要在這個時間段掌握朝廷的動向,把握先機。

 只有把握了朝廷的先機,才等於把握住了這個天下的控制權。

 ……

 ……

 幾日之後,劉備與劉儉兄弟率領遼東軍抵達了郯城。

 先前已經來過郯城一次了,但是這次再來,感覺卻大不一樣。

 畢竟,從現在開始,這裡是劉氏的地盤了。

 進入郯城之後,陳珪和糜竺等人當即設下宴席,慶祝劉備入駐徐州,並將消息在徐州各郡國廣為傳發。

 但是劉儉在徐州的消息,陳珪還是很懂事的低調處理。

 隻提劉備,未提劉儉。

 但事到如今,紙已經包不住火了。

 劉儉在徐州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雖說不可能是人盡皆知,但只要是有身份有勢力的人,多少還是會得到一些訊息的。

 面對這位大漢朝的第一將軍,徐州諸人也都頗為忐忑。

 特別是在劉氏兄弟入城之後,第一次會議上。

 這次會議,按照陳珪和糜竺等人的設想,是邀請徐州諸大豪屬官共同商議,擁立劉備為徐州牧。

 但是很顯然,劉儉並不想走這樣的流程。

 他可不想讓劉備承這麽大個人情。

 “諸位所言,想匯聚徐州諸豪傑,擁立吾兄劉玄德為徐州牧,某以為此事不可。”

 陳珪等人將此事提出來之後,本以為會讓劉儉大為高興。

 沒想到,對方卻不鹹不淡的說出了這麽一句,並沒有采納,這事在場所有人心中都頗為詫異。

 糜竺衝著劉儉拱手道:“敢問大將軍為何如此啊?”

 劉儉微笑著解釋:“吾兄弟,天子之臣也,徐州,漢家城池也?豈能有不問朝廷,而私自立州牧之事?”

 陳珪說道:“那依照大將軍的意思?”

 “吾當親自奏疏於朝廷,細說徐州諸事,看朝廷如何評斷,朝廷若以吾兄為徐州鎮守,自當可也,若朝廷不予,我等卻也沒有辦法了。”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