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劉備謀主,謀盡天下》第九十七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1人
黃昏鴉啼,如人泣哭。

 臨淄城下,劉備雖然擊退了徐和,但這心情卻是高興不起來。

 徐和逃了。

 但臨淄城下,卻留下了數千的屍體,有黃巾的,也有州兵的。

 還有那幾萬饑寒交迫的老弱婦孺。

 這些老弱婦孺不知道何去何從,一個個眼神麻木,迷茫待死。

 “雲長,子義,將城下的鄉民分批聚集。”

 “告訴他們,臨淄城稍後會給他們熬製粥飯。”

 安撫黃巾流民的方案,劉備已經不是第一次執行了。

 有安置劇城外十余萬流民的經驗在,安置這幾萬黃巾流民並不會讓劉備舉足無措。

 關羽和太史慈的眼神,亦是凝重。

 兩人都沒有多言,各自前去安撫流民。

 “傳召臨淄城的州吏,速來城門口見我!”劉備沒有入城,而是直接遣人入城傳達召令。

 臨淄城外,鴉啼人嚎,亂世慘象令人落淚。

 臨淄城內,因為先前城門被攻破,城內的士民百姓紛紛恐慌不已。

 一些有錢的大戶走東門惶惶而逃。

 剩余的士民百姓,則是紛紛祈禱黃巾賊兵入城之後不要過分的搶掠。

 臨淄城的州吏,同樣如此,逃的逃,藏的藏。

 來見劉備的州吏,更是連十個都湊不齊。

 “別駕從事在何處?”劉備掃了一眼來的州吏,忍不住蹙眉。

 昔日焦和設宴,向劉備引薦了臨淄城中刺史府的屬官,如別駕從事、治中從事、功曹從事、簿曹從事、兵曹從事、文學從事、武猛從事、督郵、主簿、帳下督、門亭長、書佐、計吏等數十州吏。

 但現在,來的卻不足十個!

 而別駕從事、治中從事、功曹從事、兵曹從事等州吏中官位高的,一個不見。

 一個州吏顫顫巍巍的道:“別駕出城了。”

 “出城?”劉備銳眼微微一眯,盯著州吏詢問:“可是出城求援?”

 州吏不敢言語。

 一見州吏這反應,劉備就明白是怎麽回事了。

 但劉備也沒追問,目光落向了州吏中的一人:“薄曹從事,立即組織人手,將糧米運到西城外,熬製粥飯,安撫受災的流民。”

 薄曹從事一愣:“可他們都是黃巾——”

 話音未落,劉備的呵斥聲打斷了薄曹從事的疑慮:“黃巾賊已經被擊退,城外的只是受災的流民,也只能是受災的流民。”

 “若是聽不明白,你這薄曹從事也就別當了!”

 劉備剛從戰場上廝殺回來,這身上的殺戮之氣本就令人畏懼。

 再有這一陣呵斥,薄曹從事當即嚇得不敢多言,連連領命。

 劉備又讓剩下的幾個州吏,出榜文安撫臨淄城的士民百姓、同時去延請城中有名望的協助恢復秩序。

 一道道的政令下達,讓這幾個州吏惶恐的內心也漸漸變得平穩。

 不多時。

 糧車漸漸出現在西城外,一個個粥棚也隨之搭建。

 因為天色漸晚,劉備又令人點燃了大量的篝火照明。

 而臨淄城外,麻木迷茫的流民,也漸漸燃起了希望。

 沒有什麽口號,比眼前能直接見到的粥棚更令流民心動。

 “有粥飯了!孩兒,快跟上,阿牛,牽好你弟弟。”

 “阿爺,放粥了,放粥了。”

 “感謝蒼天,這一定是蒼天在憐憫世人!”

 “什麽蒼天?那是昔日安頓北海國十余萬流民的仁德之君、平原相玄德公!”

 “玄德公所到之處,都會籌措錢糧安置鄉民,不論是平原國還是北海國,落難的鄉民都會得到救助。”

 “蒼天憐世,讓我等能遇到玄德公,何其幸也。”

 “.”

 在關羽和太史慈有意的引導下,這些流民從最開始的迷茫恐懼,漸漸的滋生了對未來的向往。

 而“平原相劉備”“仁義玄德公”等稱呼也在流民口中流傳。

 盡管寒冬臨近,這夜晚的臨淄城寒風刺骨。

 但糧米卻是源源不斷的運到城外,熬製粥飯的鍋灶也在逐漸增多。

 而在另一邊。

 潰敗的徐和,因為輜重糧草來不及運走,又累又餓。

 看著眼前的莊園,徐和的內心也變得凶狠。

 “可惡的任旐,竟敢辱我!”

 “殺入莊園,一個不留。”

 數千黃巾賊兵,如狼群一般凶狠的殺入任旐在博昌縣的莊園。

 這些常年征戰搶掠的黃巾賊兵,可沒有什麽仁慈。

 一時之間,任旐的莊園中哀嚎四起。

 任氏是博昌豪族,這莊園中的錢糧頗多。

 有了錢糧,徐和的底氣漸漸回升,開始聚集跟隨而來的老弱婦孺。

 倒不是徐和心善要賑濟這些老弱婦孺,而是徐和需要這些老弱婦孺來呐喊助威。

 但徐和可沒有放粥的心思,只是將幾個屯糧的糧倉位置,告示給跟來的老弱婦孺,讓他們自己去拿。

 到了翌日正午。

 這博昌縣再次聚集了七八萬的黃巾。

 然而。

 好運並不會因此而照顧徐和。

 還未等徐和思考出今後的出路,進攻高菀四城的黃巾潰兵,聽聞徐和在博昌縣,紛紛簇擁而來。

 一見到徐和,潰兵就匍匐哭訴:“渠帥,樂安國來了一支兵馬,十分的驍勇,我等難以抵擋。”

 徐和大吃一驚:“樂安國哪來的兵馬?”

 但很快,徐和就猜到了這支兵馬的出處。

 “樂陵城,一定是樂陵城,那支南下的騎兵!”徐和的眼神再度變得陰鬱。

 進攻臨淄城失敗,進攻高菀四城的幾支兵馬又被樂陵城的官兵擊敗,徐和忽然感受到了嚴重的危機。

 “這支樂陵城的官兵,必然是跟劉備有關。”

 “可惡的劉備,這是要趕盡殺絕嗎?”

 徐和暗暗握緊了拳頭。

 但厄運並不會因為徐和的憤怒而減少,一個個驚慌的黃巾嘍囉接連來報。

 “渠帥,高菀方向殺來一支官兵。”

 “渠帥,臨淄城的官兵殺來了。”

 “渠帥,官兵勸降。”

 “渠帥.”

 還未等嘍囉開口說完,徐和直接飛起一槍,見眼前的嘍囉給刺了個對穿。

 “再敢亂軍心者,殺無赦!”

 面對徐和的暴虐,周圍的黃巾頭目一個個驚懼不已。

 在徐和心煩之際,博昌縣外,劉備立在道口,正在焦急的等待。

 囑托州吏妥善安置臨淄城外的流民後,劉備留下太史慈和簡雍守城,然後跟關羽和鄭平驅兵來到了博昌縣。

 準備對徐和進行最後的一擊。

 而在部署妥當後,劉備也得到了盧植的傳訊,邀劉備在這道口相見。

 自征討張角一戰後,因為各自仕途跌宕,劉備就沒怎麽跟盧植見過面了。

 如今盧植肯南下相助,劉備難掩心中的激動。

 “來了!”

 忽然,劉備眺望的目光一凜。

 只見前方豎起的旌旗下,盧植身著鎧甲,手持長槍,正凜凜而來。

 “盧師!”

 劉備激動的策馬向前,然後又在中途翻身下馬,拱手而立。

 見劉備這般禮敬,盧植亦是欣慰的捋了捋短髯。

 同一批的門生中,劉備是迄今為止,對盧植最禮敬的一個。

 雖然公孫瓚對盧植也頗為有禮,但相對於劉備的禮敬,公孫瓚更多的是看重盧植的聲名。

 一旦涉及到關鍵的事,公孫瓚是不會理會盧植的。

 否則以盧植跟劉虞的關系,又怎麽可能坐視劉虞和公孫瓚的矛盾而不去理會。

 因為深知公孫瓚的個性,所以盧植知道,劉虞和公孫瓚之間的矛盾是難以調和的。

 但眼前的劉備,卻是不一樣。

 單單是請盧植以長輩的身份南下主持婚禮,足見劉備對盧植的尊敬之心。

 如今劉備更是在中途下馬,立在道旁靜候,這是在以晚輩的身份迎接盧植。

 “玄德,多年不見,你倒是令老夫刮目相看啊。”盧植翻身下馬,上前扶起劉備。

 看著劉備多年飽經風霜而比同齡人更顯蒼老的面龐,盧植心中更是感慨萬千。

 劉備的語氣更是謙恭:“幸有盧師昔年教誨,學生才有今日。”

 盧植哈哈大笑,看向劉備的眼神更是滿意。

 大笑間,鄭平、關羽、張飛和田豫,也紛紛近前。

 看到劉備和關羽,張飛頓時心頭一樂,顯擺似的喊道:“大哥二哥,告訴伱們一個好消息,俺也拜入盧師門下了。”

 “自今日起,俺跟大哥是兄弟也是同門了。”

 “二哥,哎,二哥你扭頭作甚?”

 若非眾人在,關羽都想跟張飛切磋下武藝了。

 劉備見狀輕斥道:“翼德,盧師在此,不得無禮。”

 張飛卻是不以為然,直接拉走關羽:“大哥,你跟盧師談,俺跟二哥敘敘舊去。”

 劉備無奈,擔心盧植會認為張飛無禮,連忙替張飛辯護道:“盧師,翼德許久未見雲長,言語有些失禮之處,並非本心。”

 盧植輕笑道:“玄德對翼德倒是維護,老夫見翼德勤懇好學,故而讓其拜入門下。這是田豫,尚未及冠,未取表字,原本是伯圭麾下騎兵伯長,跟翼德一起拜入老夫門下。”

 一旁的田豫見盧植親自向劉備介紹自己,心情頗為激動。

 這一路也聽張飛時常嘮叨劉備的仁德信義,對劉備早有仰慕之意。

 “漁陽人田豫,見過府君。”

 劉備玲瓏心思,瞬間就領會了盧植的意思,上前扶起田豫,語氣真誠而有一種令人舒坦的磁音:“能得盧師青睞,必定是當世少有的才俊。”

 “不知賢弟家中還有何人?”

 田豫感受到劉備的真誠,如實道:“家中尚有老母在。”

 劉備凜然:“令堂在家,賢弟卻千裡迢迢來青州,愚兄心中有愧啊。待愚兄立穩青州,賢弟可將令堂也一並送來,也能跟家母做個伴。”

 田豫更是感動不已。

 而在劉備跟田豫敘說的時候,鄭平則是上前向盧植一禮:“小侄見過叔父!”

 盧植攆著短髯,看向鄭平的眼神多了幾分複雜:“自洛陽一別,老夫跟顯謀也一年多未見了。”

 “猶還記得顯謀當日斷言洛陽禍事,讓老夫去勸說大將軍何進切勿召外將入洛陽。”

 “可恨啊!何進一介屠戶,雖然身居高位卻不明大勢,以至於讓董賊禍亂朝綱,少帝被廢而殺,幼帝又被劫持去長安。”

 鄭平眼神淡然:“朝廷權爭,由來已久。不論是舊日洛陽,還是今日長安,都不過是自詡忠義之人相互爭權奪利導致。”

 盧植眼神變得深邃:“顯謀自負大才,昔日不願在洛陽助老夫勤王除賊,如今卻助玄德立足青州。可否替老夫解惑?”

 在鄭平出遊洛陽斷言洛陽禍事的時候,盧植就曾想讓鄭平留在洛陽勤王除賊,但被鄭平以“洛陽難成大事”為由拒絕了。

 今日再見鄭平,盧植心有感慨。

 鄭平微微斂容:“昔日晉獻公昏庸無道、寵信驪姬,公卿臣子更是黨同伐異、互相構陷,以至於朝綱混亂,太子申生無端慘死,唯有重耳在外逃得一命。”

 “匡扶之道,不一定非得在朝堂之上。”

 “若是死守朝堂之地,能勤王除賊的良策,也無外乎刺客之流。”

 “但刺客之流,終究只是小道,稍有不慎就會身死族滅,徒讓賊人恥笑。”

 “自桓、靈二帝以來,皇綱失統,社稷崩壞;先有十常侍欺主罔上,後有賊臣董卓作惡多端,大逆不道。”

 “想要匡扶漢室,報國安民,唯有擇選一個賢明之主,以兵威征討天下叛逆。”

 鄭平的目光看向正在跟田豫攀談的劉備,嘴角泛起一絲笑意:“小侄離開洛陽之後,也曾去過酸棗大營,拜會過會盟群雄。”

 “然而會盟群雄,大抵都是追逐虛名之輩,而少數有大志的,要麽多疑成性,要麽優柔寡斷,小侄難以跟其推心置腹。”

 “正當小侄心灰意冷之際,卻在高唐縣遇到了時任當高唐尉的劉府君。”

 “弘雅有信義,有仁德之心而無迂腐之意,跟小侄又有淵源,如此人傑,小侄自然會多加關注。”

 “劉府君當了高唐令後,更是不遠千裡來高密請小侄出仕。”

 “心存大志,禮賢下士,這般仁德信義之人,小侄又豈能不竭力輔佐?”

 頓了頓,鄭平又多了欽佩之意:“青州之局,叔父也看到了,焦和無能,以至於黃巾禍亂青州;但劉府君卻能以勇武敗黃巾,以仁德賑流民。”

 “當今天下能匡扶漢室者,唯有劉府君一人!”

 第三更還沒寫完,尷尬,預計下午三點發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