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劉備謀主,謀盡天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
陶謙會顧及臧霸在開陽一帶的勢力而選擇忍讓,但鄭平卻不會在意。

 以青州目前的力量,會因為糧道補給困難而難以遠征董卓,但要就近打個臧霸,卻是易如反掌。

 這群離開了泰山、沒了山林險阻的泰山賊,想以開陽城阻擋劉備的青州大軍,不亞於螳臂當車。

 劉備給臧霸面子,稱呼臧霸一聲臧帥。

 不給臧霸面子,直接就遣兵揍臧霸了。

 更何況,屈人之兵不一定非得征戰。

 如今劉備跟陶謙商議了將青州十萬饑民安置在東海國一事,這明眼人都知道劉備跟陶謙已經結盟了。

 在利弊的取舍上,陶謙一定是優先支持劉備,而不是支持一個聽調不聽宣的臧霸。

 在青州刺史和徐州刺史的夾縫中苟存的臧霸,要麽拚死一搏,要麽就得認慫。

 鄭平的強硬態度,令臧霸的信使有些畏懼。

 奉命來送信,信使也是得了臧霸和孫觀的囑咐,要觀察下劉備的態度的。

 結果,信使連劉備的面都沒見到!

 劉備跟陳登暢談了一個時辰,若非陳登避免引起陶謙的誤會要返回郯城,劉備甚至都想邀請陳登同榻、抵足而眠了。

 “陳元龍豪邁之士,文韜武略亦是當世少有,恨不能早遇啊。”將陳登送離驛館,劉備立在門前久久不願回屋。

 這趟陽都城之行,劉備感慨良多。

 先是途中遇到了諸葛瑾,隨後入陽都城跟陶謙簽署了將十萬饑民安置在東海國的協議、同時得到了琅琊國北部縣鄉的治理權,中途再入諸葛家見到了少年奇才諸葛亮,回到驛館又遇到了陳登這樣的才俊之士。

 這讓劉備不由有些感歎。

 青徐之地,賢才俊傑何其多啊!

 見狀,鄭平知道劉備的惜才之心又來了,輕笑勸慰:“使君,元龍兄世居下邳,如今又是徐州的典農校尉,今後還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暢談的。”

 “倒是開陽城的臧霸,遣信使表達了善意。”鄭平將書簡遞給劉備:“但我已讓臧霸的信使回去傳口信,若臧霸真有誠意,理當來趟陽都城。”

 劉備掃了一眼書簡,微微有些擔心:“顯謀,這臧霸是開陽一霸,我等態度如此強硬,會不會影響南下鄉民的安危。”

 畢竟這南下東海國是需要經過開陽縣的,劉備也擔心臧霸會因為劉備的強硬態度而牽連到南下的鄉民。

 “無妨!”鄭平輕笑愜意:“臧霸若敢無禮,那就趁機滅了臧霸,取其錢糧賑濟鄉民。這等賊寇出身的,雖然作戰驍勇,但並不難破。”

 “相較於臧霸,使君更應著眼於年後之事。”

 劉備邀鄭平返回屋內,圍爐烤火。

 “顯謀指的年後之事,且具體說說。”劉備對著手掌哈了哈氣,然後湊近火爐張開十指取暖。

 鄭平亦是將雙手湊近火爐,輕言道:“陶使君安置這十萬鄉民後,青州的壓力會減輕不少。”

 “青州的黃巾除東萊郡的管承外,皆已蕩滅,盧尚書和孔叔父素有勤王靖難之意,來年定然會向使君提出出兵長安一事。”

 劉備微微蹙眉:“顯謀,不是我不想出兵長安,只是這青州賑濟鄉民的錢糧尚且不足,哪有多余的錢糧去勤王靖難啊?”

 “董卓並非易與之輩,這出兵長安短則三月,長則半年,我雖有心,但卻無力啊。”

 “可若不出兵,恐怕會寒了盧師的心。”

 若有足夠的錢糧,劉備也想起兵勤王。

 天子尚在長安受難,身為漢室宗親、青州刺史,又豈能不勤王靖難?

 但可惜,以青州到長安的距離,這中途的補給但凡出點兒差錯,都可能全軍覆沒。

 劉備頓時陷入糾結之中。

 鄭平淡然一笑:“有一個備用方案,使君可以斟酌。”

 劉備直起了身子,語氣中多了三分驚喜:“顯謀且細說。”

 鄭平起身踱步,指向洛陽方向:“董卓自遷天子百官入長安後,留朱儁守洛陽。此人雖然屈從於董卓,但亦是剛烈之人,又跟盧尚書交情匪淺。”

 “南陽有消息,後將軍袁術有意再討董卓,表孫堅為破虜將軍屯兵魯陽。”

 “使君可讓盧尚書去信給朱儁,讓其結連陳留太守張邈和東郡太守王肱,相約討董,希望他們能準備二次討董的錢糧。”

 “兗州的錢糧既然不肯運到青州,倒不如將其花在勤王靖難的國事上,如此也能暫時避免因劉岱殺喬瑁而可能引起的兗州動亂。”

 “若事成,使君可令盧尚書掛帥、雲長為副,起兵去洛陽會盟。”

 “如此,既不會影響青州賑濟鄉民一事,也能了卻盧尚書的心中煩憂。”

 劉備也站了起來,搓著手踱步取暖。

 良久。

 劉備停下腳步,語氣也多了三分激動:“若真能在不影響青州賑濟鄉民大事的前提下,還能再助盧師勤王靖難,那就真的是漢室幸事了。”

 “就依顯謀之計,我立即修書一封給盧師。”

 鄭平點頭:“還有一事,使君也得遣人執行了。”

 “使君雖然被舉薦為青州刺史,但畢竟沒有得到朝廷的正式冊封,終究只是個偽職。”

 “倘若長安的董卓,任命一個新的青州刺史來青州,卻是個麻煩事。”

 “因此,使君得盡快挑選一個智勇兼備的去一趟長安,向天子表奏使君在青州的功績,同時請封青州刺史。”

 劉備再次踱步。

 如鄭平說的,這偽職始終名不正言不順。

 萬一這董卓派來一個朝廷青州,劉備若不讓就是輕慢天子,劉若是讓了就等於將青州的基業拱手讓人。

 “顯謀,我有些疑惑。”劉備凝聲問道:“你一面讓我助盧師勤王靖難,一面讓我遣人去青州請封青州刺史。”

 “這董卓能答應?”

 鄭平眸有笑意,嘴角劃過一絲狡黠:“勤王靖難,使君又沒親自參與,那是盧尚書跟雲長去的;只要在洛陽將董卓的西涼兵擊敗,董卓就必然會采取征戰之外的手段。”

 “而這個時候,使君的使者恰好又抵達長安報送奏表,董卓就會誤以為使君只是為了求好處才會盟的。”

 “至於這青州刺史的印綬和任命拿到了之後,盧尚書和雲長會如何行動,就跟使君無關了。”

 “一來這刺史的任命是天子授予的,使君感謝的是天子,而不應該是董卓;二來盧尚書是使君的恩師,盧尚書不願意退兵,使君這個當學生的難道還能忤逆師意?”

 劉備猛然醒悟:“顯謀這是想誆騙董卓?以取得青州刺史的正式任命?”

 鄭平輕笑:“怎麽能叫誆騙呢?使君可是光明正大的遣使者去的長安,至於這董卓會不會多想,跟使君又有什麽關系?”

 劉備哈哈大笑:“顯謀啊,董卓若是知道你用這等詭計,估計能氣得覺都睡不好了。”

 鄭平面向長安的方向:“智者行計,本就不拘泥於形式,是詭計還是陽謀並無區別,只要能達成目的就成。”

 劉備斟酌片刻:“此去長安路途遙遠,非智勇之士不可前往。顯謀可有使者人選推薦?”

 鄭平不假思索地道:“可讓高唐華子誠前往,子誠的兄長華子魚跟天子百官去了長安,也可讓子誠去尋覓蹤跡。”

 “若能令華子魚返回青州,也能成為使君的一大助力。”

 劉備頓時動容:“素聞子魚先生是青州名仕,恨不能與之一見,若子魚先生能返回青州,我必定掃榻相迎。”

 平原華歆,世之名仕。

 雖然有跟管寧割席分坐的典故,但這不影響華歆清正廉潔之風。

 劉備對這個高唐縣的名仕歷來仰慕,當即同意了鄭平的提議。

 雖然不斷有賢才求仕青州,但真正能獨擋一面的還是太少。

 劉備麾下文士。

 鄭平任別駕,劉惠任治中,孫乾任樂安國國相、簡雍任濟南國國相,其余如胡昭、劉駿、管讚等青州本地俊傑,都在郡縣中擔任要職。

 盧植和鄭玄舉薦的文士,才能也不是很出眾,只能用於各郡縣的日常維系。

 最終推薦華緝,是鄭平深思熟慮決定的。

 一來華緝有辯才、會擊劍,這沿途遇到危險也容易逢凶化吉。

 二來華緝是最先追隨劉備的一批人、也跟鄭平相交莫逆,自然得給華緝立功的機會。

 第三個原因,便是華歆了。

 若華歆得知,自家的弟弟去長安出使,必然會設法跟華緝相見。

 雖然去長安出使,可能會讓華緝遭遇危險。

 但這亂世之中想立功名,誰又不是冒著生死的風險呢?

 另一邊。

 臧霸的信使快馬返回開陽城,傳達了鄭平的口信。

 “你連劉備的面都沒見到?”臧霸驚詫不已。

 信使有些畏懼,低著頭道:“不瞞臧帥,這口信都只是出自青州別駕鄭平之口。”

 臧霸下意識的滋生一陣火氣,猛地按住劍柄:“劉備竟敢如此羞辱我!真當我臧霸怕他不成?”

 吳敦和尹禮亦是憤憤不平。

 臧霸主動回信,劉備居然還要讓臧霸親自去陽都城見劉備。

 孫觀較為鎮靜,仔細詢問道:“陶謙跟劉備在陽都城商議安置饑民的事,可有消息探得?”

 信使點頭:“陽都城有告示,陶刺史跟劉刺史已經達成了協議,而且還將琅琊國北部的部分縣鄉委托給劉刺史治理了。”

 信使將布告上的內容,詳細的陳述。

 聽到這個消息,孫觀不由吃了一驚:“怪不得劉備態度愈發的強硬,陶謙這是將琅琊國讓給劉備了?”

 “雖然說是琅琊國北部的部分縣鄉,但陶謙並未明確具體的城池。”

 “這意味著,開陽,也可能被委托給劉備治理了。”

 “陶謙這家夥,這是準備借劉備之手打壓我等了。”

 臧霸不由起身踱步,內心的憤怒讓臧霸有些不能控制情緒:“陶謙想讓我等臣服,劉備也想讓我等臣服,真當我臧霸是個好欺負的嗎?”

 “仲台,我有意點兵五百去陽都城,看那劉備敢不敢當面跟我強硬!”

 臧霸敢因為父親被下獄就聚兵殺太守,這脾氣可不是仁善的。

 吳敦和尹禮紛紛附和。

 “臧帥,讓我當先鋒,嚇嚇那劉備。”

 “臧帥,就應該這樣,否則豈不是讓劉備小覷了我等?”

 吳敦和尹禮跟著臧霸囂張慣了,此刻自然也忍不了這傳回來的口信。

 “宣高,暫且息怒吧。”孫觀比較謹慎,蹙著眉頭道:“那鄭平敢如此猖狂,必然有倚仗。如今我等的處境並不樂觀,不宜妄動刀兵。”

 “可先將五百兵馬留在城外,宣高跟我一起去見劉備。”

 “倘若劉備執意跟我們為敵,再動兵不遲。”

 “先禮後兵,也能有個退路。”

 臧霸瞪著一雙虎眼,仔細的斟酌孫觀的話。

 良久。

 臧霸冷哼一聲:“就依仲台之言,先禮後兵,若那劉備不識趣,宰了便是。”

 當即。

 臧霸點起五百兵馬,跟孫觀、吳敦和尹禮一起前往陽都城。

 陽都城距離開陽城不遠,

 翌日下午。

 臧霸就率兵抵達了陽都城,然後駐兵城外,入城到衙署,點名要見劉備。

 見臧霸來勢洶洶,陽都令不敢阻攔,只能遣人去驛館通知劉備。

 “顯謀,這臧霸來者不善啊。”劉備沒有驚慌,反而多了笑意。

 鄭平羽扇在手,同樣沒有意外:“沒有率兵入城,就意味著臧霸心有忌憚,心有忌憚,就有說服的可能。”

 劉備點了點頭,跟鄭平和管亥等眾來到衙署。

 衙署內。

 陽都令早已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倘若劉備在這陽都城有個意外,他這個陽都令不僅當到頭了,還可能妻兒老小都得遭受牽連。

 但陽都令又不敢對臧霸和孫觀發怒,只能焦急的在門外來回踱步。

 見劉備到來,陽都令如溺水的人抓到了稻草一般,連忙迎了上去:“臧霸來勢洶洶,劉使君可要當心。”

 劉備見陽都令慌張,善言寬慰,隻讓陽都令去準備些飲食。

 來到內堂。

 臧霸和孫觀,以及十幾個壯卒,都是刀出鞘,大有一言不合就要砍人的跡象。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