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劉備謀主,謀盡天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
  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

  若是換個人說這些話,孫堅還會駁斥幾句。

  但這樣的話出自孫堅向來不怎麽瞧得起的黃猗之口,孫堅內心五味繁雜。

  對於將軍而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打仗輸了,下次贏回來就行了。

  但若因此而波及家眷,即便贏了,也不過是孤家寡人一個。

  孫堅現在的處境頗為尷尬。

  欲敗曹操,卻尋不到勝機。

  周瑜雖然有才,但經驗尚淺。

  曹操文有奇謀、武有驍將,不是孫堅能單獨擊敗的。

  不能敗曹操,孫堅就會遭到袁術記恨。

  正如黃猗說的一樣,袁術恨孫堅,曹操要殺孫堅,關羽要攔孫堅,連唯一的退路江東,也因鄭平的布局而促成廬江、豫州、會稽三郡結盟共舉太史慈為揚州牧。

  不能進,不能退。

  待得糧草耗盡,等待孫堅的就只有死路一條。

  見孫堅遲疑,黃猗索性道:“孫將軍,你若不信,可遣人去江東打探。左右也就幾天時間,而這期間,在下會住在你的軍營。”

  為了立功,為了報鄭平的知遇之恩,黃猗也豁出去了。

  不將孫堅勸降,黃猗也不打算離開孫堅軍營。

  孫堅見黃猗如此篤信,這心中的擔憂更甚了。

  遣人將黃猗安頓在別營,孫堅立即遣韓當去江東打探情報。

  不幾日。

  韓當返回。

  跟著韓當返回的,還有孫堅的族子孫河。

  孫堅見狀,心中不由一咯噔,急問道:“伯海,你怎麽會跟義公一道來此?”

  孫河恨聲道:“吳郡太守許貢,舉旗擁立東萊人太史慈為揚州牧。廬江、豫章、會稽和吳郡四郡兵馬,正往丹陽郡而去。”

  孫堅大驚失色:“許貢怎麽會擁立太史慈當揚州牧?”

  孫河忿忿道:“太史慈聯合會稽太守王朗兵指吳郡,吳郡名仕高岱、許昭還有汝南名仕許靖一並遊說了許貢。”

  “許貢自知不敵,於是開城投降。”

  “太史慈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吳郡!”

  因為劉繇對許貢不滿,許貢歸附袁術當了吳郡太守。

  高岱和許昭本是吳郡名仕、又曾是前吳郡太守盛憲麾下,而許靖又因為避難揚州跟許貢和王朗都頗有交情,王朗立足會稽郡時又曾得到吳郡豪強嚴白虎的幫助。

  沮授分析了這揚州名仕圈的情況後,先讓王朗遊說了嚴白虎,然後讓高岱、許昭和許靖一同遊說了許貢。

  許貢雖然在吳郡頗有勢力,但畢竟剛當吳郡太守不久,還來不及整肅吳郡各方勢力。

  太史慈大軍一來,跟王朗有交情的吳郡豪強嚴白虎直接被王朗給勸降了。

  自知不能力敵太史慈的許貢,在名仕許靖、許昭和高岱的作保下,以繼續出任吳郡太守為條件,支持太史慈暫領揚州牧。

  孫堅頹然坐下:“許貢降了太史慈,丹陽太守周尚獨木難支。揚州,本將回不去了!”

  程普疑惑道:“主公,許貢依附袁術,原本就只是為了對付劉繇。如今再降太史慈,也不足為奇。”

  “太史慈要立足揚州,廬江太守陸康、豫章太守華歆又豈會同意?”

  “為何說丹陽太守周尚獨木難支?”

  孫堅苦笑道:“德謀有所不知。太史慈之所以敢跟會稽太守王朗進兵吳郡,便是因為廬江、豫章和會稽三郡共舉太史慈為揚州牧。”

  “黃猗便是因此而來尋本將。”

  “江東,已經沒了本將的立足之地了。”

  這忽然的變故,震驚了在場眾人。

  來淮陵還沒一個月,江東就成太史慈的了?

  程普更疑:“主公,可劉繇還沒死呢?三郡就如此急迫的擁立太史慈當揚州牧,這令人難以置信。”

  “這太史慈,是何人委派?”

  孫堅歎道:“太史慈,是青州牧劉玄德麾下飛軍營主將。亦是青州別駕鄭顯謀的結義兄弟!”

  “換而言之,太史慈兵指揚州,是得了劉玄德的授意!”

  “真是令人驚歎,劉玄德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拿下徐揚兩州!”

  頓了頓,孫堅又道:“倘若本將能擊敗曹操,劉玄德還能趁機再拿下豫州,一戰而定徐揚豫!”

  “倘若真讓劉玄德成功了,劉玄德之名,將真正的威震天下。”

  “本將,不如劉玄德啊!”

  孫堅有自知之明。

  單就一個關羽,孫堅就已經應付不過了,更別說關羽背後,劉備的其余文武。

  諸將沉默。

  連一向驕矜的孫策,此時也默然不語。

  自負的周瑜,亦是愣在了原地。

  尤其是周瑜,雖然猜到了鄭平的部分目的,卻未能猜到鄭平的全盤布計。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周瑜聰慧過人,但對鄭平混跡的名仕圈了解太少。

  誰能想到,廬江太守陸康的從孫會跟諸葛亮義結昆仲?
  誰能想到,豫章太守華歆的親弟弟會視鄭平為兄?
  誰能想到,會稽太守王朗,一見太史慈來就投了?

  誰又能想到,生擒袁術不是目的、而只是鄭平布局三州的開端?
  鄭平是名仕鄭玄之子,只要鄭平不造反不自立,鄭平在名仕圈就能佔大義!
  大漢養士四百年,不管名仕們對大漢私底下是什麽態度,這明面上都得是大漢忠臣!

  什麽?
  鄭平名望不夠?

  鄭平向來不會因為自身名望不夠而不敢大膽用計。

  原因很簡單,也很直接:鄭平有父,諱玄,東州名儒,天下長者!
  鄭平可不是那種會嚷嚷著“我要獨立、我要靠自己、我不靠父母也能打拚出事業、我是一個不願被人稱呼為某某兒子的人”的二代。

  理想,私底下玩玩就行了。

  鄭平是個很注重現實的人。

  有鄭玄的名望不用,卻偏偏要自己去闖,那不叫維護自尊心,那叫傻!

  但凡成大事者,無不是立在前人的肩膀上。

  哪怕是開局一個碗的朱元璋,也娶了郭子興的養女,才走上了驅逐胡虜、立國大明的道路。

  就在此時。

  黃猗到來。

  掃了一眼孫河,黃猗不由一笑:“看來孫將軍已經得到江東的最新情報了。可否讓在下也聽聽這江東如今的局勢?”

  孫河冷哼一聲,不言語。

  孫堅則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揮了揮手,讓眾將退下。

  “黃將軍,你又何必明知故問。”孫堅的態度軟了不少:“劉玄德的確好手段,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兵不血刃的拿下廬江、豫章、會稽和吳郡。”

  “若本將沒有猜錯,太史慈對丹陽郡,也只會圍而不攻。”

  “本將打了皖城幾個月都未能拿下,劉玄德不過是派了一支兵馬,幾個遊說之士,就讓揚州大半歸降。”

  “似本將這等出身寒微的,終究是抵不過名仕貴胄之家啊。”

  最後一句,孫堅的語氣多了幾分淒涼。

  黃猗笑道:“孫將軍何故妄自菲薄?以孫將軍之能,他日定然會封侯拜將,子嗣也能因此而受益。”

  “且不說玄德公的聚人之能,顯謀先生的祖父也只是一普通士人。北海鄭氏,本就是康成公畢其一生的努力和顯謀先生以才顯名輔佐玄德公立業,才有如今的名望。”

  “而孫將軍之父,卻只是一普通小吏,孫將軍十余年之功,又如何比得上北海鄭氏兩代人的經營?”

  “即便是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汝南袁氏,也是積累了四世之功,才有今日的袁門威望。”

  孫堅微微一愣,隨即笑道:“本將竟然也會有被黃將軍說教的一天。”

  頓了頓,孫堅微微斂容,道:“鄭顯謀的私信上說,本將若願意歸附玄德公,可暫領豫州。”

  “可這豫州牧是曹操,曹操又是長安天子賜封征東將軍、許侯。”

  “難道玄德公,想要支持涿城的天子?”

  黃猗搖頭:“玄德公既然接受了長安天子的節杖,自然不可能支持涿城的天子。”

  “曹操以私謀公擅自攻伐徐州、違律殺徐州牧陶謙、屠呂縣士民,若孫將軍願意依附,玄德公將會問罪曹操。”

  “玄德公有天子節杖在,是有資格問罪曹操的!”

  孫堅瞪大了眼睛:“這也能成為罪名?”

  黃猗冷笑:“為何不能成為罪名?玄德公擒劉岱時,是將劉岱押送長安交給宗正府問罪;生擒嶽丈後,也會將嶽丈送往長安問罪。”

  “州牧級別的大臣,需要天子才能定罪,曹操有什麽資格擅自攻殺?”

  “曹操,有天子節杖嗎?”

  “既然沒有,那就是謀逆賊。”

  “玄德公有天子節杖,可依律緝拿謀逆之賊。”

  “要怪,就怪曹操不明大勢,自以為有兵馬在手,就敢擅自攻殺州牧大臣。”

  孫堅愣了半晌,最終無奈的歎了一口氣:“黃將軍,勞煩回去告訴鄭先生。孫堅,願降!”

  如今的孫堅,只是袁術麾下一員大將,本質上跟黃猗、劉勳、橋蕤等人是沒什麽區別的。

  雖然孫堅有自立之心,但從初平元年到現在,一直都因為各種意外未能付諸於實踐。

  而現在,孫堅也徹底放下了自立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黃猗的話,對孫堅頗有觸動。

  十余年之功,憑什麽跟名仕貴胄的數代人經營相提並論?

  孫堅想讓孫氏興旺,不應該去憤怒寒門比不過豪門。

  而應該如司徒袁安一般去努力的振興家族,給後人鋪路。

  袁安的祖父袁良只是一介縣令,父親袁昌不仕,但袁安卻能從一縣功曹一步步當上司徒,又善於教誨子孫,讓子孫位列三公傳承四世,讓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黃猗完成了鄭平的任務,心中更是開懷:“孫將軍,你不會後悔今日的決定的。”

  “玄德公勢必會助長安的天子,蕩平涿城的偽帝。”

  “你這個時候選擇依附玄德公,今後就會有很多的立功機會。”

  “吳郡孫氏,將會因為孫將軍而興旺!”

  待黃猗離開。

  孫堅將歸降劉備的事告知文武親信。

  對於孫堅的決定,程普、韓當和黃蓋等老將雖然感到驚訝,但也沒再表示反對。

  孫堅既然這般說,就意味著已經下定了決心。

  “主公既然選擇了玄德公,末將自當助主公立下戰功。”

  “曹將殺了祖茂,此仇不得不報。”

  “末將請命,跟那曹將決一死戰。”

  黃蓋沉聲請命。

  程普和韓當亦是紛紛附和。

  孫堅的四個家將,雖然來自於不同地方,但常年的征戰早已親如兄弟。

  祖茂被許褚斬殺,程普三將又豈會不思報仇?
  孫策卻是不服:“父親,那劉玄德可有子嗣?”

  孫堅搖頭,訓誡道:“隻聞玄德公有一女,尚幼。策兒,為父知曉你不服氣,但我江東男兒,不可心胸狹隘。”

  對於孫策的想法,孫堅太了解了。

  既然自家父親比不過劉備,孫策就想著跟劉備的子嗣比,以此來尋回顏面。

  孫策雖然挨了訓誡,但這心底還是不服氣。

  周瑜面色有些複雜,拱手道:“既然伯父決定歸降劉備,小侄準備先去趟丹陽郡見叔父。”

  孫堅亦是看穿了周瑜的想法,似孫策周瑜這樣的俊傑少年,皆是初生牛犢,又豈會輕易服人?

  “阿瑜,你現在回丹陽郡,沒有任何用處。”孫堅輕聲勸道:“青州別駕鄭顯謀,如今就在淮陵城。阿瑜若想救周尚,就必然要去見一見這鄭顯謀。”

  “阿瑜雖然有大才,卻對這天下俊傑知之甚少,如今有了機會,阿瑜難道不想親自去造訪鄭顯謀嗎?”

  “你跟策兒, 一個以才自矜,一個以勇自矜,然這心胸氣量,卻是小了些。”

  “但凡能成大事者,器量不可狹隘,也不能過於自矜而不願意低頭。”

  比起少年孫策來,孫堅的器量更加寬宏。

  畢竟能屈身於袁術麾下,孫堅的器量又怎麽可能狹隘。

  孫策年少勇武,又沒有經歷喪父之痛,這個性自然更加的驕矜自傲。

  周瑜雖然經歷了喪父之痛,但有大才的人大抵都有自傲之心,很難去承認比其他的大才弱。

  周瑜亦是如此!

  興衝衝的來,但結果卻是孫堅迫於局勢選擇了歸降劉備,這讓周瑜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孫堅畢竟比孫策多活了十幾年,這人生閱歷和思想感悟都比孫策和周瑜強,自然也很清楚,有時候這自尊心沒有半點兒價值!
  受了孫堅的訓誡,周瑜也垂下了頭,眼中的別扭也少了許多。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