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劉備謀主,謀盡天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彌漫
袁紹在這個時候利誘曹操,其目的曹操亦是非常清楚。

 無外乎給劉備添堵,讓劉備不僅失去曹操這個助力,還會因為曹操的出走而降低漢室聲望。

 劉備你說自己是正統?

 那為何司空曹操會怒而率兵投北邊的漢帝劉陔?

 許攸這一計,玩得十分的直白。

 繼續打著早死了的劉陔旗號,反正自劉陔登基稱帝開始,就沒幾個人真正見過劉陔,劉陔甚至都沒有一句獨白語。

 劉陔是死是活,對袁紹統治北部三州本質上沒任何影響。

 袁紹覺得劉陔應該死,那劉陔就死了,譬如跟曹操議和的時候,檄文一出,劉陔名義上就死了。

 袁紹覺得劉陔不能死,那劉陔就活著,譬如跟曹操議和被強行中斷,袁紹再來一道檄文,說之前的只是迷惑之計,那麽劉陔名義上又活了。

 而現在亦是如此,袁紹要拉攏曹操,那麽劉陔名義上就活著,還能活著給曹操封官加爵。

 而信中袁紹承諾會拿逢紀的人頭來給曹操泄憤,也讓曹操心緒複雜。

 於公於私,袁紹開出的條件,太具誘惑力了。

 “明公,荀尚書來了。”

 荀彧自被牢獄中放出來後,依舊出任了尚書一職。

 不過荀彧這尚書,目前對公卿百官也沒多少號召力了。

 現在正值新舊帝王交替期間,朝中公卿早已分成了好幾個派系,誰還管你荀彧啊。

 甚至還有公卿當面懟荀彧“不跟曹賊逆黨,同殿而語”。

 “文若來尋曹某何事?”曹操睜著有些疲憊的雙眼,徐徐而問。

 荀彧則是拱手一禮,道:“元常自關中傳來消息,馬騰韓遂在關中劫掠一陣後,驅兵去西涼了。”

 曹操微微眯眼:“文若,你是準備留在許都,還是去關中?”

 看似簡單的詢問,現場的空氣卻似乎凝固了。

 曹操沒有問荀彧要不要去河北投袁紹,只是給了荀彧兩個選擇。

 許都,還是關中。

 選擇許都,意味著從此跟曹操分道揚鑣。

 選擇關中,就等於今後的榮辱都跟曹操同進退了。

 荀彧玲瓏之輩,又豈會聽不出曹操的弦外音。

 這次來尋曹操,荀彧其實也是來跟曹操表態的。

 “潁川不可留,彧願隨明公入關中。”荀彧給出了答案。

 曹操眼中的寒意消失,語氣也多了幾分欣喜:“文若,你為何肯放棄潁川而去關中?曹某想知道原因。”

 荀彧不疾不徐道:“許都之爭,明公已經全然沒有了優勢。”

 “不如暫時退避三舍,前往關中謀求生路。”

 “馬騰韓遂劫掠天子,以至於天子亡於亂軍之中,此等國仇豈能讓馬騰韓遂在西涼囂狂?”

 “明公可對外宣稱,要擒馬騰韓遂祭奠天子,實際上則是掌控關隴之地,得西涼之兵,然後南下取漢中和西川。”

 曹操吃了一驚:“我等雖然可以脫離袁紹和劉備之爭,但我等一走,劉備必然稱帝。如此一來,即便得了關隴之地和漢中西川,也不能成事。”

 荀彧卻是目視曹操:“許都有流言,天子亡於明公陰謀。”

 一提這事曹操就來氣:“曹某怎麽可能讓天子死?若不是天子死了,曹某豈會這般被動?”

 荀彧又道:“不是明公,那又會是誰?”

 “自然是馬騰韓遂,嗯?”曹操反應過來,聽明白了荀彧的意思:“天子亡於亂軍,最大的受益者,不是袁紹,也不是曹某,而是劉備。”

 “天子,是亡於劉備的陰謀!”

 曹操猜中了關鍵,但很快又搖了搖頭:“然而這種猜測,不會有人信的。”

 荀彧道:“的確不會有人信,因為劉備沒這個能耐,也不會行這樣的忤逆之舉。可劉備不會做,不意味著劉備麾下人不會做。”

 “彧被關在許都地牢中,一直都在想這其中的聯系,但始終想不明白。”

 “直到近日許都忽然穿出天子亡於明公陰謀的流言時,彧才豁然開朗。”

 “這必是劉備麾下軍師將軍鄭平之謀!”

 “作為劉備麾下文武之首,唯有劉備稱帝,鄭平才可以真正立足世間!”

 “然而劉備一向自詡仁德信義,不會自己毀了這個名望而去行陰謀策劃天子死亡的事,這髒事也只有鄭平敢做,也只有鄭平能做!”

 “故而,關羽會忽然出現在洛陽,還單刀匹馬懷抱天子而逃,可偏偏,一個無名之將竟然能接連射中關羽,以及被關羽保護的天子!”

 “而射中關羽和天子的西涼將,還被關羽一刀砍了。”

 “借刀殺人,死無對證!”

 曹操的眼神,逐漸凝重。

 “馬騰韓遂劫掠天子,罪不容誅;西川劉璋,不供朝廷,有不敬之心,其父劉焉,更是鑿斷棧道,有謀逆之舉。昔日荊州牧劉表就曾上書彈劾劉焉。”

 “曹某若滅了馬騰韓遂和劉璋,便可打著替天子洗冤的名義,起兵質問劉備。”

 荀彧點頭:“彧正是此意!”

 曹操的心情逐漸暢快:“妙啊!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而亡。許都之地,險象環生,若是久留,曹某恐怕還會被削去兵權,舉家問罪。”

 “若此時抽兵離開,劉備必然不會阻攔!”

 頓了頓,曹操又將袁紹的書信遞給荀彧:“本初來信,有意讓曹某驅兵效力。曹某以為,可假意奉承本初。”

 “如此一來,不論是劉備還是袁紹,皆不會再關注曹某的動向。”

 “待其兩敗俱傷,而曹某又拿下關隴和益州時,便是曹某重回中原的機會。”

 曹操不甘人下,也不願意就此承認失敗。

 不論是劉備還是袁紹,曹操都不願意屈服。

 而現在,荀彧給了曹操一個方向,一個可以東山再起卷土重來的方向。

 數日後。

 曹操以追擊馬騰韓遂之名,向劉備和眾公卿道別。

 不論是劉備還是眾公卿,都沒有阻止曹操的離開。

 劉備是不想在許都跟曹操發生不可挽回的衝突,眾公卿則是覺得有沒有曹操都能阻止劉備稱帝,而曹操走了,眾公卿就更有機會分享朝中權力了。

 不過在曹操撤走前,一直默不作聲的呂布卻是做了一件大事。

 呂布,悔婚了!

 以前是曹操勢大,呂布不得不屈從於曹操。

 可如今曹操失勢,呂布就沒心思再跟曹操去關中了。

 至於唐姬的事,劉協都死了,呂布還怕什麽唐姬?

 甚至於,呂布還在退婚的時候反向威脅曹操。

 但凡曹操不同意呂布的退婚,呂布就將唐姬的事公之於眾,反正呂布現在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至於好女婿曹昂,呂布雖然感到可惜,但也不想讓自己的女兒跟著曹昂去顛沛流離。

 曹操沒有跟呂布有太多的爭執,痛快的同意了呂布的退婚。

 畢竟跟呂布之間,本來也只是合作關系。

 曹操也擔心離開了許都後,呂布不受控制,到時候再處理呂布,就難了。

 而跟曹操悔婚後的呂布,則開始頻繁的出入劉備的大營,三句不離當初跟盧植一起誅殺董卓的功績。

 對此。

 劉備頗為無奈。

 “顯謀,呂布此人,反覆無常,見利忘義。受董卓之利而殺義父丁原,董卓失勢又殺義父董卓,如今去曹操面前悔婚後又天天跑備營中,談論昔日跟盧師誅董之事。”

 “備雖佩服其武勇,但懼怕其品性,又不能將其拒之門外,難啊!”

 若呂布這品性好一點,說不準劉備看在盧植的面上就讓呂布加入陣營了。

 可呂布這品性實在太差,殺丁原、殺董卓、悔婚曹操,這反覆無常的品性實在是讓劉備生不出招攬呂布的心思。

 鄭平卻是不以為意,道:“使君可許諾呂布,若稱帝後,呂布可繼續出任建威大將軍,同時加封關內侯。”

 “啊?這?”劉備有些不理解:“如此封賞,眾將豈會心服?”

 自從決意稱帝後,劉備的心態也有了變化。

 鄭平笑道:“使君連呂布都能容得下,那這許都城,還有誰是容不下的?”

 “至於呂布反覆無常,見利忘義,這些都不是大事,至少比起那群公卿而言,呂布更能讓人看得懂。”

 “使君戎馬多年,麾下多有猛將,尋個機會將呂布揍一頓,壓壓他的銳氣,自然就會對使君心服。”

 見劉備還有疑慮,鄭平又道:“使君,曹操不是甘於人下之人,此時選擇退出許都,其目的必然是關隴之地和益州。”

 “在曹操卷土重來之前,使君得以迅雷之勢滅掉袁紹。”

 “故而,聚六州之兵以討袁紹,才是最重要的。”

 “不僅僅是呂布,還有荊州的蔡瑁等人,使君都得拉攏!”

 “討伐袁紹的功勞,想必這些人是不會錯過的。”

 “使君,你現在不能再以左將軍的身份去思考問題了,而要以真正的大漢之主的身份,去思考,去琢磨,去平衡各方的勢力,讓他們都能在討伐袁紹的戰鬥中,心甘情願的效力!”

 劉備雖然有了稱帝的決意,但這想問題的思維還是沒轉變過來。

 對於帝王而言,忠臣要用,小人也要用,能臣要用,庸臣同樣要用,沒有絕對的善與惡,也沒有絕對的忠與奸。

 只要對於帝王的大業有用處,那這人就是可用之人!

 而呂布,能征善戰,又少心計,用起來比心思深沉的人更簡單!

 同樣,這六州之中對劉備尚未心服的,見劉備連呂布都能容忍,又豈會不欽佩劉備的胸襟器量?

 而擔心呂布會反噬,那就更沒必要了。

 就劉備麾下這群猛將,給呂布一個文醜待遇,呂布也得跪!

 至於建威大將軍是否權力過大?

 這得看劉備的心情!

 心情好了,這是唯一的大將軍,心情不好了,或許還有神威大將軍、虎威大將軍、鎮嶽大將軍、鎮國大將軍等等封號大將軍的出現。

 光武帝有雲台二十八將,劉備亦可有封號二十八將。

 鄭平的勸諫,讓劉備漸漸陷入了沉思。

 良久,劉備的眼神中多了一股氣勢。

 “若連呂布都不敢用,備又如何能善用六州之賢?”

 曹操退出許都,呂布投效劉備,許都的局勢再次出現變化。

 原本還在猶豫的文武,陸陸續續的開始出現在劉備營中。

 而真正讓反對劉備稱帝的眾公卿們變得狼狽的,則是六州宗室以及名仕的聲援。

 如陳王劉寵,平原王劉碩等宗室中有勢力的王侯紛紛上書。

 青州的鄭玄、孔融,荊州的黃承彥、龐德公,豫州的水鏡先生司馬徽等等名仕,亦是相繼上書。

 這些上書,幾乎是同一時間抵達許都。

 而劉虞,也在這個時候,恰到好處的“病愈了”!

 以劉虞、劉表、劉寵、劉碩、劉艾為代表的宗室推舉,以鄭玄、孔融、黃承彥、龐德公、司馬徽為代表的名仕推舉,即便許都的眾公卿想要反對,已經無濟於事了。

 名,在劉備。

 望,在劉備。

 兵,在劉備。

 義,在劉備。

 誰又能反對?

 在鄭平精心營造的大勢下,劉備在興平三年夏,受宗室名仕的推舉,正式登基稱帝,改興平三年,為章武元年。

 同時,劉備設立丞相府,將三公權力全部集中於丞相府,又以鄭平為丞相,總覽軍政諸事。

 即便有舊臣反對鄭平權力過大,劉備也不予理會。

 除鄭平及一些必要位置外,其余跟著劉備一路走來的諸將,劉備都未封賞,而是直接告訴眾將。

 滅袁之後,再論功行賞!

 鄭平亦是沒有辜負劉備的厚望, 開始大刀闊斧的調動六州的物資兵力等。

 集權於丞相府,劉備的本意就是不想聽公卿在朝廷上比比叨叨,要將軍政諸事的效率,發揮到極致!

 至於集權會引起的矛盾和後果,那不是劉備現在要考慮的。

 消滅袁紹,才是劉備最緊要之事!

 而在劉備稱帝的期間,北邊的袁紹也沒歇著。

 在跟曹操會面後,袁紹積極的跟北方的士族豪強增進溝通,讓士族豪強們提供兵馬錢糧。

 袁紹很清楚,劉備稱帝,必然要北伐!

 只有北伐贏了,劉備才算是真正的天命所歸!

 戰爭的陰雲,在黃河兩岸,快速的聚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