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就是治國之道,是藏富於民,還是藏富於庫。天,可指兩點,一個是天下時機,一個是天氣狀況;地,就是地利,地形,山川布局;將,就是將領才能;法,就是軍中法度。”
“以地形對軍事影響,對天下大局的影響,你們寫文章一篇,字數不超過千言,現在書寫。”
荀況說著,開始布置著課堂作文。
眾人聽著,神色在變化,開始取出筆墨,竹簡,銅削等,思索起來。
趙政拿出毛筆,在墨汁上沾了一下,開始思索起來。
想到這裡,趙政開始寫起來。(不想看文言文的,可直接跳過)
“吳子曰:在德不在險,此言是,亦不從。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似甚是,又覺之不正。天下無不破之險,險可恃而不可恃也。
從地理計之,天下如棋盤。關中、河北、東南、巴蜀,為四角。山西、山東、荊楚、漢中為四邊,中原為中央。其脈義並行也,而貴乎孔道;河流之義複通,而貴有屯可扼。
山之斷處或江河源流衣切嶺之支河,宜為馳騁山之路。如關中四塞、太行八陘,絕秦巴山之棧道。江要者,人力、物力運之衝也。據江河以為險,須在大津、支流匯為據,必保此江河之製。若河孟津與蒲津、江瓜洲渡、采石渡、淮潁口、渦口、泗口,皆隨重軍據。
山險可以恃,易於亂位,而成衡,積力也;有江河之流可通,則利從外投力,便廣外,亦便介意。此言大謀盡有其所以。
四角之地,皆各得天地之形,大抵皆有越山之勢,或相對固後,可以山川險阻,一進可以攻退可以守之勢;優莫,足以養大政,比於兵;有必世基,易於成政。勢興之初,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可立據之,從容營之,積力於日,然後進取而基天下。
蓋地之能興大政與此域之民,世間之製,有以易之甚也。關中近戎狄,風俗勁勇,民皆習戰;自商鞅之立法,秦人以耕戰為本,遺風而害深焉,成異俗之風也。
河北自戰國則拒牧北,河北勁卒習戰之民,頗有力焉。自趙武靈王變,胡服騎射,河北精兵,為天下雄。
當古今之治亂,氣化之變,自治至於亂、從分之地常難,據四角山川險者之常易;而亂自亂至於治,從分趨,則有四角爭中國爭天下。若仍固一隅,則終難去偏霸矣。一角逐角,中國必爭之地。進取天下,中國必取之地;安定天下,中國為穿中樞。惟中國真道學。惟中國四達之地,則得其八方之勢矣。
此大勢之謂也。實者無當也,異地之所言而非定也,隨時一節,而大小異也。
戰國之世,七雄並列,斯亦廣分矣。戰國七雄,自春秋諸國出,並立不久,此有地理之基也。七雄有秦據關中百兩之地,齊據山東“十二之地”,楚方城、漢,有廣壤,燕據河北,南阻易水。四雄分峙東、西、南、北四方,背邊角,有據固之後,利則進,不利則退屯;韓、趙、魏分晉,分為四雄,其強自和,合則強,分則弱。及秦既強,東脅六國,始有從也。然已為一物之敵也。”
……
刷刷點點,毛筆在書寫著,中間出現錯別字的時刻,用著銅削刮掉,然後重新寫下。
竹簡一片接著一片,等一卷竹簡書寫完畢的時刻,
又是書寫另一卷。 寫完之後,趙政翻閱著內容,卻是微微皺眉。
這篇文章當中,開局講述四邊四角中央等,把天下劃分為九宮,接著又是說著邊角的優勢,民風,政治等等,最後說了奪取天下之道。
只因知識儲備欠缺,對於一些重要的山河,一些山川,一些重要的關卡險要等,不太了解。
缺乏相應的描述,讓文章本身顯得空洞而缺乏說服力,是這篇文章最大的缺點。
深吸一口氣,趙政書寫完畢。
向著四周看去。
趙偃也是書寫完畢,也是恰好抬起頭看著他。
趙偃露出挑釁的神色,直接說道:“夫子,我寫完了!”
站起身來,恭敬的遞過竹簡。
荀況點頭著,開始檢查著學生的文章。
“治天下者,不在於山河之險,在仁政愛民。先祖簡子,遇范氏,中行氏圍之,則敗之,存苗裔;趙無恤遇智氏、韓氏、魏圍之,乃攻殺智伯於晉陽……”
這篇文章,詳細的描述了趙氏發家的歷史,在發家的過程當中,一直秉承著仁政愛民,輕徭薄稅,和燕國、楚國、齊國的一百步小畝,魏國的二百步中畝都不一樣,趙國卻是實現二百四十步的大畝。
到了後來,秦國更是學習趙國的大畝,為二百四十步。
靠著二百四十步的田畝,趙國藏富於民,平民可有較大的積蓄,家中粟米增多,這就是趙國的民心。
得到民心後,趙國縱然處在虛弱當中,邯鄲幾次被攻破,可也是化險為夷;縱然遭遇強敵圍攻,也是化險為夷。
就是長平之戰後,趙國男丁損失慘重,可邯鄲城還是靠著老弱婦孺,硬生生擊退秦國的虎狼之師。
最後總結到,山河險要重要,可民心更為重要。
荀況說道:“讚,大讚!公子偃,才略出眾,為王者有格局,仁政愛民,若是為趙王,可為一代賢王!這篇文章,當為優!”
文章評分為,優良中差。
優,可謂是上上之選。
接著,又是看趙盤的文章, 趙側重在德不再險,進行論證。
荀況點頭著,給予良的評價。
又是欣賞趙戈的文章,評價為中的評價。
接著,又是欣賞其他學生的文章,也是給予中,良的評價,少數給予差的評價。
很快,看到趙政的文章。
荀況臉色變了又變,神情在起伏,說道:“讚,可為優!這篇文章,格局開闊,只是在論據上有欠缺,有些還缺乏深度挖掘。”
說著,下意識收這卷竹簡。
趙偃的竹簡,趙政的竹簡,皆是寫得不錯,皆是需要仔細巔峰揣摩,需要仔細的分析一二。
荀況心中思索著:“以文觀人。趙偃為人仁愛,心中有百姓,若是為君王,可為明君。缺點在於總是迷信祖先,誇耀祖先的一切,顯得不自信,容易變得神經過敏,固執己見,最終既容易輕信他人,也很容易會否定一切,”
“趙政心有溝壑,目光遠大,缺點在於容易變得傲慢,與人不好相處,讓人望而生畏,目光太高容易忽略生活的美好,容易及忽略細節,出現用人不當。”
看著這兩位王子王孫,荀況斟酌著詞語,評價道:“趙偃,你的優點在於仁政愛民,缺點在於自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容易親信他人;趙政,你的優點是目光遠大,可缺點在於傲慢,容易忽略細節。”
“這些皆是你們的缺點,要學會克服!”
……
PS:求追讀,大家最好不要養書,容易養死。看完本章後,多評論一下,提升活躍度,在評論區打1,或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