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時刻,胡力安裝好馬車,上前道:“公子,請上馬車!”
說著,跪倒在地上。
趙政登著其脊背,登上馬車。
馬車在前進,向著趙王宮而去。
到了王宮門前,趙政上交著竹簡,有黑衣宮衛上前檢查,摘掉寶劍進入王宮當中。
宴會當中,廣場上有著篝火在燃燒。四周有侍從在行走,擺放三足鼎(煮肉)、鬲(炊器,燒煮或烹炒的鍋)、酒樽(酒壺)、酒爵(酒杯)、簠簋(盛放米粥),盤(吃飯前洗手盤)、銀箸(銀筷子)、匕(杓子)等等。
有膳夫,在後方行走,總管廚房各項實務。
包人,負責廚房采購,各種壞的臭的食材都是不要。
醯人,負責各種調料。
醢人,各種豆類,果醬,肉醬等等
外饔,廚房水台,對於食物出兵宰殺,初步加工。
內饔,禦廚總管,掌管美食製作。
亨人,親自烹飪。
食醫,進行菜肴營養搭配,檢查食物是否健康,是否有毒。
酒正,端上各類酒水。
為了這場宮廷宴會,有著數百人在忙碌著。
隨著賓客到來,宴會開始召開。
主食、菜肴、美酒等放在大鼎當中,奴仆抬著,到了大廳中央。
主食主要為粟米(小米)、黍米(黃米)、稻米、麥飯(麥子去殼搗碎,蒸煮而成)。
菜肴,葵菜做的菹、蝸牛肉醬、牛肚、蛤肉醬、大蛤肉醬、蟻卵醬、小豬兩脅的肉、魚肉醬。
肉類,羊肉、豬肉、鹿肉、牛肉、狗肉、兔肉等,裡面有各種作料進行調味,增加其鮮美。
酒水,分為水、漿、醴、涼、醫、酏。水,就是白開水;漿,為果汁;醴,指甜米酒;涼,冷飲;醫,溫過的酒;酏,黍酒。
瓜果,有櫻桃、柿子、李、梨、桃、杏、棗、甜瓜、橘。
隨著賓客陸續落座,趙政向四周看去,賓客有五百人之多。
在他的面前,放著五個大鼎。
周禮飲食之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後來,禮崩樂壞。
昔日,楚國率先稱王,楚王以九鼎而食;後來吳國、越國等也是稱王,也是九鼎而食,到了後來天下相王,七國皆為王。
趙王也用九鼎而食。
很多封君,公族也是五鼎而食。
鼎又分陰陽,陰鼎為四足方肚,陽鼎為三足圓肚。
陽鼎以蒸煮美食,陰鼎用來盛放食物。
此刻,擺在趙政面前,也是五個四足方鼎,還有若乾的餐具,分餐製為主;又是自助餐為主,需要什麽食物的時刻,有專門的奴仆上前,從大鼎當中取出相應的食物,放入餐具當中。
吃多少,取多少,絕不浪費。
有專門的食醫,進行配菜,進行營養搭配。
調和食物的滋味,春天應多一些酸味,夏天應多一些苦味,秋天應多一些辛味,冬天應多一些鹹味,調和一些能使之變得柔滑和甘甜的食品。
調配牲肉和飯食,牛肉宜配合稻飯,羊肉宜配合黍飯,豬肉宜配合稷飯,狗肉宜配合梁飯,鵝肉宜配合麥飯,魚肉宜配合菰米飯。
伴隨奴仆唱喏聲,趙王走出。
趙王穿著大紅衣服,下半身為長褲,紅中帶著藍色,有著七分紅色,三分藍色。
頭上帶著鶡冠,鶡鳥因好鬥,鶡冠也常為勇士所用。
趙王年紀不過三十出頭,卻是面容蒼老,頭上有白發。
“拜見大王!”
眾人齊聲道,隨後皆是叩頭。
趙政也是隨之叩頭。
“免禮!”
趙王說道。
眾人皆是直其身子,跪坐在那裡。
趙王看向那裡,低聲對黑衣侍衛說了幾句。
黑衣侍衛到了趙政面前,開口道:“公子政,王上請公子移動座位!”
趙政愕然,站立其身子。
在黑衣侍衛的引領下,到了趙王面前,恭敬道:“政,見過趙王!”
趙王看著趙政,似乎在回憶,說道:“當年,我見過你父親,俊美無雙。”
趙政心中嘀咕,我爹是小白臉。
趙王又是說道:“你父親性格溫和,多為人謙和多禮。”
趙政心中道,只是爛好人而已。
趙王說道,“當年在邯鄲的時刻,你父親交友廣闊,多入趙國與我交談,談論治國之道,其性仁,仁者愛人;其情讓,恭敬謙虛,不惜爭,上善若水,不爭而利萬物。其人忠,居上克明,為下克忠!”
趙政心中道,父親文不成,武不就,卻是社交達人。
趙王又是道:“顓頊帝的後代孫女,名叫女修。女修織布的時候,有一隻燕子掉落一顆蛋,女修把它吞一食了,生下兒子,名叫大業。大業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兒,名叫女華。女華生下大費,大費輔助夏禹治理水土。舜帝賜他姓嬴。
大費生有二個兒子,一個名叫大廉,這就是鳥俗氏;另一個叫若木,這就是費氏。費昌歸附商湯,給商湯駕車,在鳴條打敗了夏桀有功,歷代子孫也是為商人駕車。
蜚廉生惡來,季勝。惡來為秦人先祖,季勝,趙人先祖!等到徐偃王作亂時,造父給繆王駕車,兼程驅趕回周朝,日行千裡,平定了叛亂。繆王把趙城封給造父,造父族人從此姓趙,有了嬴姓趙氏……”
回憶著先祖歷史, 趙王唏噓不已。
趙政仔細聽著,心中也是唏噓。
沒有千年的歷史,豈有資格稱為世家。
從少典開始,到跟隨大禹治水,再到跟著商湯鳴條之戰滅夏桀,再到後來給周王車夫,為周人牧馬,這就是家族歷史。
秦人的祖先是馬夫,兒子是馬夫,子子孫孫依舊是馬夫。
直到後來,周繆王把趙城封給造父,嬴姓趙氏才算是邁入貴族的行列。
到了後來,秦人這一脈,秦非子獲得五十裡的封地,算是初步崛起,直到後來護送周平王遷居洛陽有功,才正式成為諸侯。
至於另一脈成為晉國六卿之一,到後來三家分晉,才成為諸侯之一。
開局,秦國,趙國是兩個難兄難弟。秦國被稱為蠻夷,被東方各國鄙視,到後來被晉國暴打,又是被魏國暴打,輸多嬴少;趙國也是如此,被魏國暴打,被中山國暴打,就連邯鄲也是多次被攻破。
直到後來商鞅改革,秦國開始崛起;
趙國在趙武靈王改革,也開始走向崛起。
兩國衝突也在加劇。
趙軍戰力不遜色於秦軍,奈何趙國缺少糧食,短板太厲害。
終究在長平之戰,趙軍被坑殺四十五萬。
秦趙血仇,再也無昔日恩情。
秦國歷代皆是明君,趙國又何嘗不是,趙王丹為人賢明,知人善任,算是英主。只是在如今的局勢下,大國爭鋒比拚國力之下,並不是說君王賢明就能勝利。
明君亡國,依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