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陽城東,一片四角擁有箭樓,周圍用籬笆扎起來了的農田邊上。
劉盈蹲在樹蔭之下,打開一個小小口袋,露出裡面金燦燦的玉米粒。
這些,是玉米三代目。
初代目,是劉盈種植在陽翟,韓王成行宮後院的那五顆。
只可惜玉米生生不息,而韓王成卻被項羽無辜誅殺……
劉盈搖搖頭,將面前的玉米攤開,檢查著是否有蟲蛀或是腐爛的現象。
陽翟之時,因為品種沒有退化,而且在劉太公和丁義的細心照料下,水肥都供應的足足的,所以五顆玉米,一共長出了近六千顆種子。
這幾千顆種子,構成了玉米二代目。
按照劉太公所說的種植高粱的標準,近六千顆種子,播撒在了接近四畝的上田之中。
嗯,這時候應用的是秦畝,大小相當於市畝的三分之一。
等到秋天的時候,玉米在精耕細作之下,展現出了它即便是在後世,也無可匹敵的畝產第一的特性。
脫粒後上秤秤量,畝產三石!
這一時期的小麥和粟米,通常只有每畝一石半的產量,水稻稍稍高一些,兩石。
如果將二者的田地換種上玉米的話,則到了收獲的季節,可收獲的糧食數量至少起碼能多一半!
而玉米杆子,當做柴草使用的話,也比麥秸或是稻杆耐燒很多。
於是,收獲的當晚,整個漢中城中,蕭何劉太公等目睹了當日稱量過程的人,一夜無眠。
第二天一大早,蕭何帶領數百甲士,親自上門,將那十幾石的玉米粒拿走了一多半,用於在官田內播種。
而現如今劉盈手裡這些,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他只打算在這裡種個兩三畝,至於他手中的其他玉米種子,他將之送到了關中各縣種植。
畢竟天有不測風雲,所以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萬一他這邊的玉米到了成熟的季節,突然遭遇天火狂風或是暴雨之類的災害,顆粒無收的話,至少其他地方還有種子。
生生不息。
就像人類簡史中所說,並不是人類馴服了小麥,而是小麥馴服了人類。
劉盈打算被玉米馴服,主動幫著對方提前兩千年,就遍布在歐亞大陸之上!
至於他在這裡種的這兩三畝地?
他並不準備再委屈自己,他的計劃是,留下一半用作種子,另外一半則分批次,從鮮玉米吃到老玉米,最後再貼兩回玉米面餅子……
劉盈面前,被用曲轅犁反覆翻耕了幾遍的土地上,不知道被劉太公從哪裡搞出來的十幾個男人,從腰間解下小鋤頭,彎著腰,分工明確的挖坑,播種,填土。
一系列的動作行雲流水,賞心悅目。
沒辦法,玉米種子太少了,不能像播種水稻或是小麥那樣隨意。
每一顆,都很珍惜!
所以,吃起來的時候,劉盈也絕對不會浪費任何一顆!
在劉盈身旁,是保持著同樣姿勢,蹲在陰涼地的劉太公,劉肥,以及將頭髮梳起,穿著男裝的劉樂,和剛剛學會走路,被劉太公帶到田邊教育的劉如意。
“國以百姓為根,民以谷為命……民無谷,則國失其根……故此,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yōng]飧而治……”
在劉太公的滔滔不絕中,劉肥盯著遠處一個田鼠洞,默默留著口水,劉樂蹲在他身邊,不時用眼神慫恿,高鼻梁大眼睛的劉如意,則牙牙學語,混胡不清的重複著劉太公的語句,逗得劉太公笑得合不攏嘴,滿臉欣慰。
此弟不可久留哇……劉盈眼神一凜,從地上撿了一塊土疙瘩,
遞給了什麽都想往嘴裡塞一塞的劉如意。…………
櫟陽,漢王宮。
躲在后宮中許久,意圖雨露均沾,故此君王不早朝的劉邦,終於出現在眾人面前,開始審視起了這段時間發生的大事小情。
和他預料的一樣,彭越多次襲擊了項羽的運輸隊,導致楚軍糧道斷絕,所以小小失利後,項羽就選擇罷戰而回。
此刻軍糧不濟,強行和韓信對壘,不會佔到任何便宜。
劉邦揣摩著,自己和項羽之間的戰爭,再開始的時候,應該就是秋收以後了。
一來是楚軍多日征戰,從去年開始攻齊,一直打到現在,沒有一刻停留,士兵的厭戰程度已經到了極點。
至於剩下的一個原因,還是老生常談的糧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沒有充足的糧食儲備,怎麽可能打得起來?
劉邦合上密報,嘴角苦笑,其實這樣的問題,在漢軍之中也同樣普遍存在。
軍糧,其實漢軍也已經到了即將斷頓的邊緣。
而厭戰度之前不顯的主要原因,一是漢軍接連收降西魏國,殷國,河南國,一路高歌猛進,所以氣勢如虹。
但最重要的一個點,在於漢軍之中,有著大量的關中子弟。
和楚軍決戰,是復仇之戰!
子貢問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子曰:寢苫枕乾,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國仇家恨之下,項羽一日不亡,則關中之人的仇恨,就一日也不會削減!
劉邦打開第二份奏報,極其艱難的閱讀了起來。
這並非是書寫之人寫的過於高深奧妙,晦澀難懂,而是對方的字,寫的歪歪扭扭,還不如狗爬!
他翻過來看了一眼署名,於是釋然,嘴角揚起帶有幾分譏諷意味的笑容。
署名之人,正是周勃。
嗯,劉邦的字其實寫的很好,劉盈平心而論,如果他的字能夠流傳下來,未必輸給很多的書法大家。
在原有的歷史線上,劉邦在臨死的時候,還叮囑劉盈,讓他好好練字,免得還不如自己……
而劉盈,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日常教授學問的都是飽學之士,完全沒道理寫不好字。
所以,劉邦的文化水平,其實並不太低。
大殿內,看著奏疏的劉邦,嘴角的笑意微微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薄薄的怒意。
周勃寫的奏疏中,很是彈劾了一番陳平。
比如他和嫂子私通,比如他先後效忠魏國,西楚,是個朝秦暮楚之輩,比如他收受眾將賄賂,誰給的錢多,他就給誰派肥差……
其實對於劉邦來說,受賄以及朝秦暮楚,是他可以接受的。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但唯獨一點,和嫂子私通,這挑戰了劉邦的道德底線!
嗯,後世裡很多開嫂子梗的人,其實大多都沒有嫂子,如果有的話,那就只能敬你是個禽獸了!
劉邦回想起,當日向他引薦陳平的,正是舍人魏無知。
於是他叫過在殿外當值的魏無知,將周勃的奏疏遞給他看。
魏無知匆匆看過之後,微笑搖頭。
劉邦有些疑惑問道:“你笑什麽?”
魏無知稍稍躬身反問道:“我王需要的,是人才,還是聖人?”
劉邦滿臉疑惑:“有區別嗎?難道人才,就不能是聖人了嗎?”
魏無知搖頭而笑:“能,完全能。只是這樣的人,鳳毛麟角。我王身邊,恐怕只有一人能同時兼備這兩點。”
劉邦知道魏無知說的是張良,所以他仔細想了一下,要是按照張良的標準,那確實是鳳毛麟角。
在劉邦的頷首讚同中,魏無知繼續說道:“我王需要的,是能夠輔助我王,戰勝項羽,澄清宇內的人才,並不是尾生,孝己那樣的有著高尚品格的人!”
“楚漢交兵,勝負未知之際,我舉薦的,自然是能出奇謀,對漢國有利的人才。至於對方和嫂子如何, 亦或是收受錢財,只要不影響到國家,為何,要去計較呢?”
劉邦想了想,覺得對方說的也有幾分在理,但是心中,還是有一種吞了蒼蠅的感覺。
於是魏無知繼續說道:“我王既然心生疑竇,為何不招陳平前來,一問究竟呢?”
劉邦撚了撚胡須:“就這麽辦吧,叫陳平來見我。”
…………
少頃,大殿中,陳平汗流浹背,匆匆而來。
劉邦見狀,讓人去冰窖中再取一些冰來,放在殿中降溫。
他看向陳平,有些支吾的問道:“你可知我為何叫你前來?”
陳平坦蕩蕩說道:“知道,但有些事情,臣解釋不清,也不想解釋,世人願說,就讓他們說去好了。”
劉邦目光一凝,嘴角微揚,但還是面如寒霜的質疑道:“先生之前侍奉魏王,後來又投了西楚,現如今追隨與我,一個講信義的人,怎會如此三心二意?”
陳平躬身一禮說道:
“臣在魏王那裡時,魏王不聽臣之言,終落得個自焚而亡。”
“臣在項王那裡,項王雖然用臣,但所信賴的,或是項氏子弟,或是姻親兄弟。臣縱有再大的本事,也無用武之地。”
“如今,臣聽聞我王善於任用賢才,因此前來歸順。蒙我王不棄,委以重任。但日常辦事,卻需要錢財,所以臣才收受眾將財物。”
“若是為此,請榮臣將財物封存後交還府庫,辭官歸鄉……”
劉邦拍了怕他的肩膀:“是我考慮不周,這樣吧,受賄之事,不可再做。若是缺錢了,隻管來找我要。只要我有,要多少給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