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宮,禦書房。
門窗緊閉,漆黑一片的房間內,劉盈背門而坐,淚流滿面,腦海中回蕩著各種各樣的聲音。
“大父,不就是燒了你幾間茅草屋嗎?將來我賠你一座宮殿……”
“可我隻想要我的中陽裡啊……”
“大父,我爹又打我了,你幫我打回來……”
“那混蛋敢打我乖孫,他在哪……”
“快吃快吃,大母特意給你留的兩個雞腿,你爹想吃我都沒給他……”
“可我已經吃不下了呀……”
……
吱呀一聲,寂靜無聲中響起房門打開的聲音,一束光也隨之照入。
劉盈猛地扭過頭,神情狠厲,如同一隻擇人而噬的猛虎。
“誰?”
“父皇……”
微弱的光線中,先是響起了幾聲奶聲奶氣的呼喚,旋即出現的則是幾個隻到成人小腿高度,蹣跚而來的身影。
緊接著,竇漪房、許負和抱著劉弘的臧兒慢慢走了進來。
“父皇怎麽苦了……”劉啟爬在劉盈身上,擦拭著他的臉頰,一本正經的說道:“大父說了,男兒流血流汗不流淚……”
劉暄則如往常一般,倒騰著兩條小短腿,奮力鑽入劉盈懷中。
“父皇吃糖……”劉德踮起腳尖,將一塊牛軋糖塞在劉盈唇邊。
劉盈低頭含住,默不作聲。
竇漪房坐在劉盈身邊,輕聲說道:“世上事本就如此,半點不由人……陛下還是想開些吧。”
許負也輕聲說道:“生老病死皆為天數,豈是凡人所能掌控?母親還在中陽裡等著陛下呢,莫要耽誤了時辰……”
這時候民間有規矩,給逝去的老人收殮的時候,穿孝衣的步驟由孝子或孝婦、孝女負責,但到最後的孝鞋,通常會由孫子輩來進行。
此所謂子孫綿綿,這樣老人才會走的踏實,走的沒有遺憾。
如今劉盈是帝國的皇帝,劉氏的宗子,穿孝鞋這件事必須由他親自來做。
劉盈沉默片刻,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變得平靜:“你們,是不是覺得朕有些軟弱……”
畢竟噩耗傳來之時,其實大朝會尚未完全結束。
嗯,主要就是留人家吃頓飯。
那時候的劉盈為了避免灑淚當場,直接拂袖而去,只是任由早就準備好的奉常叔孫通善後,為殿中和殿外的漢臣、番使穿戴孝服。
聽到劉盈的問話,許負向後縮了縮,一直沉默不語的臧兒將腦袋深深低垂,只有竇漪房愣了愣,正色說道:“陛下至仁至孝,誰若是敢說三道四,臣妾就跟他拚了!”
本來縮在後面的許負立刻跟進,捏著拳頭:“再加上臣妾!”
“還有我……”臧兒輕輕仰起頭,甕聲甕氣的說了一句。
看著眼前這一本正經,粉拳緊攥的三個女人,劉盈突然笑了笑,聲音略帶幾分哽咽:“沒想到在這世上,除了、除了大母和母親,朕還有幾個守護者……”
“還有兒臣……”
“娘你幹嘛戳我屁股……”
在竇漪房默不作聲,許負滿臉悻悻的時候,劉盈懷抱劉暄長身而起,臉色平靜:“擺駕新豐城。”
………………………………
箕子朝鮮,王險城。
這裡是漢帝國的藩屬國,因此在飛鴿將劉太公逝世的消息傳來之後,城中立刻一片縞素,到處飄揚著素色的靈幡,甚至連國旗都換成了白色……
嗯,白色的旗幟於此無關。
商人尚白,因此無論是平時穿的衣服,以及旗幟全都是白色,如今也算是省了不少的麻煩……
此刻夜幕降臨,從漢國進口了不少水泥修建的城牆上,
只有幾盞氣死風燈在乍暖還寒的冷風中搖曳。燈光一晃一晃,宛如此刻站在城頭值夜,但抱著長槍打瞌睡的士兵。
於是在一片漆黑中,凍得結結實實的護城河上,悄無聲息的出現了一片黑壓壓的身影。
為首的那百多個人,身材矮小,大多只有常人三分之二的高度。
如果鯨島總督鍾離昧在的話,就會一眼認出,這幫家夥是傳說中已經徹底被滅族的倭人。
倭人之後,則是一個昂藏大漢。
此人名叫衛滿,燕國人,原本是臧荼的部將,後來臧荼投降漢國之後,他率眾投奔了一直在厚禮招攬他的箕子朝鮮君主,箕準。
準確的說,是箕準的母親。
畢竟這時候也沒有不準寡婦改嫁的傳統,重要的是箕子朝鮮乃小國,為了保住自己的疆域不被周圍諸如肅慎、沃沮等蠻族侵擾,綠帽子神馬的也就不重要了。
反正箕太后只是和外男有著不清不楚的關系,並沒有嫁人,更關鍵的是衛滿和箕太后勾搭了這麽多年,並沒有生下一男半女,也免去了所有人的尷尬。
不過真生下來了也無所謂,隔壁大秦的宣太后羋八子,帝太后趙姬,做的比這更過分,誰也別笑話誰……
但衛滿很明顯是不滿足於隻當箕準的便宜老子,他這些年來給老箕家扛長活,不光是打服了國內那些桀驁不馴的地方分離主義者,更是收降了沃沮一族,收回了被他們佔據的箕子朝鮮的國土!
功高蓋主。
自然而然的,衛滿就惦記上了箕準的王位。
如今他率領軍隊一路南下,偷偷渡過被明令禁止他不允許渡過的浿pèi水,雖然不知道也許後世會出現一句‘渡過浿水’之類的典故,但他知道,王位已經唾手可得了。
夜色下,衛滿輕輕擺手,那些從遼東礦場逃出來的倭人奴隸立刻丟出勾爪,悄無聲息的攀援而上。
這些,是他們在礦洞中練出的本領。
當時他們還需要背著一籮筐礦石向上爬,如今什麽都不背,自然是身輕如燕,形如鬼魅。
少頃,城頭上響起幾聲悶哼,上閘落鎖的城門在夜色中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雖然驚醒了很多守軍,但衛滿身後那些久經戰陣的蠻族武士,以及本部精銳卻如潮水般用了進來。
“殺給給……”一個頭戴鬥笠的倭人奴隸高聲大叫。
“閉嘴!應該說奪取國家……”另一個身上纏滿繃帶的倭人奴隸立刻指正。
…………………………
王宮。
雖然夜已深了,但箕準卻並沒有入睡。
他的母親熱衷各種典禮,因此把他留在國內看家,自己去了漢國的都城朝覲皇帝。
不過這並不重要,反正他也不喜外出。
此刻讓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其實和漢國皇帝讓他們為逝去的漢國太太上皇守孝有關。
三年啊,太痛苦了……
他前段時間剛剛納了一個小妾,膚白貌美,恭順有加,還沒有來得及好好受用一番……
所以,違背天朝上國,還是一如既往的保持謙卑、唯命是從,這是一個問題……
不過很快,他就不需要為這件事情擔憂了。
寂靜的夜晚,即便是隔了很遠,他還是清楚的聽到了城門處的呼喊聲、兵器的碰撞聲。
少頃,城中火起,熊熊烈焰照亮了整個夜空。
“著火啦……快跑……”
一個絕望的男聲響起,但很快取而代之的就是的他瀕死的哭嚎。
緊接著,是女人的哭喊,小孩的哭喊,聲聲讓人膽戰心驚,又覺得無比煩躁的犬吠之聲。
一如京中有善口技者表演的那樣,只不過在現如今的王險城,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的一場慘劇。
箕準打了個哆嗦,本能的站起想要往外跑。
但下一秒鍾,他知道自己跑不掉了。
門口、窗口,乃至於房梁上,都站滿了身材矮小的倭人奴隸。
緊接著,他就看到了一張令他無比憎惡的臉,衛滿的臉。
“衛滿?是你?你,你想要作甚?”
“殺你。”
聽著衛滿言簡意賅,但殺氣騰騰的話語,箕準猛然一個激靈,半是祈求半是威脅:
“孤的王位乃漢國冊封,你若殺我,漢國豈會善罷甘休?你若識相,就此乖乖退兵,今日之事孤全當從未發生如何?”
衛滿搖了搖頭:“漢國?漢國如今國喪,至少兩年時間騰不出手……而我則可利用這段時間交好漢國重臣,向漢國表示忠誠……呵呵,我跟你這個將死之人說這些作甚?”
“來呀,請咱們的王上路……十日後封刀!”
……………………
長樂宮,宣室殿。
這間之前還披紅掛彩的皇宮正殿,如今遍布著致哀的靈幡,和白色的絲帶。
書寫著意為‘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之道的‘正大光明’匾額之下,滿目都是白色的幛幔、白色的屏風、白色的幾桉、白色的孝服……
這是延續自周朝事情的傳統,喪禮中不僅要求喪服是白色,而且不能穿黑色的衣服,也不能戴黑色的帽子,一如《論語·鄉黨中所說的‘羔裘玄冠不以吊’。
距離國喪之日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天,如今諸多文武官員齊聚於此,是在討論治喪的禮儀和規格。
劉盈穿著為經過裁剪的牡麻孝服,免冠,用生麻束起頭髮,梳成喪髻,坐在帝座之上滿臉慍怒。
他只是想給劉太公立廟祭祀,再上一個好一點的諡號,可沒想到這群人逼逼賴賴,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屬實是沒有把他放在眼裡!
只是還不等劉盈發難,坐在左手邊的蜀郡郡守紀信猛然站起,越眾而出,眼眶紅潤,聲音哽咽:
“陛下至仁至孝,一個孫兒想要給自己的祖父最好的哀思,有錯嗎?”
“況且,若無太太上皇的苦心教導,太上皇如何能做出這般豐功偉績?焉能有汝等腐儒安享的榮華富貴?”
“飲水,思不思源呐?”
一瞬間,諸如轅固、陸賈等人立刻炸了。
儒家素來講究禮法,畢竟他家祖師爺小的時候最喜歡做的玩耍就是擺起各種祭祀的器具,模彷大人進行祭祀的動作。
而‘儒’這個字在商朝的時候,就是對專門從事喪葬行業的人的一種稱謂。
問題的關鍵是,劉盈想要給劉太公建廟,這就有些挑戰儒家的底線了。
畢竟終漢一朝,也只有四個人有廟號,既劉邦的太祖、劉恆的太宗、劉徹的世宗,以及漢宣帝,也就是劉病己的中宗。
就算是漢景帝,也沒有混到一個廟號!
所以,在陸賈等人看來,劉太公何德何能,配得上單獨建廟祭祀?
叔孫通慢悠悠站起,搖頭說道:
“陛下乃我大漢的皇帝,如何能等同於民間的孝子賢孫?況且建廟祭祀屬國之公器,酬謝的乃是功績,也是不是親情血脈。”
“陛下如今年號大聖,若是給大行皇帝上廟號為聖祖,恐怕也極為不妥……”
“因此,老臣雖然愚鈍,但也萬不敢應,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另一邊,那些出身儒家的官員也紛紛出聲附和:“臣等請陛下收回成命!”
張良目光閃動,沉默不語,心中輕輕搖頭。
叔孫通說的沒錯,但那老家夥許是老眼昏花了,看不清劉盈遍布血絲的眼睛,以及將要爆發的神情。
區區一個廟號,給就給了唄,建廟祭祀又不花你的錢,何必如此?
難不成這些儒生真的以為自己這個學生往日裡那謙遜寬和的樣子是他本就如此?
張良心中嗤笑一聲,同時用眼神製止了準備站起來辯個痛快的張不疑。
也不看看這是什麽時候,瞎摻和什麽?
張不疑縮了縮頭,再度默不作聲起來。
他倒不是為了劉太公去爭,而是純粹出自兄弟義氣,以及自家那個哭哭啼啼好幾日的止陽大長公主……
嗯,劉暄不是長公主,因為只有皇后生的女兒才能稱呼為長公主,比如漢文帝的女兒館陶長公主劉嫖,漢武帝的女兒衛長公主。
帝座之上,劉盈並沒有如同曹參等人想的那樣立刻發難,他面不改色,輕聲說道:“既然爭論不休,那就暫且擱置,以後再說……先說說有關諡號,以及該如何治喪的示意。”
叔孫通眼中閃過幾分得意,正色說道:
“壽考且寧曰康,寬裕和平曰康,思善無逸曰康……老臣以為,‘康’這個字可為大行皇帝之諡號,稱孝康帝,大行皇后則稱孝康皇后。”
“至於陛下所說,不擾百姓,天子以日易月,僅行喪三十六日,以三日易三月,以三十六日易三十六月三年,下棺之後,服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者,纖七日,釋服……”
“此乃仁政,當為萬世景仰!”
聽到叔孫通的話,劉盈微不可見的點了點頭。
他本來以為這個老家夥會再度拒絕他的建議。
畢竟這時候漢承秦製,尤其是如孔老夫子說的‘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因此民間很多人家都會為亡故的親人守孝三年,更有甚者,還有結廬別居、守孝六年之人……
不過他這並不是為了自己方便。
劉太公雖然對打天下沒有做出什麽功績,但他是劉邦親爹,劉盈的親祖父,而如今劉氏為漢國的皇帝。
自然而然的,劉太公也是萬民的主宰。
所以他逝世之後,不僅是劉邦劉盈等人要穿孝服,天下所有人都要穿孝服,嚴格遵循守孝期間的各種規矩!
就是說,在這三年內,所有人都要披麻戴孝,禁止喝酒吃肉,婚喪嫁娶,夫妻同房,而且還要時不時的跪在地上嚎一嗓子,以表示自己的哀痛……
劉盈雖然想要給劉太公一切他能給與的殊榮,但劉太公作為一個篤行農家之道一輩子的農學士子,想來在天有靈,必然不願意看到他如此折騰天下百姓的一幕。
“甚好,就此頒詔天下吧。”劉盈說完,站起來向殿後走去。
………………………………
長樂宮外,冀闕。
一個有著五柳長髯的老學究抑揚頓挫的為周圍念誦著榜文上的內容。
“……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母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自當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跣;絰帶母過三寸;母布車及兵器;母發民哭臨宮殿中;殿中當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音,禮畢罷;非旦夕臨時,禁母得擅哭臨;已下棺,服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者,纖七日,釋服。他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類從事。布告天下,鹹使聞之。大聖元年一月丁卯。”
老學究念完,撫須稱頌:“陛下,有德啊……”
在他身後,成百上千披麻戴孝的百姓先是愣住,旋即爆發出陣陣歡呼。
這,可讓他們心中的巨石落下。
如今的漢國可不比從前那種單純的農業社會,整個社會層面停擺三年也照樣沒什麽,大家反正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除了不能夫妻同房,其他照舊。
但問題是現在的漢國正處於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同時還伴隨著地理大發現,無論是向哪個方向出發,都會發現一片前所未有的陌生天地!
無盡的藍海市場等待著他們去開發,數不清的新生行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一萬年太久,他們隻爭朝夕!
所以,太太上皇有德,太上皇有德,皇帝有德!
“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一般的聲音先是在長樂宮門前的廣場上響起,接著逐漸蔓延到了詔命傳達到的每一個地方。
數不清的人如同瘋了一般,叩首連連,頂禮膜拜。
看守著榜文的甲士很想製止,畢竟這與禮不合,如今正處於國喪期間,如何能夠大呼小叫?
但他們想了想,也加入到了歡呼的行列。
“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歲?喊這些有個屁用,人該死不照樣死了……”坐在馬車中路過的劉邦撇了撇嘴,看向身邊的呂雉說道:“要是我有那麽一天,你就讓我靜靜躺在床上等死……免得又是灌藥又是扎針,受罪……”
呂雉斜了他一眼,懶得說話。
在她看來,老家夥就是嘴硬,真到了那麽一天,還不定是個什麽鬼樣子呢?
所以,她就靜靜等著看笑話好了。
…………………………
關中,櫟陽縣北,萬年邑。
今天是為劉太公和李氏下葬的日子,三四萬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從新豐城出發,沿途更是有不少感念劉盈之前頒布詔書的百姓,披麻戴孝,自發加入了送葬的隊伍。
劉盈扶棺而行,臉色陰沉,當日的哀傷已經盡數化為怨憤。
叔孫通那老家夥油鹽不進,任由他如何旁敲側擊,就是不願意在為劉太公立廟這件事情上松口。
莫非,他真的以為曾經的太子太傅身份,就會讓自己束手束腳?
他,太過天真了!
劉盈在心中盤算著該如何收拾那幫刺頭的時候,送葬的隊伍迤邐抵達陵寢的位置。
萬年陵,也就是劉太公的陵寢位於東側,底邊長68米,高約7米,李氏的陵寢則在稍稍靠西的位置,陵高4米,邊長8米。
不過現如今,李氏的陵寢也排不上用場了。
她,將會和劉太公合葬在一起,長長久久,永不分離。
按照劉太公生前的安排,他的隨葬之物極少,僅有一柄他成年之時,他的老師送給他的長劍,以及幾套最新研製出的農具,和一部劉盈整理出的,有關農家以及農業技術的百科全書。
除此之外,金玉、車馬、青銅禮器等一件也沒有,諸如金縷玉衣之物更是沒有。
而李氏那邊也是如此,只是陪葬了幾件她生前用過的首飾。
在一片哀痛之中,站在叔孫通身後的兩個禮官突然小聲滴咕了兩句。
“哎,你發沒發現,萬年陵的樣子好像一種香料?”
“什麽香料?”
“八角,就是用來燉肉的那種……”
“嗯?是哦……”
叔孫通耳朵抖了抖,抬眼向前望去,嘴角情不自禁的浮現出了一絲果然如此的笑容。
“你笑什麽?”
寂靜無聲中,劉盈的聲音顯得格外陰森恐怖,一如他此刻的神情。
ps:故宮外面有個叫做熙和門的地方,最初的時候叫做右順門,明朝嘉靖年間被火燒了,重建後叫做歸極門,清順治二年又改叫雍和門,一直到了乾隆繼位,為了避諱雍正的年號,於是就改成了熙和門……
雖然,他爺爺叫做康熙……
所以避諱這種事情基本上只在本朝,而且范圍也不大,只要注意一下,別太過分,沒什麽人會管。
pps:萬年陵亦稱太上皇陵、八角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