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郡在營陵縣之東,齊國在營陵縣之西。
劉備帶著周興等人,拍馬往西而去。
“軍師昔日曾為遊俠,北海之地亦是常來吧?”
道上歇馬時,劉備對周興問道。
周興想了一下,答道:“倒不算常來,來過三次而已。”
“青州遊俠,不知軍師認識的有幾人?”劉備又問。
周興明白,劉備是想通過自己招攬一些青州的武將人才。
一般當遊俠的人,多少都會有些武力,即便不能為將軍,怎麽樣都能當上統領數百兵士的軍候。
“青州的遊俠,我一個不識,但是青州的一些賢人義士,卻曾有所耳聞。”
周興確實不認識青州的遊俠,之前“自己”都是和教授武藝的遊俠一起行走,當時又一心練武為了報仇,並沒有去認識其他遊俠。
“哦,說來聽聽。”
劉備說時看了看旁邊的孫乾。
孫乾是青州北海人,對於青州的賢人義士應該有所了解。
周興也看了孫乾一眼,說道:“公祐尊師北海鄭公自不必說,主公已經認識。東萊太史慈,主公也認識,聽說孔文舉為北海相時,曾被賊人所圍,是太史慈去平原向主公請援。聽聞他如今正在揚州,等主公在東萊穩定之後,我可以去揚州找他,看看是否能將他招回東萊輔佐主公。”
“太史子義忠義武勇,可惜啊!”劉備歎息一聲,又說道,“文盛,你若能將他招來,得此一人,如得萬兵啊!”
周興並沒有把握能把太史慈招來,或許他現在已經降附孫策了,讓他背叛孫策確實很難,但如果有機會,也可以去試試,畢竟他是東萊人。
大不了可以用曹操得徐庶的計策,以其母親名義招他回來,然後留他在東萊,便可為劉備所用。
“此人有名,我亦曾有耳聞,聽說他先是避難遼東,回來後去了揚州,隻不知他近況如何。”孫乾緊接道。
“另有一人,青州北海人,名叫王脩,主公可曾耳聞?”周興對劉備說道。
劉備想了一下,搖了搖頭:“未曾。”
之前劉備是平原相,平原與北海雖同屬青州,但是相距頗遠,中間隔了幾個郡,沒聽說過王脩也正常。
王脩之名主要在北海郡內為人所知。
孫乾就聽說過,此時說道:“王脩字叔治,我聽說過此人,曾受孔文舉重用,舉了孝廉,且此人忠貞勇略,為郡中豪強所懼。”
“公祐你繼續說。”
周興讓孫乾繼續說下去,關於王脩的事由他說出來更能讓劉備相信。
孫乾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他曾任高密令,縣內有豪族孫氏,家客犯法而吏不能擒,王叔治到任後,親率吏民圍攻。吏民畏懼不敢攻,王叔治說‘敢有不攻者與賊同罪’,於是孫氏自懼,綁客而出。”
“後來遷任膠東令,膠東賊多,公沙盧乃強宗豪族,自築營壘,不肯應發調。叔治獨率數騎徑入其門,斬公沙盧兄弟,公沙氏余者皆不敢動。自此之後,膠東賊寇漸少,百姓始安。”
劉備聞言驚愕,忙問:“此人武力如何?”
“王叔治並無武力。”孫乾答道。
“身無武力,竟敢率數騎而入斬公沙盧兄弟?”劉備覺得很不可思議。
其實就連了解歷史的周興也覺得不可思議,這個王脩確實很有膽魄,而且為人甚忠,這正是他要向劉備推薦王脩的原因。
“不錯,
王叔治之勇實在令人驚佩。”周興說道,“主公,此人若仍在青州,可向孔使君薦為東萊黃縣縣令,若得此人,主公在東萊將可安心不少。” 周興早已想好,這個王脩是對付豪族的最佳人選。
東萊與北海相鄰,他的事跡,相信東萊人也聽說過,有他在,哪裡的豪族敢跟劉備作對,就讓王脩去哪個縣當縣令。
劉備感慨道:“如你們所言,吾必得此人!只怕孔文舉不肯。”
“若其不肯,主公應固求,務必得此人相助。”
“嗯,吾當固求。”劉備點了點頭,又對周興問道,“青州多賢人義士,軍師還知道有誰?”
周興看著孫乾,說道:“北海劉政,不知公祐是否知道此人?”
孫乾歪著頭想了許久,才搖搖頭道:“我沒聽說過此人。”
劉備忙又看著周興,期待對方趕緊說出此人之事。
“關於此人,我也知之不多,隻知他頗有勇略雄氣,曾經避難遼東,為遼東太守公孫度所惡,如今應該已經回了北海。主公見到孔使君時,不防向其問起此人,孔使君必然知曉。”
周興對這個劉政確實了解不多,甚至連他的表字是什麽都不知道,只知道這也是一個人才,如果不是人才,也就不會被遼東太守公孫度所懼了。
“嗯,還有誰?”劉備又急切問道。
“還有邴原和管寧,此二人皆是北海人,只是他們避難遼東,只怕此時尚未歸鄉。主公若能得王叔治與劉政相助已是萬幸,其他賢人義士,不如等我們在東萊安穩之後再求不晚。”
周興倒是也想給劉備招攬這二人,但同時知道,劉備要想招攬到他們兩個很難。邴原還有可能,管寧避居遼東三十年才歸鄉,想要招攬他似乎不可能。
管寧字幼安,是管仲之後,與同縣邴原和平原華歆是好友。
有一次,管寧與華歆一起在園中鋤地,看到地上有一片黃金。管寧視若無睹,跟見到瓦石一樣無動於衷,華歆卻是撿起來扔開。
還有一次,二人同席讀書,有貴人乘坐馬車從門前過,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是把書一扔,跑出去觀看,管寧於是割席而坐,說“子非吾友也”。
其德如此,讓喜愛三國歷史的周興印象非常深刻。
孫乾緊接道:“我聽說過這二人,皆是德操高尚之人,只是州府辟命皆不就,只怕他們不肯來助。”
劉備不由感歎:“是我德薄,才不能得此賢人啊!”
暫歇片刻,劉備又率領眾人上路,繼續趕往齊國臨菑。
不幾日,到了齊國臨菑城外,而孔融已在城門外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