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當清晨第一縷朝陽劃破天際,北山寺的晨鍾便開始遙相呼應,余音鳥鳥,回蕩在宣安城的每個角落,城內的街道,陸續有活動的跡象,只是霧氣未散,一切看來都不顯真切。
忽有風起,如同一雙無形的大手,輕輕拂去宣安城的朝霧。就如一幅傳世名畫,被揭開了束帶,將這裡的繁華慢慢鋪開。
披上晨曦的微風摘下一片片落葉,躍過城牆,送入來往行人的手提籃中,也送入城中滿眼湛藍的孩子手中,被輕輕握住。
不過半柱香時間,外面日頭高掛,城門口開始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但進城的入口處,卻排起了長龍,據說,新帝登基之際,為確保安全,朝廷頒下戒嚴令,所有進城之人,需在守衛嚴格盤查後,方可進城,雖有不便,自是無人敢妄論聖意。
而此時的王羽,在數十名精銳士兵的開路下,車架緩緩而行,向著城東方向的“皇城”而去。
雖然倉促了那麽一些,但到底也得給皇甫明澤充一充場面,至少得有一個像模像樣的皇宮,也只能暫時用之前的刺史府改造一下了。
以曾經的刺史府為基礎,建立起了皇宮的內城,在以此為中心,向外擴建了一圈外城。
拐過一個不算寬闊的街角,然後便上了那條東西向的大道,一路向東,穿過那堵有著三扇大小城門的“高聳”內城牆,是一方有些狹長的空闊場地,地面鋪有夯實過的黃土,平坦安穩。
場地兩側,停滿了各式車架,也有一些穿著還算講究的禦者,三五成群的聚首,玩著博戲打發時間,能看得出,這些都是各個文武臣子的禦者。
到了這裡,車駕就不能夠繼續向前了。
在內侍的帶領下,穿過一道大門,步入一片更為開闊的方形廣場之上,場地之內,均有青石鋪陳,雖然並沒有真正皇宮那樣的莊嚴或者是華貴,但也算平整乾淨。
場地中央,還豎有十二支玄黑銅柱,各高五丈有余,彼此相隔十二丈,成一圓,而細看圓中地磚,則發現顏色同四周稍有區別,向十個不同方向發散開去,彼此均勻,對仗整齊。
這些銅柱和地磚圖桉,對應著的,分別是天乾與地支。
這些東西,可都不是為了好看而隨意擺設的,能夠被用在登基大典之中,就算是一個裝飾品,其實在其背後也有他們特定的意義。
大殿在一座三層的築台之上,而每層築台,都有重兵圍繞把守,數百層的石階,寬約十丈,從廣場一直延伸至大殿的正門,今日,石階中央還專程鋪設寬約三丈的紅綢地毯。
此時的新帝,應當正在大殿內冠冕著服,而能夠前往大殿內服侍等候的人,肯定都是能夠達到一定地位的人,剩下的,也就只有在這外面候著的份了。
“軒轅將軍,請!”在王羽踏上階梯之前,卻有意的對軒轅黃禮重了一番。王羽側身將後方的軒轅黃迎上前,謙讓地說道。
不說別的,也不管未來他們兩個的命運究竟會如何,可就憑著對炎黃始祖的尊重,在這異界他鄉之時,也值得王羽的這一番禮讓。
而軒轅黃見罷,自然要回讓,忙拱手道:“王將軍,請!”
一番禮讓後,王羽才笑著同軒轅黃齊頭並進上了階梯,踏著紅綢地毯向著石階之上的大殿正門而去。
而兩人這一番的謙讓也被廣場上的“百官”看在眼裡,但浮現出的神態卻不盡相同,有點頭讚許者,有難以相信者,但也有熟視無睹者,更有鄙夷蔑視者。
講道理,其實,在很多人眼裡,其實是相當看不上軒轅黃的,作為東海道大世家出身之人,本應該是前途一片光明,但卻偏偏選擇和天師道那些反賊為伍。對此,很多自恃身份的人都會羞於與之為伍。
當然,保持這種看法的人,也大多數只是一些鼠目寸光之人。這些人,其實本身也不足為慮,頂多偶爾起到攪屎棍或者是老鼠屎的作用。很難有什麽大威脅,頂多也只是惡心一下你。
脫下鞋履,隻著棉襪,王羽和軒轅黃立於原地,不約而同地抬首看了一眼殿門上方高懸著刻有“天正殿”的牌匾,這才踏入這座富麗堂皇的大殿之內,看清了其中的光景。
在古代,對於穿鞋的禮儀是有明確的規定的,何時穿鞋,何時脫鞋是有明確的規定的。古人書有記載入殿堂穿鞋者為不敬上者,尤其在接見帝王時更是要注意此禮節。在登基大典這麽重要的一個儀式之上,當然更需要如此了。
殿內,鋪陳平坦的木質地板因為清掃得體,十分乾淨整潔,散發著蠟黃色的透亮光澤,甚至能映出人的影子來,腳踩上去異常柔韌,不會有僵硬冰寒的感覺,也不會聽到“咯吱咯吱”的響動。
整個大殿的正中央,是一尊寬高均為六尺的銅鼎,凋浮龍鳳舞,內盛一池清水,尚不知有何寓意,四排粗壯的朱紅圓柱以銅鼎為中心,向周遭排散開來,共同支撐著頭頂這三層結構的凌霄穹頂。
兩列內侍沿著中間兩排朱紅支柱排展開,個個低聲下氣、垂首低眉,留出一道寬約五丈的走道來。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而大殿內最裡邊的上賓之位,自然就是至尊之位,一展浩大屏風上,龍飛騰雲的純金浮凋栩栩如生,盡顯奢華與尊貴,向前則是一方兩丈高的三層高台,每層皆有雪白蒼石所鑄的凋欄,留出三條向三方而去的木質階梯。
而那高台之上,便是一扇純金打造的雀屏,下方是紋繡有金絲的蒲席,向前則是一方既寬又長的鍍金紫檀木桉,其上置有一爐薰香和一副筆按,使其看來在奢侈華貴之余,也多了一份雅然文氣。
高台之下左側,在軒轅黃與王羽之前,已經有幾人等待在了此地。
“見過兩位世子,見過文先生!”王羽主動向著兩人行了一禮,算是打了招呼。
82中文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