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情系集體戶》第二百四十六章 長篇通迅得原種
  在大會戰打響的六天裡,懷仁報和懷仁廣播站的記者向《懷仁報》、《英城晚報》、《吉林日報》、《懷仁縣廣播站》、《英城廣播電台》、《吉林人民廣播電台》投送了稿件。

  《秦書記參加十家子秋翻大會戰》的報導兩天后就在懷仁縣廣播站播出了,因為記者可以通過公社廣播站向縣廣播站直發現場錄音。秦書記的聲音在各廣播站的懷仁新聞欄目中,響遍了各公社和大隊。紅梅也將其錄製下來後,向參戰的拖拉機手們反覆播放,起到了很強的鼓動作用。

  同題目的報導四天后才在《懷仁報》上發布,因為《懷仁報》是周刊,能在四天見報已經是最快的了。報紙上刊發了一組照片,既有彩門下各位領導和秦書記講話的場面,又有拖拉機手們歡呼的場景,還有十家街百姓及各大隊領隊的身影,報紙在於家窩堡男女老少中傳閱起來,百姓們都為在照片中露了臉的人祝賀,象他家辦了喜事那樣的看待。

  因為那時信息傳輸很落後,第6天才在《英城晚報》上見到通迅稿,那是《懷仁報》編輯部向地區報和省報發的稿件,照片和文字都減少了。

  但是,雲鵬卻接到了奶奶打來的電話,說她在報紙上看見了他。那個年代能上報紙都會被親戚們保留起來,做為向鄰居炫耀的資本。

  和記者不一樣的是農業局的筆杆子牟振宇,他寫了一篇長篇通迅《女知青日記》,竟先於《懷仁報》編輯部的投稿,於第六天在省報的第四版發表了。

  這篇通迅有3000多字,報紙上的通迅一般都在1000字左右,2000字以上的都視為長篇通迅了。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才3200字左右,《縣高官的榜樣焦裕祿》也沒超過4000字。

  牟振宇這篇通迅借了劉研的光,他和劉研住一個屋,劉研把他和柳維嘉的交流都跟他說了,他便以了解科學種田的名義,從柳維嘉手中借來了她的《實驗日志》,以日記體,經過潤色,寫出了這篇通迅。報紙的第四版是文藝版,可能編輯覺得這個題目能吸引讀者吧!便發表了。

  因為有《實驗日志》,通迅中把柳維嘉種試驗田的事寫得十分生動,並有許多科學種田的術語。這篇通迅一發表,被省農科院黨高官唐傳看到了。

  省農科院就在懷仁縣的公主鎮,這個公主鎮不小,有10萬人口,既有京哈鐵路穿連,又有國道102線通過,還有一條小河橫貫東西,是一座風景秀麗、交通方便、工業基礎又很強的甲級鎮,街區面積有半個英城市區大。

  小河把鎮子分成河南、河北兩大塊,鐵路又把鎮子分成了鐵南、鐵北兩個區域。

  鐵南是工業和商業區,鐵北是駐軍和文化區。這個區域駐扎著空軍機場、空軍醫院、陸軍一個團、炮兵某部高炮營等4支部隊;還有省農機專科學校、縣師范學校、縣一中、縣朝鮮族中學、鐵路中學、鎮六中、城郊中學和縣朝鮮族小學、鐵路小學、鎮站前小學、育紅小學、城郊東風小學等11所學校。

  省農科院座落在鐵北三道街,大門對著火車站,門前的路被取名為科研路。

  唐傳不是科研工作者,是一個老紅軍,曾在延安時期的359旅當過連長,後隨105師渡黃河奔赴膠東抗日前線,又隨四野入東北,在抗美援朝戰場負傷後轉業到地方,是一個很有資格的老革命。

  他轉業時已經是師級幹部了,可以留在省城工作。

但是,1959年組建省農科院時,他毅然選擇到縣城居住,當上了院黨高官。  省農科院佔用了許多俄式建築和日式建築,設了農業、畜牧、果樹、農機等四個區域。農業區域又設立了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小麥等研究機構,省原種繁植場隸屬於玉米研究所管轄。

  唐傳看到了通迅後,便找秦書記尋問這個女知青的下落。秦書記便向他介紹了柳維嘉的情況,並借機提出了吉麥737和吉蕎7211的原種繁育問題。

  做為南方人的唐傳,始終把水稻良種繁育當成了重要一環去抓,他認為,解放這麽多年了,不僅要讓百姓吃飽,還要讓他們吃好,吃好就應該多種水稻和麥子。他對朗布開發水田十分稱讚,給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對減少小麥種植面積卻不太讚成。

  他也理解懷仁縣減少小麥種植面積的作法,知道小麥的產量不盡人意,也知道東北要肩負著全國人民吃飽肚子的重任,沒有對下達玉米種植計劃而出面阻攔。但是,他從這篇通迅中得知小麥加蕎麥要比玉米產量高時,便興奮不已了。

  當他知道柳維嘉是省農研系統五七乾校學員柳青之的女兒,在替父親搞兩麥實驗時,便和秦書記去了原種繁植場見柳青之。

  柳青之告訴他,這裡只有50坰原種繁殖面積,年產吉麥737原種8萬斤,吉蕎7211原種4萬斤,只夠種2600坰地的,可年產64萬斤麥種, 所產麥種只夠種2萬1000坰麥子,滿足不了全省需求。

  唐傳問他:“你生產原種的種子有多少?”

  柳青之說:“我這50坰地,有10坰地在種祖宗代原種,只夠維持這50坰地的。”

  唐傳果斷地說:“這50坰地你全種祖代原種,把二代原種都移到你女兒那去種!”

  柳青之羞愧地說:“我這現存的二代原種只有3000斤了,其余的都被調到各地區去了,這些只夠種100坰地的。”

  秦書記說:“這3000斤我全要了!馬上拉到你女兒那去,她那還有1000斤,是從雙山農場勻來的,我還需要和這4000斤配套的蕎麥原種,她那現在只有1000斤。”

  柳青之說:“今年的蕎麥原種還沒收割呢,只要唐書記批準,我可以保證供應。”

  “你想不想去看你女兒的大兵團作戰?我可以派車拉你去!”秦書記說。

  “不用你拉他去,我陪他去!連送原種!”唐傳說。

  “要收蕎麥了,咱們等蕎麥收了再過去行嗎?我讓她媽也過來,能有車位嗎?”柳青之說。

  秦書記說:“就是派專車都行啊!她們11月3日開始兵團作戰,我要去站腳助威,咱們一塊去吧!”

  “還剩3天,我的蕎麥還沒到收割的時侯呢?”柳青之著急地說。

  “這次隻送麥種,蕎麥種再送一次,你可以多和女兒見一面嘛!”唐傳說。

  “那可太好了!不過,我的種子可是要收錢的呀!”柳青之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