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第1章 大漢15年
  第273章 大漢十五年

  大漢十五年。

  乾支為已酉,生肖屬雞。

  直到六月尾聲,一年已經過半,但除了二月蜀地有地龍翻身,整個天下平安無事,並未有什麽特別的事情。

  有時候沒有消息,其實就是最好的消息。

  自從漢六年南征結束,除了小規模的剿匪,大漢近十年兵甲入庫,馬放南山,渡過了剛剛立國這一需要征伐的時間段,開始進入戰亂後的恢復期。

  百姓們專注於自己地裡的收成,每當日暮歸家時,會與同道的獵戶聊聊,好奇問詢著對方在山野裡的所獲與見聞,聊到投機時,往往約定好下次找個閑暇時間一並去喝上幾杯,不過需要等到年尾。

  到時候他們記不記得這回事,倒是兩說。

  只是有閑心聊天喝酒,而非終日為生計奔波發愁,總歸是好的。

  至少說明大漢的百姓覺得未來正朝著光明的方向發展。

  他們不擔心苛捐雜稅與戰亂天災,除了極小部分憂心忡忡的人以及別有用心的商販,基本上大家沒有長期囤糧的打算,而是更傾向於在吃喝上進行消費,漸漸學著享受生活。

  大漢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酒肆,即是最好的證據。

  此時的長安宮城邊,剛散早朝的群臣們滿臉輕松愜意。

  他們現在沒有太多複雜的問題需要解決,平時處理的瑣碎問題,屬於去年、前年出現過的,甚至根據數據微調,就可以成功解決。

  簡直是摸魚人的天堂。

  相較與立國之初那兩年,除了晉升較慢外,沒有什麽缺點,當然,對於摸魚人來說,這倒不一定是缺點。

  “承平日久,原來是這般模樣啊。”白白胖胖的張蒼低聲感慨,他相較十年前是沒有什麽變化,甚至說不需要為各種問題操勞,面色還紅潤了幾分。

  若不是陳洛知道張蒼養生有道,估計開始懷疑他是不是有自己的同款系統了。

  “陳丞相,韓將軍,你們怎麽看?”晃了晃腦袋,他出聲問詢道。

  “張大夫說的不錯,這處山丘確實不該……”正在沉思的韓信猛然抬頭,張口就來。

  他發現自己將腦子裡思考的事情說出,結果答非所問,不由得尷尬地咳嗽一聲,補充說明:“剛才我是在思考兵書修訂的事情,有些走神了。

  不過如今這天下,和我兒時、少時的天下確實有很大不同啊。

  先秦諸國互相功伐,爭霸天下,暴秦北拒匈奴,南征百越,發動無數民夫,征召無數士卒。

  至於當今嘛,我懷疑家中府庫裡的長劍都要生鏽了。”

  “我倒是沒考慮到韓將軍少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張蒼哈哈大笑出聲,臉上的肥肉輕輕顫動幾下,看著頗具親和力。

  “打仗是要死人的,不打仗最好。”韓信搖了搖頭,回想片刻後側頭道,“江寧你之前那話是怎麽說來著……‘太平本由將軍定’?”

  “不許將軍見太平。”原本跟在邊上聆聽的陳洛,接話應答道,“樂毅、白起、伍子胥那些人,要不流亡他鄉,要不被迫自刎,一場又一場的大戰過後,是沒享受過幾年安樂的時間。”

  他面色寧靜,語氣平緩地輕聲述說。

  自己與十年前相比,眼角多出了絲絲皺紋,頭上雖未生華發,卻稀疏了幾分,眼睛不再那麽黑白分明的清亮,更加沉穩深邃。

  十年前的他見到現在的自己,恐怕第一感覺就是“不好對付的老狐狸”。

  揉了揉下巴,陳洛苦笑道:“話說韓兄,你的兵書這已經是第幾版了,我每次覺得上一版已經夠好,沒想到你總能找到修補的地方。

  所幸已經將紙張研究出來了,不然我那府邸恐怕得專門開辟兩個房間,來專門堆放您的著作啊。”

  當初他打完南越,回到長安時,韓信便給出了第一版的《淮陰兵法》。

  見到韓信的兵書問世,自己興奮得有兩三晚睡不著覺,簡直讓劉樂懷疑人生。

  直到兩個月後,韓信又掏出了第二版的《淮陰兵法》,按照他的說法,是在行軍篇、扎營篇、奇謀篇上進行的較大幅度的刪改,以更好應對戰爭的變化。

  陳洛欣然接受,專門大擺宴席,請韓信搓了一頓。

  結果韓信兵書迭代的頻率比後世的顯卡更快。

  即使每次版本更改,陳洛都會進行記錄,但他現在也記不清《淮陰兵法》到了第三十七版,還是第四十二版。

  不過每次新版本出來,他還是會像對比新舊顯卡性能那般,去對比每個版本的《淮陰兵法》存在的差異。

  第三十版的《淮陰兵法》,內容僅有五成半與第一版相同,差異處是或有增加,或有刪減。

  至於他所提到的“紙張研究”,那是大漢十一年的事情了。

  待在陽夏的墨家弟子花費了三年就將紙張研發出來,只是最初幾個版本要不就是太脆,極易撕裂;要不就是難以吸墨,質量存疑;要不就是製作成本極高,無法量產。

  總之問題多多。

  紙張的迭代速度比《淮陰兵法》更甚,直到大漢十一年,墨家弟子終於研究成功,可以產出穩定且成本低廉的紙張。

  見狀,陳洛開始在官方層面對紙張進行大力推廣。

  “陽夏紙”一出,記錄成本高、書寫速度慢的竹簡迅速開始被淘汰。

  於公於私,他都有理由。

  從大局觀上來論,比起西方傳統的羊皮紙,以及華夏早期的竹簡與青銅,紙張的成本實在太低太低,將其推廣後,有利於文明的傳播,降低了知識的學習成本。

  如果說原本只有經學世家以及王公貴族有資格查閱各種典籍,壟斷學習的權力,那麽在這之後,普通的寒門弟子亦可以對知識進行追求。

  從私心方面來說,他是想借此收回一些前期的成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