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一直在後衙等著葉老回來。
夜裡子時,葉老才帶著半身泥漿倉促回到縣衙。
他身上還帶著濕氣,鬢角細紋密織,整個人都籠罩在一種黯然冰冷的氣息裡。
原來是王縣令心系河堤,一行人半夜趕往那裡查看。
陳平沒有急著詢問,而是將小爐子上的熱水倒在木盆裡端了過去。
葉老將冰涼的手浸在熱水裡,麻木的關節跟著都動了動。
他的臉上卻沒有露出半點舒坦之色,反而很是愁苦。
縣衙內腳步走動聲此起彼伏,在夜裡顯得異常刺耳。
葉老深深地歎了口氣。
形勢的嚴峻程度遠遠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甚至比早先設想過的最壞情況還要惡劣幾分。
葉老原本以為河堤這等重要防禦工事,就算再怎麽破敗也不至於完全不能用。
可剛才他親自去那堤上走了一圈,看見那河道上的碎石爛木、滲出的水漬時,心裡頓時涼了半截。
本應該是土石夯築結結實實的河堤,此時變成了一片爛泥土堆,見不到多少砂石和竹筋。
沒有這兩樣物料,河堤如何擋得住洪峰強烈的衝擊。
簡直如螳臂當車!
葉老就算有擎天之智,面對這爛攤子一時也是束手無策,不知該從何開始。
整修道路還可以就地取材,實在不行只需夯築泥土,也能勉強通行。
可河堤萬萬不能如此輕率的,必須得用竹筋編成大框,然後將鵝卵石或大石塊填充進去,才能作為河堤的基座。
製作幾十裡這等基座所需耗費的銀錢巨大,絕不是一個小縣城能夠拿出來的。
就算王縣令把此次修築道路剩余的錢糧,全都投入到河堤修築上,也頂多只能加固一下關鍵部位。
真要想將幾十裡河堤徹底翻修,非得朝廷大筆撥款不可。
想到這裡,葉老臉上的皺紋更深了。
他就算有著再多的學問,在這件事情上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直呼奈何。
當葉老將現狀告知陳平之後,陳平卻安慰著說道。
“老師無需憂心,事有輕重緩急。現在咱們最緊迫的事情,並非是加固河堤,而是測量和挖掘泄洪渠。”
“只要度過了這道難關,後續可再想辦法向朝廷申請修築錢款。”
葉老搖搖頭說道:“你有所不知,朝廷的錢糧開銷絕大多數都是有成例的。並不是皇帝和朝堂想要怎麽用,就能怎麽用。”
“而且我大譽朝自開國二百四十載以來,人丁繁衍日盛,荒地開辟愈多,盡皆倍於開國之時。”
“唯有朝廷賦稅一年比一年減少,去年甚至只有國朝初期的半數左右,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
這是葉老第一次向陳平提及朝堂上的事情,直接讓他臉色愕然。
他驚愕的是,大譽王朝的財政情況竟如此惡劣。
一個國家的稅收能力,幾乎就等於掌權者對所有力量的控制能力。
如今空負一個太平盛世的名頭,不想內裡虛弱至此。
陳平沉默了片刻,方才聲音低沉地說道:“看來向朝廷申請撥款,怕是也行不通了。”
沒有朝廷撥款,王縣令就算再怎麽有名望,也絕不可能再施一次捐獻修路的故技了。
普通的平民百姓的捐助本就是杯水車薪。
而鄉紳富商大多趨利而往,固修堤壩耗資甚巨,亦非朝夕可成,於己並無任何實在利益,
他們怎可能再次伸出援手。 如要博個樂善好施的清名,在修路之事上他們已做到了。
陳平總算明白了葉老臉色青白的原因。
沒有足夠的錢糧,永順縣的河堤就只能不斷的小修小補,根本不可能重新修築,那就會始終存在隱患。
這個隱患即便不在今日爆發,也會在以後的某個時間禍及百姓。
“還是盡我們所能想想當下如何泄洪吧,朝廷之事不是我等百姓可操心的。”
葉老調整思緒後說道。
挖掘泄洪渠是他給王縣令的建議,可渠口到底要開在哪裡,還需要進一步的實地考察,並且需要詳細的計算。
按照今夜實地勘察和估算,只要能把渠口開在最合理的地方,就只需犧牲掉永順縣不到一成的田地,便可以度過這次洪災。
但若是渠口開錯了,導致洪水偏離方向,便有可能淹沒兩三成的田地。
農耕不易,這兩三成的田地就不知是多少人家一年的指望。
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陳平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只見陳平一邊聽著葉老報出來的數字,一邊在紙上畫著河流的剖面圖。
雖然不算精準,可在這個世界上,如此剖面圖絕對算是水利之事上的一大進步了。
葉老看了看圖紙,知道它在此時並無大用。
因為還缺少了最關鍵的一段,泄洪渠附近地段的詳情。
這一段的堤壩高度與河床深淺,以及堤壩和周邊窪地的高度差,全都要再次實地測量,才能得出精準的結論。
沒有誰敢在這件事情上隨意糊弄,因為那意味著不可承受的慘烈後果。
葉老看了看目光灼灼的弟子,說道:“行了,趕緊去休息,養足精神。明日一早,你我隨縣尊一道去實地測量泄洪河段!”
“爭取盡快測算出泄洪口的準確位置, 早一刻動土開工,便能讓百姓們少一些損失!”
若非危機迫在眉睫,葉老其實並不願意陳平過多參與政務。
官場的事情有時做得越多,便錯得越多。
可如今全縣陷入水澇險境,只能讓精通算學的弟子暫時來幫忙了!
......
次日清晨,暴雨依舊未停。
河水越發凶猛,水位瘋狂上漲。
所有經歷過洪災的老人都能看得出來,若再不加以乾預,大災就在眼前!
王縣令將官袍扎進腰帶,臉色鐵青地站在破破爛爛的堤壩上。
他眼盯著咆哮的河水,喊道,“兩日,我們最多還有兩日時間!”
“要是還不能挖掘好泄洪渠,縣裡今年的秋糧至少會減產三成!”
他沒有說出的是,若是泄洪渠挖掘失敗,洪水衝垮堤壩,恐怕會蔓延到整個永順縣城。
三成,已經是保守估計。
這是王縣令找來了許多位曾經親歷過洪澇災害的縣裡老人,反覆商討得出的結論。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若無田墾粟飽,百姓何談安居樂業?
堆土化肥亦需時日,如任由洪澇過境,農田安在?
此乃國本!
一旦糧食大規模減產,百姓無積貯果腹,到時必然導致產生大量流民。
當饑腸轆轆的百姓開始四處流竄,必然會破壞地區的安定。
牽一發而動全身,會形成難解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