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燮的歸附可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說一說,他是真真正正的付諸了大量行動,以證明自己的賓服之意。
首先就是遣其子士廞到建康為質子,然後士燮又一並遣使至建康詣孫策,送交州四郡交趾、南海、合浦、九真四郡典籍、文書,並向孫策致細葛、雜香、明珠、大貝、流離、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異果,蕉、邪、龍眼之屬,各計數千。
另貢馬凡五百余匹,男女青壯三千余人。
凡此種種,無歲不至。
孫策在建康收到士燮歸附上表,當即大喜,將文書傳給了長史張昭,說道:“交趾四郡,可謂富矣,人口二十余萬,又無歲不貢,必充盈我江東府庫。”
雖然士燮兄弟四人掌控的這四個郡,才四萬余戶,二十三萬余人,還不抵往日大漢承平時交趾一個郡人口的半數。
但能在如今亂世,得到三十萬人口,不論如何都是一件喜事。
另外蒼梧郡往昔也有十一縣十一萬三千戶、四十六萬七千人。比這交趾四郡的人口還要多。不過隨著亂世紛爭,蒼梧郡的人口也大幅減少,從四十六萬銳減到了不足十二萬。
待整個交州平定下來,孫策應該能得四五十萬人口。
當然這個人口肯定是有隱戶存在的,而且交州偏遠,很難給江東輸送多少糧草。
對江東參與逐鹿中原最大的助力就是能為江東的府庫提供一些財富、牛馬及萬余勁勇。
孫策隨後看向張昭,問道:“長史以為應如何安撫士燮?”
張昭立即鄭重的諫言道:“將軍有意建霸業而王天下,便不可在意一城一池之得失。士燮奉承節度,又主動歸附,交趾便為將軍治下之地,輸賦上計,一無所缺。”
“我以為將軍當寬宏待之,親自致信,厚加寵賜,以答慰之。若將軍心有不甘,可選派南海、合浦、九真三地太守,令士燮典交趾郡如故。”
“再擇一交州刺史,待交州穩固,可選能臣代士燮之職。”
也就是非但不剝奪士燮交趾太守的地位,反而進一步承認他統治交趾之權。
孫策思考了片刻,微微頷首,說道:“長史此言,乃是持重之策。士燮無割據雄心,令其續任交趾太守之職亦無妨。”
他士燮畢竟不是曹操、安祿山那種野心勃勃之輩,哪怕他一直經營交趾,大概率也沒野心把這一片變成他割據的藩鎮,起兵對抗孫策。
只要他能每歲輸賦,就算他一直擔任太守,孫策也不會跟他計較。
畢竟中央跟地方的勢力鬥爭,有時候就是非常漫長,取決於一位大臣的生死。孫策完全可以等到士燮去世,再收回交趾太守的任命權。
到時候他的兒子如果掀起叛亂,就沒有士燮的威望了,可以輕而易舉的被平定。
如今江東爭霸的主要方向毫無疑問,還是在北方。
至少近幾年內,對南方都是以安撫為主。
士燮主動歸附,這對孫策而言,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拿下交州的機會。
於是孫策說道:“可以士燮為交趾太守,以明德於四方。只是交州刺史之職,卻必須要慎重。長史以為,可選何人擔任交州刺史?”
張昭思索了片刻,說道:“在士燮理政交趾之前,交州無論民風民俗、富庶程度,皆不能與中原相比。而士燮為政開明,胸懷若谷,寬厚待人,禮賢下士。遂使交州安寧,物阜民豐,百姓悅之。”
“我以為將軍所任命交州刺史,不可權柄輕微,不然不能威其眾。亦不可威刑過眾,使百姓怨之,失民心。”
“宜選寬容得人,又能鹹精達事機,威恩兼著,肅齊萬裡者。”
孫策躊躕,寬容得人,而又恩威兼著的刺史。
孫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諸葛亮,畢竟這也算是千古一相了。
然後就是陸遜,這是出將入相的人才。
三國志裡面,單獨給臣子列傳的,就只有這兩人。
包括荀彧都是跟荀攸、賈詡並傳。
這兩人何止是恩威兼著,簡直是出將入相,文武全才。
只是把諸葛亮調到交州去,著實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而且在江東,這兩人走的都是武諸葛、武陸遜的道路,一個掌管步騎,一個在水師歷練。
讓他倆去交州,先不說合不合適,一旦染上了瘴氣,孫策可謂痛失一臂。
而他倆不能南下,那可以選擇的賢才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孫策考慮了片刻,江東如今還是人才濟濟的。
由於打下了荊州和淮南,大量魏蜀吳的名臣如今都在孫策麾下。
由於孫策也記不住那麽多能臣,所以他在垂拱殿的屏風上就寫了幾個他特別在意的名字。
什麽叫簡在帝心?
這就是最生動的體現啊!
有軍政要職的時候,孫策不可能去任命那些他自己都記不起名字的官吏,必然會優先提拔任用這些被他格外關注和信重的能臣。
很快他就在上面挑選出來三名臣子,分別是劉巴、劉馥和魯肅。
只是劉巴很快就被孫策劃掉了,他雖然才高博學,但因為殊功已經升任江夏太守了。
剩下比較合適的就是壽春令劉馥和江東的都督魯肅了。
這兩人都比較合適,劉馥可是曹魏最精達事機的六位刺史之一,曾經匹馬入空城合肥,建起了富庶的淮南。
而魯肅也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大都督,他曾經主持軍政,威望恩義,大行於眾。
思考了片刻,孫策說道:“自漢季以來,刺史總統諸郡,賦政於外,非若往時司察之而已。今交趾名曰初定,然尚有鬱林、珠官日南、崖州等郡界未綏,依作寇盜。新刺史宜得精密,檢攝八郡,方略智計,能稍稍以漸治交州,假其威寵,借之形勢,責其成效,庶幾可定。”
“便以魯肅為交州刺史,令其撫慰諸郡,平定胡越,誅除賊寇。然後理風易俗,立國立疆,遞為耕戰。”
魯肅相較於劉馥,在軍政幹才之外,最大的優勢就是他有極強的戰略觀。
交州之地,孫策能給他的助力也就是武射吏千余,再令呂岱率步騎千余屯駐於當地,受其節度。
因而怎麽交好當地的各郡太守,怎麽結盟豪強,吸納胡騎助戰,合縱連橫,擊破強敵就是交州刺史極為重要的一項能力。
如果魯肅能夠聯合好當地的盟友,雖然他士吏只有兩千人,也可以輕松聚集起來八郡郡兵四千余人,再加上助戰的胡騎、越卒,組建出一支萬余人的平叛部隊是輕而易舉。
漢室大將盧植隻帶著五千家兵、部曲就討平了整個交州的叛逆。
中原的強軍往往萬余人就能橫掃交州,深入交趾南部,破師滅國。
以魯肅之幹才,組建起萬余人的部隊,哪怕是仆從聯軍,也足以覆滅交州不敬王命的叛逆了。
基本上交州之事,就無需孫策再格外關注。
他能把這裡變成孫策穩固的後方,孫策只要安心的揮師北伐即可。
隨後孫策又任命劉馥擔任南海太守、華歆為蒼梧太守、司馬芝為合浦、蒯良為九真太守,甚至淮南勢力的降臣閻象都擔任了交州的日南太守。
交州在實力上對孫策的影響或許不大,隨著整個交州府庫的清點與輸賦,能給江東增加的物資僅黃金兩千余斤,絹帛細葛等五萬余匹,糧草雖有二十萬石,但要把二十萬石糧食輸送到建康的成本,怕是不止消耗四十萬石。
可在威望上,對孫策的裨益是無與倫比的。整個勢力大量的文武獲得了升遷,更有大量能臣名士升任太守、刺史,這使得大量世家大族都愈發的認可孫策為南方之主的事實,孫策威望如日之隆。
而且新獲得的交州和徐州人口,也極大的充盈了江東的戶籍。
按江東之製,各郡縣都要選募勁勇豪烈,詣往建康,孫策的解煩軍因此而人數再增千人。
現在孫策就已經給解煩軍批下了五軍的軍號,即五軍都督府,平時宿衛宮禁,戰時被大將統領出征,有點類似於北軍五校。
這五軍都分置都督,沒有最高統帥,只在戰時任命一員大將臨時統軍作戰。
五軍都督都直接受命於孫策,這可以極大的防止解煩軍演化成神策軍那種威脅皇權的存在。
新增的解煩軍前部督是江東猛將楊驍,這是孫策一手從行伍之間選拔出來的悍將。
隨著孫策對局勢的改變,江東人口比歷史上多出不止一倍,也是湧現出了不少的精兵強將。楊驍便是其中之一,其忠壯似尉遲敬德,敢打敢拚早已位居校尉之職,這一次順理成章的成為江東禁軍的都督之一。
而孫策對時局的改變更是遠不止在江東境內,天下大勢的變化方面則更為顯著。
由於孫策的乾預,賈詡跟隨段煨直接歸附了天子,然後又被朝廷派到了南方任職,所以張繡完全沒有給曹操造成多大的挫敗。
而劉表、袁術皆為孫策所敗,使得曹操更是跨州連郡,盡有江淮以北。
除了徐州之戰、淮南之戰,曹操損失了兩三萬人之外,曹軍主力並未有多少折損,尤其是府庫方面,他休養生息數年,使得其倉儲豐實,絕非朝生暮死的普通諸侯。
這位超世之傑,被談及之時,總是讓人想到他魏武帝的名號。
仿佛他的北方基業都是赫赫武功打下來的,事實上,曹操絕對是一位雄才偉略的諸侯,他法令既行,士卒精練,勢力十分穩固。
他唯一的問題就是早年動輒屠城,導致民心或許不穩。不然徐州必然是一場鏖戰,孫策不可能隻用了半年的時間就順利奪取。
所以張昭說他的上計是內修文德,收百姓之心,深根固本以製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
但這大爭之世,一步落後於人,就處處落後於人,曹操已經失了民心,前期的屠殺和劫掠,使得兗州、豫州都一片殘破。如果想要休養生息,樹基建本,那他就只能以一州之地,而抗九州天下。
河北、淮南同時休養生息之後,約期進攻中原,他曹操就只能腹背受敵了。
所以為了防止落入這種被動局勢,曹操就只能在南北各個方向上嘗試發起進攻,意圖挫敗敵軍。
如果能在淮南大破江東四萬精兵,那六七年內,孫策都沒有辦法大規模北伐了,根本阻止不了他一統北方。
同樣在河北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他能一戰覆滅、坑殺袁紹八萬大軍,那河北袁紹就只能進入守勢了。
他就可以成朱溫或者北宋之勢,以中原雄兵,橫掃各方諸侯,南征北討,一統天下。
只是淮南之戰,他損兵折戟,直接折損上萬人,各種潰散、傷兵累計可能折損有近兩萬人,且三路進軍,兩路潰敗,糧道岌岌可危,曹軍中軍大營裡面糧草已經斷絕,戰事實在打不下了,所以他就只能感慨一句,孫策猘兒,謂難與爭鋒。然後引軍而退,以曹仁、呂虔等人率軍鎮守要隘,然後主力折返。
可南方形勢稍定,北面就兵戈複起。
孫策派呂蒙進攻蒼梧郡的這段時間,他曹操亦使臧霸、孫觀、昌豨、史渙等人聯軍攻入了青州。
這一戰袁軍慘遭摧破,傷亡慘重!
鎮守青州的袁譚連丟三郡, www.uukanshu.net 而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也果斷出兵,侵略東萊,整個青州袁譚近乎一戰盡失。
這也是跟袁譚不得民心相關,當初青州無主,袁譚又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終於佔有整個青州。袁家素以寬厚而聞名,百姓欣然戴之。
但袁譚信用群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穡之艱難。
華彥、孔順等人皆奸佞小人也,袁譚卻信以為腹心;王脩等皆是人傑,袁譚卻僅以小吏待之。
當時青州城邑內有百姓萬戶,可謂天下之巨城,但在籍者不盈數百,收賦納稅,不足實際的三分之一。
他招命賢士,士皆不就;部下不趨赴軍期,安居族黨,亦不能罪之。
於是青州一戰,曹軍一舉戮滅袁軍三萬余人,兵鋒直抵平原,也就是在黃河之畔!
袁軍遭逢此慘敗,頓時河北震怒,紛紛揚言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