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名將董襲
孫策麾下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江東才俊,人才濟濟。
他軍中猛將如雲,且皆才乾不菲。太史慈首戰不克,亦完全未影響到其他將校的高昂戰意。
在太史慈之後,周泰、朱桓、凌操等將都先後率軍渡江攻城。
尤其周泰所部,甲具精良,全軍都穿戴重裝玄甲,猛攻一日,士卒不畏矢石,硬是用鑿子和長刀在土堡上砍開了一道兩丈長的缺口,先鋒已經殺入了土堡當中。悍勇的讓會稽守軍望之即心生膽怯。
當此危難之時,虞翻親自奮勵,率軍支援而來,與周泰所部激烈爭奪城牆。殺的天地無光,日月失色。橫七豎八的屍骸堆滿了土堡缺口,而鮮血更是從城牆上蔓延下來,匯聚成溪。
整個土堡的北牆都被打成了一片鬼蜮,大量的屍體散落,夯土都變得濕漉漉的,血液浸透了每一寸土地,顏色純粹而重磅,既黑暗又鮮紅。
激烈的戰事持續了一天一夜。直到會稽豪強周昕率部增援而至,從側翼發起了猛攻,被夾擊的周泰所部才不得不含憤退出戰場。
而孫策的大寶貝虞翻,幾乎被周泰所部陣斬於戰場之上。為了擋住這些雄壯甲士,他身先士卒,身披數創,又中三箭,完全靠著意志才堅持到了這些如鋼牆鐵壁一般的甲士緩緩退兵。
將士們雖然數戰不克,但幾位統兵的將校都已經達成了共識,欲攻破敵軍這嚴密的防線,必須先攻下一座屯堡,最好是敵軍邊緣地帶的屯堡,讓敵軍支援不及。
將士們奮戰了十余日,孫策自然也沒有閑著。拿下一處屯堡已經成為軍中共識,孫策在軍事之外也在想方設法,有所突破。
孫氏可是在江東非常有影響力的大族,孫策攻打會稽除了軍事征伐,必然要用到孫氏在江東的影響力。
以聲望而佐攻戰,可以說是在漢末最有效的戰略了。
一位出身江東的諸侯,就是能夠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從而在鄉黨、宗親相助下打贏其他諸侯。
而可以說,孫策剛在這裡頓兵不久,他的宗親、鄉黨就急忙趕來了。
孫氏開拓江東,若有不順,一旦傾覆,最受牽連的就是孫氏的這些個宗親和鄉黨們。
每天孫策都得在營中接見一批這些從富春縣趕來相助的豪傑,直到幾天后,孫策的叔父孫靜乾脆帶著這些宗親、部曲數百人全部來到了營中助戰。
對這位叔父,孫策其實是很有好感的。
這可不是朱允炆的那位四叔,完全沒有虎視眈眈的野心。
從孫堅初舉事開始,孫靜就糾合宗親、鄉黨數百人,前去相助,富春縣不少豪傑都依附於他。
孫堅死後,他更沒有虎視眈眈的奪權,欺凌孫堅的孤兒寡母。而是率部返回了家鄉,照顧墳墓宗族。
歷史上孫策打算對他授以重任,他也推辭掉,求留鎮守宗族。
直到孫策去世,孫權位置不穩,他才出仕相助,幫忙穩固江東。但局勢穩固了之後,還是沒什麽野心,最後終老於家鄉。
所以陳壽在《三國志》裡對他也是評價極高,夫親親恩義,古今之常。宗子維城,詩人所稱。況此諸孫,或讚興初基,或鎮據邊陲,克堪厥任,不忝其榮者乎!
孫策跟劉備比的一個優勢就是,他的勢力就在自己家鄉,所以能得到大量宗親的幫助。
所以對孫靜的前來助戰,
孫策還是極為重視的,待他進入軍營之後,親自請其上座,與其交談軍情。 而孫靜也是不負孫策厚望,在了解了戰場形勢之後僅數日,便主動找到孫策匯稟,說道:“伯符,我已經找到了能夠讓大軍順利渡江之處。”
驟聞孫靜之言,孫策其實是略有詫異的。
大軍頓兵此地也已經有十幾日了,這麽多名將謀士,一直找不到突破之法,只能用正兵攻之。
自己這叔父,才到幾天就找到了能夠讓大軍都順利渡江的方法?
就算他是本地豪傑,了解地利,也不應該有這麽顯著的效果吧?
論地利了解,大軍屯於此地早就將附近幾十裡的地理形勢摸得一清二楚了。什麽地方適合渡河,什麽地方有敵軍重兵把守,將士們可謂了然於胸。
而孫靜才過來幾天,這些形勢恐怕都沒能了解清楚吧?
但孫策雖然懷疑,還是耐心的問道:“叔父打算在何處渡江?”
孫靜說道:“王負阻城守,難可卒拔。於此地南去數十裡,有一處查浦渡口,可從彼據其內,繞路其後,可出其不意,攻敵不備。”
浦是形意字,即河流匯入大江的入江口,也就是一條可以通舟楫的水道。能夠方便大規模的運輸軍隊。
所以不用多說,這裡就是軍事重地。
孫策說道:“我營中將士早就已察覺此處地利。此地距離固陵城數十裡,若能順利渡過此地,必然能使敵軍猝不及防。”
甚至張紘還給孫策介紹了一下這裡的典故,當年吳王伐越,次查浦。越立城以守查。也就是在查浦這裡,有規模更大的堡壘。
所以這些軍事重鎮在頂級謀士眼中都是透明的,不存在被忽視的可能性。
孫策對孫靜介紹道:“會稽並非無人,早已在此地部署了大量部隊。據我部將士探查,此地士卒之剽悍,尤在其他各處之上。守備之森嚴,冠於各壘。”
事實上,會稽守軍十分清楚這裡的重要性,就防著孫策大軍繞行,襲擊會稽腹地呢。
孫靜從容一笑,說道:“此地防備之森嚴,我自然知曉。若連這些都探查不到,我如何能來出謀劃策,豈不是自取其辱?大軍從查浦取道,登岸便是高遷屯,裡面有駐軍五百三十七人,糧草一千三百二十石,弓弩五十余張,箭兩千余支。”
孫策瞬間眼神一亮,驚喜不已的問道:“叔父竟然對守軍情況了解如此細致,想必是已經聯系到了守將?”
任何堅固的堡壘,最容易的就是從內部突破。
會稽郡的這道防線的確是守得密不透風,孫策大軍輕易都無法突破。
但不論它怎麽堅固,都架不住有人忽然打開了防線啊。
不過孫靜卻搖了搖頭,說道:“守將我並未成功收買。鎮守此地的將領是周氏族人,與我等可謂世仇,不可能幫我等打開防線。會稽也是深知如此,方授以重任,令其鎮守此地。”
聞言,孫策微微頷首,覺得也有道理。
都知道這裡是軍事重鎮,地位極其重要。那會稽郡在安排守將的時候,必然要安排一個不可能被輕易收買的將領。
自古以來,在這些重要防線上,願意投降的將領屈指可數。沒有幾個人願意背負這種罵名。麋芳被委以重任,鎮守江陵卻主動投降,甚至被虞翻當面羞辱。
所以孫策好奇的問道:“既然不是聯系到了守將,叔父如何對高遷屯情況如此清楚?”
孫靜從容說道:“我孫氏在江東亦頗有影響。我等此前交禦的豪傑之一,願助伯符入主會稽,可取守將首級,迎大軍於高遷亭!”
孫策立即問道:“哪位豪傑,竟有如此威望,可進入高遷屯,取守將首級,號令全軍?”
“其人姓董,名襲,字元代!乃會稽郡之豪傑,素有威望,往者遊俠、少年皆附之。如今這些遊俠少年被征於高遷屯中,只需董襲進入屯中,振臂一呼,必可斬殺守將,奪下高遷屯。如此重地可並非尋常塢堡,一旦失守,會稽守軍甚至無法再坐守城池,不重新奪回,我大軍長驅直入,其勢必敗!”
董襲!
孫策立即精神為之一振。
對這位江表十二虎臣之一的名將,孫策就非常熟悉了。孫策記得董襲歷史上的確是迎大軍於高遷亭,一見孫策便受重用。但孫策一直以為他是率部前來投奔,然後才被重視的。此前並未將他所在的高遷亭與孫靜建議突破的高遷屯聯系在一起。
沒想到,董襲居然是孫氏的故交。
不過細想一下,這又非常合理了。
歷史上小霸王遇刺身亡,孫權年幼初統事,吳夫人於是便召集張昭、董襲等人詢問孫權能否成事,江東能否保住。
他董襲的地位只是一個小小的都尉,別說跟張昭、呂范相比了,就是跟程普甚至黃蓋、陳武比那也差遠了。這個時期,陳武都轉督五校了。
結果吳夫人詢問大臣,沒有召集其他人,卻特意叫了他和張昭。而偏偏是他大膽開口說:“江東地勢,有山川之固,而討逆(孫策)明府,恩德在民。討虜(孫權)承基,大小用命,張昭秉眾事,襲等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時也,萬無所憂。”
如果他是孫氏故舊,那就很合理了。
而且在這重身份之外,他本身也是一位身長八尺,武力過人的猛將。
八尺的猛將,已經快一米九了。他威懾高遷屯裡那些一米六、一米七的小卒,就像呂布一樣鶴立雞群。
對董襲,孫靜極富信心,斬釘截鐵的說道:“董襲必能拿下高遷屯,迎大軍入境。查浦要徑,大軍進入即可繞路敵後,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吾願自帥眾為軍前隊,破之必矣。”
孫策也壯氣勃發,說道:“所謂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有如此豪傑相助,區區壁壘如何能當我精銳三軍?此戰我親督五千大軍繼叔父之後,渡江決戰!”
五千大軍佔據了這處軍事重鎮,後勤無憂之後,就攻守異勢了!
吳郡大軍可以輕松掐斷固陵城後方的糧道,反向將守軍包圍在江畔。
這支部隊若不及時決戰,連撤退的機會都沒有。
見孫策如此果斷,孫靜滿意的頷首,說道:“如今之事,決斷已定。其關鍵則在於掩人耳目,讓敵軍不知我軍虛實,絕不能讓敵軍發現我等大軍主力已經離營。”
“此事易爾!”孫策輕松的一揮手,說道:“我從錢塘軍屯士卒中調集五千屯卒過來,敵軍便無法察覺我軍營中虛實。”
孫策比歷史上小霸王最大的優勢就是他的勢力更加富庶,可以調動的資源遠超歷史。
五千屯卒於三日後趁夜入營,江南岸的守軍根本沒有發現孫策大營有何變化。
而孫策已經親率五千余精銳裹甲銜枚,連夜繞路西南數十裡,抵達查浦。
等孫策中軍抵達時,已經能見到南岸高遷屯燃燒起來的烽火。
蔣欽跟在孫策身邊,立即振奮士氣,說道:“將軍, 高遷屯已陷入混亂,我等只要一鼓作氣,必能拿下這處軍事重鎮。高遷屯既下,則會稽守軍大勢已去!”
此時天色已經破曉,黎明的光線即將驅散江東土地上這片最後的黑暗。
迎著晨曦,一名高大的豪傑架船從南岸直抵孫策軍前,遙遙大喊道:“孫將軍,高遷屯已下!請將軍移師至高遷亭以東。”
立即有幾名玄甲騎士策馬至岸邊,將來人帶到了孫策面前。
看到這名豪傑魁梧壯偉的身軀,孫策亦有所驚歎,問道:“你是何人?”
對方立即拱手,說道:“董襲拜見孫將軍。”
孫策面露讚賞,果然不愧是江東猛將,這身軀膽氣,皆遠邁倫等。“高遷屯既然已經拿下,為何還在燃燒烈焰?”
董襲挺直胸膛,豪氣的回道:“是我斬殺守將後,特意下令點燃的烽火。給江南守軍以高遷屯仍在爭奪中的假象。如此軍事重鎮,只要尚未失守,會稽守軍絕不能無視,會疾派大軍前來救援。”
“故敢請孫將軍移師其必經之路,擊而破之!隻待孫將軍在敵猝不及防之下,擊破守軍主力,使江岸守軍來不及撤退,盡降於此。則余暨以東,會稽將再無官兵可用。一郡十四縣,皆可傳檄而定。”
“善!”孫策同樣豪氣乾雲,說道:“你既有如此雄計,我又如何不敢奮戰一場,氣吞會稽全境?”
“諸將士,立即渡江,向東開拔!奮勵一戰,今日徹底定鼎江東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