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績抵達之後不久,另一位年輕豪強孤身而至,他身穿單衣,沒有攜帶任何隨從。
但見到他,朱治卻盛讚不已,向孫策介紹道:“此乃吳郡大姓張氏族長,名允,字弘烈。弘烈向以輕財重士,名顯州郡,有豪俠之名,頗得人望。”
張允容貌奇偉,俠氣凜然,但他可不是荊州牧劉表帳下那位投降曹操的水軍將領,而是東吳名臣張溫之父。
歷史上張溫盛名於世,又才乾斐然,出使蜀漢,受到整個蜀漢文武的敬重和禮遇。
而孫策面對張允這位江東才俊也非常欣賞,他欣賞每一位仗義疏財的豪俠。因為往往這種人有大志氣節,會傾向於助力一位能夠掃平天下的英雄,而不是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而蠅營狗苟。
果然張允行禮參拜之後,便硬朗開口,說道:“久聞孫郎才氣,智勇謨斷,絕人遠矣。今日得見孫郎鐵騎,如神兵天降,又與民秋毫無犯,乃知果然盛名之下無虛士。有孫郎治理鄙郡,實乃百姓之福,必將疆域平寧,遠離兵災。”
孫策笑著說道:“不唯如此,我更希望江東之民盡能務其本業,歲豐人和。”
聽聞孫策之言,堂內諸人,包括朱治、郡吏,張允甚至陸績這個蒙童都眼神一亮,面帶欣喜,江東之民皆能守其本業,歲豐人和?
若孫策能果如其所言,則江東百姓上至豪強,下至黔首,在孫郎統治後,都能不受絲毫影響,這甚至比劉繇統治還要更寬容。
張允驚喜的思索,難道孫郎打算推行黃老之治,休養生息?
他思索著坐到了孫策左手邊的席位上,與朱治相對。
張氏可不是陸氏這種衰落的士族,他們世居吳郡,部曲千人,還建有莊園、塢堡,良田數千畝,就算吳郡發生民變他們亦可安穩無憂。
當然這也意味著如果他們願意支持孫策,僅是他們的部曲,就能平定大部分民變。對孫策統治江東有極大助力,所以席位上他極為靠前,享有禮遇。
而這種大族自然是跟歷任太守都關系不錯的,張允見到芮祉亦面上一喜,主動上前拜見攀談。
與兩位太守關系莫逆,對張氏而言毋庸置疑是一件好事。假使孫郎要與張氏為敵,兩位太守先後求情,亦能消除孫郎對張氏的敵意。
在眾人交談期間,顧氏的族人也抵達郡府。
顧氏可是吳郡第一個支持孫策的士族,這是絕對意義上的己方陣營。顧雍在州治所曲阿擔任縣令,為孫策治理政事。
他的族人自然是支持孫策佔穩江東的,所以其他大族隻來了一人,顧氏卻來了兩人,都是顧雍平輩,顧悌和顧徽。
整個顧氏都應該感謝顧雍的眼光卓著,這個四代人沒有再出現過兩千石高官的家族,甚至連寒門的地位都快要維持不住了,馬上要墜入豪強之類,但在支持孫氏之後,收到的回報極為豐厚。顧雍位居宰相,顧悌位居偏將軍,顧徽升任了巴郡太守,他們的子侄輩更是接連出任鎮東將軍、交州刺史等顯赫職位。一躍成為天下最知名的世家之一。
兩人對孫策、朱治皆恭敬行禮,之後欲到張允身後入座時,卻被孫策帳下大臣張紘招了過來,就坐在張紘、芮祉的旁邊。
這一幕讓後續抵達的豪強、大族都極為驚訝。完全沒有料想到顧氏居然已經先眾人一步加入了孫郎帳下。
吳縣是個大縣,戶數過萬,超過了五萬余人。還是吳郡郡治,所以縣內豪強眾多。
除了顧、張、陸、朱等後世有名的大族,還有十余個豪強之家,他們部曲數百至千人不等。
如果再算上這些青壯部曲的家眷,吳縣百姓半數在豪強手中。
看著一個接一個赴宴,濟濟一堂的豪強,孫策面色凝重,這還只是一個縣的豪右!
難怪歷史上小霸王要用六年的時間才平定江東,除了面積廣闊,交通不便之外,豪強的抵抗,絕對是最重要原因。
自己想快速掃平江東,在顧、張、陸、朱四姓之外,必須拉攏更多的豪強才行。
孫策深吸一口氣,對朱治問道:“朱府君,人都到齊了嗎?”
朱治環顧了一番眾人,說道:“縣內豪強泰半已至,只剩下了朱氏尚未來人。”
他這個吳郡太守還是極具威望的,邀請豪強前來赴宴,基本上吳縣各族都已派人前來。
孫策眉頭微蹙,都是一個縣的豪強,赴宴的時間應該不至於相差太大,朱氏難道要硬扛軍威?
要知道吳縣境內不僅有陳武所部上千鐵騎還有朱治部下郡兵近三千人。
軍令既下,三軍開拔,四千步騎一兩個時辰便能開赴進鄉裡之間,將一戶豪傑闔門而滅。
吳縣這種地勢平坦的疆域內,還沒有哪戶豪族能抵抗四千軍隊的圍攻。
孫策相信朱氏應該不至於這麽魯莽,為何一直沒有派人前來?
孫策正思索間,屋外忽然傳來一道桀驁剛烈的聲音:“朱氏,朱桓拜見孫將軍!”
孫策驚訝,怎麽會這麽巧?剛在談論他,他就抵達了。
隨著聲音落下,一名意氣風發的弱冠少年走進堂中。
來者正是東吳名將朱桓,他今年十八歲,只是父親早亡所以提前加冠了。他早已經到達城內,但他性格高傲,恥為人下,又怕其他人輕視他,所以特意等到所有豪強都已經進入郡府,他才姍姍最後而至。
這作為,自然引得了孫策的格外關注。
但對這意氣風發,驕傲輕狂的少年,孫策卻沒有什麽惡感。
哪個少年不輕狂?誰在這個年紀不是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當年糞土萬戶侯!
況且朱桓是真的才乾不菲,屬於驕兵悍將,年輕氣盛,似冠軍候。
這位名將孫策可是耳熟能詳的。
吳郡四姓之一的朱氏就是因為他而顯赫。不過他跟當今吳郡太守朱治沒有任何關系,朱治出身於丹陽故鄣縣,是涇南五縣當中的大族。
吳郡朱氏雖然在朱桓之前沒有出過什麽高官顯貴,但在吳縣亦算是豪強之家。
而朱桓有俠氣,輕財貴義,顯赫於州郡,所以他在歷史上一出仕便擔任余姚長。
他極有才乾,兼以強識。與人一面,數十年不忘。歷史上他部下一萬人,他們的妻子和兒女朱桓都全部認識。朱桓還喜歡供養士卒,贍護六親,俸祿產業,皆與之共分。極得士卒之心。去世之時,部下吏士男女,無不號泣。又家無餘財,孫權賜鹽五千石來處理喪事。
他最著名的戰績便是大破曹魏大司馬曹仁。
夷陵之戰後,位居曹魏三公之首的大司馬曹仁親督數萬步騎出征東吳位於巢湖附近的濡須,朱桓部下只有五千人,於是諸將業業,各有懼心。
但朱桓十分從容的問諸將:“你們覺得曹仁用兵,如何能比得上我朱桓?”
“凡兩軍交對,勝負在將,不在眾寡!如今曹仁既非智勇,我朱桓又與諸軍,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勞,此百戰百勝之勢也。雖曹丕親自領軍而來亦不足為懼,更何況只是曹仁等?”
於是朱桓故意示敵以弱,引曹仁分兵。然後朱桓奮武,全力出擊,遂大敗敵軍,斬殺魏將常雕、諸葛虔,生擒號稱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曹魏猛將王雙。
曹仁慘敗,麾下死傷不可勝數,於是曹魏攻吳大計只能崩潰,三軍全線撤退。曹仁更是損兵折將之後直接死在了回師途中,連順利回朝都未能完成。全軍交由副將蔣濟代領。
有這種才華,朱桓自然有驕狂的資本。
但孫策看著英氣勃勃的朱桓,卻鄭重說道:“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超世之傑,當懸旌萬裡,聲教遠振,寧我區夏。你膽烈智勇,未弱於沛縣豪傑,足以馳騁於四方,平定萬裡之疆場。功有多高,名望厚薄,只在於你眼界長遠。你今日弄智於吳縣,格局拘泥於一縣之地,姍姍來遲,在我看來,卻是有失氣度。”新
朱桓身體僵在庭中,抬頭看向慷慨豪氣的孫策,隻感覺自慚形穢!
此刻他方知什麽叫英雄氣度!什麽叫氣吞萬裡如虎!
朱桓自詡是吳郡豪傑,勇烈過人。向來輕狂傲物,以為天下公卿列侯,不過是一群糞土瓦狗。因勢而起,豎夫得志而已。
可直到今天,見到孫郎,他才知曉,原來真正的英雄豪傑,完全不屑於低下頭跟這些糞土豪傑相比。
這種蓋世英雄抬眼望的是天下四方,六合八荒!
他們本身就是旁人嚴中的天下大勢!
這天下歸屬,亦不過是他們掀起的大勢中飄搖的一葉孤舟而已。
難怪沛縣豪傑,猛銳冠世,又能戰善戰卻皆為高祖手下爪牙。
朱桓年輕赤忱,有一腔赤子之心,當即直接跪伏於地,恭敬跪拜,震驚了滿堂諸人。
他語氣慷慨壯烈:“小子愚鈍,向未曾見英雄,輕狂於郡,恃才傲物。今日得見孫郎天授神武之資,方知何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將軍知人待士,有英雄之器,高祖之風,必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桓願效仿沛縣豪傑,為將軍效死力,助將軍振長策而禦宇內,吞江淮而亡諸侯,鞭撻宇內,威振四海。”
唔~
現場一片倒吸冷氣之聲。
孫策也暗吸了一口氣,這是……收獲了一枚小迷弟?!
我自己現在都不敢說總禦皇機呢!
還有,你不要以為自己改了幾個字,滿座賢臣就聽不出來你這幾句是出自賈誼的《過秦論》。
你可是真敢說啊。
果然還是個年輕人,一衝動就覺得自己偶像曠古爍金,英雄蓋世了。
但這個時代,還真就需要幾個這種小迷弟,狂熱的盛讚。
曹操為什麽出名,不就是名士何顒率先口出狂言:“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漢室是否將亡不好說,但安天下者必廝人也,這個名聲一旦立起來,就勢必會引得大量豪傑傾心相助。
比如樂進、於禁、李典,他們懂個什麽天下大勢?大家都說曹操能平定亂世,他們就都過去效力了。
孫策也需要在江東達成共識,唯孫郎能掃平四海六合八荒,安定天下。
所以他也沒有多說,淡然的對朱桓說道:“起身吧,你既然有意投到我帳下,就先在我軍中暫領一部。”
朱桓立即鄭重拜謝,然後主動走到了孫策右手邊的席位上,挨著顧氏兄弟坐了下去。
朱桓起了一個很好的話題,孫策順著便說了下去,對堂內所有豪傑說道:“吳縣豪傑既然有雄心壯志比肩於沛縣豪傑,那我亦效仿高祖,與江東約法三章!”
“四百年前高祖入關中,謂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乃與父老約法三章,餘悉除去秦法,諸官吏士民皆如故。”
這個是史記裡明確記載的,在座豪傑,不論讀過詩經與否,在聽孫策說完這些後,都對四百年前的形勢有了鮮明的了解。
甚至有些人思路活泛,想到了當今。江東形勢與當年亦頗有類似。
同樣是漢室失德,導致民不聊生,餓殍遍野,亂兵四起。
去不去漢室,這些豪強還沒有想過,但只要漢室子民,無不思朝廷能出明君、賢臣,使政治清明,去除暴法,匡扶漢室。
而孫策就是針對天下士民所想,正式向江東推出自己的政治理念。
“昔秦法苛暴,高祖入關中,約法三章為父老除害。今漢室暴虐,我入江東,亦約法三章,為父老除害。且諸官吏士民皆如故,我大軍軍紀嚴明,絕不侵暴!”
聽聞孫策所言, 滿堂豪傑無不歡欣!
江東豪傑為什麽抵抗孫策?最大的原因不就是怕利益受損?
如果孫郎統治江東,對官吏士民皆秋毫無犯,父老自然悅服,甚至競以牛酒詣軍亦不在話下。
就算有人因為其他原因抵抗,那激烈程度亦會大幅下降。
只是有豪傑亦十分關注,孫郎欲穩定江東,效仿高祖不侵官吏士民,這一點不足為奇。
可孫郎到底打算如何治理江東?可別如高祖一般只是為了暫穩人心。前面說秦法暴民,為父老除之。後面就來了一個漢承秦製。
楚漢戰爭期間,關中父老比秦國治下還慘。在蕭何治理下,男戰女運,連免於兵役老弱以及少年都得組織起來,源源不斷的支援滎陽前線,這才擋住了項羽。
有人當即問道:“敢問孫郎,約法三章內容究竟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