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孫策給天子的機會,漢天子劉協的歷史岔路
如果整個江南皆輸賦供奉,那如今的大漢天子所面臨的情況,就與中晚唐的皇帝們很類似了。
雖然安史之亂導致大唐北部被打爛,但依靠逐漸繁華的江南提供穩定稅賦,天子不僅建立起神策軍,順利的壓製了藩鎮,而且一度實現了中興。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彌足珍貴;惟其磨礪,始得玉成。
大漢天子究竟能否中興,就只看他能否在這艱難困境中,勇毅篤行了。
對能給曹操造成不少麻煩,孫策還是很感興趣的,說的:“若天子真能重建南衙禁軍,我江東不吝送上豐厚貢賦。”
徐琨問道:“那我等為何不將天子從洛陽接到江東?要供奉天子,從江東輸賦,一路迢迢,怕是耗費巨大。河內太守張樣給朝廷貢賦尚只能以數千軍士背負谷糧,我們給天子輸糧要跨廬江、汝南、潁川三郡,僅路上消耗就要十去四五。”
孫策帶著笑意看向徐琨,看出來因為自己的改變,江東大臣的眼光和胸襟都開闊了不少。
將天子從洛陽接到江東,這個提議的最大底氣就是吳郡豐稔,能夠提供大量的糧食供養朝廷百官。
雖然在這個時代,皇帝遷都丹陽這片山多險阻,且山越眾多的蠻荒之地很不可思議。
但再過個一百年,中原天子南遷,居住在建康城中,指揮北伐,就是天下人眼中的常態了。
只能說人對現實的適應能力,還是非常強的。
但問題在於,天子身邊不是沒人的。
他身邊一直有楊奉、韓暹、董承等人的部隊戍衛,這些人合兵,多則萬人,少亦有數千,要在他們守衛下,將天子東遷,難度可想而知。
就連曹操這個近在咫尺的諸侯。也是駐兵許久,才伺機而入,成功得手。
江東的軍隊,可沒辦法穿過袁術、曹操兩人的勢力范圍,一直駐軍在洛陽附近,等候機會。
僅是沒有任何城市支撐,穿越大片敵佔區,給北方近千裡外的上萬大軍供糧,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要是有這能力,孫策還不如直接北伐呢,至少能大軍打到洛陽,將整個黃河以南納入掌控之中。
所以眼下,爭來爭去,歸根到底還是糧食運輸困難的問題。
而其他幾名大臣也十分惆悵。
洛陽啊!曾經的天下故都,曾經的中原朝廷,已經因為北方戰亂,西涼軍亂政,有太多年沒有派出使節抵達江南了。
以至於張昭感慨問道:“太陽與洛陽孰遠?”
徐琨回道:“自然是太陽遠。不聞人從日邊來,隻聞人從洛陽來,便居然可知。”
張紘則感傷不已的搖頭,說道:“舉頭見日,不見洛陽。”
舉頭見日,不見洛陽。這句話真的是太意味深長了,這朝廷光輝已經近乎不能被天下人所感知了。
所以張昭是反對將天子遷入江東的,說道:“朝廷已經衰落如此,天下阻塞隔絕。若將天子再遷於江東,必然撼動朝廷權威。即便將軍有桓、文之志,欲尊王攘夷,亦只會招致罵名,而無多少裨益。”
“天子當與天下共之!挾持天子者,篡取罪人,焉能不為天下所唾棄?”
聽完,孫策是頗為驚訝了。
那按張昭的意圖,江東的策略明顯不是挾天子而令諸侯了,
而恰恰相反,是扶漢室以震諸侯。 扶漢,扶持漢天子,使天子與天下共之,這個策略,孫策真的是第一次聽。
不過轉念一想,這不就是匡扶漢室嗎?
對放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件事,孫策倒是沒什麽芥蒂。除了迎接天子南渡比較難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挾持天子,的確容易招致罵名。
真正有志一統天下的王朝,從隋到唐,從宋到明,都是隻短短掌控天子一兩年,然後就乾脆利落的廢除天子,自己登基。
所展現的就是一個昂揚氣銳,氣吞強虜,國家軍力強盛,可以橫掃四海六合八荒。如此自負,方能有開國建業的氣度。完全不需要借助天子權威,去走什麽捷徑。
所以其他君王也沒遭遇過曹操那種治下大臣此起彼伏叛亂的情況。
尤其孫策地處江東,把天子遷過來,會極大撼動漢室的權威,使他從一個中央王朝的天下共主,迅速衰落成一個割據勢力的傀儡。
到時候就可想而知袁紹、劉表甚至袁術、曹操這些天下諸侯會怎麽輕視身處江東的天子。甚至江東可能會與天下所有諸侯產生嫌隙,招致各方勢力進攻。
這種情況下,天子能夠給孫策帶來的益處非常有限,與之相比,會帶來的惡果就非常嚴重了。
遠不如做桓、文之類的霸主,同樣能吸納到大量的人才效力。
要挾持天子,對江東現在而言,的確是力有未逮,其他人也能看得清,但關於扶持天子,這就讓其他人有些不理解了。
呂范問道:“天子既然不能利於江東,我等又為何要傾力扶持。昔漢高帝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最後無成,只因有項羽為害也。今洛陽諸將,殘暴尤勝昔之項羽,將軍何由得以成為桓文之志?”
“某竊以為,漢室不可複興,群賊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天下局勢如此,據有一方自然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天下無暇關注江南之地。此時將軍正可趁勢西進,剿除黃祖,進伐劉表,於私則可報仇雪恥,於公則荊、揚可一。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建帝號以圖天下!
果然不愧是孫策的心腹啊。這是什麽話都敢說。
幕府私密會議上,這種機要之事,文臣武將都是什麽話都敢往外吐露。
張昭則眉頭一簇,訓斥道:“慎言,子衡年少粗疏,簡直狂徒。”
狂徒不狂徒的,這還不好斷言。
但孫策倒是覺得呂范說的的確是堂皇正勢,像晉隋唐宋明都是先建立帝號,然後一統的天下。
呂范所言在兵法上這就是正正之旗,堂堂之陣。靠無可阻擋的大勢,橫掃一切。
呂范很敬重張昭,但也沒有屈服,而是進一步說道:“我之狂言,或許並非當下便施行,鼎足江東,而觀天下之釁,十幾年之後建立帝號未嘗不可。我著實不理解,長史為何要傾力扶持天子。如此豈不是與我大業為阻?況且漢室不可複興,難道長史看不出來?”
聽聞呂范解釋,其他人震駭之心略有平靜。若建帝號之事,是虎踞東南,坐觀時勢多年後,則未嘗沒有可能。
漢室不可複興,倒是所有人都認可的。
眼下就算給天子提供大量的錢糧貢賦,天子養百官之余又能養多少軍兵?
南衙禁軍區區幾千人,哪怕上萬人,這個規模怎麽可能平定天下強藩,重興漢室?
面對眾人疑惑,張昭挺直胸膛,鄭重的說道:“今朝廷流離,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托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而江東定,兵強士附,此時尊奉天子,以定社稷,使天下強藩,無人能挾持天子。江東稸士馬以討不庭,爭鋒疆場,誰能禦之?到時,將軍兵鋒所至,必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天下指麾可定!”
孫策瞬間深吸了口氣。
張昭的這個謀畫,真的是徹底打破了孫策的固有思維。
印象中漢獻帝就應該是強藩的傀儡,就應該由某位諸侯比如曹操或者董卓掌控。
但這個思維,是後世的思維!
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給所有人造成的固有印象。
時下豪傑卻沒有這種固有印象。所以張昭的規劃完全不同於後世。
那就是“天子當與天下共之”!
這是一個真正有心於一統天下的強藩作出的戰略規劃。
跟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正好相反!
天子可以不被江東大軍護送南渡,遷到丹陽。
但卻也必須保證,天子不能被其他諸侯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那麽江東的最佳選擇就是扶持天子,使天子掌控一支部隊,有充足的補給,能夠立足於洛陽一帶。
設使天子能擁虎賁一萬,存糧十萬石,那誰人能左右天子的意志,把他遷入自己勢力范圍之中?
其實這兩點都不難達成。
就現在於洛陽城中,天子也是有部隊的。
楊奉、韓暹、董承、劉表、張揚都要部隊在洛陽效力。
他們林林總總加起來,應該不止上萬人的規模。
天子還有自己的虎賁郎、尚書郎們,並非無人可用。
再有錢糧之後,重建南衙禁軍,那天子派親信大臣,甚至宦官去掌握這些軍隊,他直接強力掌控萬人的部隊並不難。
而錢糧方面,天子一直有自己的府庫。
前年關中大旱,谷價騰貴,一石至錢五十萬,關中人相食。七月,天子乃令侍禦史侯汶出太倉貯米作粥施舍饑民,但侯汶克扣糧米,饑民死者如故。
天子聰慧,暗中生疑,於是親自於禦座前量米做粥,遂知有詐。
乃使侍中劉艾追查,將侯汶治罪,自此之後,關中饑民賴以得生。
這種情況下,郡縣輸賦,匡扶漢室,那只要天子聰慧、睿智,完全可以不被權臣掌控。
孫策忽然問道:“你們誰還記得今年天子年歲?”
朱治說道:“天子如今已經十六,將軍十三四歲就已經開始收合士大夫,十七歲已經征戰沙場,戰無不勝。天子若果真聰慧,已經可以親政治國。”
“方才十六啊?”孫策心存憐憫,十六歲的孩子,後世還是無憂無慮的中學生呢。
即便古人早熟,以這個年紀,面臨山河破碎,國恨家仇,也非常沉重了。
但也的確是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彌足珍貴;惟其磨礪,始得玉成。
想要複興漢室,如果天子不能勇毅篤行,咬牙奮勵,又如何能興大業?非常之人,才能成非常之事。
孫策說道:“仿佛在天子身上看到了我年幼之時,只能孤身一人,咬牙堅持。那我就助天子一臂之力,給他一個勇毅篤行的機會。江東將遣使貢奉,為天子輸賦紓困。”
機會給你漢獻帝了,能不能複興漢室,就看這個年輕人是否聰慧睿智,而不懼時難,最終重振漢室朝廷威嚴了。
張紘此時說道:“如今州郡貢奉不至,洛陽糧荒,朝廷饑乏。江東遣使供奉,亦是雪中送炭之時,必有所獲。朝廷必有封賞,此亦正是將軍目前所急需之事。”
這一點,終於引起了所有人的一致認可。
如今孫策在江東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官職太小,威名不顯。
他正式的官職只是一個小小的懷義校尉,雖然有袁術表他為殄寇將軍。但這個將軍之位,就只能自欺欺人罷了。
承認的人,勉為其難的喊一聲將軍。那些不認可的人,就直接嗤之以鼻。認為孫策只是袁術麾下一名校尉,以武力而豪取強奪江東而已。
孫策迫切的需要一個顯赫官職,來增強自己的名聲和威望,從而更好的治理江東。
比如在會稽郡南部新設一郡,由孫策一個校尉來做就名不正而言不順。
但孫策若是開府治事的將軍或者君侯,總攬一方軍政要務,做這些就合理多了。
而恰恰這個時間給朝廷送上供奉是最容易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
在天子東歸的最危難時候,只要有人給朝廷送上相助,朝廷就完全不吝賞賜,宣義將軍、安國將軍這種雜號將軍直接就封。
大漢雜號將軍開始泛濫,也正是從此開始。甚至大司馬、車騎將軍這種都因為幾千石糧食而封給了張楊、楊奉之流。簡直是天下群雄的恥辱。誰不恥為之下?
如今天子最艱難的時間雖然過去了,但畢竟還沒有遷到許都,如今洛陽城內依舊還缺糧食。
孫策提前遣使供奉,必然會收獲更豐厚的封賞。不至於像歷史上一樣,僅封一個小小的騎都尉。
就算三公之位得不到,一個雜號將軍應該不會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