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回家》第298章 戰前準備,上疏攻倭!
李守中身為禮部尚書,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

 到了他這個地位,如果不能一言而決。

 一般不會輕易在朝堂發表意見。

 他們這樣的大老,需要保留自己的權威。

 在關鍵時刻才能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如內閣首輔張松越,平時也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但只要開口,基本就是蓋棺拍板的最終決定。

 李守中雖沒入閣,但也是文臣頂尖兒的幾人。

 總不能什麽事都自己衝鋒陷陣。

 沒有絕對把握的事,就需要有人打好前站。

 等到最後一刻再出聲站隊就足夠了。

 更何況,他對鈔票持樂觀態度。

 雖然不會打擊馮一博憂國憂民的心,但也多少有些不以為然。

 若是馮一博願意嘗試,自也無所謂。

 反正他還年輕,即使說錯了也沒什麽。

 甚至李守中還希望他被人否定幾次。

 他堅信:

 人才由磨煉而成,總須志氣勝,乃有長進。

 成敗原難逆睹,不足以定人才。

 說白了,就是不以成敗論英雄。

 在他看來,馮一博還需磨煉磨煉。

 所以,他的態度就是讓馮一博自己上疏。

 而他不會聯名。

 馮一博其實也明白這個道理,但鈔票的事確實有些棘手。

 想要跨部門去插手,可不是什麽容易的事。

 以他的身份來說,能起到的作用不大。

 即使上本奏明具體情況,怕也是徒勞無功。

 說實在的,馮一博也並不是什麽忠臣。

 有過“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的經歷,他對皇權連基本的敬畏都欠奉。

 又如何能談到忠君?

 對於他來說,皇帝的分量還不如老師。

 大致上,就是把皇帝當做高層領導。

 沒背地罵幾句都算不錯了。

 但換個角度,馮一博卻又是一個忠臣。

 他讓東海郡獻土歸附,成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從地理和法理上,都是在為中原王朝開疆拓土。

 千百年後,這就是固有領土的證據。

 這樣的拳拳之心,誰能說他不是忠臣?

 只不過,對他自己來說。

 這卻不是“忠君”,只能算是“愛國”。

 同樣的,他擔憂大魏濫發鈔票,也不是為了景順帝。

 一是真如他所說,是怕濫發鈔票會影響國計民生。

 到時候要牽累無數黎民百姓。

 既然他知曉其中風險,若是什麽也不做。

 總覺得心中過不去。

 正像李守中說的那樣,他想要的也是“但求無愧於心”!

 二也是因為他的根基在東海郡,而東海郡的根基則在大魏。

 兩者隔海相望,一衣帶水。

 大魏若是真出了什麽問題,對東海郡來說也不是什麽好事。

 東海郡如今的貿易發達,就是建立在東西方貿易的基礎上。

 何況,東海郡的移民,也是從大魏移過去的。

 二者之間本就密不可分。

 和李守中談完之後,馮一博就連上幾份奏疏。

 力陳關於紙幣濫發的危害。

 還將準備金不足帶來的風險,也都一一闡明。

 可惜的是。

 這幾封奏疏遞上去之後,卻如石沉大海。

 沒有激起哪怕半點漣漪。

 對此,馮一博也不知景順帝和內閣到底如何想的。

 是他限於所知有限,闡述浮於表面。

 所以對方理解不了這些金融問題?

 或是和李守中一樣,對此持樂觀態度?

 對於他的建議只是一笑置之。

 還是說,那邊早有所料,已經做好充足的準備。

 只是不便公開?

 又或者是,那邊被一時之利迷了眼。

 覺得他說的都是無稽之談?

 兩個月轉瞬即逝,馮一博卻一直沒有等到一個答桉。

 反倒是折色改為鈔票的事,經過兩個月的試行,已經成為定例。

 滿朝文武也已經習慣使用鈔票。

 事已至此,馮一博也不再過多關注此事。

 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東海郡上。

 免得將來真有那一天,也可以將損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錢幣如今準備的如何了?”

 今日起狗子過來匯報日常工作。

 馮一博沒急著批閱文件,就先問起錢幣的事。

 “正好要和您說這事呢。”

 狗子大嘴一咧,笑著道:

 “現在咱們已經有金幣大約三十萬枚,銀幣也已經壓出快二百萬,銅錢更是超過千萬了。”

 有礦就是好,錢都能自己造。

 狗子每每看到那些金銀銅幣,嘴都能咧到耳根。

 金銀幣是水力衝壓,速度自然不慢。

 一次就能壓製幾百枚。

 然而,銅錢采用翻砂法澆鑄。

 只要銅料管夠,一次能出爐幾百上千枚。

 比起水力衝壓機數量有限,銅幣的鑄造的錢范可簡單太多了。

 只需多開幾爐,就能幾萬幾萬的出錢。

 不過翻砂後還要人工打磨,不然更快。

 聽到這個儲備量,馮一博滿意的點點頭,道:

 “看來我們的銀莊可以開張了,接下來只要持續鑄造,應該足夠供應日常使用了。”

 銀莊早就開始準備,北港和新城各有一處。

 選的都是最顯眼的位置。

 還沒開業,就已經配了士兵看守。

 狗子笑著點點頭,回道:

 “想來咱們一邊回收一邊兌換,應該沒什麽問題。”

 這個問題,二人已經討論過多次。

 流求有金礦,有銅礦。

 但沒有銀礦。

 雖然金礦也有伴生的銀礦,但產量也只和金礦相當。

 而價值上,金幣是銀幣的十倍。

 銀幣的使用率會高出太多。

 這點產量,就難免有些相形見絀了。

 此前,馮一博將所有匯票兌現。

 除了怕朝廷濫發匯票,也是因為鍛造銀幣的銀子不足。

 即使正式開始使用金銀幣,也要回收現銀回爐重造。

 避免因為銀幣不足,造成的價值超過面值。

 “這次回去就頒布發令,以後咱們東海郡只能使用金銀銅幣,不允許使用其余形式的金銀作為貨幣。”

 現在已經準備足夠,發行之後也會再繼續鑄造。

 因此馮一博當即拍板,東海郡的法定貨幣正式實行。

 “所有官營機構,還有人員,以及官員和士兵的俸祿,從下月開始,也都采用這個形式發放。”

 從鈔票的流通之中,馮一博也借鑒了一些經驗。

 東海郡最為重要的設施,如港口,衙門,甚至妓館等等。

 其背後都是黑龍府。

 另外各級官吏還有軍隊,也是財政的大頭。

 這些先實行起來,就能帶動很大部分的貨幣使用。

 “另外,港口的銀莊,一定要多儲備一些,供往來客商兌換,一應稅費、泊位等,只收咱們的法定貨幣。”

 這個兌換是隻進不出。

 可以將現銀換成金銀幣,但不能換回現銀。

 不然還要儲備現銀,也不利於貨幣的流通。

 最主要的,也是兌換金銀幣還有利可圖。

 一枚銀幣七錢二分,含銀量89%。

 就算七錢二分都是銀子。

 兌換一枚銀幣也淨賺二錢八分,十枚銀幣就賺二兩八錢銀子。

 還有什麽比這合算的買賣?

 若非算準了銀幣使用方便,計數方便。

 還能通過觀察紋路和吹響,進行防偽。

 馮一博也不敢這麽做。

 想到防偽,他又叮囑道:

 “還有,金銀幣不要說是壓製的,水力衝壓的事,依舊是最高保密級別。”

 水力衝壓本身就有防偽的作用。

 受時代所限,說到錢幣就會認為是鑄造的。

 然而,只要試試就會發現。

 鑄造的花紋不可能這麽細膩,上面也不可能明亮如鏡。

 “明白,這事目前除了我和負責錢幣的,沒人知道。”

 狗子點點頭,又補充道:

 “您放心,咱們對外隻說都是鑄造的。”

 相傳,光學顯微鏡之父列文虎克,用重力法燒製出200倍的鏡片後,卻對外宣稱是磨製的。

 導致無數人想要彷製,卻都失敗了。

 直到幾百年後,才有人揭開這個秘密。

 可見正確方向的重要性。

 如果有人想要彷製流求的金銀幣。

 只要用的是澆鑄的方式,幾百年也不會成功。

 馮一博滿意的點點頭,才開始批閱起文件。

 看著看著,他忽然眉頭一皺,道:

 “倭國那邊有動作了?”

 流求那邊已經開始備戰。

 倭國的風吹草動,都讓他格外上心。

 狗子聞言,卻搖了搖頭,道:

 “其實也不算動作,不過是我們巡邏的船隊在小琉球那邊抓到過幾艘船。”

 馮一博當下文件,正色道:

 “這麽說,倭國對小琉球還不死心,還敢出兵試探?”

 他正要找個借口出兵,對方就送上門了?

 沒想到,狗子又搖了搖頭,回道:

 “不是不是,只是幾艘漁船。”

 文件上寫的就是倭國船隻,所以馮一博才想再確認一下。

 聽到狗子的話,他卻沒有繼續再追問,而是道:

 “咱們準備的怎麽樣了?”

 東海郡一直在操練士兵,囤積糧草。

 做著戰爭的準備。

 狗子聞言,正色道:

 “如今糧食、兵器都差不多了,就是火槍還差了不少。”

 馮一博想要發動的,是一場滅國之戰。

 這和之前的小型戰鬥有很大區別。

 戰前的準備如果不夠充分,很可能會影響戰局。

 東海郡這兩年一直再研發火藥武器。

 火槍的形式一直也在進步,但暫時還是達不到列裝的標準。

 首先是槍管的製作產能不足。

 用鐵板鍛打而成的槍管,容易因為壓力而發生崩裂。

 工匠只有用鐵坯鑽孔,再鍛打製造槍管。

 這要先把鐵錠燒紅穿孔,再穿進一根鋼條。

 然後把鐵錠不停鍛打,才能成形一支合格的槍管。

 因為是一體成形,才會更為堅固。

 不容炸膛。

 但因為工藝問題,一個鐵匠一天能做出一根就不錯了。

 即使借助水力鍛造,一天也不一定能造出幾根合格的。

 馮一博想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對火藥武器抱著不小的期待。

 聽到狗子的話,他沉吟了一下,遲疑道:

 “那就先每隊配上兩支,除了火槍,還要攜帶手雷、地雷,總之……專人負責火器。”

 完全版的鴛鴦陣,本來就有火器。

 只是並不依賴火器。

 而且流求因為收納了不少生番,也不缺弓手。

 所以一直沒急著配備不完善的火槍。

 隻隊長會配兩顆手雷,還不讓輕易使用。

 現在馮一博想發動大規模戰爭,就想將火器加入進去。

 減少損失的同時,也檢驗一下火器的效果。

 狗子聞言,點點頭,道:

 “好,我回去和猛子說,讓他試試。”

 馮一博聽到這話,又想了一下,最後還是擺手道:

 “算了,先小范圍實驗一下,其余等將來再說。”

 加入新的兵種,還需要磨煉一下。

 不然很容易影響隊形。

 而眼下,時間已經不等人了。

 幾日後的朝會上,文武百官於太極殿見禮,

 禮畢,侍班官員出列,開始今日的議程。

 “東海郡王上疏聖上,言倭國多次襲擾大魏東南,近年雖然在東海郡的努力下,剿滅數十股大小倭寇。”

 朝會第一項,就讓滿朝文武都有些詫異。

 這位神秘的東海郡王,除了獻土歸附那次。

 還是第一次上奏疏。

 “但倭國國主無能,幕府統治不利,無法約束眾多大名,導致倭寇越發猖獗。”

 最近很少有倭寇的奏報啊?

 滿朝文武聽的一頭霧水。

 尤其是南方官員,更是眉頭緊皺。

 難道又鬧倭寇了,可他們怎麽沒收到消息?

 自從東海郡歸附之後,倭寇雖沒徹底絕跡。

 但出現的次數也已經屈指可數。

 怎麽會又鬧起來了呢?

 “近日又有倭國船隻,不顧東海郡勸阻,以打漁為借口,勘測小琉球附近地形,試圖染指我大魏領土。”

 以打漁為借口勘測地形?

 滿朝文武都有些沒反應過來。

 “雖皆被東海郡巡邏海軍及時發現,但此事不能就此作罷,不然恐倭寇得寸進尺,再次複燃。”

 】

 馮一博上書請戰,不過是走個形式。

 至於借口是什麽, 其實無關緊要。

 何況,東海郡也早就已經發布公告。

 不允許倭人在東海停留!

 別說是漁船,就算是來做生意的也不行。

 倭國幕府和國主,早已經答應大魏。

 閉關鎖國!

 那馮一博自然要幫他們一把,讓倭國片帆不得入海。

 所以說,漁船不是問題。

 問題是他們下海就不行!

 說到此處,侍班官員也微微頓了頓,才宣讀道:

 “因此,東海郡王特上書請戰,唯有登陸倭國給倭寇以痛擊,方不負聖上賦予的鎮守海疆之責!”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