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回家》第374章 新風潛入夜,改革潤無聲
從花朝節,也就是二月十二那天開始。

 整個大魏朝堂就一直都忙於葬禮。

 先是天泰帝,停靈四十九天。

 不知不覺,就到了四月底。

 隨後半個月送葬,半個月回返。

 匆匆忙忙,已經到了五月底。

 景順帝死在途中,回來又補停了三十多天,也湊夠四十九天。

 眼看著,現在已經六月底了。

 可是景順帝剛下葬,太皇太后又薨了。

 停靈四十九天,再去孝慈縣來回一個月。

 這還是因為忠順親王謀逆,不用大葬的緣故。

 不然這一整年過去,都忙這一家四口的葬禮了。

 即使如此,等皇家這四口整整齊齊的都葬完,就得九月底了。

 現在半年的時間和精力,全都浪費在了葬禮上。

 滿朝文武也是身心俱疲,不少大家族的老人都追隨皇家四口一起走了。

 即使沒走的,也都開始請假。

 太皇太后薨的第三天,百官穿著素服上朝。

 一應儀禮結束,便有科道言官上前道:

 “啟奏陛下和太后,今年接連國喪,大魏舉國哀悼已有半年,如今太皇太后又登極樂,恐民間疲累已極,影響秋收,不知可否依禮從簡從速,以養民生息。”

 “臣等附議!”

 剛一有人提出,說要養民生息,立刻就得到滿朝文武的一致支持。

 元春很想順水推舟,但事關一個“孝”字,她可不敢輕易答應。

 “此舉恐有礙孝道,於陛下名聲不利吧?”

 這個“吧?”用的很好,百官頓時明白元春的難處。

 一時間,早把禮書吃得透透的一眾進士,就開始旁征博引,為這事的可行性進行深入論證。

 有的說可從速,有的說可從簡。

 還有的說,接連不斷去世,可以按照一場喪禮來辦。

 言外之意,就是說停靈都不用停,直接送去合葬就可以。

 眼見百官積極參與,元春還是沒有答應。

 “諸位閣老怎麽看?”

 這樣的小事就不用問馮一博了。

 一眾閣老彼此對視一下,最後還是李守中這個禮部出身的次輔出列,躬身道:

 “臣覺得,既然民疲國乏,可適當依禮而減。”

 有了足夠的台階,元春才滿意的點點頭。

 她略一沉吟,便道:

 “既然都這麽說,本宮就從善如流,準諸位所奏,都中三品以上及誥命按禮祭吊,停靈二十一日後,先太皇太后與先文皇帝合葬。”

 減了就比不減好,再說這一下就排除了大部分人。

 三品以上就是侍郎以上,武勳也是三等將軍以上。

 滿打滿算,留下祭吊的就不到五十家了。

 至於這些人家,你做了這個位置就得盡這個義務。

 何況停靈也從四十九天降到二十一天,已經是天恩浩蕩了。

 “太后仁德無雙,蒼生有福!”

 “太后仁愛蒼生,百姓之福祉也!”

 “……”

 一時間,滿朝文武都松了口氣。

 見此情形,元春心中微微一歎。

 隨後,抬手讓侍班官員繼續。

 “山東幾府聯名上疏,彈劾朝中有人借山東兩府大災,侵佔河道、良田無算,導致難民無處安置,逆首借機招募為匪,最終有了通天之禍!其中有……”

 侍班官員直接將參與之人,還有所佔田畝的數字一一宣讀。

 剛剛還為精簡喪禮之事大為欣喜的百官,此時不少都開始為之色變!

 “臣罪該萬死!”

 “臣有罪!”

 “臣治家不嚴!”

 “……”

 每念出一個名字,就有人心若死灰的拜倒丹陛之前請罪。

 就連具體田畝都調查的一清二楚,他們根本無可辯駁。

 沒過片刻,丹陛前已經跪了一片。

 一開始出來的,心中都是極為驚恐。

 但隨著人數越來越多,這些人慢慢就都放心不少。

 無他,法不責眾而已!

 若是幾家參與,說不得就要抄家流放以儆效尤。

 但現在出來這已經二十幾家了,看這架勢不止這個數。

 最重要的,請罪的不少還都是數得著的勳親貴戚。

 就連太后的大伯賈赦,此時都跪在那裡了。

 你讓當初放話會保賈家的太后如何處置得了?

 在他們看來,這事最後大不了就是退還田畝,罰俸數月。

 再多一點,想必太后都下不去手。

 別看太后不讓賈家出仕,誰不知道這是保護賈家的手段?

 現在好了,我們不對付賈家,賈家自己出事了。

 要麽你輕拿輕放,對大家都好。

 要麽就同歸於盡吧!

 只要你下得去手,大夥也認了。

 但若一碗水端不平,那肯定說不過去!

 其實,這事元春也很為難。

 牽扯到榮府,她很想回護一下。

 但事情實在太大,又涉及刺殺景順帝的馬匪。

 即使是她,也不敢擅專。

 對賈赦賈璉這對父子恨鐵不成鋼的同時,她就給馮一博去信詢問。

 可惜的是,得到的回復只有四個字。

 秉公處理。

 這是元春第一次,不想聽從馮一博的建議。

 於是她又不死心的和閣老們商量。

 結果,得出的意見卻都大同小異。

 無論是陳勤之,還是李守中,都認為此事涉及先皇之死,絕不能不聞不問。

 元春無法,只能硬著頭皮在朝會上商議。

 其實她不知道的是,這件事她絕對問錯了人。

 因為這件事,本就是馮一博和陳勤之商議好的。

 馮一博說要改革,可不是說著玩的。

 改革第一步,向來是整頓吏治。

 王安石就是沒整頓吏治,最終栽在用人上面了。

 那為什麽整頓吏治,單純為了風氣嗎?

 肯定有這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就是要盡量啟用自己人。

 上次說了,改革最重要的是什麽?

 馮一博認為是四個字:利益一致。

 利益從何而來?

 總不能憑空生出來吧?

 自然還是要先打倒一批人,再扶持一批自己人了。

 有了利益之後,才能勁兒往一處使。

 有了利益之後,才能進行重新分配。

 對於如今的大魏來說,平民百姓已經被壓榨到了極限。

 而這些勳親貴戚佔據的資源,就成為最好的目標。

 不過,馮一博當然不會傻乎乎的,用改革的名義去整頓吏治,剝奪別人的利益。

 那樣做的後果只有一個,就是引起巨大的反彈。

 到時候的結果就是,入目皆敵。

 所以他想到的,就是光明正大的,借大義去打倒一批人。

 只要讓這些人將職位讓出來,將利益吐出來。

 用不用改革的名義,其實就沒那麽重要了。

 山東的事,馮一博從來就沒想放過。

 還是那句話,發國難財的都該死!

 而正是這件事,成了他整頓吏治的突破點。

 不用先喊什麽口號,等別人知道他在改革的時候,已經改完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如春雨一樣,讓大魏不知不覺就完成改革。

 這就是馮一博對改革的一個構想。

 他當時和陳勤之的密談之後,一老一少就達成了共識。

 陳勤之成為內閣首輔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山東的事。

 山東因為忠順親王的牽連,整個官場幾乎連根拔起。

 當時暫時由周邊衛所接管。

 一邊剿匪,一邊執行軍管。

 陳勤之正好借此機會,委派了不少親信去山東任職。

 這些人到了山東之後,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借清丈土地,安置百姓之名,緊鑼密鼓的調查侵佔河道和民田之事。

 至此,改革的第一步已經悄無聲息的開始了。

 而此時牽連其中的百官,卻還都以為沒什麽大不了的。

 正好今日朝會,趕上太皇太后薨了。

 一應有職的,不管實職還是虛職全都在朝。

 此時,丹陛之前已經跪了近五十人。

 其中最多的就是開國一脈的王侯伯子男,將軍駙馬等家。

 其次,就是新貴一脈的將軍、都尉、總兵、衛指揮等。

 最少的,則是新黨中人。

 看著跪倒的眾人,尤其是賈赦和賈璉。

 元春一時無言,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好半晌,她才道:

 “可是大魏高官厚祿,養不活諸位?”

 “可是鄉裡良田不足,容不下諸位?”

 “可是先帝恩賞太薄,對不住諸位?”

 一連三問,讓這些人都滿臉的羞愧。

 尤其是賈赦,此時無比後悔沒聽馮一博。

 馮一博敲打賈璉之後,賈璉就把這事和賈赦說了。

 但賈赦自認不過掙了幾個辛苦錢,他名下又沒留多少地。

 再說了,皇家虧欠榮府,就算事發也不算什麽。

 沒想到,今日這奏疏裡寫得明明白白。

 多少是他們佔的,又轉賣了多少,從中謀取了多少利息。

 簡直比賈赦自己的帳目還要清晰。

 不過賈赦此時依舊只是羞愧,認為丟了榮府的面子。

 他還是沒意識到,即將要面對的到底是什麽。

 元春見他們都不說話,又恨聲道:

 “高官厚祿養著你們,皇恩浩蕩寵著你們,你們卻做下這等,置山東百姓死活於不顧,還牽累先皇賓天之事,該當何罪?”

 眼見太后動了雷霆之怒,眾人對視一眼,便紛紛開始認錯。

 “臣等罪該萬死,請太后恕罪!”

 “臣持家不嚴,回去定要嚴懲!”

 “……”

 這些人,看著各個面帶愧色,各個磕頭認錯。

 然而,說是窘迫更為恰當。

 他們都覺得丟了面子,卻沒幾個真有懼色的。

 見他們有恃無恐的模樣,元春惱道:

 “本宮真恨不得你們都死了才好!就是不知你們死後,見到先帝又該如何交代?”

 “臣等羞愧!”

 “太后息怒!臣等罪該萬死,切勿因臣等氣壞了身子!”

 “是啊!太后息怒!”

 正常來說,這個時候元春該問政於內閣。

 畢竟這樣的大事,問問如何處置才對。

 可是,她惱火了一陣之後,卻幽幽一歎。

 “唉!”

 隨後,不問內閣,也沒問馮一博,就自顧自的道:

 “本宮相信你們都是無意參與其中,都是逆首處心積慮,才有了這番局面,如今逆首已經伏誅,你們也該痛定思痛,先將良田退還……”

 丹陛下的眾人一聽,都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這就是明顯的“雷聲大雨點小”。

 先朝他們發發火,再輕拿輕放。

 想到這裡,眾人都不約而同的看向賈赦父子。

 賈璉還滿臉羞愧,賈赦卻有一些得色。

 看看,我就知道沒事吧?

 反正我們的田早就轉手了,退也輪不到我退!

 可正在此時,元春的話卻被人打斷了。

 “啟稟太后,此事雖證據確鑿,又牽扯先帝之事,按例,當誅滅直接參與之人,家中男丁流三千裡。”

 馮一博一開口,眾人心中大石都放下了。

 聽開頭就能知道,這是欲揚先抑。

 顯然是在為他們求情在做鋪墊呢!

 “然!諸位大人不乏名門之後,功臣之家,不僅對大魏有功,也對於先帝忠心無二,還請太后看在他們祖上,以及多年來各家對大魏的貢獻,對諸位小懲大戒!”

 】

 果然,這下一眾人就更放心了。

 前有太后罩著,後有小閣老出馬。

 就算景順帝活過來也奈何不了他們了。

 然而,就在此時,卻聽馮一博話鋒一轉,繼續道:

 “臣覺得,不如抄家去職就好,還是不要砍頭流放了吧?”

 嗯?

 有你這麽求情的嗎?

 丹陛前跪著的眾人全都懵了,一時詫異的看向馮一博。

 你要不會求情就閉嘴!

 這哪是求情,這是來加碼的吧?

 可馮一博剛一說完,就有不少人站了出來。

 “臣附議!”

 “臣附議!”

 “臣等附議!”

 “……”

 沒有牽扯山東之事的文武百官之中,快有一半人都挺身而出,紛紛附議。

 這裡面,有馮一博的同年,劉正、楊明新、周俊、王至善等。

 更多的,則是新黨中的中層官員,也都紛紛出聲。

 最重要,這時陳勤之也上前一步,沉聲道:

 “臣,附議!”

 李守中驚訝的看著這一幕,尤其是來回看著自己的徒弟和陳勤之。

 他此時才知道,這個徒弟不知不覺,竟已經有了這般威勢。

 更讓他不解的則是,這個徒弟是什麽時候,同陳勤之聯合起來了?

 元春先是一臉驚詫的看著群臣,等反應過來又側身看向馮一博。

 只見馮一博正含笑看向她。

 可那一雙星眸,卻如深淵一般,讓她無論如何也看不到底。

 她實在不明白,這是她的馮郎嗎?

 為何他這次不幫自己,還和自己作對?

 為何,他要對付自己的家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