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川,你怎麽看?”
許定川仔細觀看了戰場形勢,稍後有些不自信的道:“那夥綠營該不會是想投降我們吧?”
被許定川這麽一說,朱陽頓時發現了端倪。
因為這夥綠營跟其綠營不同,手臂之上纏繞著白布,而且一邊攻打清軍還一邊喊道:“我們投降了,我們投降了。”
朱陽的眼神很好,很快就發現了領頭的居然是先前那個逃跑的綠營統領。
朱陽笑了:“定川,你看那個是不是江陰綠營統領張俊?”
許定川朝著朱陽手指的方向看去,一眼便發現了張俊。
許定川也笑了:“將軍,看來這位張俊張大人是想棄暗投明啊。”
朱陽不置可否:“不管這位張大人怎麽想,咱們先把這些清軍收拾了吧,山內交給你,山外交給我,能俘虜的盡量俘虜,甄別之後再殺。”
朱陽之所以如此,主要是這些綠營基本都是漢人,而且有些人並沒有屠殺過百姓,這樣的綠營不妨給他們一個反正的機會。
朱陽和許定川的加入加快了清軍的崩潰速度,半個時辰之後,整個戰場都安靜了下來。
朱陽把堵在兩頭的石頭搬開,好讓手下人打掃戰場。
要知道,現在江陰可是什麽都缺,尤其是兵器。
這一下好了,除去陳彩帶著幾百人跑掉了,其他人全都被太平軍給包了餃子。
而太平軍本身的傷亡是比較小的,大概傷亡了兩百人左右。
不管怎麽說,這都是一場大勝。
打掃戰場自然由許定川負責,朱陽把張俊喊了過來,他要看看這家夥到底怎麽回事。
張俊一路小跑著過來,還貼心的把兵器給扔在一旁。
然後撲通一聲就跪在了朱陽面前,大聲喊道:“罪將張俊願意帶領一千五百綠營投降將軍,還請將軍收留!”
好家夥,真直接。
朱陽並沒有立即答應,而是問到:“張統領,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一下。”
張俊連忙道:“將軍折煞小人了,將軍有什麽問題盡管問,小人絕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絕不敢有半點虛言。”
朱陽點點頭:“你為什麽投降?”
朱陽也沒搞虛的,直擊中心問題。
要知道,現在清廷可是如日中天,整個中國境內,已經沒有成氣候的反抗勢力了。
距離吳三桂造反還有一段時間,總體來看,清廷已經基本完成了中國的統一。
這種情況下,明眼人都知道,這個時候造反肯定是死路一條。
張俊又不是沒有逃跑的機會,他完全可以跟陳彩一起逃跑的。
以他逃跑的本事,十個陳彩也趕不上他。
可是,他偏偏沒有逃跑,反而反戈一擊,投降了。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張俊也沒有遮掩,直接道:“將軍有所不知,像我等綠營兵,一旦跟旗兵一起出征,如果旗兵沒回去,我們回去了,多半都是要被砍腦袋的,與其回去被砍頭,還不如投降跟著您乾呢,興許您看在大家都是漢人的份上會饒我們一命,給我們一條活路。”
朱陽看向張俊:“沒看出來,張統領還知道自己是漢人呢,那先前為什麽給韃子賣命呢?”
張俊臉上露出一副理所應當的表情:“將軍,小人雖然知道自己是漢人,但是也知道吃誰的飯就給誰賣命,要是我都快餓死了,我還管什麽韃子漢人,能讓我吃飽飯的就是好人,
您說是嗎?” 朱陽歎了口氣。
這張俊說的話雖然不怎麽好聽,但卻是實話。
是啊,快要餓死的時候,誰還管是什麽人,誰能讓我吃飽飯我就聽誰的。
這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
有奶便是娘啊。
大明丟掉天下,怪不得別人,只能怪自己讓老百姓吃不上飽飯了。
想到這裡,朱陽覺得這個張俊是個趣人,也是個明白人。
朱陽想了一下:“張俊,你是第一個投降我們太平軍的人,為了以示嘉獎,我現在讓伱做個太平軍的千戶,協助管理軍隊後勤事務,你可願意?”
張俊一聽,頓時大喜。
喜從何來。
原因便是,張俊這個人其實根本不喜歡打仗,他更喜歡搞後勤。
他原本最先的職務就是後勤官,因為乾的出色,就被提拔了。
但說實話,他還不想被提拔呢。
乾後勤多舒服,危險程度低,而且還能吃飽喝足,簡直再好不過了。
所以,張俊滿臉喜色的接過了任命,然後就把一千五百綠營兵直接交給朱陽了,一點留戀都沒有。
朱陽看著一點也不留戀兵權的張俊,也有些無語。
這家夥就不怕自己反悔砍了他嗎?
也罷,有這麽一個人興許也是自己的運氣呢。
畢竟這家夥可太會保命了。
搞定張俊,那邊戰場也打掃的差不多了。
朱陽看著秦望山,突然對許定川說到:“定川,秦望山地勢險要,且處於江陰和常州府城之間,就在此處修建一個烽堡吧,一來可以警示,二來也能稍作阻攔,為江陰防備爭取更多時間。”
許定川道:“將軍,不僅這裡要修建烽堡,我建議我們應該建設一支水軍了,不僅防護大江需要,即便是這運河我們也需要水軍來防護了。”
朱陽悚然一驚:“定川所言甚是,若非定川提醒,險些誤了大事。”
這是朱陽沒有考慮到的地方。
江陰地處大江南岸,早就應該建設水軍了。
這是一件大事,回去再商議。
稍後,朱陽便帶兵返回江陰。
翌日,朱陽把顧炎武、劉萊臣、許定川、夏懷龍、張俊等人全部召集在一起,落座之後,朱陽直接開口道:“這一次召你們前來,就一個事情。”
“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
“諸位,都說說吧。”
眾人望了一眼,都看向了顧炎武。
對於亭林先生的大名,眾人可都是聞名已久,而且都十分佩服顧炎武,所以都等著顧炎武先說話呢。
顧炎武也沒有推辭,直接開口道:“將軍,如今我們最為緊要的事情有三。”
“請先生直言便可。”
“定製,整軍,擴地。”
“定製,便是要定下我們太平軍的軍製和政製,我建議采用依舊采用我們大明制度,稍加修改即可,將軍以為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