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10章 本性難改
  以往大聖在花果山下佔山為王,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性命,本以為拜了師父入了沙門,要被嚴加管束,卻萬萬沒想到...師父的這一番話,可謂讓人振聾發聵,讓他放下了不少擔憂。

  他本意是忍個三五年,保護他取了真經便分道揚鑣...

  大聖對這個新師父愈發刮目相看,心中自也再多幾分敬服,師父的話有道理,有道理他自然是願意聽的,甚至覺著聽不夠。

  心中正在琢磨“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的境界變化,耳邊又傳來師父的聲音——

  “這篇法文你且用心記下,日後遇上這等凶徒,你若再傷了其性命,這經文便能將其超度...如此,也不算犯了殺戒。”

  大聖聞言又是一愣,什麽法文?超度不算犯殺戒?佛門當真有這個說法麽?

  “你且聽好了,為師隻念一次。”法海見大聖出神,聲音稍提了幾分。

  法海開口表示大佛玄音,一道道晦澀的音符,編織成一篇古樸真言。

  大聖只聽了幾句,便一個頭兩個大,他寧願去琢磨自己棍法之中的輕重變化,也不願意學這“鳥語”...他想要問問這咒文有沒有漢話版的,但看師父超度惡靈時莊嚴肅穆的神情,一時又不敢開口。

  隻好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有所錯漏。

  一個願意教,一個也算是用心學,師徒之間亦是愈發親近,師徒羈絆已出現端倪。

  這本是極好的一副畫面。

  可正隱匿在雲層之上的觀音菩薩此刻看這一幕,心中十分詫異。

  這猴頭是什麽性子,不必多說,肆意妄為那是三界出了名的。

  縱然是在五行山下壓了五六百年,也不見得能消磨了他的性子,他如今一遭脫困,豈能心甘情願的再受到束縛?

  一個最擅殺生的妖聖,遇上了一個慈悲的和尚,兩者的矛盾原本是不可調節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事風格,發生衝突對撞是必不可少的。

  可如今這是什麽場景?

  尊師重道的大聖正在聆聽教誨?

  確實讓菩薩有些措手不及。

  以至於她在這一道劫難提前準備好的安排,似乎就用不上了。

  按照“劇本”,悟空會將幾個強盜打死而遭受到唐僧的數落與埋怨,師徒二人因此而生出嫌隙。

  依照猴兒的性子,如何能受得了這般嘮叨?

  縱不至於因此失了諾言不往西天去,但被言語所激,出去躲躲清淨,也在情理之中。

  如此,她便可以趁虛而入,將那三隻箍兒送與唐僧,只需哄騙猴兒帶上,便是三藏管教束縛這潑猴的手段。

  其實她此刻本不應該在此,但在五行山的羈押羅漢回靈山繳貼時,言及了一些唐三藏的一些古怪之處,因此觀音菩薩才提前落位觀察。

  這一看,竟然險些讓這位堂堂觀世音菩薩失了計較,亂了分寸。

  說是提前來,其實還是稍晚了些,卻也正巧聽到了三藏與悟空之間的談話,期間她一度想要駁斥三藏那些的妄語,但終究是沒有現身。

  此刻現身與三藏辯論佛法,並不適宜。

  佛法辯論一道,本沒有定數,而且此刻的孫悟空,怕是更願意信服三藏所言。

  別說是孫悟空了,就是菩薩自己也不認為三藏法師所言沒有道理。

  觀音菩薩所學繁雜,在入佛門成為三大士之前,她亦是道門高徒,可謂是身兼兩家之長,這也是為什麽她沒有佛位,

卻在靈山地位頗高的原因。  若是她沒猜錯,這三藏法師恐是覺醒了金蟬子的真靈...剛才對孫悟空所言之語,與他當年惡了靈山諸佛之論,乃是一道。

  金蟬子是如來佛祖的弟子,巧合的是如來佛祖正是當年截教首徒,其佛道兩家之修為,更是深不可測,金蟬子作為他的親傳弟子,雖修佛道,可對道家修行,必然也有涉獵。

  陰陽相濟之道,正是道家核心之一。

  觀音菩薩之所以猜測是金蟬子覺醒,也是因為她前不久才在長安親自選定了取經人,之前的唐三藏是什麽樣子,她非常清楚,是決說不出這樣的話來的。

  只是未曾料到金蟬子十世輪回,依舊是不改本性。

  “事到如今,總不能再換個取經人吧?”菩薩心裡犯了愁,“取經人換了,這潑猴是不是也得換?”

  牽一發而動全身,此事頗為棘手,尚得從長計議。

  原本師徒二人相處融洽本應該是件好事兒,可偏偏金蟬子是個叛逆性子,與唐三藏更是天壤之別。

  佛門是想要收孫悟空做個佛門護法,可不想讓他鬧完天宮之後,再來個大鬧靈山。

  因此針對孫悟空的性子,提前做出了很多針對性的安排,為的就是徹底磨去他的頑劣與凶性,將他徹底度入佛門,將來做一個聽話的鬥戰勝佛,而非是肆意妄為的齊天大聖。

  佛門東傳,西方大興。

  金蟬子轉世與孫悟空,都是其中關鍵人物。

  按照“靈山高層”推演,西行之路共八十一難,皆已精心策劃。

  可未曾想到,這唐三藏才剛出了大唐,便出現了這般紕漏。

  而且西行大幕已然拉開,佛門在其中與多方勢力博弈,並達成諸多協議...縱然佛門此刻想反悔重來,怕是別家也不答應。

  想想老君被霍霍的仙丹吧,還怕這猴兒仙丹吃多了不能煉化,特意去回了爐。

  可這猴子一腳踢翻了老君的丹爐,丹爐落入凡間,化作火焰山...這些帳目人家都記得清楚,將來都是得還的。

  據說當年人間正直王莽篡漢,劉秀起兵,一些飛射的爐火正中王莽大軍...

  如此思索了片刻,菩薩一時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眼下且走一步看一步吧,作為“西遊的執行導演導演兼編劇”,自己還是得要從全局出發,只要最終唐三藏成功到了西天,取了真經,傳於東土...期間過程似乎也並非那麽重要。

  至於金蟬子真靈覺醒應該如何應對,觀音菩薩也不好擅下定論,先把眼下這一關應付過去,然後返回靈山向佛祖匯報之後,再做定計。

  菩薩犯難的時候,法海已經將那強盜的惡靈超度。

  “可記下了?”

  悟空的悟性極高,他此刻用心銘記,自不能忘,連連點頭:“師父,全都記下了。”

  “去尋個僻靜處,將他屍體埋了吧。”

  “師父稍等,俺老孫去去便來。”悟空提著屍身,一個跟頭便翻得沒影,過了大概半柱香的時間,便已經回來。

  法海起身,將那強盜提溜起來,道:“該你帶路了。”

  “哎,哎...大師且跟小人來。”強盜連連點頭,化身帶路黨。

  “悟空,你在此處看著,以防歹人從別路尋來報復,為師自去便是。”

  悟空見師父自去尋樂,竟不帶自己,毒舌嘴臭的登時本性發作:“師父,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凡僧,如何能獨自去得強盜老巢,還是帶上俺老孫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