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676章 家中不留房,回來了當客人麽?臣妾似乎發現…
最新網址:

六耳獼猴在三界的人緣其實並不好,而且他自己也會有意無意的跟旁人保持一定的短距離,即便是在真君神殿之中,他也僅僅只是同二郎真君一人走得較近,同梅山兄弟以及包括八公主在內的別的神將,其實都只是點頭之交,僅限於一般的同僚關系。

這其實也是因為他自身神通的原因,如果跟旁人走的太過親近的話,是會給自己以及別人都帶來很多麻煩的。

當年師父要收下自己的時候,六耳獼猴其實想過拒絕,但最終在與師父的雙目對視一處時,他選擇了順從。

因為六耳獼猴從自己的師父眼中,看到了並非是如同以往那些所謂的大仙們眼中對自己的“貪婪”,而他本身的天賦神通,也能夠通曉師父要收自己的為徒的真意,也絕非是出於對自己神通的獵奇。

但也絕非是憐憫。

對於六耳獼猴來說,究竟是什麽原因,讓他拜在三藏法師門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從此他有了師承與師門,便是在這三界之中,徹底結束了四海漂泊的日子。

而大慈恩寺,永遠都給六耳獼猴留著一間禪房,那裡是他的家。

原本六耳獼猴還說,自己一直住在真君神殿,在大慈恩寺單給自己備出一間房來,是不是有些浪費?

但當時三師兄悟淨隻說了一句話,“你在開什麽玩笑?雖然咱們都是出家人,但這大慈恩寺,便算是你我的家,家中若不留間房你往後回來了是要當客人上門麽?”

不僅僅是六耳獼猴,像是寶象國小象與兩隻小狼妖,以及浪浪山的小豬妖,雖然他們原本都有各自的落腳之處,但在大慈恩寺中,也還是設有禪房的。

只是他們畢竟不是親傳,並沒有享受到單間禪房的福利,悟淨是給他們安排出了一間四人禪房。

畢竟大慈恩寺的房源也確實是緊張,因為向佛之人的匯聚,導致大慈恩寺所在的晉昌坊房價,那也是一路飆升.而這樣的現象,險些連朝廷都沒能遏製下來。

最後還是法海出面,這一陣的購房浪潮,才算是有所削減但已經是升起來的房價,卻並沒有要回落的跡象。

不過到了後來,能在晉昌坊競價的人,基本上非富即貴,一些錢財對於他們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麽,且他們買賣房屋之所得,也都是用於行善與推行佛法,只要不出現什麽過分的行為,法海也就不過多干涉了。

別看六耳獼猴在三界之中沒有多少親友,但他跟陰山之中那位從沒見過面的諦聽,才是真正的神交已久。其實就連六耳獼猴也沒想到,諦聽會在這個時候聯系自己,並且提供解決眼前難題的法子。

八戒與悟淨,一聽六耳獼猴說是諦聽主意,當即也就期待了起來。

三界之中,但凡知道諦聽的,當然就很清楚他的神通與背景,而不論是諦聽自身的神通,還是他背後所依靠的地藏王菩薩,那都是非常值得信賴的存在。

只是六耳獼猴將諦聽的話轉述完畢之後,八戒與悟淨就陷入了短暫的沉默當中。

這事兒雖然可行,但若當真要追究起來,那其實算是過界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是犯了天條的。而且他們同時也明白了為什麽地藏王菩薩在此事之上,僅限於設想,並沒有進行實操。

因為諦聽的法子,是讓悟淨將返魂大陣進行一個升級處理,將之改造成為“轉生大陣”,就在大陣所能覆蓋到的范圍內,進行小規模的轉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母胎的體內進行先天上的神魂蘊養。

這樣的法子,在陰司之中當然沒有辦法進行。

地藏王菩薩又不能離開陰山,返回到三界人間,自然就沒法子做成這件事兒。但好巧不巧,長白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似乎正是一個機會。

雖然這事兒在一定程度上是違背了天道意志的,但這也是地藏王菩薩,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處理辦法了.否則他們佛家所言之善有善報,應在何處?

那些匯聚在陰山之中的殘魂,其中當然也少不了良善之輩,可它們卻無法轉世投胎,最終只能在陰山之中沉淪,等待著自身的力量消耗殆盡,從此消散於三界。

這對於立志渡化地府冤魂的地藏王菩薩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陰山之中的殘魂為什麽不見少?

旁人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諦聽當然一清二楚,那些惡魂處理起來當然很容易,善魂渡化起來也很明確,真正難以渡化的正是那些原本就是良善的殘魂。

他們無法轉世投胎,地藏王菩薩也不可能將它們超度,更不可能坐視他們就這樣的消亡,便隻好用自身的佛法與法力,維持著他們的存在,讓它們不至於因為耗盡魂力而消亡。

如此一來,在陰山的魂魄,當然就會越積越多。

如果地藏王菩薩只是一個“說嘴”的菩薩,這些殘魂也奈何不得他.但如果當真是這樣,地藏王菩薩也不會得到眾生的信服與尊敬,甚至玉帝還親自下旨將他敕封為幽冥教主,承認了他在冥界行事的合法性。

要知道在佛門之中,能夠得到玉帝這樣高度認可的,那可當真是沒多說。

也就只有佛祖與觀世音菩薩等少數幾位佛門大德,才在天庭之中掛職其余的那些仙佛,其實根本入不得玉帝的眼。

不論如何,天庭才是正統,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而天庭,其實代表了天道的意志。

那麽對於天道而言,“轉世投胎”這樣的權利,便只有地府的“六道輪回”才有這樣的權利,有些時候是天庭睜一眼,閉一隻眼當真要說起來,那些仗著修為亦或是自身背景直接轉世投胎的,都是犯了天條的。

比如,靈珠子投胎的哪吒。

他就沒有經過六道輪回,而是直接被送入到了殷夫人的懷中,且足足待了三年多才終於降生。

還有一些神仙也是如此,他們轉世下凡,也都是一個念頭,就下凡去了,並沒有通過六道輪回。

而天庭之所以不追究此類事件,一方面是這事兒其實說穿了也並非是死罪,天庭這邊兒人手本身也不夠用,自然是優先處理別的緊要事務;二一個,也是天庭的普法工作不到位,其實很多修行者,壓根就不知道天規都有哪些人家就是依憑喜好行事。

正統一些的修行者,會用“道德”來約束自身;但那些邪修,行事當然就是肆無忌憚。

不過這樣的行為,在真君神殿設立,二郎神就任司法天生之後,就鮮有發生了。

就連太白金星、東華帝君以及赤腳大仙轉世輪回,都是要去地府走一遭。

這放在以前,早就直接定點投胎了,哪裡還需要經過六道輪回這一遭?

就好似天蓬元帥轉世投胎,若非被打下凡間的時候,路上正好撞上了被大聖推翻太上老君煉丹爐中跌落出來的火磚,導致他偏離了航道也不會錯投豬胎。

這也是為什麽他生下來就能擁有法力,且直接墮落成妖的一個重要原因。

若是經過地府流程,先喝一杯孟婆湯,然後再從六道輪回的畜生道轉生出來,那麽豬八戒或許會攜帶一些法力,但一定是不會留有前世的記憶的。

更別說還一口要殺了將它生出來的“母豬”。

而在天蓬元帥之後,太白金星等三位大仙之前,還有文殊菩薩與金蟬法師,正在地府之中轉世沉淪,不知何時才能明悟正身,超脫於紅塵。

文殊菩薩的經歷,其實幾乎都大差不差,不論是貧賤還是富貴,總有一點是不會變的,那就是他的恃才放曠而這一點,往往就是導致他英年早逝的罪魁禍首。

反觀金禪法師,除了在第一次遇見了文殊菩薩,再加上自己的出身與開局確實也很難有所作為,早早就命喪黃泉之外,這第二次的轉世,就要踏實很多了如今正是作為一個鄉下的窮小子,正在過著最尋常不過的生活,整日為了一日三餐與財米油鹽,而四處奔波。

悟淨也並沒有用不會“轉生大陣”的事實,來做推諉與拒絕,因為他知道諦聽那邊兒,一定是早就有所準備的.

果不其然,隨後他就聽到六耳獼猴向自己說道,“三師兄,諦聽已經將‘轉生大陣’的布置方式,以及注意事項全都告知我了。”

六耳獼猴也是在征求三師兄的意見,如果三師兄覺著此事不可行的話,那六耳獼猴也絕對是站在三師兄這一邊兒的。

但這事兒的無論如何使都是繞不過去的,況且悟淨也認為諦聽的法子確實可行,值得一試。

心中經過思索之後,便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在行此事之前,要將這轉生大陣之事,在真君神殿備案,同時還要上報天庭,告知玉帝,經過批準之後”

“準!”

悟淨的話還沒說完,九天之上便突兀的傳來一道聖音,緊接著便是一道金光滑落,而後懸停在了長白山之巔,聖旨打開之後,裡面只有一個字——“準”。

悟淨剛想要將聖旨接過來,卻見聖旨複卷起來,然後直接射入了天池之中,最終是貼在了陰陽池之上。

“貧僧謝過陛下。”

悟淨雙手合十,向著九天之上行了一個佛禮,說實話.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的話都還沒說完,玉帝便已經給出了回應。

效率竟如此之高,這還是以往三界傳言之中的那個玉帝麽?

這個念頭也就只是在悟淨的腦子裡單純的過了一下。

同樣,遠在地府陰司的地藏王菩薩,也從蓮台之上起身,自九幽之下,向九天之上行了一個佛禮。

一旁的諦聽這會兒是當真有些神情呆滯,它似乎好一陣才緩過勁兒來,看向自家主人疑惑的詢問了一句,“主人,咱們這位陛下,什麽時候變得這樣好說話了?”

別說是諦聽他不自在,地藏王菩薩他也不太適應啊.雖然也知道玉帝自西遊正式開始之後,就已經是有所轉變但此前可從沒見過他這般模樣。

地藏王菩薩也很清楚,玉帝如此痛快的答應了在長白山,建立“轉生大陣”的事情,絕非是自己在出主意,以及這龐大數量的陰山殘魂的緣故。

真正讓玉帝如此上心的緣由,恐怕還是因為三藏聖佛。

天庭瑤池。

一旁的王母娘娘,看向玉帝的神情愈發隱晦,因為她的目光所隱含的內容實在是太多,讓玉帝都渾身有些發毛,便向王母娘娘好奇問道,“娘娘為何如此看朕?”

王母娘娘稍微收斂了一下自己的神情,讓自己盡量保持一個平靜狀態,這才向玉帝回復道:“因為臣妾似乎發現了一些了不得的事情。”

“哦?”玉帝聞言也有些好奇,“娘娘且說來聽聽。”

這事兒無疑是跟自己有關的,玉帝也很想知道,自己這位聰慧的娘娘,在自己的身上發現了些什麽。

其實早在娘娘得知自己瞞著她救下了“瑤姬”之後,便經常會想要探尋自己的一些秘密.事實上,玉帝確實也有不少秘密存在,但因為之前娘娘沒有起過什麽疑心,再加上玉帝自己的保密工作也十分到位,故而娘娘一直是被蒙在鼓裡的。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在娘娘有了防備心以及好奇心之後,玉帝也沒想著自己的那些個小秘密能夠藏太久,甚至來說.那些個小秘密能夠隱瞞到現在,對於玉帝來說,那都是意外之喜。

有些時候吧別看自己不是親傳,只是道祖身邊的一個童子,但一些壓箱底的手段.也不見得就是那些親傳弟子學去了的。

道祖在成名之前,他的一手隱匿功夫,那才是獨步三界的。

玉帝只是學到了一些皮毛,便足夠受用了。

在玉帝的目光下,王母娘娘緩緩開口,“似乎只要涉及到跟那猴子有關的人或事情,陛下都會格外的上心。”

王母娘娘的語氣並不堅定,甚至於她對自己的這個想法還覺著有幾分荒誕。

(本章完)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