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723章 不如1聲“皇叔爺爺”悅耳動聽;貧道也是1…
最新網址:

李茂雖然被埋在了廢墟之下,但是他並沒有性命之憂。

畢竟身邊的那些奇人異士,也是真有些本領,護住他的一條小命,並不是什麽大問題。也正是如,才讓他看到如此精采的一幕。

不論是梁山老妖輕而易舉將蝙蝠老祖擒獲,還是三藏聖佛只是動動嘴,就讓這兩位白澤與梁山老妖束手就擒對於只是一個凡間郡王的李茂來說,無疑是真正見到了什麽才是神仙世界。

這等場面對於李茂來說,那自然是相當震撼的體驗。

當然,如果李茂知道三藏聖佛口中要處理的一點小麻煩是他自己的話,那麽想必他一定不會如此樂觀。

就好比現在.李茂認為是他的機緣到了,但凡能夠被三藏聖佛指點一兩句的話,即便是不能正式踏入修行之道,延年益壽總是能做得到的吧。

嘩啦啦——

為了不影響到自己的機緣,李茂讓自己的王府門客趕緊將壓在他們頭上的廢墟撐開,而當他剛從廢墟之中脫身而出的時候,就看到三藏聖佛竟然正向著自己的的方向走來。

噗通,噗通——!

心跳開始莫名的加速,難道說.自己當真能夠入了三藏聖佛的法眼?

雖然李茂也知道這是自己的妄想但萬一呢?

只有白澤知道,等待李茂的絕非是什麽機緣,倒不如說是大難臨頭了。

李茂是個什麽成分,怎麽可能瞞得過白澤的雙目,如果沒遇見三藏聖佛,或許他還能逍遙一些時日.但如今既然已經遇上了,李茂當然就在劫難逃。

三藏聖佛會讓李茂全身而退?

別說李茂只是一個郡王,即便是他是皇子、太子,在有作奸犯科的罪行時,還落在了三藏聖佛的手中怕是三藏聖佛自己不出手,他老爹李世民亦或是李治,都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將這逆子親手懲治了。

果不其然。

李茂這才剛從廢墟之中爬出來,甚至都來不清理自己身上的灰塵,就要向著三藏聖佛行大拜之禮.李茂的父親是李元禮,李元禮是李世民的弟弟,從輩分上來說,李茂同李承乾、李治他們是堂兄弟,在三藏聖佛面前,當然是小輩。

李茂也是個有心機的。

好比現在,他就會活用自己的身份,以晚輩之禮拜見三藏聖佛,“小侄李茂,拜見皇叔。”

在如今的大唐,只有一個皇叔.那就是三藏聖佛。

似李治等人,稱呼李元禮這些叔叔的時候,一向都是“王叔”,以此來區別同三藏聖佛的地位。

對此,李元禮等人當然不會有任何異議,如果三藏聖佛允許的話他們甚至都想要去拜三藏聖佛為皇兄但人家只是大唐太上皇李世民的結義兄弟,其實跟他們並沒有什麽關系。

但這對於小輩們來說,就沒有那麽多限制了.絕大多數李氏宗親,只要是心思活絡的,都知道在見到三藏聖佛的時候,該怎樣套近乎。

他們早就將自己跟三藏聖佛的關系算好了,平日裡也沒少用這事情在人前顯擺。

似李茂這種簡單明了的輩分關系,甚至都不用過腦袋,直接就是張口就來。

只是這些個當著自己的面恭恭敬敬的喊著皇叔拜見的,反而不如那些懵懵懂懂,在父母的指引下,怯生生的喚一聲“皇叔爺爺”來的悅耳動聽。

前者並不是實在,但後者.卻非常的純粹。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前輩高人都喜歡擁有“赤子之心”的後輩放在法海的身上,也不例外。

當年在浪浪山的小豬妖,為什麽能夠得到法海的青睞,還不是因為他擁有一個“赤子之心”.就小豬妖這樣的別說是放在妖魔世界之中,就是放在人族世界之中,也尋不到幾個出來。

或許他們算不上聰明,但他們的眼睛,非常的清澈。

嘭。

這一下磕在地上,磕了一個十足的響頭,可見其誠意滿滿。

腦袋似乎有些眩暈,還有些嗡鳴好不容易才緩過神來。

嘶——

李茂顯然是感受到了額頭上傳來的痛感,當即就倒吸一口涼氣,他可不記得自己用了這麽大的力氣磕頭啊!

想要撐起來看看自己是否磕破了頭,可渾身上下就好似被束縛在了原地一般,竟絲毫動彈不得.這樣的變故,更讓李茂驚駭不已。

這.究竟是發生了什麽事?

可這會兒別說是撐起身子站起來了,他連抬一下頭都困難。

李茂的那些門客,似乎也看出了些端倪.但他們並沒有想要上前將李茂扶起來的意思.畢竟李茂都做過什麽事情,他們也都是知道一些的內幕的。

況且讓李茂跪在地上不起來的,還是三藏聖佛他們有多大的膽子跟三藏聖佛對著乾?

甚至一些察覺到不太對勁的,已經先一步跟在李茂身後跪下了跑是跑不了了,老老實實的認罪受罰,或許還能爭取一個寬大處理。

不是他們不爭氣.實在是在三藏聖佛的面前,完全沒有他們施展的機會。

他們雖然不知道蝙蝠老祖、還有梁山老妖與白澤的真實身份,但梁山老妖擒下蝙蝠老祖的場面,他們可都是沒有錯過。

那梁山老妖在面對三藏聖佛的時候,都放棄了抵抗何況他們這些個蝙蝠老祖都遠遠不如的三界散修呢?

李茂是在地上跪著,也是如此,他的余光能夠看到自己的身後。當他看到自己的門客一個個的全都跪在地上,一副任憑三藏聖佛處置的樣子時,他的心.反而是平靜了下來。

因為他這個時候才想清楚了一件事,三藏聖佛可不是來點化自己的,自己在三藏聖佛這裡,也完全沒有機緣可言有的,恐怕都是當年種下的惡果,而得來的報應。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而三藏聖佛早在當年行走三界時,傳來的名聲就是“收割惡果”,自是這些年來,三藏聖佛久坐大慈恩寺大雁塔之中誦經悟道,以至於讓人忽略了他嫉惡如仇的本性。

“爾等可知罪?”

法海也不問李茂,他甚至懶得跟李茂這樣的人說一個字。

不過這會兒李茂卻也是跟著他身後的門客們齊聲道:“我等知罪。”

三界皆知,在三藏聖佛面前,最好省去測謊這個橋段.否則將要面臨的就不是三藏聖佛的詢問,而是大日佛焰的考驗了。

迄今為止。

除非是三藏法師主動撤了大日佛焰的,能夠真正從大日佛焰之中全身而退的,可真沒有幾個。

就連楊戩都不敢誇口能夠完全撐過大日佛焰的靈魂灼燒。

而哪吒更是碰都不敢碰一下,也是哪吒自身體質不同,旁人如佛焰,燒得是神魂而哪吒可就真說不準了,畢竟他現在是蓮花化身,神魂同蓮花化身融為一體,一旦燒起來就憑他的一身罪業,恐怕最後也只能剩下點藕粉了。

也正是當年在碗子山上的一把火,才讓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緩和。

不然就以哪吒這倔驢似的脾性,怎麽可能被李天王一拉就走.通常應該跟李天王對著乾,你不讓我去,我卻偏要試試。

但此事之後.哪吒也終於是懂得了大丈夫能屈能伸這個道理。

不說楊戩與哪吒,便是三界之中的神佛們,誰不對大日佛焰談之色變?

曾幾何時,孔雀大明王還想要看看大日如來,在三藏聖佛的大日佛焰之中,究竟會有怎樣的表現.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既然知罪,還不帶著你們的淮南王殿下,去長安宗正寺投案自首?”

“是,我等這裡去。”

門客們也都十分利索,將還在地上跪著面色已經是一片蒼白的李茂扛起來就走,幾乎是以最快的速度,向著長安的方向急奔而去。

一旁的張果老與許敬宗面面相覷。

讓他們兩個感到十分棘手的淮南王李茂,在面對三藏聖佛的時候,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句話就給打發去了宗正寺。

如果是尋常時候,似他們這些郡王去了宗正寺,或許還要被好好招待一番,但是這李茂如今是被三藏聖佛給發配過去的.那麽宗正寺的寺卿,當然就更不會對李茂客氣。

萬有什麽徇私之處傳出去,豈不是讓三藏聖佛誤會?

李茂被他的門客扛走之後,三藏聖佛便看向了白澤與梁山老妖,“你們兩位稍候同貧僧一同返回長安。”

這兩位畢竟不是什麽尋常的小妖,法海還不放心讓他們脫離了自己的視線但他們真要是趁機逃走了,法海也不是沒法子找到他們。

白澤與梁山老妖知道輕重,白澤更是向著三藏聖佛說道:“老朽久仰大唐文化,只是一直礙於自身妖族之身份,此前未敢貿然攪擾.”

梁山老妖聽了白澤之言,連忙在一旁附和道:“貧道也是一樣。”

他們這邊兒向三藏聖佛表明心跡,張果老與許敬宗也連忙上到跟前,向三藏聖佛見禮。

張果老還好一些,他畢竟見過三藏聖佛很多次但許敬宗就不一樣了,如此近距離的面對面相見,還是頭一遭,故而一時難掩激動。

“聽聞許大人好文筆。”

李世民乾預修史這件事情,在歷史上當然留下了痕跡的。

但在這個世界,也算是及時懸崖勒馬,此事依然是告一段落但許敬宗這個“佞臣”的名號,卻也算是留下來了。

但那如果法海沒記錯的話,這位許敬宗.在他的那個世界裡,也正是憑借此事一路高升,甚至被李治拜為了中書令,官至宰輔,位極人臣。

對方的人品或許欠佳,但也正如李世民所見,他的能力與才華都是實打實的。

聽到三藏聖佛說自己的“文筆”,許敬宗當即就是一臉的苦笑,道一聲:“當年下官誤入歧途,如今已然悔改”

“阿彌陀佛。”

法海卻微微一笑,“世人皆說當年修史之事,錯在汝.可若是皇兄他本人沒有這個念頭,又如何能夠引得許大人你鋌而走險?”

什麽是因果。

這就是因果。

如果不是李世民三番兩次提起這件事情,這事兒也不會被許敬宗放在心上,退一萬步來說法海就不信,當初動了邪念只有許敬宗一個人。

只不過是他動手最快而已。

即便是沒有許敬宗,也會有王敬宗,劉敬宗來做這件事情.修改國史的根源,還是在李世民的身上。

甚至極端一些,站在天子與臣子角度上來看,許敬宗的所作所為,似乎並沒有錯畢竟身為一個臣子的本分,就是為君排憂解難。

許敬宗幫李世民修改國史, 不正是如此麽?

相反,那些阻礙李世民的臣子,是不是才沒將李世民這個天子,放在眼中呢?

嘶——

許敬宗聽了三藏聖佛之言,更是倒吸一口涼氣.但隨後他就緩和了下來,畢竟這樣的話,也就只能是三藏聖佛來說一說了,許敬宗這會兒當然不敢附和。

身為臣子,妄議君王,也是大罪。

當然私下裡他們也沒少開過小會。

但是有些東西私下裡講講,都有可能走漏風聲,招來殺身之禍.更別說是如同三藏聖佛這樣,在光天化日之下,都敢編排李世民的不是。

不過這樣話即便是傳到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也只會撫掌一笑,“禦弟說的沒錯,當年確實是朕的錯。”

李世民絕非是一個害怕趁人錯誤的皇帝,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下,也會非常誠懇的承認自己的一些不足.但也同樣,他在私下裡也會抱怨與發泄。

這一點,已經去世,又在陰司任職大判官的魏徵與長孫皇太后,可以互相佐證。

因為很多時候,就是魏徵在人前批評得李世民認錯,然後下了朝,李世民就在長孫皇后面前,狠狠罵這個老貨,作為發泄。

“貧僧門下有個弟子,法名喚作悟淨,他在書畫一道上頗有造詣平日裡也喜歡雕琢一些話本.”法海看向了許敬宗,道:“是他曾經看過許大人寫的文章,在貧僧面前誇讚過。”

“久聞悟淨禪師大才”許敬宗也連忙說道,“悟淨禪師關於西遊路上的各冊傳記,下官也是經常拜讀的.不知能否有機會,前去拜訪悟淨禪師呢?”(本章完)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