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725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或許,能撞上3藏聖佛…
最新網址:

長安這兩天也是相當熱鬧。

從淮南先後回來的三波人馬,無疑是帶來不小的驚喜。

先是被自己的門客綁起來,絞送到長安宗正寺的李茂,在朝廷之中掀起了第一道波瀾。

已經許久沒有李氏皇族被捉拿問罪了,這當然不代表是那些李氏皇族就沒有問題,只是還沒有查到他們身上。

但李茂似乎是個信號,在向整個大唐的李氏皇族以及那些皇親國戚們表明態度,他們也絕非是法外之人,有罪必罰。

在處理李茂的這件事情上,李世民並沒有插手。

而李茂的父親李元禮,則是選擇了回避.表示自己絕不會插手宗正寺對李茂的懲處。

所謂知子莫若父,李茂的秉性如何,李元禮其實也非常清楚,他從小就不是個安份守己的,沒少仗著自己大唐皇族的身份做一些欺男霸女之事。

但因為李元禮久任地方,很少在家.少時便缺少了對李茂的管教,而等李茂成人之後又被封到了淮南,李元禮則是進入了朝廷中樞,成為了當朝司徒,來輔佐新皇李治治理朝政李茂一個人在淮南,當然就愈發放縱。

李元禮在告病休假之前,還上書朝廷建議朝廷嚴查淮南一帶的各級官員,李茂在淮南能夠一直胡作非為,這些地方父母官恐怕也脫不了乾系。

那些不敢惹,隻好躲著的.或許情有可原。

但若是刻意縱容,甚至同李茂同流合汙沆瀣一氣的,定要嚴懲不貸。

李元禮還建議朝廷將此事做成典型,通報全國讓李氏皇族知道,大唐之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絕非是他們這些依靠父輩祖蔭的紈絝子弟,能胡作非為的地方。

李元禮是二哥李世民的鐵杆支持者,他當然知道二哥為了大唐,付出了怎樣的心血,而且他身為大唐司徒,也很清楚大唐現在是處在怎樣的一個狀態之中。

不能讓這些小事,壞了二哥證道人王的大計。

如果李茂的教訓,能夠讓大唐的李氏皇族驚醒,從而擺正心態,為了大唐之崛起而奮鬥,那也不算死有余辜。

李茂基本上已經是必死無疑了,看了他自首時自己招供的那些罪狀,李元禮當時就想通了,隻當是自己從來就沒生過這個小畜生。

若只是手上沾染了些人命,只要是理由正當,並非是濫殺無辜其實以李茂的身份,都不會太上綱上線。

如果是戰場上殺敵,亦或是剿滅山匪,那甚至都是功勞。

但李茂這畜生,簡直不當人子,甚至還對婦孺老幼下過手。

也別怪他這個當爹的不救他,如果他敢在這件事情上伸手撈人,恐怕還得把自己也搭進去。

李元禮這方面,還是拎得清的。

長安城外的太上皇行宮之中。

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卷宗,冷哼了一聲,“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一旁的李淳風當然知道李世民在罵誰,正當李淳風想要勸解一二的時候,就聽李世民說道,“把李治給我叫過來,朕倒要問問他,這個皇帝他是怎麽當的朕把大唐交給他,是讓他當好好先生的麽?”

“這李茂在淮南乾的這些事情,朕就不信他李治一點也不知道。”

“還有內衛.內衛是幹什麽吃的,把李君羨也一並喊來,朕要親自問問他們,究竟還能不能乾,他們要是不能乾,那正好卷鋪蓋走人.大唐不缺兩個飯桶。”

不得不說,李世民的話罵的是有些難聽了。

可就拿這事兒來說,掌管內衛的李君羨與大唐皇帝李治,也還真就不能說全無乾系最起碼,有他們放縱的原因在裡面。

若非不良人的活動帶給了李茂不小的壓力,讓他安穩了一些時日,恐怕還會有更多的無辜百姓在他的手中遭難。

李淳風稍微思索了一下,也確確實實的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自從李治登基之後,李氏皇族行事,確實是愈發張狂。

而當年李世民在位的時候,有他在上面壓著,李氏皇族、皇親國戚以及那些達官貴人,基本還算是安分.即便是有一些不法行徑,造成的影響也在可控范圍之內。

但現在.只能說李治相對於李世民來說,其手段還是柔和了許多。

此番引得李世民生怒,也並不意外。

大唐天子李治與內衛統領李君羨,被太上皇李世民叫去行宮之中訓斥的消息,在大唐不脛而走。

這消息一出,此前老實的不老實的,統統都夾起尾巴做人,甚至有些認為自己的罪過太大,一旦事發很可能也是跟李茂一個下場的,便在暗中收拾行囊,只要風聲不對,立馬就準備跑路。

不過似他們這樣還在張望的,就注定是跑不了了。

因為那些第一時間就跑路的,現在正在被內衛的人追殺通緝令甚至都撒出了國外。

那些與大唐交好的周邊國家,對於這樣的通緝犯,當然是嚴防死守,如果當真能夠被他們抓住的話,都算是立了大功,少不了大唐的賞賜。

以大唐地之大物博,但凡是手指頭縫裡流出些來,就足夠他們受用.若是特意賜的獎賞,那珍貴程度就更不用說了。

李治與李君羨很委屈,但也很火大。

委屈是被李世民訓斥;

火大當然就是因為那些給他們兩個找麻煩的人李治在朝廷上也不是沒有強調過此事,但似乎只是口頭說說,並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既然如此,那就別怪他們下重手了。

重拳出擊的內衛,其能夠帶動起來的能量,足夠在大唐朝堂之上掀起一場巨大的風暴。

內衛之中不是沒有沒有他們這些人的犯罪紀律,只是因為李治擔心一旦處理不好,會讓朝廷動蕩引發的連鎖反應並不是太容易控制,故而這才采取懷柔的手段。

但現在看來,他們這些人不僅僅是給臉不要臉,甚至還蹬鼻子上臉,得寸進尺了。

難道當真是認為他登基不久,年輕可欺?

李治也是被李世民一手調教出來的,他的性子比起李承乾與李泰這兩位兄長,或許卻是要文弱一些,但也絕非是暗懦之君。

只要他下定了決心要辦一件事,他的手段完全不在他父親李世民之下。

不過很多時候,他總是很難下定決心,這一次.就是李世民給他加了一把火。

可依靠旁人始終不長久,等什麽時候李治真正變得果決起來,才能算是一個真正合格的皇帝。

至於現在其實也還算是在學習階段。

在如今這個時候,李世民其實最不希望的就是李治太過穩健倒不能說穩健是錯誤,而是李世民認為李治可以趁著有自己給他兜底,應該放開手腳大刀闊斧的乾束手束腳,既得不到鍛煉,也不能發揮自己這個太上皇的作用,反倒是讓那些不開眼的,趁機生亂。

但這也不全是壞事,如果不是這樣,恐怕也引不出這般多的人來.經過此番的大清理之後,李世民認為大唐內部,最少能有十年的安穩。

當張果老與許敬宗回來的時候,李世民的怒氣基本上已經消散了。

他們兩個回來的第一時間,並沒有回大唐學宮,而是直接去了行宮之中拜見李世民,向李世民匯報這一次行動的全過程,以及他們在淮南王劉安廟之中的收獲。

八公山那邊兒的事情,李世民已經從李茂以及淮南王府門客的口供之中,得到了一些消息.但畢竟不知全貌,眼下張果老與許敬宗二人的話,算是對他們那些口供的印證與補充。

但其實他們兩個知道的也不全面,畢竟他們中間兒還離開了一段兒時間,他們比李茂以及那些淮南王門客知道的,也就是多了一些前因後果。

“哈哈哈哈——沒想到啊沒想到”李世民聽了張果老之言,忍不住大笑了幾聲,“那梁山老妖東躲西藏,沒想到最後卻是一頭撞入了禦弟的懷中。”

李世民看向了李淳風,向他詢問道:“淳風啊果真被你言中了,禦弟已經確認,為梁山老妖出謀劃策的,就是上古神獸白澤。”

相對於妖帥白澤。

李世民還是更喜歡神獸白澤這個稱號。

而此番聽張果老之言,這白澤似乎是向禦弟已經表明了心跡,欲意加入大唐,輔佐他證道人王。對於白澤這樣的人物加入大唐,李世民當然是求之不得的。

同樣,那梁山老妖的身份也不容小覷。

別說是李世民,就算是李淳風之前也沒想到它竟然是通天教主的坐騎——奎牛,但當對方的身份揭曉的時候,卻似乎又並非讓人太過意外。

李淳風只是同自己師父的坐騎青牛打過交道,這奎牛.他還真沒見過。畢竟在他被老君收為弟子的時候,奎牛早就在三界之中失去蹤跡了,如今看來.他是早早的就隱藏在了梁山水泊之中。

直到前些時候,費長房誤打誤撞的進入梁山,捉拿了大野澤水神之後,梁山老妖的存在,才第一次在人前暴露。

據白澤所言,它是想要將梁山經營到一定的規模之後,當成是自己歸附大唐的進獻之禮.但出了這檔子事兒之後,他也就只能是暫時將這個念頭放下,要先幫助梁山老妖脫身但又十分乾脆的一腦袋撞入了三藏聖佛的懷裡,可謂是自投羅網。

白澤都不知道如何形容這件事.畢竟對於他來說,趨福避禍那都是本命神通了,可偏偏那時候這神通並沒有一丁點的反應。

或許,能撞上三藏聖佛才是他們的福運。

關於白澤與梁山老妖的事情,張果老與許敬宗也是知之甚少,故而只是點到為止。

他們此來行宮面見李世民,最主要的是許敬宗要將完整版的《淮南子》進獻給李世民,在這一點上許敬宗還是心裡有數的。

果不其然,李世民見狀龍顏大悅,當即就重賞了許敬宗。

而且這《淮南子》的原本,李世民也沒有收下,只是讓許敬宗親自抄錄兩卷副本,一卷送到弘文館,另一卷送到大慈恩寺。

“臣遵旨。”

其實許敬宗都已經做到了自己手中這一份“原本”被李世民收走的準備,不過現在聽到這“原本”可以讓自己留著,他心中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氣。

暗讚一聲:不愧是陛下。

一旁的李淳風見許敬宗這般神情,便知道他心中所想.不過李淳風卻是在腹誹:那是你沒見陛下他遇上自己真喜歡的.當年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如今就被咱們陛下當成寶貝一樣的供著,尋常人看一眼都不能行。

甚至前些時候,陛下想要將這《蘭亭集序》當成是自己陪葬品一同下墓, 但又怕此等天下第一行書跟著自己下於墓葬之中,世人不能目睹其風采陛下還喚了諸多拓書人與書法大家,拓印臨摹此作。

由此看來,這《淮南子》.只是單純不入陛下的眼。

許敬宗無疑是個有能力的臣子,但因為當年修史一事,讓他的風評在大唐官場之中,直線下降.尤其是現在的大唐官場,在年輕官員們的浩然正氣的輝耀之下,似他這樣私德有虧的臣子,就更難以在朝廷之中站住腳了。

朝廷上用不到,不代表李世民這裡也用不到。

許敬宗在大唐學宮之中韜光養晦,其實也是一種沉澱如今得到了《淮南子》的傳承,一旦修行有成,得道成仙那對於李世民來說,便是很大的助力。

等許敬宗與張果老離開後不久,三藏聖佛終於是帶著白澤、奎牛以及淮南王府剩下的那些門客與王府署員們,回到了長安。

至於淮南一地的官員們,法海也只是猜到了朝廷應該會有相應的動作,便沒有越俎代庖.只等朝廷派欽差下來拿人審問。

禦弟的待遇就是不一樣。得知禦弟歸來,李世民那是直接起身趕至行宮之外,親自迎接。整個大唐之中,能夠享受李世民親自出宮迎接,也就是禦弟三藏聖佛了,且大家都認為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

“禦弟。”李世民上前一把將三藏聖佛的手把住,笑道:“朕已經命人準備好了齋宴,請——”

不過李世民的眼中也並非只有禦弟.這邊兒童三藏聖佛說完話,轉頭就看向了白澤與奎牛,“還未請教兩位.?”(本章完)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