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448章 貧僧欲立唯識宗;就當是給猴哥熱場子了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說這靈山的佛門正果,世間的諸多佛門信徒,或許無法抵擋其誘惑。

 但對於三藏師徒來說,確實也是真的不被放在心上。

 八戒聽了佛祖之言,更是當即笑道:“佛祖,這大職正果於弟子何用?還不如管弟子三五百年的齋飯實在。”

 佛祖聽了這話,當即就不理這呆子了。

 若說三五年,佛祖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可這八戒獅子大開口,張口就是三五百年的齋飯,恐怕對於靈山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主要是這八戒的肚皮像是個無底洞,幾乎就沒有填滿的時候,其胃口比那上古凶獸饕餮都不遑多讓。

 何止是佛祖,也就是殿中的眾僧都是修行有成之輩,否則都險些笑出聲來。可即便如此,也有少數幾個忍不住低下頭來,肩頭還時不時顫抖兩下。

 以往總是笑話八戒“就知道吃”的大聖,這會兒卻反而沒說話,見佛祖不接話時,還想要嘲諷佛祖兩句“小氣”。

 但剛要開口的時候,瞥見了一旁的師父,還是把話憋了回去.今天惹出的亂子也不少了,倒也不必非要逞這個口舌。

 而後佛祖又向悟淨與小白龍詢問他們是否接受靈山加升的大職正果,得到的回答也並不出人預料,師父與師兄都沒有答應,他們兩個自然也不會接受。

 況且他們拜入佛門又不是為了這個大職正果。

 其實他們師徒幾個在私下裡是商議過此事的,法海甚至勸過這幾個弟子,讓他們不必效仿自己,便受了靈山加升也未嘗不可。

 畢竟一個修行者有“編”與否,其地位在三界來說還是大不相同的。

 當然,對於現在的法海來說,有沒有這個大職正果,對於他在三界的地位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他要自立門戶了。

 “貧僧欲立唯識宗。”

 佛祖與菩薩在此前三藏以“真唯識量”佛辯靈山眾僧時,便有所預料。此刻聽到三藏之言,算是印證了心中所想,倒也沒有太過驚訝。

 雖然眾僧聽了也引起了許些騷動,但大家很快也都心照不宣他們甚至認為這是好事。

 三藏不成佛,甚至不願意留在靈山,如今更要立下唯識宗.豈不是說,他們往後都不太用跟這位大僧打交道了?

 這難道不算是天大的好事?

 畢竟對於靈山眾僧來說,在面對三藏的時候,還是頗有些壓力的,且十分不自在。

 一些佛眾甚至都準備好,若是一會兒佛祖不同意的話,他們就站出來勸勸說不定還在在三藏法師這裡結一個善緣。

 三藏早有大家之相,適才論法時,雖然他所言“萬法唯識”乃是汲取了瑜伽宗的精髓,但以靈山眾僧的水準自然能夠聽出對方的佛法已經自成一派。

 如今當著佛祖的面提出來,恐怕也根本不是請示,說得直白點更像是來通知靈山一聲。

 因為大家也很清楚,不論靈山同意與否,三藏法師也是必然要立下這唯識宗的。

 既然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佛祖自然也不會再做刁難,只是感慨了一句:“其實吾本想要將靈山之主的位置,傳給你的。”

 大殿之中的氣氛,再次凝固。

 眾僧憋著一口氣,紛紛去看三藏法師的神色此事雖然私下裡早有風聲,但佛祖似乎還是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表明自己的意圖。

 而眾人見三藏法師依舊是一副寵辱不驚的模樣,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小僧多謝佛祖厚愛,然小僧德行淺薄,怎能服眾?”

 “此行到得靈山,更取得真經送於大唐自不能虎頭蛇尾。”法海向著佛祖行一佛禮,道:“貧僧欲將唯識宗道場設立在大唐長安慈恩寺,親自於東土傳揚佛法。”

 法海之所以要親自傳經,其實也是怕這些經文沒有他的釋意講解,會被人曲解。

 即便是他此前已經留下了經文注釋,但心懷叵測者不可不防。

 果然,即便是靈山之主的位置,也留不住三藏法師。

 觀音菩薩對於三藏的心志,愈發佩服,但還是問了一句:“三藏,隻憑你一人,便想要立下佛宗,恐極為不易。”

 法海則是將袈裟一蕩,伸手將眾人目光引向悟空等人,道:“貧僧有徒在此,可護法傳道。”

 觀音菩薩聞言一笑,“既如此,貧僧卻要考校他們佛法。”

 來了!

 大的來了!

 大日如來與木吒等寥寥幾個知道內情的,一時間正襟危坐,還不斷做著心理建設。

 大日如來身邊的孔雀大明王與木吒身邊金吒,愈發覺著奇怪,畢竟此前他們兩個就給過提示預警,應當不是無的放矢故而心中也暗自留了幾分警惕。

 而在場絕大多數僧人,都會認為最大的事情,已經在大日如來施展“大日佛焰”超度八位佛眾的時候,落下了帷幕。

 此刻見菩薩要考校三藏法師幾個弟子的佛牙,自然全都是一副看熱鬧的心態。

 這幾個弟子的佛法境界,眾僧並不知道深淺,但他們的法力神通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八戒的法力,都能在殿中諸位菩薩之間,排在前列.即便是與一些尋常佛眾相比,也相差不遠。

 似大聖與那此前始終不顯山不漏水的沙悟淨,眾僧大膽猜測,恐怕他們的法力早就超出了尋常的佛眾直追諸位佛祖與幾位到駕慈航的大菩薩。

 可見他們自拜入三藏門下之後,在修行一道上,從來沒有懈怠過。

 但相對來說,既然在法力修行上有如此造詣,那麽在佛法境界上,自然就沒那麽充足的時間來感悟,況且他們都是半路出家,即便悟淨九世取經人的執念所化.可也是在被三藏淨化,拜其為師之後,才開始修行佛法的。

 此番就要露底了麽?

 菩薩先看向了小白龍,她知道小白龍是他們幾個裡面,在佛法感悟上最為淺薄的一個,畢竟他的精力也當真是全用在了槍道之上,否則也不可能有這般神速的進境。

 小白龍也不露怯,見菩薩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便當先出列,向著菩薩一禮,道:“弟子資質平常,在師父門下雖也誦讀了不少佛經,但卻並無一門精修,還請菩薩莫要太過為難弟子。”

 “三太子也不必妄自菲薄。”菩薩笑道:“你既在三藏門下,對於佛門經典,自是廣有涉獵且我佛門僧人研讀經文,本也不是一蹴而就不知伱都讀過哪些經文?”

 小白龍低頭說道:“弟子不才,只是研讀過小乘佛經中的《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雜阿含經》四部;至於大乘佛經,則是讀過《大般若經》《楞嚴經》《華嚴經》《大涅盤經》等,師父自靈山取得的三十五部大乘要文,尚且未曾精研另外,便是師父所創之‘唯識佛法’。”

 已經夠多了!

 你可別再說了!

 果然,你小子也不是個老實的。

 靈山眾僧之間,不少僧人面色凝重,尤其是一些羅漢,因為他們看過的經文,竟然還比不上小白龍。

 現在只能祈禱小白龍確實只是簡單的誦讀過,並沒有真正領悟其間含義.可這可能麽?

 人家師父可是唐三藏啊!

 只看三藏對佛法之嚴謹態度,就知道絕不可能讓門下弟子不求甚解,囫圇吞棗。小白龍此刻敢將這幾部經文的名字講出來,那就是不怕菩薩出題考校。

 觀音菩薩在小乘佛法也有很高的見解,便自四部小乘經典之中,摘要幾處核心出題。

 小白龍一一應對,皆是正解。

 菩薩聽聞之後暗暗點頭,小白龍的回答或許不是“標準答案”,但絕對是他自身對於佛法的領悟,並且沒有走歪路。

 這恐怕也是三藏言傳身教之下的結果,並非只是流於表面上的理解。

 觀音菩薩也沒有打算向小白龍繼續考校大乘佛經了,只是多問了一句:“汝以為小乘之重,在於何處?”

 小白龍稍稍思索一陣,開口道:“弟子一家之言,若有錯漏之處,還請菩薩指正弟子以為,其一在於四聖諦之苦集滅道,要以我見、我執為核心;其二,諸行無常,並非隻談無常;諸法無法,也不只講無我;涅槃寂靜,先解涅槃真意。三法印並立相合,缺一不可。”

 “大善!”

 菩薩登時對小白龍刮目相看,道一聲:“若你專精小乘,必已證得阿羅漢。”

 小白龍則雙手合十,又向菩薩一禮,十分謙虛:“弟子還差得遠呢。”

 有了小白龍開場,眾僧便知道.想要看人家熱鬧是不可能了。

 雖然菩薩沒有考校小白龍的大乘佛法,但眾僧很清楚.就憑剛才小白龍對小乘佛法的感悟理解,便足夠在靈山立足了。

 靈山其實並不禁止僧人修行小乘佛法,只是絕大多數修行專修小乘的僧人,在如來佛祖執掌靈山之後,便自然而然的去修行大乘佛法了。

 畢竟修小乘是要先渡己的,靈山之主是修行大乘佛法的,他們若不積極響應.還怎麽渡己?

 小白龍之後,自然就輪到悟淨了。

 若是小白龍讓他們放下了輕視,而悟淨則當真是讓他們開了眼

 “菩薩怎麽不問。”

 “你擅長哪部經文?”菩薩知道悟淨的不凡,但還是照例問了一句。

 悟淨想了想,道;“都尚可。”

 眾僧:?

 “具體一些。”

 然後悟淨就說了一段兒貫口,將大乘的小乘的、密宗的律宗的、大家聽過的、沒聽過的.甚至到最後還把道經、儒經甚至法家典籍都列了不少。

 眾僧自是驚歎非常,而更讓他們駭然的是,悟淨也是當真沒說謊.菩薩與他已經不能算是考校了,更像是兩位高僧在辯佛論法。

 觀音菩薩絕對算得上是佛法深厚的大菩薩,即便是如此,似乎都不如這沙悟淨修習的經文多。

 當真不愧是九世取經人的執念所化,單這一份對經文的執念,便不是他們能比的。

 單單是菩薩一位,悟淨似乎還嫌不過癮,畢竟之前師父與眾佛辯經時,他便已經躍躍欲試,而後在殿外好不容易能有個切磋佛法的機會,可偏偏藥師七佛不講武德,他也隻好出手

 如今趁著菩薩起頭,悟淨自然要好好的過把癮。

 但大家吃一塹長一智,見這沙悟淨的佛法境界實在是異於常人的深厚,便也根本不接招.畢竟輸在三藏法師手裡,也還說得過去。

 可若是敗在沙悟淨的手上.日後他們也不必在三界行走了。

 也就是悟淨沒有揣測他們的想法,否則多少得說一句:你們以往在三界走過麽?

 總而言之,悟淨此番還是盡了興的,便也不再強求.何況以這些僧人的水準,恐怕也跟自己辯不了幾個回合,反而是吊人胃口。

 悟淨是舒坦了。

 可八戒就要難受了若說小白龍適才開的那個場,八戒還能勉強接得住。

 可如今悟淨一下子將拔高了這般多,卻也直讓八戒心裡犯嘀咕,心裡尋思著:我老豬一會兒應該怎麽辦?

 但他也一向心寬,只是稍作擔憂,便將此事放置腦後.他更不怕露短,反正水平就是這個水平,也沒什麽不敢見人的。

 只是菩薩問他擅長什麽經文時,八戒忽然福至心靈,開口道:“《寶象佛經》。”

 眾僧聽了先是一愣,紛紛心裡是思索:我佛門還有這部佛經麽?

 怎麽以往未曾聽說過?

 而知道底細的菩薩,則忍不住笑罵了一句:“八戒, 休要胡.嗯?”

 但菩薩話說到一半,忽然止住了,轉身向佛祖說道:“佛祖,那寶象國的悟相,似乎真有成書之相。”

 上首佛祖面色不改,對八戒說道:“既然如此,便將佛經誦來。”

 當年的那一部《寶象佛經》,師父是看過的,雖然不是真正的佛經,但師父還會認真解讀了一番,並且將經文中的一些糟粕與不合時宜之處,做出了刪改,最後的修訂本,一直留存在寶相佛寺。

 八戒雖然懶憊,但是他的悟性與記性可都不差,這部算不上佛經的經文,因為過於特殊,也始終記在八戒的心裡,卻不料能用在這裡。

 既然佛祖讓他背誦,八戒自然聽從,當即在地上打坐,心說:就當是給猴哥熱場子了。

 而後開始念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