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501章 大宗山門,豈能無靈脈?老姆不介意把氣氛再…
最新網址: 地書。

 相對於天書封神榜、與人書生死簿來說,似乎在三界之中並不怎麽顯眼,但絕對無人敢忽視地書的存在。

 傳聞中,地書還有很多名字。

 比如《天地寶鑒》《大地胎膜》《談地真經》等等,還有人說地書是《山海經》.

 當年法海與鎮元大仙論道時,鎮元大仙對此曾經做出過解答——

 以上都可以說是地書沒錯,但地書絕不只是他們。

 簡而言之,不論是《天地寶鑒》《大地胎膜》,還是《談地真經》《山海經》,都也只是地書在三界的顯化。

 而地書的神妙,遠不止於此。

 據說其中內涵山海,便是鎮元大仙的人參果樹,也全賴地書中的水土才能在三界之中養活。

 相對於封神榜與生死簿來說,地書畢竟是獨屬於鎮元大仙的成道之物,旁人也不可能越過真元大仙去窺探其神妙。

 但可以想象的是,鎮元大仙能夠把萬壽山放在西牛賀洲,且讓優婆羅陀佛與接引佛祖兩位聖人化身都無可奈何.這其中除了鎮元大仙本身的修為超絕之外,地書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今日,在場的眾人可以說是能夠大開眼界了,畢竟能夠親眼見識到鎮元大仙祭出地書為三藏法師開宗而賀喜.絕對算是不虛此行。

 往後行走三界,那可都是極大的談資,但凡說出今日景象來,那都是要引動旁人驚呼的。

 這叫什麽?

 這就是見識。

 且說鎮元大仙一手托著地書,一手掐著法訣,口中念念有詞,卻全都是大家根本聽不懂的密語法文,一道道青光自地書之上流轉.

 而後更見土玄兩色相交,化作龍形於半空中纏繞。

 這是!

 龍脈?!

 李世民下意識便從座位上站起來,但隨後便眉頭一展,似是長舒了一口氣。

 不!

 不是只是龍形,並無龍氣,應當只是凝聚出了一條靈脈出來。

 身為天子的李世民,對此等氣息最是敏感,他自然能夠察覺到其中的關竅。

 眾人見此刻見一條靈脈竟然就在鎮元大仙舉手投足間凝聚心中驚駭之意,更是難以言表。也就是這大慈恩寺在長安城中,若是將這一條靈脈化入鄉野之中,恐當即便是一座洞天福地。

 不愧是地仙之祖,果真出手不凡。

 “唯識法教,既然是佛門大宗,其山門之處,豈能無靈脈?”

 長安是大唐國都,天子所在,更是龍氣匯聚之所。

 鎮元大仙自然知道輕重,自然不會讓長安城中出現第二條龍脈,只是這由地書山海顯化之靈脈皆為龍形而已。

 況且這人間龍脈其上的因果非同小可,鎮元大仙作為玄門大能,輕易也是不願意同“人道”有什麽糾葛的。

 鎮元子以大法力,將這靈脈壓縮,遁入在了大慈恩寺之下。

 轟——

 別說是一個大慈恩寺,就是整個長安城,也同樣受到了惠及。

 天地靈氣仿佛歸巢一般,向著長安城中奔湧而來,與之前那先一步會匯聚而來的佛門氣運,似乎還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鎮元大仙扶須而笑曰:“此番,才像是個佛門大宗之景象。”

 從東海仙島過來的神仙們見了這等景象,也是紛紛讚歎鎮元子神通,這一條靈脈匯入大慈恩寺之下.假以時日,等此靈脈成長起來,恐怕這整個長安城都要了不得了。

 而受到這些靈氣洗禮的凡人們,其天賦資質,也絕對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等今日之事傳揚出去,這大慈恩寺的香火想不旺盛都難啊。

 但.大慈恩寺不受香火。

 好處,鎮元大仙是給的足足的,至於說這一條靈脈灌注下去,給大慈恩寺帶來的麻煩那就要看三藏法師自己的手段了。

 畢竟因果循環,天下也沒有掉餡餅的事兒。

 既然得了這些機緣,那麽自然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來,而法海最不怕的就是這個,可謂是來者不拒。

 如果連這點賀禮收得都畏首畏尾,也不必在人間普渡什麽眾生,不如尋個深山躲起來,獨善其身的好。

 法海很清楚一件事,僅憑一己之力,想要渡化眾生無異於是癡人說夢。

 觀音菩薩怎麽樣?

 救苦救難千多年,這三界不照樣還是這個樣子?

 遇事求神拜佛,是最不可取的,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求救不如自救唯識宗的教法,便是教人自救上岸的。

 當然,在自救的路途中,順便向同路之人搭把手,那就更好了。

 想要做成此事,不在一朝一夕,法海更不會好高騖遠。

 故而,要先做一個基本盤出來,因此適才他受大日如來所邀,自證如來;又沒有拒絕天庭的天道擢加,升唯識宗為唯識法教,成為佛門大宗.現在面對鎮元大仙所贈的一條靈脈,也一並坦然受之。

 唯識法教想要真正在三界站穩腳跟,唯識教法想要真正在三界弘揚出去.這些都是必不可少之備。

 一個教宗,總不可能只有他一個人。

 靈氣太盛,對於長安來說其實並不是好事兒,也就是現在大唐的文武還算是龍精虎猛,精明強乾,否則他們還真沒把握應對未來之變化。

 而法海自然也知道,在中原這片土地上,宗門是絕不可能凌駕於國家之上的。

 否則火雲洞中的人王們,絕對不會坐視不管.天道,也不會允許在南州發生這樣的事情。

 否則當年的大賢良師,也不會遭受天道反噬而隕落.但大漢之龍氣,終究也是被他斬落四散而去,形成三國之亂局,即便是有晉一統,可依舊龍氣不穩。

 畢竟即便是大漢滅亡的時候,各路諸侯也是按著各地的蠻夷胡羌們揍的。

 但隨後的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讓神州大地重燃戰火,且不說南北朝分裂對峙近一百七十年,在東晉滅亡之前,北方還有五胡十六國更迭不斷,可謂是烽火連天,亂戰不休。

 那個時候的諸天神佛,又在什麽地方?

 也是行走三界十四年,很多事情都能自己想通了,否則當日在靈山的時候,一定要當面問問佛祖,“中原亂戰的不來傳法,現在大唐一統神州了,靈山卻要來爭奪香火了?”

 可即便是當日向佛祖問了,又能如何呢?

 時光難道還能倒流回.嗯.咳咳,這個還真有可能。

 畢竟他自己是究竟如何來到這裡的,依舊還是一個迷,就連掌控先天八卦的伏羲大帝,也只是一知半解。

 但不論如何,如今自己既然已經來到了這個世界,便必須要做些什麽事情.否則若是任由世事按部就班的發展下去,自己豈不是白來了?

 或許,這就是自己來到此世的意義所在。

 想到此處,法海便將伏羲大帝送於自己的“先天八陣圖”取出來——

 或許當日伏羲大帝將此物送於自己的時候,便已經預料到今日之局面了吧?

 如今長安城的百姓,還受不起這忽然湧動進來的天地靈氣,有身子骨薄弱一些的,甚至已經出現了虛不受補的狀況。

 法海也是當機立斷,將這先天八陣圖,直接化作護宗大陣,攝於慈恩寺之下。

 刷——

 慈恩寺上先是出現了一道八卦虛形,然後猛然擴散出去,緊接著整個長安城似乎都陷入了片刻的寂靜之中但

 一個呼吸之後,原本還有狂躁的天地靈氣,在先天八陣圖的引導之下,已然變得十分順從,整個長安范圍內的天地靈氣運轉,都變得順暢起來。

 只是一個佛寺用玄門的陣法作為宗大陣,大家總覺著有幾分怪異。

 但隨後想到三藏法師向來是以人為先,把自己和尚的身份,都要放在“人”後面.再加上這護宗大陣還是伏羲大帝所賜,眾人也只能投以羨慕的目光了。

 因為領悟了先天八卦,以此為基的伏羲大帝,其陣法造詣就連三界公認的陣法第一的通天教主,也是十分佩服的。

 尤其是在八卦一道上,三界更是無人能出其右。

 這內涵八卦精妙的“先天八陣圖”,可謂是攻守兼備,妙用無窮,尋常仙人若有幸能從中領悟其萬一,便足矣在三界之中立足揚名了。

 上次去火雲洞,法海可以說是收獲滿滿,切實感受到了祖宗的厚愛,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個出家人,就遭受到了區別對待。

 用大禹話來說就是——

 你是出生時失去了家,受佛門恩養,又不是自己拋家棄子,剃度出家。

 我中華人族一向恩怨分明,是非明辨。

 若因此就不認你唐三藏是我人族後輩,那我們這些人王豈非有眼無珠?

 因果都是相互的,若不是法海始終堅定自己身為“人”的本質,或許也很難得到火雲洞諸位人王的認可。

 若非如此,恐怕李世民對三藏法師,也不敢如此放心,更不會讓他將唯識宗的山門立在長安城,否則誰知道當他百年之後,唯識宗會不會做出什麽“攜天子而令天下”的事情來?

 身為天可汗的李世民,自然是有非凡魄力的,他往往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少有失誤。

 也正是如此,才一步步支撐他走到如今。

 其實三藏法師能有今日,這也是李世民萬萬想不到的事情,有些時候他難免也會懷疑,是不是當真因為自己是紫薇大帝化身下凡的緣故,才能有這樣的機緣。

 對於這個跟腳,當李世民重新修行自身的人族血脈之力的時候,便已經有所明悟了.但他對這個紫薇大帝化身下凡的這個的身份,甚至還有些反感。

 因為他會認為自己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源自他自己的努力而是“紫薇大帝”這個名號,帶來的光環,自己就像是一個傀儡,做著那些已經既定好的事情。

 若是以往,他會認為是自己秉承天命那麽到如今,他似乎更想要打破這個枷鎖,來證明他李世民能有如今之成就,全是他一步一個腳印,奮力拚搏而來。

 或許似李世民這種自沙場之中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帝王,都不願意為命運所左右吧。

 此刻李世民看著已然“成佛做祖”的禦弟三藏,心中也是生出了一股莫名的豪情自己是紫薇大帝化身下凡轉世又如何?

 禦弟不也是佛祖門下二弟子金蟬子轉世?

 那靈山的如來佛祖,可能想到金蟬子會有一天在大唐另立教宗,成為佛門第四大宗?

 也是李世民的眼光局限,此刻在混沌之外的紫霄宮中,就連鴻鈞老祖都不得不說:此等景象別說是靈山的如來佛祖,便是天道此前都沒有完全演化過的跡象。

 正在面壁的通天教主聞言都想要扭頭過來看看三界究竟發生了何等炸裂的事情.竟然能夠超乎老師預料。

 這些年來他在紫霄宮中面壁思過,但修行也始終沒有放下過,他還等有朝一日若能脫困而出,重返三界一雪前恥呢。

 但近些時日以來,老師頻頻傳出的邊角料消息,總是撩動著他的心弦,讓他並不能沉心修行。

 事情既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作為女媧娘娘化身的黎山老姆,也不介意把氣氛再往上推一推。

 黎山老姆可謂是排面十足,這邊兒才要往起站,在場有座位的來賓便全都先一步起立,沒人敢在黎山老姆起身的時候,還大大咧咧的坐在座位上不動彈。

 黎山老姆一動身,眾人便拱手行禮,法海更是親自走下祭台,要親自迎黎山老姆上祭台.

 老姆一個眼神,原本跟在她身後的侍女、白素貞以及西梁女王三位弟子,便也就此停住了腳步。

 老姆面色一向慈祥,而後對三藏笑道:“當真以為老身這把老骨頭,連路都走不動了?”

 這話三藏也不接,只是笑著為老姆在前引路。

 不論是在修行界的輩分,還是以自己的人族身份來說,在面對這位老姆的時候,法海一向恭敬。

 至於初次見面時的“冒犯”,就不提了。

 或許是老姆與娘娘的脾性終究不同,女媧娘娘當初因為紂王題詩褻瀆,故而降下報應要壞成湯氣運,這才有了軒轅墳三妖下界,禍亂朝綱。

 而自己當初與小青打賭,賭輸了自己就要殺人滅口.

 若老姆也是這樣的脾性,恐怕當時他們師徒五個,就得直接埋在賈家莊園了。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