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481章 菩薩也在人間;這大殿之中怎不見1尊佛像?
最新網址: “為什麽?”

 雖然兕子有此機緣,但對於李世民來說,反而不能安心。

 天下就沒有這麽便宜的事情兕子陽壽將盡,本該殞命之際,觀音菩薩從天而降,收兕子入南海佛宗,從此脫去凡身,褪去死籍.似乎輕而易舉便得到了凡人夢寐以求之長生。

 憑什麽?

 “因為皇兄是大唐的天子,因為兕子在慈恩寺中,因為即便是菩薩,也想要在大唐立下道統。”法海看著李世民,說出了李世民心中所想。

 李世民沉默不語,因為三藏法師所言,正也是他心中所想。

 菩薩救了兕子,那麽自己就欠下了菩薩一份兒因果即便菩薩並不會以此對自己為要挾,可帝王之疑一旦生出,豈是那麽容易就能消除的?

 “皇兄心向當年人王盛景,難道不知當年昆侖神將,都在人王麾下效力.人王者,非人族之王,實乃人間之王。”

 “菩薩也在人間。”

 砰砰!

 李世民心臟驟停,而後便急速的跳動起來。

 禦弟之言,看似同自己心中擔憂並無關聯,實則是在提醒自己,要將眼光放得長遠若自己能夠重現上古人王之景象,那麽即便是諸天神佛來到人間,也得接受自己的約束與管轄。

 自有自身之強大,才是本源正途。

 但.李世民很快就平複了下來,即便是他再自視甚高,此等統領神佛之事眼下還是不太敢想的。

 “禦弟,有些時候朕當真懷疑.你若不在佛門,而出身將門.那我大唐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阿彌陀佛。”法海反而笑道:“皇兄莫非忘記了,臣弟之外祖,正是鄖國公。”

 李世民稍一愣,這才恍然大悟:“說來你父親當年曾任文淵殿大學士,後來自你母親自盡之後,他便辭官回鄉朕,已經許久未曾見過了。”

 法海想了想,“當年臣弟離開長安,前去靈山取經時,家父也來長安相送.而此番回來,卻也未曾前去拜見。”

 “聽聞他在鄉間開辦書院,收授弟子,傳授學問.門下十分興旺。”李世民也輕歎了一聲,道:“當年之事,說來唏噓,你父親他本是才高八鬥,乃我朝狀元郎可竟被奸人所害.所幸禦弟天命在身,未曾受了毒害,不然朕少一結義兄弟事小,這三界若是因此少了一尊聖佛,那才是三界之大憾。”

 “皇兄言重了,貧僧區區一凡僧罷了,如何當得皇兄這般謬讚。”

 李世民知道三藏一向謙虛,便也不多做爭辯,只是向三藏法師請教道:“禦弟以為,對菩薩之事,朕當如何?”

 “既是觀音菩薩.陛下大可不必如此擔心。”若是別的菩薩做此事,法海一定會認為對方是別有用心,但觀音菩薩畢竟不同,“一切順其自然即可.不論如何,兕子是菩薩所救無誤。”

 也就是觀音菩薩要將兕子收入南海佛宗,否則法海都有心硬留兕子幾日,等唯識宗開了山門,自己再渡兕子入佛籍。

 李世民微微頷首,禦弟之言不無道理,再加上還有禦弟坐鎮長安便是讓菩薩在大唐立下道統傳承又如何?

 更何況以菩薩在三界的名聲,想要在大唐傳道還真不是他想反對就能輕易阻止的。

 至於兕子被收入佛門,就此出家只能說,能保住性命已經是萬幸,李世民也不做他求了。

 人之陽壽又盡時.

 腦子裡再次浮現出這個念頭的李世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的那些開國功臣們杜如晦、房玄齡、秦叔寶、魏征等人,先後故去

 每一次聽聞噩耗的時候,其實對於李世民來說,都是心力上的一次摧殘。

 人遭天妒,故而壽數甚短。

 也正是如此,自上古時期,一直到如今人族也總是不缺英才,可謂江山代才人出.這也是別所不能及的。

 李世民看著眼前的禦弟,心中更是感歎:朕之禦弟,不就正是橫壓此時代之天驕麽?

 如此想著,他的腰杆也愈發挺直了。

 慈恩寺大殿之中。

 菩薩與金光仙受到了法海所請,在此處相會。李世民與他的三個兒子,也都在大殿之中。

 大家對菩薩比較熟悉,但金光仙確實也是第一次見,經過三藏法師介紹,才知道這位看似不顯眼的道長,竟也是一位玄門大仙,自然又是一番見禮。

 只是金光仙在見到菩薩的時候,還是多有些拘謹.至於晉陽公主入了菩薩門中這件事情,金光仙也無能為力,從菩薩手底下強搶弟子的事情,別說他做不來縱然是敢出手,怕也不一定能搶得過。

 別到時候徒弟沒搶到手,反而又把自己搭進去。

 不過金光仙此行也並非是一無所獲.

 或許是大哥李承乾與妹妹兕子皆拜了名師,當魏王李泰從三藏法師口中得知了金光仙的身份時,便直接上前見禮,“小王見過仙長。”

 金光仙微微一笑,“貧道有禮了。”

 “不知小王可有仙緣?”

 魏王李泰早年因為李世民的寵愛,故而性格稍有些張揚跋扈.雖然此前奪嫡失敗,但也只是失去了爭奪皇位的資格.他在大唐依舊是一等一天潢貴胄。

 當不成皇帝就修仙這是他大哥選擇的道路,並且還順利的拜了李淳風道長為師,適才聽父皇談論時,更是知道大哥已經得到了老君的認可,正式加入人教門牆。

 不甘落後的李泰.這會兒聽聞金光仙乃是截教大仙,自然就動了心思。

 此刻更是絲毫不掩藏自己的心思,直接向金光仙詢問。

 似李泰的性子,看似驕橫.其實在金光仙看來,不過是小孩子心性,稀松平常而已。

 真要論性情桀驁.即便是楊戩、哪吒與孫悟空三個,在他們截教弟子面前,也未必能排在前列。

 “資質尚可。”金光仙稍微打量了李泰片刻,而後看向了李世民,笑道:“若是陛下準允,貧道可收魏王殿下為徒,將來做個逍遙散仙未嘗不可。”

 “只是個散仙?”李泰還不滿意了。

 “哈哈哈——”金光仙大笑三聲,道:“你果真是貪心不足,散仙還不滿足?身為天朝皇子,能修成散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畢竟身懷帝氣者,成仙渡劫時的劫雷,威力會成倍增幅。這也是為什麽自古以來,人王與天子皆不修行的原因之一而即便是皇族弟子,能渡劫成仙者,也是寥寥無幾。”

 而其中最著名者,便是漢朝的淮南王劉安。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便是自這位王爺而來

 李泰想了想,卻道:“旁人不行,孤難道也不行?我卻不信命若道長收我為徒,將來說不定教出一個真人天君來,不也是流傳千古之美談?”

 說完之後,李泰又看向了李世民,道一聲:“父皇,孩兒欲拜道長為師,還請父皇成全。”

 李泰心中還是有數的,別的不說,就憑父皇對弟弟李治的看重,以及皇叔三藏法師的支持,雉奴這大唐儲君的位置,基本上是難以撼動了。

 如今他們開闊了眼界,自然不會隻盯著大唐帝位這一個位置,面對如此廣闊的三界.在明知前程的情況下,不論是困於這長安城,亦或是未來就藩.都絕非上佳之選。

 他們是天可汗的兒子,自當有一番作為。

 “既然青雀有如此自信.朕,便成全你了吧。”

 李世民也沒有拒絕,畢竟相比於骨肉相殘,他還是更希望看到如今這樣的局面.至於承乾與青雀會不會因為修道有成之後,便膽敢卷土重來,對雉奴下手.他以為暫時也不必為此憂心。

 他自己身為一國之君,已經對帝王紫薇之氣的諸多運用,頗有心得.適才又因為得知兕子陽壽將盡一事,又另有感悟,只等將之消化之後,便也能化為自身之底蘊。

 也是李治的身子骨多少有些薄弱了,在人族武道之上,並沒有太多的天賦也只能在天子帝氣上,多加修行了。

 金光仙不是什麽矯情的性子,魏王李泰更是乾脆果決,兩人也不用什麽特殊儀式,魏王李泰向著金光仙磕了幾個響頭,便是成功拜入了金光仙門下。

 畢竟是帝王血脈,李泰的天賦即便是放在修行界,也絕對是不差的.可惜,因為身懷帝氣,便注定了他在修仙一途上絕不會順暢。

 至於三位聖皇在修行人族血脈之力之余,還能分心修行那屬實是天賦異稟,氣運過人了

 何況以他們幾位的性子,若是天劫真要劈他們,他們也絕不會坐以待斃,恐怕會先一步衝入劫雲之中,先要試試能不能把那劫雲攪碎。

 這邊兒拜師成功,金光仙才向三藏法師好奇詢問道:“聖僧,這大殿之中怎不見一尊佛像?”

 這慈恩寺唯識宗的宗門大殿之中,竟然無一尊佛像.這放眼整個三界都是相當炸裂的事情。

 尤其三藏法師還是佛門聖佛,這難免讓金光仙感到好奇。

 而對於這件事情,菩薩並不覺著奇怪,李世民與三位皇子,也已經習以為常。

 菩薩不覺著奇怪,是因為她最清楚三藏的性子,與其做那些形式上的拜佛之禮,倒不如認真誦念幾遍佛經.哦,悟空只在心裡默念就行了,不必出聲。

 而李世民父子這是因為三藏法師入主慈恩寺的第一日,就下令眾僧,讓他們把寺中的佛像全都搬空。

 若是石像雕刻,便留存下來可若是黃金鑄就,那就直接融了,救濟貧苦百姓。

 慈恩寺畢竟是皇家敕建,其中的各種珍寶,不在少數.但三藏法師除了留下一些孤本典籍之外,那些身外之物更是一件不留。

 更是發出了慈恩寺不收百姓香火錢的公告

 當時慈恩寺的大動作,讓整個長安的佛門都始料未及.他們一時竟然不知道該不該效仿。

 即便是三藏法師出面言明,讓長安諸寺不必學慈恩寺的寺規但私下裡,依舊是鬧出了不小的風波。

 畢竟百姓們的思維很簡單:三藏法師是聖佛,是靈山佛祖承認的大乘“大乘天”、小乘“解脫天”以及整個佛門的“正遍知”.人家堂堂聖佛能做錯事?

 況且不收百姓的香火錢就算了,反而是將寺中的珍寶拿出來接濟貧苦百姓.

 那麽反觀別家佛寺是怎麽做的呢?

 兩相對比之下,百姓們自然對三藏法師所在的慈恩寺更加信服。

 凡事都怕有對比,對於那些就在人間的尋常佛寺來說,三藏法師這一手.無異於釜底抽薪。

 雖然也有一些佛宗以“沒有佛像,不敬香火,佛祖便不能保佑”的話術,籠絡了一批百姓.但面對此刻個人魅力達到的最巔峰的三藏法師,顯然還是不太夠看。

 甚至他們在大張旗鼓,準備來慈恩寺“鬧事”的時候,忽然有個路人說了一句:“你們是不是傻?三藏法師我大唐的聖佛,你們不信在人間行善的三藏法師,反而信那些石頭像.嘁嘁嘁——”

 只是簡簡單單一句話,便幾乎策反了一半人畢竟他們大多數人拜佛,就只是求心安,虔誠之心當然也是有的三藏法師亦是聖佛啊。

 拜一個活生生的聖佛,難道不比拜那些石像金身有用?

 與其說這慈恩寺,是一座寺廟。

 倒不如說是一座學堂,區別是這座學堂傳授的不是儒學, 而是佛學。

 廣開山門,將學問傳授於弟子.這是法海當日在火雲洞中與孔聖人論道之後,而得到的感悟。

 面對金光仙疑問,法海也並沒有多說什麽別的話,反而是向著金光仙請教了一句:“不知菩薩的南海落伽山中,可有哪位仙佛之像供奉?”

 唔.

 金光仙一時語頓.因為菩薩的落伽山道場之中,確實也是乾乾淨淨。

 按說菩薩出身闡教,供奉三清道祖是理所應當的,但她卻“叛”出玄門,加入了佛門;

 而原本西方教的兩位聖人,小乘佛教的兩位佛祖,菩薩與他們也並沒有什麽香火情;

 再加上如今的大乘佛教,教主雖然是如來佛祖,但這其中更有菩薩之心血這一來二去之下,南海落伽山道場,還真就沒有個供奉之物。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