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469章 未必不能以小入大;3太子,你真是我的好兄…
大喜的日子,何必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呢?

 別說是八戒與小白龍兩人聞言色變,便是大聖本人又何嘗不是呢?

 要知道每當他念經的時候,最難受的除了六耳師弟外,便是他自己了。

 當年第一次念經的,何嘗不是險些自己把自己先超度了?

 當日在靈山,大聖將“大聖雷音”在響徹大雷音寺的時候,諸佛與菩薩們的神情,更是一個賽一個的震驚錯愕,他們從來沒想過,佛經竟然會有變成索命梵音的一天。

 就連他們都沒設想過能有如此離譜的事情,也只能說大聖天賦異稟,萬年不遇。

 雖然明月的嘴被八戒堵住了,但大聖並沒有就此放松警惕。

 清風與明月兩個不知深淺,怕就是怕鎮元大仙自持法力,也先要試試這大聖雷音

 “大聖。”

 鎮元大仙才出口,大聖就連忙擺手:“您老人家就別喊俺老孫大聖了.折福又折壽.咳咳咳咳嗓子疼,俺老孫去潤潤喉。”

 說著,大聖也不顧鎮元大仙要跟自己說什麽,便直接匆匆出門走了。

 他出門之後,見鎮元大仙並未讓人攔著,這才稍稍舒緩了半分,定了定心神,便望著藏經閣去了。

 當年畢竟時日短淺了些,即便是身化萬千,以分身之法去強背下來,畢竟還是少了幾分感悟況且還有許多典籍他並未來得及觀看。

 今日既然到了五莊觀,也不用急著趕路,自然是有大把時間。

 所謂溫故而知新,這是大聖從師父身上學來的學習態度。

 連師父這樣的高僧,在去往西天的路上時,除了趕路的時候,都幾乎是手不離經卷.自己又有什麽可自傲懈怠的呢?

 “看來那傳言不假。”鎮元大仙目送大聖離開之後,向著一旁的三藏法師說道:“那大聖雷音施展起來,對他自己也是極大的負擔。”

 “正是如此。”法海點點頭,“聽聞自當日靈山之事傳遍三界後,諸多宗門大派畏懼悟空如邪魔.甚至傳出見悟空登門者,當緊山門,絕不能放他入內。”

 鎮元大仙笑道:“那也是他們自作多情了,恐也多是些無知小兒的戲言。”

 畢竟以齊天大聖的威名,別說下界的山門有沒有機會同大聖產生交集,即便是有.人家怎麽可能無緣無故的去你山門外念經?

 除非是你們自己做下了虧心事。

 似他這五莊觀,只要他們師徒來,便是座上賓。

 若那猴兒不懂為客之道,擅開尊口,鎮元大仙會先讓他師父三藏管教,否則少不得要展露一下地仙之祖的手段了。

 而如今的齊天大聖,早也不是當年那個肆意妄為的美猴王了。

 最讓鎮元大仙感到意外的,還是三藏法師的教徒手段雖入佛門,但卻從未泯滅了本性,懂禮、知法,卻又不會受其約束,因而大聖還是那個大聖,並沒有成為佛門預想中的那個佛門護法。

 也正是如此,恐怕即便是大聖自己想要受了靈山的大職正果,成為鬥戰勝佛那靈山諸佛心裡也得打個商量。

 若是讓這個一言不合就念經的大聖留在靈山嘿,那可真是熱鬧了。

 一個猴子便讓他們頭疼得不得了,若是再加上一個三藏法師.也不怪靈山的幾位佛祖順水推舟放他們出靈山,去自立佛宗。

 而這也是對於雙方來說,都能接受的一個局面。

 對於靈山來說,是請佛容易,送佛難.而對於法海來說,整治佛門也不在一朝一夕,況且與其在靈山陷入泥潭之中,倒不如一躍出了那棋局。

 等日後唯識宗成了三界大勢,未必不能以小入大,成為佛門正宗。

 “得聞法師修成‘唯識教法’,今日既到了五莊觀,豈能不請教一番?”

 “正要請大仙指點一二。”

 而對於鎮元子來說,佛門的未來是否興旺,並不在他的關心范圍之內。甚至於說,如果有一天佛門如同當年的截教一般,轟然倒塌他恐怕還會直接笑出聲來。

 萬壽山,扼著佛門東進之路。

 以往也不是佛門不想去東方傳道,而是這位玄門大仙將自己的道場立在了此處,讓尋常的佛門中人,輕易不敢東進。

 而那些在南州已經立足的僧人,也過不來漸漸便斷了聯系。

 當年菩薩親自上門相求,且帶足了誠意,這才讓鎮元大仙松了口也是如今做主靈山的是如來,若還是西方教的那兩位聖人,恐怕這事兒絕無半點緩和的余地。

 只是誰也沒想到,鎮元大仙與三藏法師一見如故,從此惺惺相惜。

 試聽“大聖雷音”的事情,終究還是不了了之了。

 這讓清風明月兩位道童,一時引為憾事。

 也不怪他們兩個能跟小白龍與八戒玩到一起去,就這不同尋常的腦回路,便也正說明他們跟三藏師徒頗為有緣。

 畢竟他們這師徒五個蠻僧,也是三界出了名的不按套路行事。

 轉眼又到了分別的時候。

 這一次,清風沒有似上次分別時那樣渾身生怨,只是同小白龍依依惜別,顯然小白龍這一次是實打實的滿足了清風的一切需求,並沒有做出“斷章”亦或是“斷更”那種人神共憤的事情來。

 “清風兄。”小白龍從懷中掏出了一些書卷來,送到了清風的手上,道一聲:“這是沙師兄於這一路上記錄下的西遊見聞,其中或許有一些小弟未曾講到的細節之處,清風兄閑暇之余,可翻閱一二。”

 “大善!”清風初略一看這些書卷封皮上的名號,更是喜不自勝,連說:“三太子,你真是我的好兄弟!”

 他們兩個也算是不打不相識,也算是個純粹交情。

 小白龍嘿嘿一笑,然後十分鄭重的說道:“這可都是孤本,是我連夜請沙師兄謄寫的,還請清風兄千萬不要外傳出去。”

 “這是自然。”清風也是一臉嚴肅的保證。

 等送了三藏師徒離開之後,清風便快步跑去了自己的廂房之中,將懷中的書卷一一擺放在面前,一陣審視之後,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聖佛西遊記》之上。

 清風翻開第一頁,只看了前兩句,他便忍不住笑道:“妙哉,妙哉!”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嗯?”清風愣了愣。

 《西遊釋厄傳》?

 而後便去翻找了一通收編的書卷,除了自己手中這一卷《聖佛西遊傳》之外,還有《西遊外傳》《三藏行記》《行者小傳》《八戒食譜》《沙僧見聞錄》以及《白龍菩薩》等六卷書,卻唯獨不見這《西遊釋厄傳》!

 後面的文字,一下子就無心去看,一把就把房門推開,作勢就要往東邊去追。

 還是守在外面的明月,攔腰將他抱住,道一聲:“師兄且慢行。”

 “師弟且讓開,天殺的小白龍,貧道要跟他大戰三百回合!”

 明月並不松手,只是連忙說道:“八戒臨走時囑咐我了,說師兄若是氣衝衝的要去尋三太子麻煩,就讓小弟轉告師兄一句話。”

 “什麽話?”

 “《西遊釋厄傳》就是《聖佛西遊記》”

 “唉?”

 果然,一聽到這話,清風立馬恢復了仙風道骨的模樣,仿佛剛才的暴躁老哥跟他沒有半點關系。

 “有勞師弟了。”

 清風拍拍明月的肩膀,“三太子怎還有此等閑心,開這個玩笑?”

 “師弟稍等.”

 清風回了屋子,而後取了一本書出來,送到明月面前,道:“此卷書,你應當感興趣.不過看完了記得還我。”

 明月接過來一看是《八戒食譜》,也是會心一笑,道:“多謝師兄。”

 說著,他便隨手翻開也是他此前已經從八戒處得了一本食譜,並沒有這一本放在心上,可這打開一看,才知道其中神妙!

 相對於八戒送給自己的,只有文字記錄的食譜.這一本,悟淨竟然非常貼心的配上了圖形,還是彩繪.只是一眼看過去,便已經是讓人食指大動了。

 咕嘟。

 啪!

 明月將手中的食譜一把合上,向清風道一聲:“師兄且慢慢看書,小弟去研究一下這其中記錄的菜品。”

 說完之後,直接往師父的房間去,“師父,師父請賜弟子一座莊園吧!”

 “阿彌陀佛。”

 師徒五人出了萬壽山,行到當年四聖試禪心之地時,悟淨先念了一聲佛號,而後向著小白龍說道:“師弟,你往後再見到清風道兄時,心裡可有了準備?”

 他自己寫的書,自然知道書裡面的內容。

 且不說這幾本書之中的文字能不能互為補從印證.眼下只能是希望清風看的時候,能夠無視裡面的各種矛盾之處了。

 甚至還有一些根本就是自己發揮想象,只是靈感來了,揮筆添加上去的情節。

 就比如四聖試禪心一事,在西遊外傳之中大膽假設,說他們師徒並沒有看破黎山老母與三位菩薩的變化,而是被一路迎入了莊子裡.

 三位菩薩用盡的手段,想要讓他們師徒留下入贅,包括不限於財誘、色誘、利誘等等.

 最終以二師兄八戒,道心不穩,上了大當,而後被菩薩們懲戒了一番,為終。

 諸如此類的情節並不在少數甚至在《行者小傳》之中,悟淨還運用了春秋筆法,言說大師兄為那白骨祈禱,期望她若有再聚真靈時,能做一個佛門信女。

 “無妨。”小白龍並不在意,對著悟淨笑道:“此前在五莊觀的時候,我可是信守承諾,除了一些是實在不能說的,講給清風聽的,都是真的”

 說到這裡,小白龍忽一愣,恍然道:“你不會以為清風會把你書卷中寫的那些當成是真的吧?”

 “很有這個可能。”一旁的八戒點點頭,“若非這西行之路是親身經歷.只看沙師弟行文,很難會認為他寫的是假的。”

 大聖也點頭說道:“確實如此.不知內情的人,恐怕絕難辨別真偽。”

 畢竟悟淨也不是胡寫一通,其中的人物性格與邏輯細節,也都是值得推敲的.只是將一些事情隱去了些,再將一些情節誇大了些。

 而路過流沙河的時候,悟淨向師父請命之後,便準備下去祭奠一番。

 按說這件事跟他無關,但他認為若非是為了讓卷簾大將在這裡吃掉取經人的九世轉世之身,或許五百多年來,也不會有那麽多人無辜喪命於此。

 而他乃是九世取經人的執念之靈所化,也該承擔起這個因果。

 對此,法海並沒有跟悟淨相爭。

 他們師徒本一心,這因果在誰的身上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差別。

 況且對於法海來說,多這點因果業障對他也沒什麽大礙,分給悟淨也不會讓他更加輕松也就是了。

 說是這樣說,可這因果一道.又豈是單憑一張嘴就能相讓的?

 無非是他們師徒之間沒有私心,共同擔著罷了。

 以往湍急不能過人的流沙河,如今也建立起了渡口,還有來往的商場運行兩岸。

 大聖以火眼金睛看過之後,笑道:“師父,是天庭派下了一位河伯,在流沙河中司理水文.另外還有一位龍神輔佐。”

 果不其然,師徒幾人下到了岸邊之後,便有河伯與龍神現身相見。

 河伯與龍神現身之後,當先拜見三藏法師與大聖等人,然後自報家門,說出了自己的來歷。

 這河伯乃是大禹後人,天生就能降服水患,而那龍神也並非是出自四海龍族,而是昆侖應龍一脈。

 他們兩個一向在西昆侖修行,也是當年楊戩接掌司法天神之後,親自上西昆侖請他們兩個出山,在此治水。

 三藏法師畢竟不一樣,能得到軒轅與大禹兩位人王的認可與真傳,他們兩個見了自然是要更加親近一些的。

 一番交談之後,眾人才真正知曉,這流沙河水患,絕非一日可解決,即便是他們這等神仙之輩,處理起來也沒有想象中那般容易。

 其實別說是他們,即便是當年大禹治水的時候,也是困難重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