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496章 小可曾參;李世民:得把人從西方請回來!
機緣來了擋都擋不住。

 大唐只是出了一個聖佛唐三藏,便有了如此脫胎換骨的變化.這乾坤弓與震天箭其實在上古人族都算不得頂尖的神兵,否則也不會落在陳塘關“無人問津”。

 當然了,或許是因為其中的九黎戰魂的緣故,讓覬覦此寶之人,知難而退。

 知道內幕的還是非常清楚的,這神兵就算是拿到手裡也也發揮不出其真正的威力來,因為一旦激發其靈性,必然會引動其中的九黎戰魂,到時候天劫降下.不說神兵在天劫之中難以保全,持寶之人是否能夠全身而退,也都是兩說。

 但三藏法師出手,一切都不一樣了。

 薛仁貴下了祭台,哪吒也將自己準備的賀禮取出,“三藏法師,這可是哪吒特意去幹元山金光洞,向師父求來蓮台”

 “師父說法師身為三界聖佛,豈能無相稱之座架?又知法師不願騎乘坐騎,便特意將此青蓮讓哪吒轉贈法師.”

 明明是一朵青色的蓮台,此刻卻綻放出九彩色光華而當寶光熠熠生輝時,三聖母托在手中的寶蓮燈,以及哪吒本身也同時顯現出了一般無二的光芒。

 黎山老姆當即笑道:“也是緣分.當年我路過乾元山時,見一處山洞中有一朵青蓮坯胎在此孕育,但先天殘缺難以成型,便將寶蓮燈留在此處,讓其雙方相互蘊養而後此洞為太乙真人所佔,因為寶蓮燈在此,時時綻放光輝,因此被他命名為了金光洞。”

 “後來寶蓮燈遇楊嬋而出世,哪吒如今的蓮花化身,也是同出一源.而眼前這蓮台,便是當年那一朵青蓮所化,如今作為三藏的坐下蓮台,最合適不過。”

 “這是他們的造化。”

 眾人聽後更是連連點頭,同時也表示自己是羨慕不來。

 但有些腦子的活絡的,就聯想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那守著金光洞的太乙真人,豈不是虧大了?

 忙活了半天,是也沒保住?

 寶蓮燈被三聖母得去了;蓮藕、蓮葉與蓮花,成全了哪吒的蓮花化身;這連最後的蓮台都被哪吒要走,如今當成是賀禮送給了三藏法師。

 合著他就是給女媧娘娘看護照料的工具人甚至連他多年的家底都沒保住,一股腦全都送給了哪吒防身。

 如今太乙真人一個人在乾元山金光洞閉關修行,若不是哪吒性子活泛,根本閑不住,隔三差五就去吵鬧他一頓,倒好似一個空巢老人。

 旁人都在羨慕三藏法師的好機緣,一場開宗大典,就能收到如此多珍貴的寶物這放在往日裡,那可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材地寶,靈根神器啊!

 但凡是流落三界之中,稍微傳出點風聲來,必將會引發一場腥風血雨。

 而如今,大家的神情之中除了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些羨慕之外,也再無其他異樣神情也是這種事情發生在三藏法師身上,大家只會認為是理所應當。

 法海絕非矯情之人,但眼看著眾人送上的禮物一個比一個貴重,他心裡其實也並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麽平靜。

 這些可都是人情啊他雖然是佛門中人,這面皮卻也當真還沒有那麽厚如今收下了人家們的重禮,這因果糾纏便越深了幾分。

 不過法海也不會因此而過多擔憂,因為他們師徒與這些貴客來賓們,本就交情不淺.可以說他們之間的關系,也並不因為這些禮物,就出現什麽異變。

 法海當即就將蓮台煉化。

 此刻他頭戴五佛寶冠,身披錦襴袈裟,一手持九環錫杖,一手挽著龍須拂塵,坐在那青蓮之上好一副聖佛景象。

 唯一有些不圓滿的地方,就是這位聖佛的手中,少了一串兒佛珠原本黎山老姆送了三藏一串的,但這佛珠如今落在了西梁女王的手中,這也算是三藏法師在人間的一段紅塵因果.正也是佐證了三藏法師人自凡間來之言。

 李家父子之後是赤腳大仙,這位大仙與三藏法師還是第一次相見,但出手也非常不凡,取來一套自東洲神木煉製而成的木魚,以賀唯識宗立派。

 赤腳大仙與三藏說了幾句場面,並沒有多留,便拱手下了祭台。

 而之後大家見太白金星沒動靜,便知道這老道八成是領了玉帝的旨意來的得往後排一排,故而二郎真君與子輿先生相互歉然兩手之手,子輿先生信步走上了祭台,向著四方拱手行禮,而後在三藏法師面前停下。

 法海不敢托大,在子輿先生行禮的時候,一同躬身。

 “先生,久違了。”

 這一次是法海先開口。

 在場眾人一見此等景象,心中不禁生出幾分疑惑來,這位先生究竟是何方神聖,竟然能夠得到三藏法師如此禮遇?

 三藏法師的性子,到如今大家也是有所了解的.即便是這慈恩寺如今仙佛滿座,可也沒幾個能讓三藏法師如此相迎的況且,眾神仙們相互對視之間,發覺大家似乎也都不認識這一位一身儒生裝扮的先生。

 不過他們也不急,聰明些的已經能夠推斷出對方的來歷了.懶得弄腦筋的,也不慌,只要有一個人知道這位先生是誰,在場的眾人遲早都會知道。

 況且,他如今上了祭台,難道不得自報家門?

 而一旁的李淳風見皇帝只是稍起疑惑,而後便一副了然之意,心下也是有些好奇,便向皇帝詢問了一句,“陛下成竹於胸,可是知道這位先生的來歷?”

 李淳風作為當世人教在人間的代言人,自然認得子輿先生,原本他還想要向陛下介紹一二,但如今看來.不如自己墊上一句話,讓陛下道出這位先生的來歷。

 “哈哈哈哈——”李世民聞言笑了幾聲,而後向著群臣說道:“這位先生想必不是旁人,正是禦弟此前提過的那一位,自火雲洞中下凡而來,在西方立學傳道的子輿先生。”

 儒門有兩位子輿先生,一位是孟子,另一位則是曾子。

 但不論是哪一位,都足以讓大唐的儒生們為之瘋狂。

 “小可曾參,見過聖佛。”

 嘩——

 祭台之下,群臣當即就不淡定了,尤其是那些在朝中司職的大儒們,若非此刻是在慈恩寺中參加唯識宗的開宗大典,這會兒已經要上去拜見“祖師”了。

 當年孔聖門下號稱七十二賢人,可能夠一同跟去火雲洞的也絕對不多而這位子輿先生,也絕非依靠孔聖的蔭庇,他能飛升火雲洞完全是依憑自己的學問與修為。

 子輿先生一向是最為謙遜的,他的同門師兄子貢,就曾評價過:“滿而不盈,實而如虛,過之如不及,先王難之;博無不學,其貌恭,其德敦;其言於人也,無所不信;其驕大人也,常以浩浩,是曾參之行也。”

 子貢是孔聖門下“十哲”之一,而曾參雖然不在其列,但其學問與地位,在儒門之中也絕不在“十哲”之下。

 孔聖的嫡孫子思,也是跟在曾子身邊學習,全憑曾子的悉心教誨,才能學有所成.而後的另一位儒門大賢孟子,則是學於子思一脈。

 如今盛傳之儒門孔孟之道,自然離不開曾子的繼承與發揚,也可見曾子在儒門之中,實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現下又是他在人間傳道,甚至將儒門學堂都開去了天竺國.恐怕將來曾子的聲名還會更為盛傳。

 李世民也沒有見過這位先生,但他這也不妨礙他猜出曾子的身份畢竟在這人間能讓自家禦弟親自發了請柬,見面之後還是如此客氣的儒生,也就隻此一位了。

 當日禦弟提起這位先生大名的時候,李世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得把人從西方請回來!

 西方那群蠻夷,懂什麽孔孟之道?

 我神州才是儒門正統!

 大唐的儒生,是深得君心的,畢竟上馬可殺敵,下馬可安民.此等人才,對於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來說,自然是多多益善。

 別的不多說.就好比王玄策來說,他一身的本領比大唐絕大多數的武將都還要強橫,但他自認師出儒門,因此做的是文官

 而且大唐大朝會上,時不時就會發生一些口角,若是爭執的激烈起來,自然會有人忍不住先出手,往後便是一場亂戰。

 即便是自稱“混世魔王”的程咬金,在面對一群文官的圍毆時,也不見得能全身而退。

 大唐“武德充沛”,可不是說說而已。

 或許這跟高祖李淵定年號為“武德”,也有一定的關系畢竟武德初期,中原大小勢力十多個,武德末年時,天下初定.時任中書令的秦王李世民,“不講武德”,悍然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逼迫高祖皇帝退位。

 “接到聖佛請柬時,小可當真是為難了許久。”曾子向著三藏法師笑道:“畢竟小可被師父扔下人間的時候,除了一本論語之外,也實在是身無長物——”

 “思來想去,小可也就只有這腦子裡點兒學識還值得稱道”曾子從懷中取出兩側書卷來,送到三藏法師面前,“不是什麽天材地寶,更非神兵利器乃是小可來時親手撰寫的《大學》與《孝經》。”

 若只是《大學》與《孝經》倒也罷了,但曾子後又說了一句,“其中有我注釋。”

 轟——!

 場面險些就把控不住了,若非儒生文士們還有理智,這會兒還不知道要做出什麽事情來。

 有些話也就是這會兒不適合說出來,其實在三藏法師看來,此等“學經”才是人族真正的瑰寶其對於人族的意義,是絕對那些天材地寶,神兵利器之上的。

 是在那乾坤弓與震天箭出場的時候,是一眾武將看的眼熱,但他們知道此等神兵,非如今的大唐軍方第一高手薛仁貴莫屬,故而雖然心中激蕩,卻也並沒有太過失態。

 但這兩本由曾子親自書寫且加注過的《大學》與《孝經》,就完全不同了這將是整個大唐文壇的財富。

 深知這兩冊經典對於人族來說有何等意義的法海,當即表示:“貧僧如何敢私據寶冊,此兩冊”

 “聖佛!”

 卻是曾子先開口說道:“此二冊原本便留在寺中吧。”

 對於曾子來說,他的學問其實是無價的,但他原本做的就是傳道受業之事,自然不會吝嗇自己的學問在人間傳播.但這兩冊書,是他親手寫就送給三藏法師開宗立派的賀禮。

 世人所求,是書中的道理,又不是他那幾兩不值錢的筆墨。

 “阿彌陀佛。”法海雙手合十,對曾子笑道:“先生放心,此兩冊書籍,貧僧定當用心珍藏此兩冊書中的學問,貧僧絕不私藏。大唐國子監、各地書院、世家、各處書局,皆可來抄錄副本,以傳天下。”

 “如此甚好。”

 曾子也展顏一笑,三藏法師果真信人。

 在場的儒生文士們,也終於是穩便了幾分,將此前激動的心情安奈下來,只等大典結束之後,便來借書抄錄並且已經開始對周圍的同道們相互忌憚起來,其中不乏一些經年好友。

 二郎真君與曾子雖然認識,但此前相交並不算深.也是今日來到了慈恩寺之後,才深入交談了幾句。

 曾子下台的時候,二郎真君還特意上前迎了迎

 他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想要讓自家兒子拜在這位子輿先生的門下, 但覺著有些唐突,一時還沒想好怎樣開口。

 雖然自己的兒子絕對不缺人傳授本領,但楊戩在見到這位儒門高士之後,還是難免動了這個心思。

 也是玉帝一直有推動“三教合一”的想法,楊戩作為天庭司法天神,對此事自然也是有所了解的。

 唔.等大典結束之後,不如給子輿先生先送一張自家孩兒周歲的請柬吧。

 而見楊戩上了祭台的時候,眾神仙才忽然想到這個月他們得連著上兩份禮尤其是當年楊戩大婚的時候,當時的神仙因為玉帝旨意,基本都沒敢去

 此番小楊公子周歲宴,還不得好好表示表示?

 楊戩大氣,但西海三公主的心眼可不大.萬一吹兩句枕頭風,即便二郎神不會因此針對他們,但一些隱形的福利,或許就在不經意間從他們手頭流走了.比如,原本下一次該輪到他們轉世下界,很有可能就會換一個名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