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595章 真武大帝:妖是蕩不盡的;李世民:不必留情…
法海穿越唐三藏正文卷第五百九十五章真武大帝:妖是蕩不盡的;李世民:不必留情,可下死手火雲洞人王與人族的聖賢們,對於當下三界人族的發展,那也是十分期待的。

 如此質變的飛躍,別說是人族,就是放在三界任何一族中,那都將是天大的機緣。用凡間的話來說,那就潑天的富貴降臨人王們自然不願意見其從指縫流走。

 但他們遠在火雲洞,別說是親自下場操作了,就是遠程指導也十分困難。

 好在人族現在的這幾個頂梁柱,放眼三界都是極其頂尖的人物,這些事情有他們來操持,也能讓人王們稍稍安心。可即便是如此,也不能抵擋他們聚在一起,共同“推演”此事的熱情。

 雖然只是英招一個族群選擇加入大唐,但萬事開頭難一旦此事當真能夠有所成效,那將會對人妖兩族的關系,以及整個三界的局勢起到不可估量的影響。

 大禹在諸位人王之中,同昆侖山眾神關系,可以說是最好的。

 當年還沒有登基成為人王的時候,便有昆侖山神將應龍,追隨大禹左右要知道應龍早在軒轅黃帝時期,便是軒轅大帝麾下的得力戰將。

 除了應龍庚辰之外,昆侖山陸吾與英招,也都先後追隨在大禹的麾下,直到大禹建立大夏王朝之後,才逐漸退隱。

 在當年那個時候,人族與這一部份妖族,其實是處在一個相對和諧互助的環境之下的。

 只是後來大禹飛升,後輩人王沒有能力維系兩族之間的關系,這才又慢慢漸行漸遠直到紂王自焚,人王時代終結,天子治世人族與妖族的關系才又變得緊張起來。

 其實只要認真思索一下,就能發現一個非常簡單的規律,只要人族自身強大起來,那些妖魔鬼怪自然而然的就會向人族靠攏,甚至是臣服。

 很顯然,經歷過人王時代的英招,很清楚當人族這個族群開始發揮自身潛力的時候,那將會有怎樣的提升。

 大禹對英招的選擇,也是十分讚同.這位老部下如果能有一個不錯的歸宿,大禹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而一旁的孔子、孟子以及荀子,他們三位已經開始坐在一起商量,是不是再送一個儒家弟子下界去北俱蘆洲,宣揚一下儒家教化了。

 更或者.荀子他都想親自去一趟了。

 但被一旁的諸多人王們連聲否決,認為荀子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過於極端,並不適合教化妖族相對來說,他似乎更加適合管教妖族。

 顯然,這還不是人妖關系破冰階段適合做的事情。

 但也並非沒有脾性強橫的人王支持荀子,他們認為對於現階段的妖族,如果都不能嚴加管教,那麽日後成了其後,就更難管教了。

 采用懷柔政策一方的根據是:眼下的人族畢竟還在發展之中,若是沒有了三藏、薛仁貴、王玄策以及如今的李世民,這些高手.人族在面對妖族的時候,還真不算是上風。

 因此,為了以防好事變壞事,人族便不能對妖族做出更多過激的行為,萬一激起妖族的逆反心理,那麽就憑如今三界人族的現狀,恐怕遭殃的還是廣大黎民百姓。

 所以,此事更要慎重,絕不能拿人族百姓的性命兒戲。

 說實話,這些說辭差點就說服了在場的“反方”選手們。

 但荀子說了一句話,“我能做出比三藏聖佛與二郎真君,還過分的事情麽?”

 此言一出,大家先是一愣,而後便直接達成了共識

 畢竟三藏聖佛與二郎真君在北俱蘆洲行事,可從來沒有考慮過妖族自身是什麽感受.而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君不見,如今北俱蘆洲都是一派其樂融融,各大妖王都在敖榮帶領下,團結在普賢菩薩周圍.為了幫助北俱蘆洲早日清除毒障,還北洲生靈一個湛藍的天空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對妖族嚴厲一些有問題麽?

 恐怕不讓他們知道人族真正的厲害,才是真有問題。

 北俱蘆洲中的變化,已經悄然傳遍了三界。

 武當山。

 當真武大帝得知了北洲之變時,也是不禁啞然失笑,對麾下龜蛇二將說道:“咱們在北洲蕩妖蕩了多少次?”

 龜將拱手回答道:“似全境掃蕩,共有五次.期間局部蕩妖,幾乎年年都有”

 “可效果呢?”真武大帝感歎道:“只是單純的蕩妖,就好比割野地之雜草,割去一茬,來年又生妖是蕩不盡的。”

 “咱們行的是治標的法子,三藏聖佛與二郎真君,才是在治本。”

 蛇將一旁笑道:“可若非咱們一直在遏製北俱蘆洲中的惡疾演化膨脹,恐怕三藏聖佛與二郎真君在北洲行事,也不會似如今這般順利。”

 “哈哈哈哈——”

 真武大帝聞言大笑幾聲:“你倒是會往自己身上攬功。”

 但蛇將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真武大帝蕩妖,那可不是說說而已但凡當年跳得歡快的妖魔,現在連骨頭渣子都是尋不見的。

 其實相對於四海龍王,與五嶽大帝.真武大帝才當真算得上是天庭在下界的封疆大吏,甚至這也是個聽調不聽宣的。

 還有傳言說,真武大帝其實是玉帝一縷分魂下界轉世投胎.但並沒有被證實過,玉帝本人也從沒有承認過這件事情。

 真武大帝原本是東勝神州淨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

 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故而遊歷三界。

 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遊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

 而那位傳授真武大帝無上秘道的紫虛元君,則是人族上清派第一代太師,民間稱之為“二仙奶奶”,也稱呼她為“南嶽夫人”,在人間有著極高的聲望。

 之後真武大帝入太和山修煉四十二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之”。

 這是真武大帝的身世與來歷。

 而後,真武大帝與六天魔王大戰於洞陰之野,魔王自恃坎水、離火二氣,幻化為蒼龜、巨蛇,被真武大帝以神力踩於腳下,不能變動,自此便成為真武大帝的護法坐騎龜蛇二將,正是如今真武大帝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

 最後真武大帝將六天魔王封印於酆都大洞,天下妖魔,一時收斷,人鬼分離,冤離解脫,百姓安康,國泰民安。

 真武大帝也因此被元始天尊敕封為了“玉虛師相”,又號“終劫濟苦天尊”,玉帝也敕封他為鎮天玄武大將軍、三元都總管。

 令其為九天遊奕使,每月三、七日,即下降人間,巡視天下,賞善罰惡,降妖除魔,故號稱九天蕩魔天尊。

 但真武大帝乾脆就坐鎮武當山,若非必要基本就不上天如果說女魃娘娘只是在兩洲之間豎起了一道荒漠作為屏障,真武大帝就乾脆是時不時親自找上門去,把北洲的妖魔們堵在家裡。

 他乾的事情,甚至比二郎真君與三藏聖佛還過分.因為真武大帝在北洲蕩魔,那是直接率著麾下的精兵強將來掃蕩妖魔的,只要你敢露頭那就是一個死字。

 妖族還是懂得趨利避害的,雖然也有幾個鐵頭娃,非要去撞撞真武大帝的晦氣,但絕大多數都是在收到風聲之後,便第一時間躲起來.

 其實北洲真正在真武大帝手下遭殃的,是那些肆無忌憚的入魔之輩,以及只會憑借本能廝殺的凶獸們。

 如今二郎真君與三藏聖佛出手,才算是雙管齊下,從根本上控制住了北俱蘆洲中的局勢。

 自七大聖分崩離析,相繼退場之後,妖族便沒有了能夠扛旗的人物,至於老家夥們別說白澤了,就連英招與畢方都選擇“跑路”,還有誰能夠指望的呢?

 總不能指望大日如來還俗,重振妖族榮光吧?

 這位佛祖,早就丟下了妖族這一大爛攤子正全心全意建設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密教”,這才是他的道。

 而在這個時候,身為黎山老姆的弟子,還是蛇妖化形的白素貞就出現在了一些人的視線中。但因為不知道白素貞的實力,也並不敢輕易接觸。

 但暗中尾隨她的,不在少數。

 另一方面,畢方則是帶著楊戩回到了自家洞府,並且將自己麾下部族全都交給了楊戩統籌楊戩讓畢方選出一部分親信,就留在身邊聽用而剩下的一部分,則是全都送去了天庭天兵營接受訓練,通過訓練之後,自然就會有崗位分配。

 對於畢方並沒有什麽異議,反而是松了一口氣雖然比不上蛟魔王將自己的部族全都帶在身邊,但他們從今往後也算是有了一個安穩的歸宿。

 還是兵種的問題,水軍在天庭本就不多,蛟魔王帶來的兩萬精銳屬下全都充入天河水軍之中,那也是增強水軍的戰鬥力。

 同時也是向三界的妖王發出一個信號,看.朕如此優待蛟魔王,你們還不趕緊上天來投誠?

 可實際上,只有少數人才知道,蛟魔王能夠得到玉帝的看中多半還是沾了大聖的光。

 否則別說是招安上天來當天河水軍大元帥了,說不定就連在凌霄寶殿盤柱子的機會都沒有.但三界眾生的命運,本就是因果糾纏,其中之是非,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楊戩帶走了畢方的部族,而梅山老四與梅山老六,領命來到了北洲。幫助真君神殿新晉的火刑天君畢方,在北俱蘆洲建立起一處真君神殿的分殿,地址就選在了畢方原本的洞府所在地。

 而畢方,也更是直接被任命成為了真君神殿在北俱蘆洲分殿的負責人。

 與此同時,英招也跟著三藏聖佛見到了李世民。

 要不然說李世民是個狠人,當他得知了英招的身份之後,他最先想到的就是:“不知可否請前輩賜教一二。”

 英招原本以為就是正常切磋,畢竟他也是聽說了“李二”這些時日在北俱蘆洲已經挑落了不少妖王下馬,屬於是風頭正盛.若非二郎真君與三藏聖佛正在北俱蘆洲行事,恐怕已經惹怒一些修為高深的大妖來“狙殺”他了。

 妖族現在還並不知道“天子死劫”一事,英招也隻當李世民是在北俱蘆洲試煉

 因此李世民說出“不必留情,可下死手”的要求之後,英招自然是有些不可置信的望向了三藏聖佛似乎在說:這位大唐的貞觀帝,一向是這般行事的麽?

 李世民自然也不是故意送死,但凡今日見到英招的時候,自家禦弟不在身邊兒,他也絕不敢說出這樣話來。

 可當禦弟也在自己身邊兒的時候,李世民就感受到了滿滿的安全感

 “我皇兄想要在戰鬥之中突破極限,而生死之間的大恐怖,正是催化。”法海向英招解釋了一句,笑道:“就請大帥出手。”

 英招心中思索片刻,最終還是答應了李世民的請求。

 其一,見識過大禹之威的英招,其實是能夠看出李世民還處在一個快速成長的階段,距離他的血脈極限,其實還是有一段不小的距離的;其二,他確實也手癢了,正巧試試李世民的成色.畢竟往後是要在他麾下任事的,男人之間的交情,很多時候也都是打出來的。

 比如大聖與楊戩兩個.不就是因為當年一戰,而後惺惺相惜?

 英招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論是作為當年妖庭的妖帥,還是大禹麾下的戰將.那也都是能征善戰的主兒,也就是他天性懶散了些,否則若是能專注於修行,他的實力恐怕還不止於此。

 正巧法海也想要看看這些時日李世民的實力增長到了一個怎樣的程度,便也同意了李世民向英招提出的切磋挑戰,並且作為護法,來保證他們兩個的生命安全。

 以法海的佛法,只要眼前這兩個不是魂飛魄散他都有法子能救回來。

 畢竟他手上還有一顆準提聖人的化身“優婆羅陀佛”坐化之後留下的舍利子.生死人,肉白骨,還真不是什麽難事兒。

 就算是當真魂飛魄散了,他把這舍利捏碎了,說不定也能把那神魂重聚.只是沒必要冒這個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