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569章 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小李白尋師門
最新網址: 法海當然不會有讓明空登上皇位,完成歷史修整的執念。

 畢竟他本身就一個改變了歷史進程的存在.可謂是這方面的始作俑者。

 至於明空的夢境,法海並沒有操控,但他從頭觀看了夢中明空的一生之後.其實心中也會認為,這對於明空來說,並非是最好的選擇。

 而明空自己,心中顯然已經有了思量。

 如今擺在她面前有兩條路,第一條,便是夢中那屍山血骨堆積而成的九五之位,即便是自己也曾經有過輝煌,但結局注定淒涼收場,畢竟作為一位凡人.不可能始終保持巔峰狀態,總有老去的一天。

 年輕時候造下的孽,將來必然是要一一償還的,這就是所謂的因果報應。

 明空也是修行了五六年佛法的,更別說她還是三藏聖佛的學生,在方面還是有些感悟心得的。

 何況夢中是沒有老師的乾預,現實之中,恐怕太上皇與當今陛下,都不可能那麽輕易就倒在第一次“死劫”的門口。

 自己想要上位,那無異於是天方夜譚了。

 再加上老師剛才的話,很顯然是並不滿意自己在作為皇帝時的所作所為.明空也在自我反思,雖然自己執政期間也有做出了一些功績,但相對於如今的大唐來說,顯然是功不抵過。

 甚至仔細想想,都不止是功不抵過能夠形容的,即便後世說一句,大唐之盛世,自武周而衰也並非是沒有道理。

 在那種狀況下,便是李唐複辟,僅憑李顯那個“廢物”能做成什麽事兒?

 若是那些支持他複辟的老臣,還有點良心或許他還能耍耍天子的威風,可萬一有些個野心勃勃之輩上位,皇權旁落,似乎都不是什麽意外之事。

 或許李氏後代之中,會出現力挽狂瀾者.但那都是未知的事情。

 而想到此處,明空忽然反應過來一件事情.自己當年把持朝政的一個重要原因,難道不正是因為幾個兒子都難成大器?

 難道說,自己自入宮起,就想著要當皇帝?

 看著明空陷入沉思之中,

法海也不打攪她,只是靜靜坐在一旁.有些事情,旁人是說不通的,如果她自己能夠想通其間的關竅,那麽在境界上,自然也會有一個絕大的提升。

 正如他以往並不勸諫李世民,讓他放下證道人王的執念.更不攔著他離開長安,反而是支持他去親眼看看這大唐的國土與子民。

 其結果,顯然也是在向好的一面發展。

 在法海看來,李世民相對於秦皇漢武,在對待百姓之上,無疑是多出了一分“仁心”的這也是他想要助李世民一臂之力的原因。

 為僧者,渡化眾生。

 可天下的百姓何其多.就是身化萬千的觀音大士都渡不盡這芸芸眾生,法海自然不會“狂妄”到認為自己能夠完成這件事情。

 所謂大宏願,也不過是他們這些佛門修士,向著一個方向不斷努力的目標而已。

 好比西方二聖,他們為了西方大興,誠可謂是竭盡全力哪怕是要做一些失去聖人顏面的事情,也並非不能接受。

 法海還沒有到這樣地步。

 不過他認為自己若是能夠為大唐百姓,留下李世民這樣的聖明之君.顯然是要強過自己於紅塵之中,一個一個的渡化眾生。

 一個好皇帝對於百姓的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明空與法海這師生兩個人,此刻心中各有各的考量,但相對於法海“心懷三界”的高度,明空顯然還只能是將目光暫時著眼於自己身上。

 這也無可厚非,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她明空即便是有投身於三界的志向,那也得先把自己的事情理順了。

 明空的悟性,放眼整個人族之中,也絕對可以說算得上是上品,因此她很清楚自己想要真正的走在修行之路上,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麽。

 已經在感業寺修行了五六年的明空,以及在夢中做了多年皇帝的明空自然知道,紫微帝氣只能接受人族血脈之力的修行。

 至於別家的修行之法,若是強行修煉,倒不是說會引起反噬.而是對於天子帝王們來說壓根就不起作用,幾乎是一個無效的狀態。

 即便是那些皇族中人偶爾出現幾個能修行的,那效果也十分有限。

 李承乾、李泰以及晉陽公主小兕子,之所以能踏上修行之路,那也是各有各的機緣,旁人輕易模仿不來。

 “老師。”想清楚了自己以後人生方向的明空,自床榻之上半撐起了身子,向著三藏聖佛說道:“怎麽樣才能將學生體內的紫微帝氣清除掉呢?”

 李承乾他們幾個能夠修行,其中的前提自然就是先將體內的紫微帝氣化解那麽她想要修行,自然也要如此。

 眼下老師就在眼前,自然是要把握住機會,及時請教。

 雖然法海確實能夠以佛法清除紫微帝氣,但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對方的人格.看似溫和的佛法,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就是如此“霸道”。

 西方的僧眾,以佛法強行渡化信徒的行為,正是基於佛法強大的“洗腦”功效。

 修佛者,需心志堅定否則很容易進入到一個自己編制的佛法世界之中,沉迷其中,難以醒來。甚至會因此喪失了對三界本真的正確判斷,這顯然是誤入歧途的一種的表現。

 法海自然不會用這樣的法子,來清除明空身上的紫微帝氣,況且李淳風給袁天罡留下了人皇印,不正是為了應對眼前局面?

 “此事不急於一時,你且在寺中調養幾日,等身體恢復之後.為師自有安排。”

 明空的選擇,並沒有出乎法海的預料。

 在如今這樣的近況之下,作為聰明人的明空,顯然知道自己此後的人生究竟朝向何方。

 而且修行得長生,難道不比得當皇帝逍遙自在?

 整個三界之中,又有幾個人能夠自己這樣的機緣,拜三藏聖佛為老師,學習佛法的?

 又過半月。

 欽天監。

 悟淨禪師帶著身體已經完全恢復的明空,來此尋見了袁天罡。

 同行的還有淨檢師太,她與明空雖然沒有師徒之名,但明空在感業寺在中的修行,其實也全是她在教導此番明空要借助人皇印褪去一身的紫微帝氣,她也是主動前來護法。

 在明確的明空的來意之後,袁天罡也十分願意接下這個差事畢竟一個月前,自己每天晚上偷偷跑去化解她身上紫微帝氣的行為,也實在是效率低下。

 而且感業寺其實就是一處尼姑庵,自己一個道家傳人,總是夜間潛入其中這事兒也實在是不光彩。萬一若是被人抓住顯形,說什麽道長夜會師太的言語,他幾十年的清譽可就一遭喪盡了。

 但其實以大唐的開放風氣,或許大眾更會將這件事情當成是一樁笑談.甚至更期待道長與師太的後續,會不會真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之類的橋段。

 畢竟這樣的事情,在大唐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不過袁天罡的道心,還是十分堅韌的,雖然感業寺中的女修確實各具風采,但對於他來說.甚至比不上同李淳風對天道大勢亦或是大唐國運的一次共同推演。

 袁天罡是有真本事的道家真修,他的道行甚至還要在他的叔叔袁守誠之上,如今已然是扛起了諸子道家之一派傳承的大旗。

 不過諸子道家早在戰國時,便已經因為理念不合而分裂,袁天罡所代表其實也僅僅只是其中的一派分支.畢竟道家最基本的理念,還是無為而治區別只是在於道與無為的理解不同。

 而絕大部分道家修士,在對道的理解愈發深厚之後,便直接淡出了紅塵.根本就不理會紅塵王朝之事。

 袁天罡這一脈,則是相對來說,入世的理念更加深一些。

 他們認為無為而治,是順應天道,但世間總有逆天行事之人他們的職責就是“撥亂反正”,但是現在袁天罡連什麽是“正”都有些搞不太清楚了,還是陷入到了一定的迷茫之中。

 好在有李淳風一句驚醒夢中人,讓他不至於陷入到魔障之中。

 袁天罡將明空帶到了一處八卦陣前,兩人分坐陰陽兩處陣眼,袁天罡將人皇印取出,對明空說道:“貧道最後再問你一次,你可做好了決定?”

 明空是個果決之人,一旦做出決定之後,輕易是不會動搖的,她此刻的眼神十分堅定,向袁天罡再一次表明自己的態度,“還請道長成全。”

 “無量道尊。”

 袁天罡先念一聲道號,而後口中卻喚起幾位人王的尊號,將三皇五帝一一敬到之後,這才祭起了人皇印。

 有明空的主動配合,自然是比他在夜間盜取順暢了不少,也能直接借助三皇五帝的力量,來喚醒人皇印的真正的威能。

 五彩神光自人皇印中撒下,甚至都不用袁天罡操縱,這神光便主動覆蓋在明空的身上。

 而明空並沒有在這人皇之力下感到什麽壓迫,但體內有一股玄之又玄的力量正在被抽離,這是她能夠切實感受到的。

 明空作為當事人,她是有些看不真切的,但一旁的眾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畢竟都是修為不俗之輩,能夠明顯看出明空身上的紫微帝氣被緩緩牽引而出,同時被人皇印漸漸同化,而後又反哺到了大唐國運之中。

 西域碎葉城。

 年僅七歲的李白,背起了行囊,告別了父母,他要踏上尋師之路了。

 師尊留下的青萍劍,早已經按捺不住,這幾日總是在顫抖個不停,似在提醒他是時候返回師門學藝了。

 因為李白出世時,因來了三藏聖佛的關系,故而李白一家在李氏宗族之中的地位,也是有了明顯的提高。原本李父只是要作為李氏商會在碎葉城的總管,在碎葉城立足,且建立家業的。

 但經過此事之後,李氏宗族通過一些操作,竟為李父謀了一個碎葉城城主的職位.雖然叫做城主,但職級是同七品縣令相當的。

 以城為治,這也是西域的一個特色。

 大唐並沒有無腦在西域推行郡縣制度,而是選擇因地製宜,保留當地特色。實際上西域的一城,也確實與大唐一縣相差不多。

 已經今非昔比的李家,自然不可能放一個七歲的小娃娃獨自去東海李父請來了一位劍修作為護衛,與李白同行。

 而這位劍修複姓公孫,正是當年被小白龍救下的公孫姑娘,自大慈恩寺開宗大典結束之後,她就跟著師父在三界遊歷,因為修為小成,故而師父放她自己在人間歷練。

 去年行至碎葉城的時候,見到年幼的李白正隨劍而舞,頓時驚為天人.便就此留在了碎葉城,且經常去尋小李白切磋劍法。

 在如今這個修士已然不是秘密的時代,公孫姑娘被請為了城主府的客勤,當她知道李白是少城主的時候,便也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如今小李白即將離家尋師,她一旁跟隨護持,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公孫姑娘其實並不擔心李白的實力,別說是攔路的山匪強盜,就是一些妖魔鬼怪在他的劍下,也不見得能夠逃得性命。

 但江湖絕非如此簡單。

 李白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且沒有半點的江湖經驗若是遇上些老謀深算之輩,恐怕難逃算計。

 小李白對於有著一手好劍術的大姐姐其實並不抗拒, 他唯一擔心的就是.會不會因為不是自己一個人去到東海,而師尊她老人家把自己拒之門外

 在得知了小李白的顧慮之後,公孫姑娘也覺著有道理,就改變了計劃,從明面上的同行,改為了暗中隨行在小李白真正出現生命之危前,就先不露面了。

 小李白尋師門。

 而李承乾卻是在行醫治病的途中,於在嶺南遇上了一片詭異的毒障之地

 據他了解探查,這毒障之地,是近年才生出來的,以往並沒有這樣的現象,而且這毒障還在不斷擴散,周圍的山民與百姓深受其害。

 作為前太子與人教弟子的李承乾,自然不會對此事坐視不理。

 有災除災,有妖斬妖.如是而已。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