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第四百章地動火海
了解完豫州鄭國的變故,大殿一時有些寂靜,所有人都沉默不語。

 實在是太魔幻了。

 一個龐大帝國,就這麽瞬間崩塌,還是因為楚國的原因……好吧,只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但不管怎麽說,依舊是令人震撼。

 “大家都清楚了事情的經過始末,說說吧,對於鄭國,我大楚該如何應對?”

 陸淵看見眾人不說話,於是主動打破沉默。

 下方眾臣互相對視一眼,而後孫思文走出,行禮道:“陛下,鄭國之亂,在於其千年來,皇族與公卿之間關於削藩問題的矛盾,是故往之舊疾,此時爆發而已。

 我大楚使者,只是運氣差,恰好趕上了。

 然後就被鄭帝利用,作為了其削藩的借口,進而導致了這場鄭國內亂。”

 孫思文先給這場鄭國內亂定了性,確定了楚國在此事上的正義和無辜立場,接著道:“如今鄭國兩分,豫州少了這位霸主存在,安寧定然無法維持。

 以臣觀之,今後數十年內,豫州應該是唐、許、晉,以及兩鄭,互相亂戰之局面。

 五方在此亂戰,彼此都難壓過對方,戰亂綿延無期也。”

 孫思文對於豫州的局面,看的還是比較清楚的。

 雖然從此時來看,豫州鄭國兩分,再算上偏居豫州東北的晉國,三方勢力都佔據了五郡之地,實力難分上下。

 而豫州西邊,梁國也被魏、趙、徐三國弄的焦頭爛額,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來管東邊豫州的事情。

 此時唯一能插手豫州之事的,也就唯有緊挨著豫州,處在北邊的荊州唐國,和梁州許國了。

 當然,偏居江南,和豫州能通海路的楚國,也有這個能力插手豫州之事。

 不過以陸淵如今的政策,不會這麽去做就是了。

 所以,此時能影響豫州戰局的,就只有唐國和許國了。

 唐國和許國都是雄踞一州的大國,論及體量,雖不及楚、梁、魏等統一了一州,或地跨兩州的雄霸之國。

 但卻也和趙、徐二國一般,有著應有的霸主底蘊。

 兩國都是各有兩三千萬人口,能拉出一二百萬大軍的霸國。

 以現如今天地靈氣絕跡,各國原本儲備的神血異種被大量宰殺取用,各方靈丹儲備大量增加的現狀來看。

 保守估計,唐、許二國的先天宗師,經過這一波增長,可能都不下三十人了。

 畢竟,陸淵此前收集了全國神血異種之後,煉出的靈丹,便可培養出二十三位先天。

 其它各國,無不是高門出身,沒理由比他這個崛起的底層寒門,底蘊還差,靈丹應該更多才是。

 所以就算原本各個霸國,先天數量才十幾人,經過這一波底蘊收割後,先天數量最少也能爆發到三十人以上。

 因此哪怕以最保守的情況來推算,像唐、許這種霸國,怎麽也能動員出一百萬兵馬,二十位以上的先天,用於干涉鄭國戰事。

 這股力量,已經相當不弱了。

 北邊的趙、徐二國,也不過拿出了同樣的實力,就已經逼的梁國這個中州霸主,不得不拿出過半力量用來應對。

 而在豫州這裡,可沒有第二個,梁國有的只是三個互相分裂敵視的小國。

 以這種實力,還要各自為戰,怎麽可能是唐、許二國的對手。

 當然,

雖然豫州三國打不過唐許二國,這是肯定的。 但也不意味著,三國在唐許二國面前,就毫無還手之力了。

 南北二鄭,以及晉國,到底也是佔據了五郡之地的大國,實力底蘊不下於十數年前,江南決戰前的楚國或寧國。

 那時的楚國和寧國,單論軍事實力,可也是不差的,妥妥的霸主級力量。

 傾力之下,皆可動員出百萬兵馬,十余位先天,用於作戰。

 這還僅是正面戰場。

 像後面的寧國,即便前線戰敗了,損失了數十萬大軍,堪稱元氣盡失。

 可撤回國內後,沒過兩年,又繼續拉出了八十萬兵馬,軍事實力依舊沒減少太多,還能保住霸主級地位。

 當初周國遭受四方圍攻,前後損失的兵馬足有三四百萬,幾乎將國中男丁都打光了,最後也撐了二十年才被滅亡。

 其之頑強,令人驚歎。

 由此可見,想要滅亡一個霸主國,有多麽難。

 之前陸淵能這麽輕易的消滅寧國,還是靠了紫雲道在內部瓦解,以及江東人心浮動,最後再祭出了封國這個大殺器,這才能不戰而降。

 不然以上條件,少了哪一環,江東就絕沒那麽輕松統一。

 可此時的唐許二國,可沒有楚國這麽好的條件,有一個紫雲道給他當內應。

 南北二鄭,以及晉國,也沒經歷如同寧國一樣的慘敗,致使國內人心浮動。

 甚至他們都不是豫州人,而是外州之國,對於豫州人來說,那是妥妥的外敵入侵。

 這種情況下,哪怕此時北鄭和晉國,已經向唐許二國暫時屈服,做起了兒皇帝。

 但兩國想這麽輕松的就吃下豫州,想也是不可能的。

 他們想吃下豫州,唯一的辦法就是學魏國。

 以絕強的實力,一步一步進行蠶食,最終消滅豫州境內的所有勢力,達到入主中州的目的。

 如今北鄭和晉國屈服,只不過是想暫時穩住北邊的兩個強敵,解除自己的北境之患。

 同時借助對方的力量,積極向南攻打南鄭,以獲取更多的生存空間以及實力。

 然後再調過頭來,和北方的兩個強敵決一死戰。

 雙方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唐許想打下整個豫州,以作為未來的生存之土。

 豫州三國則想守住自己的基業,使自己不被外人吞並。

 雙方在這方面的矛盾和立場,就注定了不可能共存。

 想來他們彼此之間,也很清楚這點,此時所謂的兒皇帝與合作,只不過是彼此利用,看誰手段更高明罷了。

 這場由豫州牽扯出來的,五國間的合縱連橫,注定是未來的主旋律。

 說不定,這些陰謀陽謀搞到最後,南北二鄭又如千年前那般,重新和解統一了呢?

 又或者兩鄭與晉國結盟,選擇共扛北邊大敵呢?

 世事無常,一切都有可能。

 而在這混亂之下,五國相互牽製,誰也很難徹底消滅任何一國。

 陸淵在青州地面上,所不願看到的事情,此時在豫州境內已經上演。

 達成了如此均衡,豫州想要統一,幾乎是無可能的了。

 孫思文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說,豫章從此戰事綿延無期也。

 在沒外力插手的情況下,緊靠如今豫州五方勢力,那是真的戰事看不到盡頭啊。

 旁邊的周青也讚同這個觀點,只見他道:“丞相說的不錯,以豫州之局面,已非其等可解,無數百年之死戰,難破此局。”

 說完,他朝陸淵拱了拱手:“陛下,既然我大楚無意直接插手豫州之事,那不如就在這五國之間,左右布子,挑動其矛盾,使其死鬥下去。

 如此殺個數十年,令豫州變成屍山血海,讓他們自我削弱。

 等各國仇冤難解,彼此猜忌,再難和解後。

 我大楚揮師東進,豫州之國,又有何人可擋?

 不過秋風掃落葉,一擊而滅罷了。”

 作為武將,周青獻的方略,無疑要狠得多。

 開口就是要挑動豫州五國亂戰,讓他們殺的屍山血海,仇怨重重,不留余地。

 但不得不承認,此事若真的能做成,那縱然豫州五國已成定局,今後也再難以成為楚國的統一中州的阻礙。

 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就已經因為連綿的戰爭,殺的筋疲力盡了。

 就算最後等楚國打過來了,豫州各國的有識之士,都看到了危機。

 受限於過往的仇怨,還有彼此間的利益矛盾,也再難以聯合起來。

 而只要對方不成整體,單獨一二國,對於已經積蓄好力量,準備一統中州的楚國來說,將根本不值一提。

 這還不是秋風掃落葉嗎?

 “大將軍言之有理。”

 聽了周青的話,陸淵點了點頭,擺手道:“既然如此,那對豫州之事,我大楚便以此策行事。盡可能挑動五國爭端,使之無法聯合,以待大楚他日橫掃豫州之時。”

 說到此,陸淵看向孫思文、周青,道:“丞相、大將軍,此事就交給你們了。具體該如何執行此策,你們內閣和樞密院商量著辦吧。”

 近些年來,隨著楚國的安穩和發展,國中的各項制度也在慢慢建立和完善。

 時至如今,便正式確認了政事出於內閣,軍事出於樞密院的制度。

 朝廷借由內閣和樞密院兩大機構,來執掌運轉楚國這個龐大機構。

 此次要挑動豫州五國亂戰,少不了使用經濟、軍事、外交等各種手段,要調動的部門和物資,也注定極其龐大。

 這就免不了軍政兩個部門的聯合了。

 “臣遵旨!”

 孫思文和周青聽到吩咐,對視一眼,皆看到了對方眼中的苦笑。

 他們哪不清楚,這是自己好友(師父)又要偷懶,開始當甩手掌櫃了。

 不過作為朋友(徒弟),還有身上的職責,以及對楚國這個共同事業的感情,他們卻是無法推脫這些責任的。

 好在,孫思文和周青都是老相識了,數十年的交情,早已默契無間。

 不會發生其他帝國裡面的文武不合,互相拆台的事情。

 這配合起來,倒是不難。

 “那此事就如此定下吧。”

 陸淵見自己好友和徒弟都沒意見,滿意點頭,安心的當起了甩手掌櫃,起身道:“今日就議到這裡,沒什麽事的話,散朝。”

 ……

 隨著楚國繼續采取偏安的國策,由青州、豫州的兩大變故所引起的風浪,並沒在江南引起太多波瀾,就迅速消退了熱度。

 除了一些不知道是見識的確出眾,還是想搏出名,特地標新立異,說些危言聳聽之語的士子,還在孜孜不倦的談著江北戰事外。

 楚國其他士子的注意力,很快就重新轉移回了三十裡通江河,回到了那些新近出名的花魁,回到了一場場文會上,那些大出風頭的才子身上。

 這繁華盛世,關心那些打打殺殺的,老想著死人,是腦子有病吧。

 有那閑工夫,縱情享樂,科考揚名不好嗎?

 這一朝中舉,金屋軟玉,方是人間正理啊!

 當然,迷眼紅塵之中,也並不是所有戰爭都被排斥。

 比如在十月的時候,當護國真人、漢中郡總管、黃欣真人領兵二十萬出隴山,於隴西大破五十萬襲擾邊疆的蠻人,斬俘二十余萬。

 那些南遷的草原蠻人,被此戰嚇得為之膽寒,變得聞楚音楚旗而色變。

 此後黃欣乘勝追擊,二個月間,掃蕩雍西五郡,俘獲蠻人百萬,牛羊千萬的消息傳回國內,整個巴陵都為之歡呼。

 陸淵也很高興。

 不僅是為了戰勝蠻人,更是為了自己兩個孩子,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而高興。

 此戰陸昊、陸賀兩兄弟,隨著大軍出征,被各自委派了一萬兵馬,負責方面之任,可謂大用。

 而他們也無愧於陸淵這些年的培養。

 在這場戰爭中,兩人雖然沒有多亮眼的表現,但所行所為都是中規中矩,沒出什麽失誤,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職責。

 以上這些,聽起來有些平庸,似乎與他們皇子身份相比,不夠亮眼。

 但陸淵本就不需要陸昊他們亮眼。

 以楚國如今的底蘊體量,今後不出意外的話,就算靠實力硬推,也能夠掃平中州,統一天下。

 在這前提下,老老實實的依照正道陽謀,橫推過去就是了。

 在硬實力面前,只要自己不犯錯,那麽敵人就沒有絲毫機會,最終難逃覆亡結局。

 玩什麽花裡胡哨的計謀手段,反倒是放棄了自己最大優勢,去和敵人比拚他們唯一的優勢。

 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所以對陸淵來說,穩妥,才是最為重要的。

 手下人,包括他的兒子,只要合格,能執行正確命令就可以了。

 其他什麽奇才英才,哪怕才能再是出眾,但只要不聽指揮,會影響大局,那也是必要摒棄的劣才錯誤。

 陸賀、陸昊通過了這個考驗,自然讓他感到欣喜。

 於是為了繼續鍛煉兩個兒子,陸淵直接下令,讓他們依舊留在漢中軍中,跟進掃蕩隴西蠻人的戰事,在邊疆鍛煉自己的能力。

 是的,對於草原蠻人的戰爭,並不是結束。

 這一次楚國雖然大破蠻人,幾乎一舉將隴西、河西二郡的草原蠻人給蕩空,取得了空前的勝利。

 但這個勝利,也僅僅是針對兩郡草原蠻人的而已。

 隨著時間過去,只要北方的寒冷天氣一日不結束,源源不斷的草原蠻人,就會從草原中遷徙而來,重新進入河隴二郡,繼續騷擾楚國的邊疆。

 甚至西方既寒潮之後,似乎也出現了變了。

 一些生活在西域戈壁的部族國家之民,也開始向雍州遷徙。

 這次黃欣掃蕩雍西五郡,便在原本西涼國境內的區域,發現了不少從西域戈壁遷移來的人。

 聽他們說,西邊發生了可怕的地動,大片的山川河流撕裂,地面如蛛網一般碎裂。

 而且這個碎裂,還不是一次就過去的,而是一個區域持續不斷的翻動碎裂。

 已經有很多生活在西邊的部族,受此大害,逃命般的向東邊開始遷徙。

 他們就是受這波遷徙潮影響,最先抵達雍州的部族。

 繼北極寒潮之後,西極地震,也終於緊隨而來了。

 事情,並沒有像陸淵和九州修士們,所猜想的那樣,按照先北極,再南極,然後是東西二極的順序,一步步降臨天災。

 似乎天地四極是一個整體,北極出了問題,其它三處也同樣開始崩壞。

 楚國這次在隴西掃清了蠻人, 只是暫時安穩一會罷了。

 北邊還會有更多的蠻人到來。

 甚至就連西邊,此時也有源源不斷的,想要求存的人開始到來。

 可以想見的,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在四極災難蔓延到中州邊緣前,這場漢中和隴西的邊境戰爭,都是不會停止的了。

 楚國也將如魏趙徐等國一樣,面臨一場長久的,持續的,沒有休止的戰爭。

 這是陸淵收到西邊變故後,所作出的推斷,並且也為之做好了長久戰爭的準備。

 但不等他在西北邊境戰事結束後,歇上一口,在入冬後的十二月末,臨近新年的時候。

 被陸淵所封,由原先臨海世家穆氏,轉封的靜海國傳來奏報。

 說在南海之外,有大片敵國船艦浮海而來,入寇其靜海國。

 未過多久,陸淵在嶺南所封的一票臨海小國,也紛紛傳回奏報,說有海寇入侵。

 又過一段時日,嶺南各國在楚國幫助下,勉強抵禦住了海寇入侵,並俘獲了不少俘虜船隻。

 嶺南再傳奏報。

 根據俘獲的海寇所言,他們是南海一小國水師,因為國中許多區域爆發山火,海底也有大火湧出,國中大半區域淪為火海。

 不得已下,這些人只能乘船出海,遠離故鄉,尋找一片新的棲息之地。

 最終沿著商路,就到了楚國揚州。

 不僅僅是西極地震,南極火海,在寒潮出現了二十年後,也初露端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