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鎮南王:開局與太子桃園結義》第244章 洗洗更健康
“大明鎮南王:開局與太子桃園結義 ()”

“萬歲,咱們過去吧,在這兒悄悄話說多了,那些人難免會多想……”

君臣走回了眾大臣大臣身邊,皇帝就下令讓張鎮返航……

這一次船上的值啊,該達到的目的,都達到了, 該開的眼界,也都開了……

大家高高興興的下了船……

當然有的人,是真高興,比如皇帝和張鎮……

有的人,自然就假高興了,雖然臉上強擠著一絲絲微笑, 可是真的比哭還難看,跟在後面的這群大臣,目前就是這樣一副便秘式的臉。

他們就這樣, 稀裡糊塗的簽了一個聯名奏章……還是人家已經準備好了的,他們連什麽內容都沒來得及看的……

皇帝這一手,做的絕,就這樣的化被動為主動,找了一群背鍋的……

一行人就這樣浩浩蕩蕩的回到了京城,入了皇宮……

回宮後,十來天,召集大臣,一遍又一遍地商議著如何推行新政的事……

他們商議的內容,其實都是定好的!

也就是皇帝在船上拋出來,讓大家簽上名,然後假裝是大家聯名上奏的那奏章中寫到的新政措施……

這玩意兒,包括在船上逼著大家簽字這餿主意,包括這上面寫的內容,核心都是張鎮炮製出來的……

一切從一開始就是個陰謀……皇帝現在覺得跟著張鎮耍自己的大臣……很好玩似的。

現在這樣一遍一遍去討論這些內容, 也是張鎮的餿主意……

張鎮告訴皇帝,也不急於一時, 這時候,要的就是紙上談兵……

因為時機不到……

目前做到這一步,皇帝遠遠還沒有達到霸氣側漏,還沒有真正在士紳中間樹立神聖不可侵犯的形象……換句話說,就是人家不怕你……

你要是真敢動士紳的地,士紳就敢造反……目前,士紳覺得就算他們造反,代價還很低……

畢竟天下百姓隨著愈來愈嚴重的土地兼並,一天比一天水深火熱……可以用來鼓動……

而且大明的各地衛所,現在已經名存實亡,其實聚攏在衛所的,也就是一群饑民而已,毫無戰鬥力……

這時候,要真正喂飽一批人去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譬如現在的南贛,就是個例子……

那天平聖王,不費吹灰之力,就已經拿下了六府四十余縣,而且現在形成燎原之勢,向福建、浙江一帶擴張,一旦拿下了富饒的魚米之鄉,他們幾乎就可以鼎定天下了……

眼看著天下即將大亂,這讓很多不安分的士紳大族兩眼放光……他們覺得,這個時候舉旗造反,或許得到的利益會更大一些……

不要看現在一群泥腿子,四處跑的正歡,打下了那麽多地方……

事實上,饑民揭竿而起這種事,根本是給他人作嫁衣裳……到了後期,接手的肯定是士紳地主……

泥腿子造反成功的概率,實在是太低了……

即便有一個兩個底層出身的貧民,造了反,成功了,可是站在他身後邊的,一定是這些士紳大族……

因為泥腿子,你讓他去種種地,殺殺人,都可以……

單純天真的他們,真正的一個國家交到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的目光、智慧、學問各方面的短板就會暴露無遺……

譬如正式史上程勝吳廣、赤眉、綠林、黃巾、瓦崗、方臘、紅巾等等,要麽失敗了,要麽勝利果實,還是被士紳地主這個階層竊取了……

譬如本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他為什麽要提出和士紳共天下?

他自己是個佃戶的兒子,

小時候窮到無錢葬父,沒有飯吃,去做了和尚……後來慢慢的得了天下,按說他是最恨士紳地主這個階層的,可是為什麽要和他們共天下呢?還不是因為士紳壟斷了學問,掌握著控制百姓那套成熟的方法,而普通百姓,除了會種地和殺人,治理天下這種事兒他們實在做不來。

所以天下的士紳,把這事兒看得透透的……既然南贛糜爛至此,眼看就要橫掃天下,現在打入這群泥腿子中間,提出個什麽穩定天下的策略,得一個官兒,從此渾水摸魚,竊取果實的時候到了,很多人正在躍躍欲試。

所以說,目前士紳的心裡,已經到了這種危險的邊緣,皇帝要是強硬的推行新政,觸及了他們的核心利益,他們就會狗急跳牆,想盡一切辦法來推翻施行新政的皇帝,換個代理人,依舊做老爺……

眼前的時機不成熟,只有等到南贛這邊事兒平定,而且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迅速平定,給這些士紳造成極大的心理震撼,讓他們覺得造反這一途走不通,皇帝的手段和兵力很強大,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他們只能捏著鼻子認了新政,別無他法,他們才能把自己的利益吐出一部分……

這樣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皇帝對張鎮的分析,心服口服,完全遵照……他現在就是這樣一遍一遍的跟群臣議這事兒,卻沒有任何的實際舉動……

張鎮說,這麽做有這麽做的好處……你把一個謊言對別人重複一萬遍,在別人心裡,這句謊言就變成了真的……當他們滿腦子,塞滿了你這句謊言的時候,他們的行動就會下意識的遵從這個謊言的指令……

更何況,現在要做的,並不是個謊言,而是有利於大明的事。

一直不間斷商議,就是慢慢的給這些頑固的大臣洗腦,讓他們慢慢的改變思想……

畢竟現在朝堂上的諸位大佬,他們已經不完全靠著家裡的那點兒土地生活了,他們有著優厚的俸祿,而且他們在京城已經置辦了各種宅邸、鋪子等產業……

所以,像劉健、李東陽這樣的,對行政的抵觸並不太嚴重,畢竟他們背後沒有大家族,新政已經不觸及他們的核心利益,甚至實行了新政,對他們還有好處……而且這些人,情懷還是有的,他們也希望大明能夠強盛,畢竟身居宰輔之位,千秋之名還是要的。

當然謝遷這樣,背後家族很大,自己雖然身居高位,但也是家族一份子,自己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牢牢綁在一起的,就另當別論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