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鎮南王:開局與太子桃園結義》第208章 你行你上
“大明鎮南王:開局與太子桃園結義 ()”

以王鏊為首的側目派剛要開口說點什麽的時候,李東陽卻開口了:“忠義伯此戰,實乃有倭寇以來,對倭之戰前所未有的大勝,臣懇請萬歲不吝賞賜,此等戰功,當封侯啊!”

側目派有盯著李東陽……

謝遷狀元出身在鄉試打賭中,莫名其妙輸了一萬兩,其余人人家子侄歡天喜地上榜了,輸一萬兩,也心甘情願,自己被耍的跟猴兒似的,再加上謝遷真把聖賢書讀的入心入腦了,很看不上張鎮以奇技淫巧治國的理念……

眼看內閣兩位已經如此捧張鎮,他就站出來澆涼水了:“萬歲,忠義伯此戰確實打的不錯……可有一點臣不明,忠義伯南下,受封南贛巡撫,為的是平亂,可南贛現在整個都落入流寇手中了……

為何忠義伯選擇駐兵在泉州,而且在海邊的石湖,遠離南贛八百裡,現在南贛還是王秩在苦苦支撐?

既然忠義伯對傳聞中彪悍的倭寇,尚有如此戰果,為何不早早盡職盡責,平定叛亂呢?”

王鏊等人側目派,投來一個讚許的眼神……

事實上這個疑惑,是所有人的疑惑,只是很明顯皇帝明知張鎮如此行事而不加阻攔,這就本身就是皇帝的意思了!

所以,一直以來,沒人敢問啊……

這時候謝遷當著滿朝文武,在大朝會問出來,這就有抬杠的意思了!

皇帝明知謝遷幾個意思,所以他也不怒,笑眯眯道:“於喬的意思是,忠義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了?

倭寇來了,他不該打?”

既然要抬杠,大家抬抬更健康!

皇帝就繞開核心,跟謝遷抬杠!

“萬歲,臣萬萬沒有這個意思啊!臣只是疑惑,忠義伯這看上去,好像專門南下對付倭寇去了……他整編的衛所,也是幾處備倭軍啊……”

“這一下,於喬你說到點子上了!張鎮南下的部署,是朕的意思!

主要是為了備倭!

其次才是為了平亂……”

“可目前南贛已經糜爛至此,為何不打呢?”

“忠義伯認為,時機未到!”

“……”謝遷不語,群臣也都等著皇帝一個解釋。

“要不這樣吧!於喬你要是認為時機已到,真可以調回忠義伯,讓你領著那些快要餓死的備倭軍去南贛平亂?”

謝遷忙道:“萬歲,臣不敢,臣不善帶兵打仗!”

“眾卿,你們還有誰覺得時機已到,願意南下帶兵平亂?”

群臣萬萬沒想到,皇帝現在這樣調皮,這已經完全是兩年多以前的弘治帝了,這個皇帝現在行事風格很跳脫啊……

劉健、李東陽帶頭拜下,眾人也跟著拜倒:“臣等不敢……”

“此事,朕知道你們不解,朕也不解……但朕給你們一樣,不知兵,不善帶兵啊……真要是善於打仗,早就南下親征了……

南贛糜爛,朕心裡也急啊,這大明江山歸根結底,最急的人是朕!

不過,朕覺得張鎮有句話說得好:亂民起兵造反,就像一塊不好的兵刃,天生就帶著裂隙!一開始這裂隙並不大,而且還很鋒利,不要略其鋒芒……

等過一陣子,這裂隙隨著亂民首領之間爭權奪勢,會迅速裂開、變大……

到時候詔安拉攏分化、派兵強勢壓上,不用費什麽力,他們就能隨著裂隙四分五裂、土崩瓦解!

史書你們都熟讀了,朕也不舉例子,你們仔細琢磨吧!”

皇帝演技進步很大,作為南贛亂局的大導演,心知肚明這是王守仁演的一出好戲,他在這裡又跟群臣演上了,

而且毫無破綻,一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大將風范!眾人看皇帝如此氣定神閑、智珠在握的樣子,覺得皇帝更加陌生了!

皇帝不再是以前那個謹小慎微,被文官一通忽悠,就覺得天天都有天塌下來的大事需要處理的皇帝了!

南贛之亂這樣的大事,皇帝完全相信自己的部署,對文官的意見一點也不鳥了!

“萬歲的意思是,就這樣等著!”

“朕不是這個意思,真的意思是,你們誰要是覺得可以去打,那就去打嘛!前面都說了!

朕這個人,還是很開明的,從不阻擋一心報效大明的善戰之士南下平亂!

用張鎮的話說,叫做:你行你上!

銀子、武器和兵,完全用現在忠義伯的這一套,絕不減配……

怎樣?

有誰請戰?”

君臣奏對,把杠抬到這個份上,基本上就抬死了!

武將現在手上沒什麽實權,再加上他們本就相信張鎮, 相信皇帝的部署,再說了,南贛那邊亂就亂嘛,對於武人來講,天下自然是越亂越好,不然他們飯碗不牢靠……

所以武人才不鳥南贛到底有多亂……

至於在場的文人,他們雖然善於抬杠,善於攬權,但在場的也都是文人中的人精,自知之明還是有的,自單論帶兵,他們根本連現在焦頭爛額的王秩都不如,更別說比張鎮如何了,誰也不敢在這個關頭攬下這堆爛事兒……

再說了,文臣當然都讀史,事實上皇帝剛才所說,張鎮總結的民亂造反,天生猶如自帶裂隙的粗糙兵刃,時間一長,確實自己就能四分五裂!

這是不爭的事實,除非朝廷十分糜爛,反賊才能成為氣候,就算如此,最後反賊蜂起,也要逐鹿好長時間才能最終決出王者……但凡朝廷稍有余力,反賊著實難成氣候……

皇帝認為一切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現在加上有了千裡瞬時通信神器,皇帝更是有恃無恐,文臣覺得自己實在沒什麽好說的了!

眾人沉默了……

“看樣子,眾卿對朕的這個部署,已經沒有任何異議了?那好吧,咱們繼續議一議泉州大捷的事,對於有功之士,得拿出一個賞賜的章程,不能寒了將士們的心!”

“萬歲,方才賓之提議忠義伯封侯之事,臣附議!”劉健打破尷尬的沉默。

“臣附議!”馬文升也站出來,“至於其余人,兵部自會考功,拿出一個賞賜章程的!”

“臣附議!”

“臣附議!”

……

終於,皇帝又把朝會帶回了自己的節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