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鎮南王:開局與太子桃園結義》第137章 朕真的好難
  鑒於張鎮的神奇,皇帝自然相信,這小子莫說是建房子不用木頭,就算是他建空中樓閣,只要他自己敢保證,皇帝就敢相信。

  “哈哈哈哈……朕隻好拭目以待了!不過,無論如何,你要把房子建結實了,多是官衙,萬一轟然倒塌,下面坐的可都是朕的肱骨,後果不堪設想啊……”

  “請萬歲放心,臣拿工部諸位的人頭擔保,一定結實牢靠,還防火……”

  張鎮的話被工部尚書曾鑒打斷了。

  這老曾是個七十四歲的老人了,牙都掉光了,說話漏風,但絲毫沒有什麽怒氣,倒是笑呵呵的:“忠義伯玩笑了,您北地公司的事,為何押老朽整個工部的人頭啊?”

  老爺子是個老好人,趕上了苦逼的弘治朝,朝廷不怎麽大興土木,平時工部也就搞一搞加固河堤、挖一挖運河什麽的工程,往往還要看臉色要銀子,戶部一般都緊著急事兒,加上歲入本就不多,工部的事兒老被排後,實在沒什麽油水,人人都覺得沒什麽緊要的,老曾在工部尚書任上已經九年啦,磨得什麽脾氣都沒有啦……

  “曾部堂,我們施工,工部負責監理,要是質量出了問題,也是你們監視的不夠啊,自然要押你們的人頭……”

  皇帝哈哈一笑,打斷張鎮的話:“你小子,這麽嚴肅的場合,不要玩笑啦!不過,我們大家都跟著你的章程走,畢竟這是北地公司花錢承建,並自負盈虧的項目,朝廷佔了大便宜,諸公也沒什麽好說的……

  可工部要監理,總要懂你們如何施工的吧?目前看來,大家已經無法理解了……”

  “沒事,工部可以派人先去渾源縣那邊學習啊!臣在那裡搞了工業區,目前四處都在起建築,搞廠房、員工小區、公共設施等,用的就是新式的材料和建築法子……已經培養了大批的工匠,到時候大匠都要從那邊抽調,這邊工程量如此巨大,我們還得培訓大量的新工匠,才能滿足需求呢!”

  曾鑒以舒緩的語調說道:“萬歲,老臣要親自帶人過去看看,忠義伯行事,到底是神仙手段,常人很難理解的!

  老臣也去長長見識,望陛下恩準!”

  “準了!愛卿最好多征辟一些工匠去學學,要是能和北地公司通力合作,把這事兒辦好,才是最好的!雖說張鎮和北地公司自負盈虧承建了這一切,但朝廷不能如此虧欠北地公司啊,畢竟這建設的都是朝廷的房子!”

  曾鑒道一聲遵旨,一切總算是定了下來……

  大家正欲告退,突然有小太監慌慌張張跑進來,交給皇帝一份奏折,看樣子這是秘奏……

  皇帝掃了一眼,道:“其余人告退,內閣劉健、謝遷、李東陽稍後,兵部尚書馬文升留下,張鎮你也留下……”

  等到其余人都走了,皇帝的臉色稍變:“江西大帽山一帶,有人反了!反賊以賊子何積欽等為首,在尋鄔縣南大帽山集結。卿等怎麽看?”

  劉健怒道:“而今天下,大體升平,新糧推廣,天下將無饑饉之憂!區區賊子,不自力量力,萬歲宜速調人馬平之!”

  謝遷也點點頭:“劉公所言甚至,臣附議!”

  李東陽:“贛南山區,民苦,消息閉塞,不然即便是走出山北上去北地公司做工,都能活的好好的,忠義伯那個流民安置辦,妥善安置了天下多少流民啊,唉,這群人如何就造反了呢……”

  皇帝把手上的秘奏放下,看上去神情落寞,人也顯得很疲倦:“朕之於天下之民,

也算是盡力啊!奈何時至今日,居然還有人反了……”  “萬歲息怒,保重龍體,萬歲愛民,天下大體承平這不過是小小的一撮刁民聚眾叛亂,不足道哉,遣一偏師,不日即可平定,萬歲勿憂!”馬文升說了些寬慰皇帝的話。

  張鎮想起歷史上大概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江西爆發了大規模的貧民起義,一直持續了好多年,最後甚至爆發了寧王之亂,從現在起接下來的十幾年,都將是江西的多事之秋啊!

  看到張鎮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皇帝逐漸從瞬間的無力感中恢復了過來,問道:

  “張鎮,你怎麽看……”

  “萬歲,臣說一些實話,可能會有些許冒犯天顏的話,望萬歲贖罪……”

  “朕就是實話聽少了,才有今日之誤!你實話實說,說什麽朕都恕你無罪!”

  劉健等眾人都覺得有些汗顏,皇帝這麽說,豈不是說他們這群人天天跟皇帝說謊?唉,做人難,做人臣更難啊,這些年來,不都是這麽過來的嗎?

  張鎮於是稍微理了一下思緒,開始說道:“萬歲寬厚仁慈,勵精圖治,開創了弘治中興,但開國已逾百年,在士紳不納糧的國策下,士紳階層受到了很大的優待!

  官府偏袒士紳,土地兼並愈演愈烈,賦役繁重,天下萬民赤貧,貴族和士紳階層卻越來越富,越來越多的佔有土地,大肆掠奪貧民,不勞而獲,貧民很多人早就活不下去了!這是導致貧民造反的主要原因。

  到了如今,不是萬歲不努力,不是眾臣工不用命,而是積弊早已根深蒂固,積重難返。

  再說藩王,他們被分到各地就藩,擁有龐大的產業及特權,隨著時間的推移,藩王數量越來越多,對貧苦百姓而言,是沉重的負擔。

  單單江西來說,就有三大藩王:南昌府的寧王,饒州府的淮王,建昌府的益王。

  以寧王為例,此人志窮荒度,謀肆並吞。其於民間田地、山塘房屋,或用勢強佔,或減價賤買,或巧為準折,或妄行抄收……強佔官民田產,動以萬計,江西之所以山賊水匪,就是這些原因造成貧民不堪重負,不得不落草為寇!

  貧民失去全部土地,但其賦役並沒有得到減免,甚至還會加重。

  官紳豪強佔有大量土地,為了逃避賦役,而將賦役轉嫁給貧民。

  他們通過詭寄、飛灑等諸多手段隱瞞土地或將肥田以貧瘠之地的低稅率交稅。貧民需要為官紳豪強的不法行為負擔額外的田賦,苦不堪言。除了負擔田賦以外,貧民還需要承擔徭役。

  今天下賦斂橫流,徭役山壓,加以彼乾此澇,收田之入不足以緩公府之追求,則有破家去產而已。他如養馬困於責駒,煎鹽困於陪課,近王府則困於侵奪近戚,東南之民恆困於歲辦,西北之民恆疲於力役。歲辦如油麻銅鐵之類,重以貪猾之掊克奸民之包攬皆倍取其直,民出什一之賦而又有此額外之征,雖欲不困不可得矣。力役如牽船送杠之類,有齎公文一角而索車數輛,有帶軍冊一本而起船一隻者。小民被役月無虛日,戶無閑丁,民當裡甲之差而又有此分外之役,雖欲不疲不可得矣……

  賦役之重以至於孤寡老幼都不能幸免,貧民無時不刻不在承擔雜役。

  貧民交完租賦之後,剩余的糧食不足以支撐到下一次收成,只能去借高利貸,高利貸再加上賦稅,在這樣的重壓之下,靠天吃飯的貧民破產者不計其數。

  部分自耕農破產流亡後,賦稅征收額勢必受到影響,為確保歲入,往往采取“攤逃”之策。把流亡貧民的賦役負擔轉嫁攤派到還沒有破產逃亡的自耕農身上,使他們的負擔更加沉重。貧民不堪承受徭役負擔, 除了國家頻繁的征發之外,還和地方豪強把沉重的徭役轉嫁到貧民身上有關。

  現在流民逃亡,臣以北地公司作了安置,導致但凡活不下去的貧民,都想逃亡成為流民被安置……

  但總有人上有年邁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孺子,不能遠離故土,或者有人安土重遷,死也要死在故裡,不願做流民,他們留下,就要承擔逃走那邊那部分人的各種賦稅徭役,更加不堪重負了!

  所以,而今有人造反,並不奇怪!

  天下之大,山川之廣,消息不對等,士紳對待貧民的態度有差異,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想得開的士紳,給佃農減租減息,也不是所有自耕農開墾荒地就能得到官府和士紳的認可……

  江西這塊地方,從有宋一代起,文風鼎盛,士紳多如牛毛,再加上藩王盤剝,民苦不堪言,造反並不奇怪!”

  皇帝和這些重臣,都有點呆,沒想到一個二十來歲,整日忙著開發北地的人,對天下之勢,竟有著如此透徹的認識……

  “這……其實朕也知道這些,朕一直都在自欺罷了!正如卿所言,積重難返啊,士紳階層尾大不掉,維持穩定也靠著這群人,要是狠加打壓,造反的就是士紳啊!要是對士紳縱容不理,造反的則是貧民……

  朕也很難啊!兩難……

  今日南贛之地反了,可以用兵平之,可明日呢?現在廣西雲貴之地,本就叛亂不斷,東南一帶又有倭寇橫行,要是大明各地的貧民再此起彼伏的造反,如何是好?

  朕需要一個長治久安的法子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