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鎮南王:開局與太子桃園結義》第34章 狂徒!狂徒!
  “這個理由夠強大!我服!”

  李東陽哈哈大笑:“老夫以為你看不起我們這些窮酸文人呢!”

  “文人是文人,李東陽是李東陽,這是兩碼事……”

  “你這個話……你的意思,你果真還是看不起文人?”

  “這個……咱們談這個,不傷感情吧?”

  “你都說了,文人是文人,李東陽是李東陽,不傷感情,願聞高見!”

  “既然如此,那我就說一下——閣老飽讀史書,細細回憶一下,史上有哪個正統的文人,也就是學儒的文人,把事兒乾好了?

  歷史長河,浩浩蕩蕩,閣老是不是發現,這種人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就算某段時期有一兩個出色的,也僅僅是守成而已!北宋仁宗朝是儒家文人的黃金時期,但他們除了留下經典詩書篇章,於國何益?

  再往遠一點說,東周列國紛爭,強齊者管仲,強吳者伍子胥,強越者范蠡,強魏國者李悝,強秦者衛鞅……反觀孔孟,孔丘周遊列國,惶惶如喪家之犬;孟軻,近乎完人也,亦不曾重用……

  往後看,漢武不重儒的時候,強漢赫赫,董仲舒後大漢走下坡路了;大唐前期不重儒,萬國來朝,後期重儒,來了什麽‘牛李黨爭’,大唐走上亡國之路……

  大宋重文輕武,南北宋也不過彈丸之地,從未強過,天天納貢稱臣,什麽玩意?

  所以,小可自以為,漢高祖劉邦還是很有識人之明的,拿著儒生的帽子撒尿,他就知道這群人,只會黨爭害過,根本乾不了什麽實事兒……

  為何?從根子上說起吧!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裡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你看看,問題從根子就出在這兒了!

  於國,不談利益,講仁義?我在這裡大言一句:‘國家利益高於一切,這才是真正的仁義’,其他都是毛!

  而且老頭子後面絮絮叨叨一大堆,說的不過是他腦子裡想當然的施政綱領,‘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這亂七八糟一堆,你比我熟……

  這是真的嗎?你們儒家實踐了兩千年,這樣做,民人真的吃飽過?

  你們儒生為了科舉,從小抱著所謂四書五經,讀上幾十年,汗牛充棟,韋編三絕,卻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百姓吃不飽,坐在高堂之上空談一陣,多數人連糧食怎麽長出來的都不知道,就指望這些人治國?讀上幾本兵書,就指望去打仗?

  不覺得可笑嗎?”

  李東陽瞪大眼睛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半晌才呐呐問道:“敢問先生,做的什麽學問?”

  “俺是耕田的……”張鎮學著耕田大嬸來一句山東話……

  “我們……我們……向來都勸課農桑……”

  “你們知道農桑事怎麽回事嗎?就勸課農桑?研究過改良土壤嗎?研究過種子培育嗎?研究過織品機械化嗎?研究過大明的工農結構嗎?”

  張鎮步步緊逼,李東陽汗都下來了……

  “請先生賜教!”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檢驗理論,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走群眾路線……這個東西,我曾做了一個概述,萬歲手邊有一份,現在給你一份……”

  “先生,這個可是哪門學派?”

  “這是晚輩祖傳的學問,

名曰毛氏戰略思想,我手邊有詳細富國強兵的資料,閣老要是感興趣,學了概論,可以找我深入研究一下下……”  張鎮成功反將文人派領袖一軍,氣勢上完全壓倒了李東陽,可以肯定,就算沒有完全摧毀李東陽的信仰,也差不多了……

  李東陽反反覆複想著,已經呆了,火鍋也不吃了……劉健看見李東陽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覺得奇怪,就湊過去……

  兩個老人開始嘀嘀咕咕,後來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吹胡子瞪眼睛的,拍著桌子對罵一會兒,然後又握手言和,開始嘀嘀咕咕……

  一直到火鍋快要吃完了,已經醉醺醺的張鎮,被劉健、李東陽一人捉住一條胳膊,扯進屋內……

  劉健怒氣衝衝:“豎子!安敢妖言惑眾?”

  “妖言?劉閣老,你倒是說說,哪裡有妖氣?要不要請個道士來捉妖?”

  “你全盤否定我儒家,是何居心?我儒家誠如你所說,千數年來,確實在富國強兵一道上,不盡如人意,可是仁孝為本的倫理綱常,聚人心,成秩序,君臣、師生、父子、夫妻,各行其道,以至於天下不亂,不亂才是本!”

  “你們的這個秩序,是建立在愚民基礎上的假秩序,只要糧倉一空,就會亂民四起,天下惶惶……你們的這一套,缺乏的恰恰就是一個根基!這個根基就是人民吃得飽、穿得暖、有房住,我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才是關鍵!

  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也是你們儒家的話……民為本,首先民得活著啊,要活著首先得吃飯啊,要吃飯,靠你們那一套,又是行不通的!

  所以說,你們那一套,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而讓水平靜流淌來穩穩地載舟的硬道理,就是吃飽穿暖有房住……”

  劉健張口結舌……半晌, 才說一句:“雖然我辯不過你,可這……開口言利,總是離經叛道……”

  “萬法同源,萬川歸海,殊途同歸,兩位閣老,王安石有句話說得好: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一切要向前看,不要老在那裡抱老祖宗的大腿,會把你們拉後一千多年,一點用都沒有……”

  “狂徒!狂徒!今日老夫,不與你辯,容老夫好好想想……你的這個小冊子,老夫也會好好看的……太恐怖了你這個豎子狂徒!”

  “哈哈哈哈……”張鎮仰天大笑出門去,留下兩個老夫子在風中凌亂……

  “張大人,留步!”

  “原來是宗和啊!你好,你有事嗎?”

  “宗和一家老小,蒙大人搭救,救命之恩,無以為報!宗和不才,幼時曾入山中習武,之後勤練不輟,也算個習武之人……聽說大人要走了……如蒙不棄,願為大人牽馬墜蹬,追隨左右……”

  宗和就是賑災伊始碰見的第一批災民,此人辦事利索,功夫確實不錯,棍法精妙,是優秀災民代表。

  “還有我……”

  “還有我……”

  ……

  突然之間,能文能武,各有所長的人,跪了一地……

  態度極其陳懇,有的是衣衫破爛,但漿洗得很乾淨,赤誠的災民漢子;有的是打得一手好算盤、書些漂亮、胸中有計謀的小吏;還有幾個,是山中下來四處籌糧衣物賑災的精瘦道士……

  “多謝!”

  張鎮鼻子一酸,同樣拜了下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