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耕耘貞觀》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
  “聖人,據百姓們來說,越王並沒征召他們進行徭役,而是他們都自願前來幫忙修路的。

  不過越王給他們提供了兩餐,一餐午餐,一餐晚餐,飯菜據說不錯。

  主食是麵粉磨出的饅頭,配菜有鹹菜或者蛋花湯,偶爾還有肉,所以百姓們都很樂意來!”

  李君羨探查完情況,倒也是馬上來到了李世民的身邊回稟。

  李世民聽到這話,微微點頭,皺起的眉頭也舒緩了少許。

  不論怎麽說,只要李泰不是強征徭役,逼得百姓來這裡修路,那對李世民來說就足夠了。

  而且現在這些百姓在李泰的治理下,井井有條的工作,也說明了李泰有造福一方的潛能。

  看著眼前一幕,一旁杜如晦喃喃道,“《鴻雁》中的一幕,沒想到會在這裡見到。”

  “克明讓我來高陵,莫非不是為了這幕?”李世民聽到杜如晦的話略帶疑惑道。

  “還真不是!越王能夠有如此治理之能,也許真有甘羅之才。”

  杜如晦看著眼前的一幕稱讚了一下李泰,卻又是搖了搖投,說道,

  “我希望陛下觀看的,卻是還要等過了渭水陛下才能看得清楚。”

  “哦!且行!”李世民聽到杜如晦的話,快馬加鞭先行一步,便是走在最前面。

  李君羨見到這一幕,卻是連忙跟上李世民,雖然真論起武力值李君羨未必比李世民更強,但是作為玄甲軍的統率,李君羨可不能讓李世民有一點點的危險。

  不過,李君羨這種白馬銀槍的家夥實在是太顯眼了,一看就是從長安來得大官,所以很快就有幫工告訴了徭役隊伍,然後又傳遞到了李淳風的耳朵。

  李淳風覺得自己實在沒什麽地位,便是去通知馬周與李泰去了,如果這些人只是路過高陵也就算了,若是打算留宿高陵的話,有越王這一塊牌子在,除非是聖人親臨,否則什麽過江龍都給我乖乖趴著。

  而這時候李世民帶著百來騎前進還沒有多久,很快便見到一大片縱橫交錯的田畝。

  而田畝與田畝間有著過水的水渠,可以看見水渠中水流平穩至少有半尺深。

  這些水流與田畝清楚分開,但百姓若需要澆水,只要用長杓瓢一杓就足夠灌溉田地。

  “聖人請看,這裡的田畝有水!”杜如晦指著這一大片田畝道,

  “高陵縣的田畝並沒受到旱情影響,這就是我想讓聖人親眼見一見的原因。”

  “克明這是為何?”李世民聽到杜如晦的話語,帶著幾分疑惑的皺起眉頭,道,

  “為何青雀開墾的這些田畝沒受到旱災影響,因為這水渠但引渭河灌溉可不容易!”

  杜如晦聽到李世民的話,卻也沒有賣關子,而是馬上解釋道,

  “是楚客帶領工匠研究出一種能從渭河涇河中取水的裝置叫做筒車。

  通過這裝置,能節約力氣把渭河中的水引入到這片田畝中。

  其次便是這高陵縣的縣丞馬周,馬周只在這短短一月時間,便調度高陵縣的百姓把這水渠開鑿了出來縱橫交錯,期間無有民怨,更無有錯漏。

  如此人才,若是委屈這一縣之令是大唐之失啊!”

  說實話,杜如晦原本也沒想到馬周居然是這麽個強人。

  只不過因為旱災來臨,自己較為關心用水的問題,問到杜楚客時,自己知道了這東西。

  然後杜如晦更是親自調查,結果便看到整個關中都在鬧旱災,

然而高陵卻發展得興旺。  最重要得是,這水渠居然是馬周發動整個高陵百姓在短短一個月時間給發展起來。

  說實話,如果不是親眼見到的,杜如晦才不相信這世間居然會有著般的能臣乾吏。

  雖然這整理出來的水渠有幾分的參差不齊,想來應該是趕工的原因。

  但無論怎麽說,這些水渠能在這旱災來臨時保證田地用水,這就是能臣能力的體現啊!

  這樣的能臣怎麽能繼續在縣丞這職務上待著,繼續給越王做副手太浪費了!

  杜如晦表示可沒半分要針對越王的意思,純粹是發現這麽個能臣所以推舉給李世民。

  “馬周啊!”李世民卻也很快想到了這一個人,思索著說道,

  “青雀治蝗時就在他身邊打下手了,是個狂生,也是個人才。

  因為是青雀一手發掘的,我便讓他留在青雀身邊做個府掾,沒想到居然有這能力!”

  “聖人知道此人?!”杜如晦沒想到,李世民居然知道馬周這人。

  “調查過!”李世民看了一眼杜如晦,目光又向遠方筒車看過去,不過並沒有再多說,

  “的確是好東西啊,我記得曲轅犁便是楚客指導發明出來的!

  現在又發明出了筒車,看起來楚客在技巧之物的構思上的確獨樹一幟,當有工部之才!”

  “臣替楚客謝過聖人!”杜如晦恭敬的對李世民行禮感謝道。

  “小家夥來得挺快的,看起來一直在縣衙中待著!”李世民指了指前面道。

  杜如晦順著李世民所指,卻見到李泰牛車的座駕,更是帶著一群府兵趕了過來。

  等到能見到李世民的位置,盧安壽連忙揮揮手,讓眾人停下了腳步。

  盧安壽馬上對李世民行禮,道:“見過聖人!”

  其他人看了盧安壽一眼,也是有樣學樣的行禮,只是有人好奇,想要抬起頭見見聖容。

  李泰更連忙從牛車裡面出來,對李世民疑惑得問道:“阿耶,您怎麽會來高陵?”

  “來看看你!”李世民倒是笑呵呵的騎著馬匹來到了李泰的面前,摸摸李泰腦袋道,

  “這些日子在高陵乾得很不錯,杜尚書發現了,就讓我過來看看!”

  “我跟杜如晦很熟嗎?”李泰很懷疑的看了一眼杜如晦,但臉上肯定是笑呵呵道,

  “多謝杜尚書的認可,青雀必然再接再厲,定然不負您與阿耶的期望!”

  “越王過獎了!”杜如晦微微鞠躬說道,“如今關中能夠如同高陵縣這般讓百姓安居樂業的,除了長安城怕少有縣城能夠與之媲美了!”

  杜如晦此刻多多少少有著幾分感懷,雖然杜如晦希望能維持住李承乾的太子地位。

  但李泰的表現實在有些太妖孽了,就算當初的李世民也是十八歲有了救駕之功。

  然而李泰呢,八歲就能治蝗,九歲治理一方卻能欣欣向榮。

  兄弱弟強,對其他百姓家來說說不定是好事,但對帝王家來說,這就注定了失衡。

  這時候的李世民從容道,“一起去縣衙說話,我要考核一下你的功課!”

  “哦~好!”李泰聽到這話,頓時失去了得意的神情。

  至於李世民想要考核的功課,只能夠說在顏勤禮監督下,李泰到底把作業都給作了。

  很快,李泰簇擁著李世民來到縣衙,李世民打量了一番,這縣衙倒也算不上多麽富麗堂皇,但也沒多麽素樸,顯然李泰沒有把心思放在這縣衙的裝扮上。

  唯一不同的是,馬周還在縣丞位置上奮筆疾書,小山一樣的政務,在被他不斷梳理。

  馬周見李世民與杜如晦來了,連忙站起來行禮。

  李世民搖搖手,便隨意拿起馬周處理過的政務拿起來看看,基本上都是些水渠通渠後的水流順序安排,或者誰家家長裡短的爭端,又或者是徭役隊伍的夥食與安保人員的安排。

  總而言之,都是一些很細很繁瑣,但又不得不讓馬周這個縣丞做決定的事情。

  “你這個縣令倒是輕松,什麽事情都讓縣丞給做了!”

  李世民看了看額頭出汗的馬周,再看了看一臉無辜的李泰,搖搖頭說道,

  “你在這職務上做了些什麽?可別說什麽事情都是這馬縣丞來給你做的。”

  “阿耶,您也太小瞧了我了!”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相當不服氣。

  話語間,李泰馬上把讓白鶴給自己抄寫的會議紀要給拿出來,“這就是我的功課!”

  畢竟自己做得是規劃,規劃這種東西,說簡單也簡單,說忽悠也忽悠。

  如果沒會議紀要這種東西的佐證,自己基本上都在務虛。

  所以李泰基本上每次做計劃,都讓白鶴做會議記錄,精簡之後就是會議的總結。

  其中自己某些吹的牛倒是小事,真正重要的是,這東西證明自己乾活了。

  李世民接過會議紀要一個個翻閱,原本只是隨意的翻翻,但是真看起來卻越翻越慢。

  李世民看完後沉默了一會兒,便把這東西遞給了杜如晦,道,“克明,你也看看!”

  杜如晦接過會議紀要翻閱了,這些會議紀要是整理過的,看起來相當的簡單。

  不過時間地點遇到的問題,開會的人物上面都有標注,所以看起來倒也並不複雜。

  第一個就是發展高陵縣到上上評價的條件,以及達到的方法步驟的三步走。

  杜如晦看了看,心中做著評價,從高陵對整個關中的定位來說肯定對的。

  就規劃高陵的發展方向,李泰的規劃完全沒問題,根本就是為高陵量身打造的一個方案。

  唯一的問題是,想要完成這個對於施政人的條件有點高,而且施展起來有點費錢。

  杜如晦看了看馬周,想想自己都想要把馬周推薦給李世民,心中默默歎息。

  以馬周的水平,就算三年完成不了這個方案,但是只要在高陵縣待上五年的時間,這個計劃絕對能夠完成。

  至於錢的話,越王能夠推行這個方案,旁邊已經標注了錢哪裡來,人哪裡出。

  杜如晦翻閱到下一份的會議紀要,就是如何讓百姓在不負擔徭役的情況下,主動修水渠!

  李泰的辦法也簡單,相鄰十個百姓,自己選出一個人作為代表參加標準大會。

  在李淳風把修建水渠的標準講清楚之後,百姓自己負責自家那部分的水渠修建。

  其他公共區域的水渠就交給徭役隊伍來負責,誰家的水渠先修好,那誰家就先通水。

  另外在這過程中,另外規劃之初就定下了一個月的工程世間,準備了一個月的糧食,凡是參與修水渠的百姓,都會包兩餐。

  先修好水渠的百姓只要通過了徭役隊伍的檢驗,那甚至能拿走自己那部分剩出來的口糧。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百姓們倒也願意出力,多得不說,但至少把自家地段的給修好了。

  杜如晦覺得這東西也還可以,不過需要一個不錯的主管來調節,另外有點費糧食。

  杜如晦看看李泰和馬周的搭配,感覺這東西交給他們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然後繼續下翻,便是高陵縣因為人口增加,為了保證縣內清潔衛生,且為了增加肥料,所以準備在高陵內增加公廁的計劃。

  別說又是個需要有能力的人進行大方向把握且相當費錢,但乾好了很有價值的項目。

  杜如晦不得不感歎,李泰解決問題的思路跟大唐絕大多數的官員都不同。

  李泰自己從來都是制定一個計劃,然後找個有能力的人把握住大方向,接著調度底層百姓積極性,眾人合力一起解決這一個困難。

  這個過程中,更秉承所有人都出力,所有人都能喝湯的原則,所以百姓都很樂意去做!

  而更重要得是,李泰製作出來的計劃雖然都需要執行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能力,但李泰都會標注好誰掏錢,哪裡掏錢,掏多少錢,讓執行者在執行過程中很少遇到錢的問題。

  對比起朝廷下面提交的各種計劃,雖然看起來出來絢麗奪目,至少言辭優美甩李泰的計劃書十條街,但他們永遠是向朝廷要錢,然後自己去做這項目。

  最後各種項目做著做著就卡住了,往往預算不足,人力不足,需要朝廷再撥款或者增發徭役。

  因為真做起事情來花錢如流水,很快就缺錢了。

  只不過,杜如晦看著李泰制定的這一個個計劃,心中也忍不住有幾分疑惑?

  自己知道的李泰也就有養鴨子和煤礦兩個產業,頂多再加上越王府一些雜七雜八的稅收。

  但看著李泰這種毫不猶豫先墊資,至少讓人先吃飽飯再乾活的姿態,簡直是一擲千金啊!

  還是說這年頭養鴨子真這麽賺錢?

  杜如晦看了李泰的會議紀要反而有些迷茫了。

  越王的錢到底哪裡來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