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江山局勢鋪開,各種明面勢力基本已經浮出水面,蕭布衣在梁國公第一次大會上已經向百官說得清清楚楚,關隴有金城薛舉、朔方梁師都、榆林郭子和、武威李軌作亂,山西有劉武周造反,搶佔馬邑、雁門兩郡,太原留守李淵造反,南下有進擊關中的意圖;河北的竇建德、山東地王薄、孟海公,琅邪的徐圓朗、江淮的杜伏威和輔公、海陵的李子通、江南的林士弘、張善安等眾均成氣候,而最大地盜匪頭子卻是瓦崗地翟讓和李密。當然,蕭布衣並沒有說盤踞東都和荊襄地區的天下竊賊是他自己,當然還有一股勢力蕭布衣還沒說,那就是王世充,在這次蕭布衣對決李密之戰,王世充肯定會見風使舵,撈一把便宜,趁機建立地盤,站穩腳跟。 明面的勢力已經分明,但背後的勢力,卻依然若隱若現,深不可測。太平道和佛教的勢力像兩隻無形的大手在背後推動著局勢發展,又互相角逐扶植勢力。這股隱藏勢力中,太平道力量的神秘龐大是無需多說的。但有幾個人物充滿著神秘的色彩,主要有虯髯客,孫思邈,暫且不說袁天罡之流。
虯髯客的秘密源自易筋經。據虯髯客自己所說,他無意間習到易筋經,而且一練就是四十年,換句話說,他得到易筋經的時候大概就在十多歲的時候。易筋經源於道家,歷經數代而大成,但易筋經本身並不是武學寶典,只是高深的養身之道,據此推測,虯髯客這段經歷有些離奇,並非懷疑虯髯客說謊,只是猜測,虯髯客得到這易筋經,背後似乎有太平道的影子在策動。虯髯客練成絕世武功,逍遙天下,又無家事所類,但在豫章,卻聯合道信幫助林士弘退大隋水兵,事後對蕭布衣的解釋卻是有難言之隱,這中間可能涉及到虯髯客與太平道之間有些不為人知的協議或是關系。另有一個是孫思邈,在江山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有奇人異士,都是道家穿扮,孫思邈也是一個,他醫術高明,但武功同樣高深莫測,從李玄霸的身手可見一斑,李玄霸的生命和武功跟孫思邈關系密切,就跟蕭布衣的武功跟虯髯客類型相近。
道信是佛教的代表人物,他的金剛不壞之身,讓人驚歎。但最讓人驚訝的不是他的武功,而是佛教的勢力。雖然道信是為了蒼生,當然也為了本教派的光大,他奔走四方,但佛教本身具有的勢力非同小可,道信幫林士弘退了隋兵,但林士弘不講信用,馬上就進不了豫章城,可想而知,道信底下的勢力有多大,東都祭天事變,同樣有他的手筆。道信選擇了蕭布衣,憑借信仰的力量,蕭布衣以後要對抗關隴士族勢力,信仰的力量,不可忽視,這將是一股極大的潛在資源。
太平道勢力分支,蕭布衣雖握有太平令,但他摸不清太平道意圖,當然也不會輕易亮出牌子,太平道的資源他已經拿到,太平道的人力資源方面,對於他來說,目前不如摸清太平道底細重要,來歷不明,那就容易引狼入室,現在這種局勢,一子錯,滿盤皆輸,命都可能沒有了。
李淵圖謀關中,眼看成功希望很大。北邊勢力,勢必由李淵征服成一統,包括劉武周之流敗在李淵手下勢必難免。竇建德夾在李淵和李密之間,進退兩難。如果李密還能及時醒悟,或者能聽人言,那麽竇建德勢必在他吞並目標之列,如果東進的話,。如果他東進的話,山東地王薄、孟海公,琅邪的徐圓朗便成了李密的目標。但目前李密連敗給蕭布衣,東都攻不下,襄陽攻不過,在瓦崗中勢必引起矛盾,
瓦崗群盜的小民心性,必然對李密近期的行動失敗產生怨言,死傷嚴重而無財物女人收獲,或許有些人會懷念翟讓大當家。或者翟讓心無大志,沒打算跟李密爭鬥,但翟弘這條攪屎棍不知好歹,胡言亂語,勢必引起李密的猜忌,決心除掉翟讓。從而必定引起內亂。房玄藻已經對李密有些失望,內亂甚至有可能讓他失望出走,要良禽擇木而棲了,畢竟他不是王伯當,並沒有對李密那麽死心塌地,他們這些人才,都是因為渴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台,想要建功立業的機會,看好李密才投靠李密的。瓦崗內亂,勢必給周邊勢力一個擴張的機會,蕭布衣、王世充、竇建德、徐圓朗都不是省油的燈,勢必大大擴張勢力。瓦崗內亂之後,李密痛定思痛,或者不再堅持東都論,想著東進或北上,但此一時彼一時,時局變幻,再想作為,或者就是大敗之時了。 ―――【以上由墨武門書友俠觀提供撰寫】―――
――――【以下是書友rogger3000對此的看法】
孫思邈這個人,也是道教的人,武功高強,但是這個人確實品性高潔,隻願以一身醫術拯救天下蒼生,甚至不惜自身,實在不愧藥王之名,所以實在不想看到他也牽扯到這些陰謀算計之中。
【虯髯客稱自己本是修道之人,對蕭布衣提到易筋經時說是道家多人智慧所得,已有千百年歷史,而他是四十余年前偶然習得,這個“偶然”是否是有人傳授,而他因此受了此人(或為太平道中人)的好處,欠下一個人情,之後他曾到處尋找龜殼,也許是想湊齊四塊,還個人情,後來感念蕭布衣贈送月光之情,轉送給蕭布衣;虯髯客秉持的信念是“替天行道”,並且希望蕭布衣心中有這四個字,又說:“道家雖有數百年的發展,卻因派別林立,反倒難以抗衡禪宗的不斷衝擊”,所以我認為,虯髯客佩服張角的大才,感慨道教的沒落,加上受了道教的恩惠,在太平道可能是個名譽客座教授啥的,地位超然,有關系而又無關系,後來才會幫林士弘對付隋軍,而且他佩服達摩,或許主張佛道並重,尋找道信可能就為了佛道合作之事,同時傳授虯髯客易筋經之人也許曾經敗於達摩(或其後人)之手,希望虯髯客幫他超越,為完成遺命,兩個原因前來找道信,並且最終與道信在切磋中惺惺相惜,互傳武功,易筋經才會後來出現在少林寺。】
上面這段是我以前發的個帖子,後來我又看了些虯髯客的資料:據說虯髯客天生異相,通體藜黑如炭,毛長逾尺,兩邊腮上長著曲卷的胡子,不類常人。出生的時候被其父(相傳為揚州首富張季齡)誤以為妖怪,想要殺了他,被昆侖奴救至塞北,並由昆侖奴撫育十九年,傳授了一身武藝兵法。昆侖奴臨終之際告知虯髯客身世,言說楊廣無道,天下將亂,希望他建功立業,留名青史,並告訴他在長安楊素後園埋有寶藏,可取出招兵買馬,大事可成。原來昆侖奴是北齊幼主護衛,寶藏是北齊亡國後所遺。 虯髯客來到中原,結果碰到紅拂女並愛上了他,而紅拂女嫁給了李靖,虯髯客自認自己不如李靖,於是遠走海外,將寶藏留給了李靖。
這麽看來,在江山中,虯髯客應該是由道教的人撫養長大的,虯髯客不希望道教太沒落了,所以自詡替天行道。隋朝儒道佛並重,甚至有人提出三教合一,看來佛道應該早有聯系(都能辨認天機),虯髯客與道信或許真有故事。
隋朝的佛教勢力極大,據傳僅隋文帝就建寺三千七百九十二所,受度之人五十余萬,士族百姓皆多有信奉者。佛教勢力應該不止於信仰,也有部分自己的武裝力量,像有名的少林僧兵。
太平道的勢力,恐怕有些他們自己也控制不了了,太平令能起多大作用,殊未可知。
李淵的擴張,也不容易,長安應該可以拿下,但是劉武周、薛舉卻也有些實力,如果李世民不能爆發,說不定就老家不保了。
李密現在已經走下了神壇,初期的運籌帷幄現在已經變為自大與不聽人言,蕭布衣定下策略:主動出擊,打個勝仗,造成反攻假象,逼迫瓦崗內亂,看來要成功了。這裡的變數還是王世充,蕭布衣佔了東都,王世充沒了發展之地,瓦崗勢力被削弱後,王世充是要回東都對蕭布衣反戈一擊,還是趁機搶奪李密地盤?至於竇建德,誰都無暇顧及,任其發展了,不過他也只能局限在黃河以北河北這片地方,再加上內部也不是很和諧,難成大器。
――――――――――
歡迎朋友們多多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