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是真的出現問題了,最近一段時間,他的精神難以集中,時常感覺到恍恍惚惚,上朝議事的時候,總是難以堅持很長的時間,這是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更加焦慮的是,皇太極好幾次做夢,夢見了父皇努爾哈赤。
這可不是什麽好的兆頭,夢見已經故去的人,按照朝內有些人的分析,那就是要上天去見這個人了,要到另外的一個世界去團聚了,或者說親人在那邊召喚自己了。
皇太極感覺到更加的鬱悶,大清國正處於關鍵的時刻,這個時候,夢見了父皇,絕非是什麽好事情。
草原的戰報傳來了,科爾沁部落的軍士,損失慘重,不過蘇天成也沒有堅持繼續進攻,而是撤回了河套草原,雙方似乎安定下來了,但皇太極很清楚,草原不可能安靜下來了,蘇天成帶領江寧營,還有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的軍士,剿滅了察哈爾部落,這已經在草原上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了,草原其余部落,不可能完全安心了。
皇太極很是感慨,蘇天成很聰明,及時停止了進攻。
代善與豪格率領的大軍,達到了五萬余人,加上科爾沁部落的軍士,人數上面,是不落下風的,這樣的戰鬥,真正的展開了,誰勝誰負還是未知數,加之皇太極已經要求草原各部落,在特殊情況下,要聯合起來,摒棄前嫌,對付明軍的進攻,這樣的命令還是有作用的,譬如說插漢部落和喀爾喀部落。就已經聯合起來,準備應對明軍的進攻了。
蘇天成在草原上取得了勝利,見好就收,這樣的決定,一般人是作不出來的。
皇太極也有些奇怪,為什麽蘇天成率領大軍。進攻科爾沁右翼中旗的時候,代善與豪格沒有能夠與江寧營廝殺,盡管說濟爾哈朗還在大明的京城談判,但這是在草原上進行的戰鬥,大明朝廷也不好說什麽的,大明朝廷一直都沒有承認大清國,也就不承認蒙古部落已經歸屬大清國了,按照這樣的判斷,在草原上進行的戰鬥。與談判的事宜無關。
看了豪格寫來的信函之後,皇太極仰天長歎,他不能夠責怪代善,代善的謹慎還是有道理的,畢竟江寧營強大,而且是蘇天成親自指揮作戰,正藍旗和鑲紅旗真正和江寧營交手了,說不定是另外的一場慘敗。那樣的損失,大清國無法承受。他皇太極更無法承受。
草原部落出現的變化,皇太極已經掌握一些了,蘇天成撤回了河套草原,但控制了原來察哈爾部落控制的大片區域,錫伯族部落遷移到這片區域,開始行使管轄權了。這樣一來,大明的寧夏、榆林、大同等地,就徹底安全了,可以說,蘇天成這樣的決定。一來保證了大明邊關的安全,二來也為今後征服草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有些時候,盛怒之下的皇太極,也想著親自領軍,進入到草原,與蘇天成展開決戰,但這樣的決定,不能夠付諸實施,大清國面臨的局面,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遼東有盧象升率領的大軍,複州、宣州等地,被江寧營佔據,兩路明軍都可以直接威脅到沈陽,一旦沈陽的守備空虛,大清國的主要力量投入到草原上的戰鬥,接下來就很有可能是沈陽的淪陷,要是那樣的話,大清國將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
皇太極有時候想不明白,為什麽不到十年的時間,情況會發生如此重大的變化,以前大清國節節勝利的局面,好像不複存在,征服大明朝、入主中原的計劃,更是遙遙無期,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當然,這些事情都擺在眼前,與大明的決戰,也沒有正式開始,在大明京城的談判,為大清國爭取到了緩和的時間,至少正紅旗重新組建起來了。
皇太極內心最大的憂慮,是皇位繼承的問題。
人人都說皇帝萬歲,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身體越來越差的皇太極清楚,他的時間恐怕不多了,父皇努爾哈赤也曾經是這樣,身體垮下來之後,沒有能夠堅持多長的時間。
因為皇太極身體出現問題,大清國內部,再次出現了暗流,這一次與上次不同,暗流變成了明流,通過朝廷的討論,明確反應出來了。
草原征伐沒有取得應有的戰果,已經在朝廷裡面引發很多的議論了,結合到濟爾哈朗在明朝京師的談判,有人開始在這方面做文章了,而提出來異議的人,絕大部分都是正白旗和鑲白旗出身的軍官。
這絕不是偶然的情況。
多爾袞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這一點皇太極是非常清楚的,一直以來,他對多爾袞都是非常信任的,多爾袞不僅僅是手握軍權,而且是朝廷裡面的滿人吏部尚書,大清國的六部,有些奇特,有滿人和漢人之分,譬如說吏部尚書,有滿人和漢人,但真正掌握權力的,還是滿人,多爾袞身為吏部尚書,實際上掌握了人事權力,既掌握了官吏,又掌握了軍隊,這是很少見的情況。
皇太極態度的變化,還是在那一次昏迷之後,昏迷的幾天時間裡面,大清國高層出現的事情,令皇太極開始反思了,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加之范文程一些相關的分析,令皇太極感覺到了,人的權力是需要抑製的,就算是這人無論怎麽的突出,都不能夠直接威脅到皇帝,包括準備接任皇帝位置的人。
偏偏在這個方面,多爾袞出現了一些問題,而且是原則性的問題。
從這之後,皇太極開始改變做法,注意抑製多爾袞的權力了,雖然多爾袞依舊是吏部尚書,但有關官員的任命,大部分都是皇太極親自決定了,而且在軍隊的調整方面,也經過了仔細考慮,譬如說這次到草原去征伐,多爾袞應該是最為合適的人選,但皇太極要求豪格去,沒有要求多爾袞去。
皇太極已經感覺到,他若是不能夠安排好身後的事情,大清國可能要遭遇到重大的危機,一旦滿人高層因為皇位爭奪的問題,出現了內訌,大清國將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垮塌。
經歷過權力鬥爭的皇太極,非常清楚這裡面的利害關系。
軍隊的安排方面,皇太極也開始注意了,除開牢牢的掌握了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也順勢掌握了鑲紅旗,鑲藍旗也是支持他的,到如今,重新組建的正紅旗,也是在皇太極的掌握之中,可以說,軍隊力量的對比方面,多爾袞處於絕對的劣勢。
繼任者的問題,是皇太極最為頭疼的問題。
按照他的年紀,早就到了確立皇太子人選的時候了,可皇太極遲遲不願意公布人選,他是有些擔心,自己的兒子中間,最佳人選,只有豪格。
可惜豪格缺乏心機,缺乏準確的判斷能力,更為缺乏的是懷柔的心理。
這也不能夠完全怪豪格。
豪格的年紀,比多爾袞都大一些,也是從小就跟隨作戰,很少接觸到權力爭鬥方面的事宜,而且還成為過他人攻擊的目標,再說豪格自小在軍營裡面長大,性格也是豪爽和傾向於暴躁的,戰功方面是不用說的。
隨著身體日漸的衰弱,皇太極迫切感受到,必須要立皇太子了,這件事情,不能夠推遲了,否則自己突然出現什麽意外,大清國難以穩定。
想要坐穩皇帝的位置,首先是軍隊的支持,皇太極可以保證,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是絕對支持自己的,一旦自己確立了皇太子的人選,他們也是完全支持的,但其余的就不好說了,也有可能出現變故,譬如說代善,有可能不參與到爭鬥之中,濟爾哈朗的態度,不一定完全的明朗,要是那樣的條件下,豪格不一定能夠坐穩皇帝的位置。
其次是能力和軍功,這兩個方面,多爾袞都是在豪格之上的,至少大清國的權貴是這樣認識的,這就是豪格最大的劣勢所在了, 也是皇太極暫時無法改變的情況,之所以要求豪格出征草原,皇太極就是想著,能夠讓豪格建立更多的功勞,將來能夠更加的服眾。
一方面,皇太極想著立豪格為皇太子,另外一個方面,皇太極需要利用多爾袞的勇猛,為大清國立下功勞,這兩方面是有些矛盾的,睿智的皇太極,也感覺到為難了。
皇太極曾經調侃大明朝的皇位繼承,是一代不如一代,這個時候,他自己感受到了,才明白這件事情,絕不是什麽輕松的事情。
皇太極甚至出現過好笑的想法,要是蘇天成是自己的兒子,那麽繼承皇位,那是沒有說的,不管是誰,都是服氣的,可惜沒有這樣的可能性。
都說人才難得,這個時候,皇太極是真正的明白了。
不管怎麽說,皇太極必須要安排好繼任者的事宜,他這一輩子,幾乎都是成功的,絕不能夠在最大的事情上面失誤,必須要做的漂亮。
如何更好的確立繼任者,已經成為大清國最大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