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朱棣之子》第273章:大明版公元紀年法(上)
次日。

早朝。

奉天殿上。

朱高煦負手而立,俯視著殿內文武大臣,朗聲道:“今日早朝,朕要宣布兩件事。”

“第一件事,鑒於孔雀半島近年來戰事不斷,多有亡命之徒逃竄海上,劫掠來往海商,朕決定設置南洋水師,專司南洋海域一切防務。”

“由平江侯陳瑄任南洋水師都督,從一品,擢升太倉衛指揮使平安任副都督,正二品,命內官監宦官王景弘為監軍。”

“至於南洋水師的組建,朕決定分三步走。先從兩京漕運水手之中,挑選兩千青壯,再由之前王景弘所率領的下西洋船隊兩千老兵,手把手傳授這兩千青壯出海防務之事,限期一個月內完成四千人的編制,之後便正式出海,履行職責。”

朱高煦打算先成立南洋水師,摸索出一套建設海軍的章程,然後再設置北洋、東洋、西洋水師。

他已經計劃好了,南洋水師出海後的第一個任務,便是分派船隊前往孔雀半島,從西南端登陸,扶持蜀國王世孫朱友堉繼承蜀王之位。

而且,水師還要把蜀獻王朱椿的嫡三孫即今年才十六歲的羅江王朱友壎,秘密帶回大明京城。

朱高煦決定從綜合醫館調一批醫師,專門負責調養朱友壎的身體。

他之所以留下蜀獻王朱椿的嫡次孫黔江王朱友坿,就是為了防止出現新蜀王朱友堉因體弱承受不住治國壓力而驟然薨逝的情況。

朱友堉繼位後,南洋水師會留下兩千精銳守護蜀王宮,確保第二任蜀王朱友堉的人身安全。

除非朱高煦有新的命令下達,否則這批裝備了燧發火銃的南洋水師精銳,會一直守護二任蜀王朱友堉。

朝堂上眾臣聽完朱高煦的這番話之後,卻是沒有人表現出過激的反應。

畢竟,朱高煦不是與眾臣商議,而是直接宣布他設置南洋水師的決定。

他作為大明王朝的皇帝,在軍事方面自然是一言而決,除了太上皇朱棣,誰也沒有資格對他指手畫腳。

更何況,增設南洋水師之後,一下子會多出來很多文武官職。

“第二件事,太子建議朕將舊港都司與滿剌加都司合並,置之以郡縣,諸卿以為如何?”

朱高煦此話一出,大殿之上頓時響起了吵雜的議論聲。

“吏部認為太子的提議不妥?”

朱高煦高聲問道。

“陛下,臣等剛才所議,並非認為不妥,而是覺得滿剌加都司才設立五年多,其轄區內尚存有不願臣服的亂民,此時置之以郡縣,恐怕會加重府縣官員治理那裡的難度。”

吏部尚書蹇義走出班序,作揖行禮道。

“誰還有話要說?”

朱高煦聽了蹇義所言,沉默片刻,隨後撫須問道。

“陛下,臣曾奉命前往滿剌加都司撫慰百姓,在那裡停留過大半年。”

原交趾布政使、現吏部左侍郎黃福走出班序,躬身作揖道:“據臣所知,之前的滿剌加位於馬來半島,而今滿剌加都司的轄區包含整個馬來半島,北方與大城國(暹羅)接壤,其地之廣闊,遠在山東省之上。”

“故而,臣認為滿剌加都司可單獨改置為一省。”

朱高煦看向太子朱瞻域,問道:“太子,你怎麽看?”

“回稟父皇陛下,既然此事尚有異議,兒臣認為可以擇日再議。”

朱瞻域躬身道。

“那好,此事依太子所言,擇日再議。”

朱高煦揮了一下袖子,大度的說道。

退朝後。

武英殿。

“陛下,內閣解顧問、方顧問攜帶所編著作殿外求見?”

康平行至禦桌前十步外,

躬身行禮道。朱高煦淡淡的道:“見。”

隨後,方孝孺捧著一本線裝文稿,解縉跟在後面,兩人一前一後走進了武英殿。

方孝孺將文稿放在地上,與解縉一起作揖行禮道:“臣方孝孺(解縉)參見陛下,恭問吾皇聖安。”

“朕躬安,平身罷。”

朱高煦道。

“謝陛下。”

解、方兩人齊聲道。

然後,方孝孺把奉命編著的《華夏通史大綱》初稿捧在手中,躬身道:“臣等已編著好大綱,請陛下禦覽。”

康平從方孝孺手中接過線裝文稿,將其轉呈給了朱高煦。

朱高煦拿過文稿,先仔細看了看開篇數頁內容,之後又隨即翻看了幾頁。

“朕命你們編著華夏通史的目的是為了讓天下人了解我華夏歷朝歷代的歷史,可是這大綱初稿上的年號,著實讓人頭痛。就好比唐代,若非研讀過唐史之人,恐怕根本就不知道‘總章’與‘鹹亨’皆為唐高宗在位時期的年號。”

“陛下所言,臣深以為然。”

方孝孺先附和了一句,接著話鋒一轉道:“可自漢武帝開始,歷朝歷代的帝王皆用年號。漢末魏晉乃至隋唐宋元,所用過的年號加在一起不知凡幾,除非查閱典籍,否則老臣也會出現記錯記漏的情況。”

《大明第一臣》

朱高煦道:“朕覺得年號紀年過於混亂,不如讓朝野內外都省事些。以夏朝建立那一年開始為我華夏歷代王朝紀年的元年, 定其作為四海萬邦之紀年法,即所謂四海萬邦公用紀年也,簡稱公元紀年。以夏朝建立那一年為公元元年,之前的紀年叫公元前,之後的紀年叫公元後。”

三皇時代晚期氏族逐步發展成部落,最後出現了松散地管理一群農耕部落的首領炎帝。

史載炎帝凡傳七世,是從三皇到五帝時代的過渡時期。

炎帝時代末期,軒轅氏在北方興起,打敗了炎帝,並以武力統一黃河流域諸部落,建立部落聯盟的權力機構稱為黃帝。

這時,中國遠古歷史進入五帝時期。

五帝時代屬於原始社會的晚期,至最後一帝虞帝舜時,開始有了華這個族稱。

以後,經過夏、商、周三代的發展,中華文化模式逐漸定型。

歷史上把代表這一文化模式的族群,稱為華夏民族。

古代華夏族群居於中原,為文明中心,而周邊則較落後,因此逐漸產生了以文明禮義為標準進行人群分辨的觀念,區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種族,合於華夏禮俗文明者為華,或稱夏、華夏、中國人,不合者為夷,或稱蠻夷、化外之民。

東周末年,諸侯稱霸,孔子著春秋大義,提出尊王攘夷,發揚文化之大義。

如楚國自稱蠻夷,其後文明日進,中原諸侯與之會盟,則不複以蠻夷視之;而鄭國本為諸夏,如行為不合義禮,亦視為夷狄。

朱高煦用“夏朝之始”作為四海萬國公用紀元的第一年,並將此紀年法命名為“公元紀年”,實在是讓方孝孺、解縉感到無比震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