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朱棣之子》第313章:想想趙宋的下場
“太子駕到!”就在兵部眾官員聽了齊泰的吩咐,紛紛出言告退,還未離開值房之時,門外響起了宦官昌盛的聲音。“臣等拜見皇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千歲。”以齊泰為首的兵部眾官員連忙整理官服,主動按品級依次排成兩隊,躬身作揖行禮道。“兵部聽旨。”太子朱瞻域走進值房,俯視著兵部眾官員說道。宦官昌盛、劉敬忠眼疾手快,一左一右躬身上前,緩緩展開聖旨。朱瞻域左手負於後腰,右手輕按著面前的詔書,高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製曰:今裁撤兵部武選司、職方司、車駕司、武庫司,增設武備署、警安署,分別由左、右侍郎主管。”“武備署下設郵驛局、民兵局,警安署下設警安局、移民出入局、海事緝私局、警卒資格局。原退役軍休局移至兵部武備署之下。”“每局各設郎中二人、員外郎一人、主事三人分理局事,郎中、員外郎、主事品級不變。”“郵驛局掌天下驛站、遞運所與急遞鋪之事,各省府衙門設分局理事。退役軍休局職權不變,負責安置退役將士之事,各省府衙門設分局理事。”“諸都督府從各衛所選拔軍士,凡落選之衛所兵一概劃歸為民兵,由民兵局統籌管理。民兵農時則耕,閑時練習,有兵事則用之;事平,有功者一體升擢,無功令還民。在天下各省府設置分局理事。”“警安局負責原刑部、地方官府中有關追緝嫌犯、捕盜之事,在天下各省府縣衙門設置警安分局。”“移民出入局執掌大明子民移居海外藩國或藩國、屬國、外國之民移居我大明之事,各沿海府縣、邊疆府縣皆設分局理事。”“海事緝私局負責廣州、泉州等各處市舶司官民走私緝拿之事,在各處市舶司設立分局理事。”“警卒資格局負責警卒的招募、審查、認定、清退、致仕之事,在各省府衙門設立分局理事。”“各署局詳細職權及相關律令見乾熙二年兵部署局管理條例。欽此。”“臣等接旨。”齊泰、陳洽、楊榮等兵部官員躬身齊聲道。“齊尚書,此乃兵部署局管理條例。”朱瞻域從左邊袖袋裡掏出一本不算太厚的線裝書,遞給了齊泰,同時說道:“父皇特地命孤囑咐你,務必要求兵部各署局官員牢記條例,一切按條例行事,不得以不清楚所在署局職權為由,相互推脫,不辦實事。”齊泰躬身收下道:“微臣領命。”朱瞻域點了點頭,然後轉身向門外走去。“臣等恭送太子殿下。”齊泰等人再次作揖行禮道。待朱瞻域的儀仗隊徹底消失在兵部眾官員的視線之後,他們不再掩飾內心的喜悅之情,臉上紛紛露出了笑意。車駕司郎中朝著齊泰拱了拱手,忍不住恭維道:“齊公果然料事如神,陛下旨意現在就到了。”齊泰報之以微笑,並沒有接話。他與其他六部九卿等少數人,早就知道了朱高煦要改革兵製,如今不過是按部就班的推行罷了。剛才太子朱瞻域交給他的條例,裡面有不少內容就出自齊泰之手。之所以這段時間沒有走漏消息,那是因為朱高煦一再對眾心腹武強調,不能對外透露半點。解縉、方孝孺都不知道,更何況其他六部郎中、主事等官員。別的不說,就說裁撤兵部四司之事,若事前走漏了消息,齊泰相信這四司的官員敢聯名死諫。如今木已成舟,這些人想反對也來不及了。更何況,舊的四司沒了,卻新設了郵驛局、民兵局、退役軍休局、警安局、移民出入局、海事緝私局、警卒資格局等七個局。這兵部七局,僅聽其大略職權,也知道皆握著實權。而且每局設郎中二人、員外郎一人、主事三人分理局事,七局加起來比原先四司多出了六個郎中、三個員外郎、九個主事。相比之下,兵部雖然失去了調兵權與四個司,但卻新增了兩署七局,總體職權是得到了擴張的。“這七局郎中、員外郎、主事該由何人擔任,爾等且議一議。”齊泰行至正堂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朗聲說道。另一邊。太子朱瞻域宣旨完畢後,打算回武英殿向朱高煦複命,卻殿前遇到了剛出殿的新城侯張輔。張輔自然恭恭敬敬向朱瞻域行禮。朱瞻域與張輔寒暄了幾句,便目送對方離開,然後才走進武英殿。“新城侯此來,乃是想向朕討一個雲貴都督府軍參總督的差事。”朱高煦看見朱瞻域在殿外與張輔說了幾句話,知道朱瞻域大概在想張輔為何而來。因此,他不等朱瞻域發問,就主動將此事說了出來。“父皇答應了?”朱瞻域試探著問道。朱高煦反問道:“你希望朕答應還是不答應?”“依父皇令旨,每個都督府皆設從一品軍參總督、軍政總督各一名,共同掌管本部軍事。”朱瞻域道:“其中軍參總督掌作戰指揮之權,此乃調動兵力之權。其節製著四軍兵力,每軍兵力不下於三萬人,這種規模的戰鬥指揮,新城侯有過經驗,應該可以勝任。因此,兒臣以為可以任命其為雲貴軍參總督。”交趾設省之前,由南征主將盛庸兼任著交趾都司的都指揮使。永樂五年,朱棣下詔郡縣安南,設置交趾三司後,張輔是第一任交趾都司的都指揮使,所以他有指揮數萬兵力戰鬥的經驗。都指揮使是正二品武官,雲貴都督府的軍參總督是從一品,等於升了一級。“不錯,讓新城侯去做雲貴軍參總督確實合適。”朱高煦點頭道。“父皇,兒臣心中有些疑惑。”朱瞻域忽然道。“說。”朱高煦道。“父皇改革兵製之前,兵部除了掌握軍令外,也有讓臣控制軍隊之意。”朱瞻域道:“當年太祖皇帝把大都督府一分為五之後,為的是限制武將掌握的兵權。永樂年間,地方鎮守或命將出征, 武臣為總兵官之外,皇爺爺皆派臣提督軍務。”“如今父皇將兵部掌調令之權,移交到了大都督府軍參部,是否算是打破了皇爺爺以製武的常製?”歷史上,兵部官員以臣身份外出提督軍務的情況十分普遍,從永樂朝開始一直到明末,皆為常製。明中後期五軍都督府失去了參政、議政權,由“總內外諸軍事”的中樞機構變成處處受製於兵部的單純執行命令的機構,則是一分為五背後都督府實權削弱殆盡的事實。五軍都督府權力的削弱和兵部權力的加重,表明明朝的軍事領導體制一直沿著以部製府,以製武的方向變化著,也表明明朝的軍事領導體制漸趨於統一,統一於官的兵部。在朱高煦看來,軍隊應該是一個高度集中統一的武裝集團,因為只有高度的集中統一才有較強的戰鬥力。從這個角度上講,明後期五軍都督府權力的削弱和兵部權力的加強是一種進步,對增強軍隊戰鬥力有利,而統一於官的兵部又不會對皇權構成威脅。當然,這種領導體制並不完善,兵部對前線指揮乾預過多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軍隊戰鬥力在官的領導下,並沒有增強多少,武將的地位與日下降,甚至淪落到跪拜同品級官的程度。“想想趙宋的下場,你就知道官掌握軍權的可怕後果。”朱高煦耐心解釋道:“大都督府不過是個名頭,執掌軍參部、軍政部的左、右都督並無實權,畢竟大都督府不是左、右都督兩個人說了算,還有其他五個都督及各司指揮使。”“雖然軍參部在戰時享有最高指揮權,但其指揮權將在戰時自動下放給每個都督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