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朱棣之子》第191章:耕戰建國(下)
朱高煦道:“國王直接管理的領地,就相當於朝廷的直隸地區。”

他這話一出,眾王子皆面露疑惑不解之色。

因為如今朝廷的直隸下轄著十四府,人口也是全國最多,綜合實力可謂是天下最強的省級行政區。

“你們試想一下,若國王手裡沒有強大的實力,便很難控制整個藩國。”

朱高煦解釋道:“所以國王的直轄領地,就相當於國王的根據地。而在國王直轄領地之中,國都府,即國都所在的府,便是直轄領的重中之重。”

朱孟烷道:“照太子哥哥的意思,那這個國都府就相當於朝廷的京師。”

“不錯,正是此理。”

朱高煦點頭道:“因此,移民到了藩國之後,授田首先要充實國王的直轄領土。待國王直轄領地上的人丁數增長起來之後,才能大規模往周邊開拓。”

“為了控制人口,防止流民出現,我建議大家效法皇爺爺當年定下的規矩,嚴令戶籍必須世代相傳,不能隨意變更,平民不得隨意遠遊,若有不務耕種,專事末作者,視為遊民,則逮捕之。”

朱高煦補充道:“當然,這種政策會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世代為農,雖然有利於開墾農田和促進農業發展,但卻不利於工商之業的繁榮。”

“因此,最好準許軍籍、民籍子弟通過科考入仕後,申請改為官籍,若與王族聯姻,也可申請更改戶籍。”

“根據《宗藩條例規定,在選拔官員方面,各藩國實行與大明本土一樣的科舉製。當然,在這個科舉製之外,可以並行察舉製,朝廷不限制。”

“所謂‘耕戰建國’,沒有百姓就沒有耕地,有了耕地才能養民,人丁才可以增加。而有了大量的人丁,才能有兵源,如此藩國才能有實力向四周拓展領土。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各位。”

他說到這裡,選擇了停頓。

眾王子之中,聰慧者如朱孟烷,已經明白了朱高煦的意思。

由藩國國王分封出去給郡王的封地,雖然對於國王來說是分封領,但對於郡王本人來說卻是直轄領地。

郡王就藩以後,需要帶著自己的屬民建立由郡王直管的府縣。

如果郡王不能用心經營他的直轄領地,那麽想要衣食無憂,享受榮華富貴就成了白日做夢。

所以,郡王也得認真學習為君之道,掌握治國理政的方法,好好治理麾下的子民。

盡管朱棣準許諸藩建國之後,效彷朝廷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宗人府等衙門,設親王都督府,由親王直管藩國軍務對應五軍都督府,另外設六署對應六部、監察司對應都察院、通政署對應通政司、國理寺對應大理寺、宗正署對應宗人府等衙門管理藩國的其他事務。

但是,按照《宗藩條例的規定,各親王在海外建立的藩國位同朝廷治下一省。

因此,在朝廷的公文之中,即書面上來說,各親王兼任著本國承宣布政使、都指揮使、按察使的職務。

都指揮同知由原三護衛長官擔任,藩國王世子兼任藩國國都所在府府尹、副都指揮使、布政使、按察使。

其余諸子郡王根據封號世襲各府知府、各衛指揮使,朝廷也按這個標準來進行文字記錄。

至於藩國內的各種制度實際情況是怎樣的,設置的是什麽官職,還用不用軍屯製、衛所製,那是藩王的事,朝廷不插手,也不過問。

雖然各親王被改封到海外建國之後,原爵位歲俸被取消,但是卻可以領到三份官職俸祿,而且本國的賦稅只需要繳納三成給朝廷,

剩下七成皆由其自行分配使用。朝廷有新的國策或邸報下達,也會行文給各藩國的國王。

換句話說,海外各藩國雖名為國,實則為大明治下一個擁有高度自治權的省。

在朝廷官方記錄之中,藩國境內的文武官員品級,與朝廷一樣,還是九品十八級。

故而,由藩王直管的親王都督府、六署、監察司、通政署、國理寺、宗正署等藩國衙門,地位比從二品的承宣布政使司衙門低半級,即正三品。

這裡對於布政使的品級做個介紹,因為在《明史·職官志四中說布政使是正三品,其實這是歷史上宣德朝之後才形成的定製。

而在宣德朝之前,僅僅洪武一朝,布政使的人數與品級就有多次調整。

洪武九年,置布政使一人,正二品。

洪武十三年,置布政使一人,正三品。

洪武十四年,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正三品。

洪武二十二年,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從二品。

當朱棣奉遺詔繼位之後,在永樂二年,對布政使的人數和品級進行了重新規定,僅保留布政使一人,從二品的品級不變。

按照《宗藩條例的規定,在藩國國都,建立宗學,即小型的大本堂,傳授本國宗室子弟文武之道。

親王之子十歲可封郡王,十五歲才能開府建郡王府,而每個郡王都有兩座王府。

依據朝廷的宗王坊之製,各藩國國都建造有小型的郡王坊。

各郡王在迎娶王妃時使用,以及就藩後再回到藩國王都覲見國王時居住。

至於另外一處郡王府,則是在郡王的封地之處。

老朱在最終版的祖訓裡規定:“凡皇子、皇孫、皇曾孫、皇重孫,自年滿六周歲起,必須進入大本堂進學,習儒法之術與禦下之道,少則六年,多則九年,方可結束進學。”

這裡面的皇孫、皇曾孫、皇重孫,主要指的是親王之子。

除了太子外,當朝皇帝的其余皇子會被封為親王。

親王的兒子是皇孫,其嫡長子繼承親王爵位外,余子皆封郡王。

那麽第二代親王的兒子就是皇帝的曾孫,第三代親王的兒子則為皇帝的重孫。

說白了,按朱元章的意思,這些有資格到大本堂進學的孩子,皆為親王之子。

因為郡王的孩子,除了嫡長子繼承郡王爵位外,其余諸子便逐漸與親王嫡系越來越遠,自然與當朝皇帝的血緣也會更遠。

也就是說,郡王之子將來繼承大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也就不在培養范圍之內了。

朱棣繼承了朱元章的帝位,也繼承了朱元章在《祖訓裡定下的規矩。

他特地在《宗藩條例之中加了一條,即要求歷代藩國國王諸子,都必須進入新修大本堂進學。

這是因為所有藩國國王親王的兒子,將來無一例外,皆會在年滿十歲之後受封為郡王。

而這些郡王,在未來皆是各自封地上的最高統治者,必需要學習為君之道,掌握治理府縣的方略。

他們的孩子需要前往位於藩國國都的宗學學堂進學。

因為對於藩國國王來說,這些郡王的孩子與藩國嫡系的血脈相對來講比較近。

倘若將來藩國嫡系有變,也好從就近郡王一系選擇新的王位繼承人,如此新任國王才能從容不迫的執掌藩國大權,防止王室大權旁落。

關於這些涉及到帝位、王位傳承穩定而延伸出來的一些規章制度,朱高煦沒有辦法與眼前的眾王子明說。

只能等眾王子年長以後,經歷的事情多了,慢慢去領悟。

就算現在朱高煦說的再多,除了個別聰慧之人外,其他大多數人很難領悟。

所以他便開始與眾人講解“耕戰建國”裡的“戰”。

“我早上帶著你們挖地,讓你們明白了使用鐵鍬的技巧可以省力。沒有技巧,只靠蠻力,會事倍功半,而要想事半功倍,必須要懂得技巧。領兵打仗也一樣,得會使用兵法。”

朱高煦端坐在講桌後,俯視著眾王子道:“歷代兵法以《孫子兵法為首要,還有薑太公的《六韜也非常經典。那麽,藩國建國之初,對外征戰,雖與兩軍對敵類似,但是區別極大。誰知道這是為什麽?”

“太子哥哥,我知道。”

朱孟烷舉手道。

朱高煦點頭道:“孟烷,你說說看。”

“太子哥哥,我認為海外之地,多是沒有文明的蠻荒之地,那些土地上面雖然居住著許多人,可那些土人往往沒有文明傳承,多以部落存在,與努爾乾地區的林中野人區別不大。”

朱孟烷起身說道:“因此,對待這些野人,藩國應該效法四叔皇帝陛下懷柔遠人的政策,以吸納土族,使其變成我們的人為主。但是,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當先以強大的武力震懾野人,然後再配合文明教化,化蠻夷為我大明子民。”

“說的好!”

朱高煦鼓掌道:“孟烷說出了皇爺爺當年改封諸藩於海外建國的精髓。”

他說到這裡伸手示意朱孟烷就坐。

待朱孟烷坐下後,朱高煦卻又接著道:“對土著作戰,的確與兩國之間爭戰不同,當以‘文化戰爭’為主,以武力征伐為輔。”

不等眾王子發問,朱高煦當即解釋道:“所謂‘文化戰爭’,即利用國野之製來變化土著人的思想,將土著野人改造成說漢話、寫漢字、行漢禮的華夏人。”

“野人與不入戶籍的賤民一樣,不能在的藩國境內擁有土地或房產,其子女沒有進入藩國境內學校進學的資格,沒有進入藩國轄區內做工、經商、務農的資格,也沒有參加科考做官或入伍從軍的資格。”

“只有野人部落的酋長或村落的村長,或他們授權指定的野人,才有資格與藩國的國人進行貿易,或進入藩國境內的城鎮遊覽與學習。”

“國野製雖然看似簡單,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最好把國野之別套入戶籍製,以戶籍區分國人、野人,劃定兩者的地位。而在吸納與轉化野人為國人方面,則施行禮考之製。”

眾人聽到“禮考”二字之後,紛紛議論起來。

朱孟烷舉手問道:“敢問太子哥哥所說的‘禮考’是怎樣的?”

“‘禮考製’其實就是漢家禮儀考核之製,目的是為了‘化夷為夏’。”

朱高煦做出了一番解答,道:“禮考的主要內容,以說漢話、寫漢字、用漢禮為主,加以對考試者祖先的考證,給其找一個華夏祖先之後,此人才有資格成為藩國的國人。”

“通過禮考的野人,將成為藩國國人,擁有國人的一切權力,並獲得大明平民戶籍,若被選從軍,擇授予軍籍。”

“太子哥哥,野人成為國人之後,是不是享有與大明子民一樣的權力?”

朱孟烷問道。

朱高煦答道:“沒錯,野人成為國人之後,可以參加科考,入仕做官,再進一步申請改為官戶,成為人上人。”

“學會說漢話是野人成為藩國國人的前提,只要學會說簡單的漢話,行簡單的幾種華夏禮儀,便有資格被國人雇傭為家仆,或者受到親王都督府的招募成為輔兵。”

“野人出身的輔兵在服役期滿後,可直接申請參加禮考,合格者將自動獲得由藩國國王賜予的本藩國民籍, 他們的子女也將自動成為藩國國人,獲得大明戶籍。”

朱孟烷尋思道:“依太子哥哥的意思,應該禁止普通的野人進入藩國境內,不準野人享有在藩國境內進學、看病、經商、做工等國人才有的權力。”

“說的不錯。”

朱高煦補充道:“除此之外,野人想要成為藩國國人,還有幾種途徑。比如,你們要準許會說漢話的野人用錢糧購買或換取國人身份。此外,生父為藩國國人,其生來就是國人。”

眾王子聞言,腦海中浮現了一個場景,即許多野人女子倒貼也要嫁給大明藩國的國人。

朱高煦接著道:“為大明藩國立下大功的野人,或者野人部落的酋長或野人村落的村長,一旦臣服大明,接受藩國的統治,便可免去禮考,得到藩國國王恩賜,成為大明藩國國人。”

“太子哥哥高明!”

朱孟烷眼前一亮,喜道:“如此一來,野人之中的英傑,皆成了大明藩國的子民。”

講堂內的眾王子無不瞪大雙眼,震驚無比!

他們發現這種修改後的國野體制,簡直就是為開拓海外,耕戰一體而量身打造的最佳制度!

ps:感謝中友1104181817,越海流雲,ctsqzl_,書友2021030176480537104,zmzlq等老鐵的推薦票與月票!

昨天晚上更新的章節,因為有敏感詞被封了,修改後今天中午十二點多才申請得到解禁。本書不會無緣無故斷更,做人做事要有始有終,兄弟們放心!

感謝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