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朱棣之子》第303章:老朱家的恩人(上)
網站最新地址為 m.22ff.c露b

 “陛下,太子殿下求見?”

 賽哈智退下不久之後,康平入殿稟告道。

 朱高煦繼續看著與廣西土司勾結賊寇作亂有關的奏疏,頭也不抬的言道:“見。”

 “兒臣見過父皇陛下。”

 太子朱瞻域躬身作揖行禮道。

 朱高煦放下奏疏,看向朱瞻域,問道:“何事?”

 “半個月前,恭順伯平定河西土韃叛亂有功,當時父皇命兒臣草擬一份論功行賞的章程,數日前兒臣已擬好呈給了父皇。”

 朱瞻域恭聲答道:“兒臣想著父皇應該是忙於政務,忘了這個章程,才遲遲沒有批示。”

 “朕問你,你為恭順伯求賞賜,是出於私心,還是公心?”

 朱高煦臉色瞬間陰沉下來,面無表情的再次問道。

 父子倆口中提到的“恭順伯”,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恭順鄉伯”。

 大明初代恭順伯吳允誠,因為屢立戰功,累功受封的是縣伯。

 吳允誠去世後,其爵位傳到他兒子吳克忠身上時,降一級成為了鄉伯。

 當代恭順伯吳克忠嫡女吳芝蘭是太子朱瞻域的選侍,否則朱瞻域也不會為了恭順伯的賞賜特地來求見朱高煦。

 “不瞞父皇,兒臣是公私皆有。”

 朱瞻域坦誠相告道:“於公而言,恭順伯平定土韃叛亂,論功當賞賜;於私而言,兒臣納了恭順伯嫡女為妾,為他請賞,也算順應人情。”

 朱高煦沉聲道:“朕知道恭順伯的忠心,也知道他吳家滿門忠良。朕之所以沒有批示,是因為還沒有想好如何賞賜他。”

 當代恭順伯吳克忠所鎮守的涼州衛乃至整個隴右、河西附近之地,是大明安置土韃的主要地區。

 所謂“土韃”,即歸附大明的草原人、外族人。

 大明除了設置普通衛所管理歸附之民外,還設有土衛、土官相參治理,加上河西地處邊陲的特殊形勢,比較容易出現歸附籍軍士嘩變的現象。

 土韃衛所之中,由原部族首領擔任的百戶、千戶官,即為韃官,也叫達官。

 歷史上,“達官顯貴”一詞之中的“達官”就是這樣演變來的。

 在永樂年間,正當吳允誠與吳克忠父子倆奉詔參加第一次朱棣親征大漠之際,涼州土韃軍隊中就發生了叛亂。

 當時,原歸降大明的涼州衛“韃官千戶”虎保、永昌衛“韃官千戶”亦令真巴等趁機起兵反明,欲脅迫吳允誠部眾同反。

 留居涼州的吳允誠之妻楊氏與吳允誠次子吳管者卻拒絕叛逃,更是召集部將保住等人平叛,擒伍馬兒沙等人,又在紅崖山地區擊敗了虎保所部。

 這一戰過後,吳管者以功,授涼州衛指揮僉事;保住以功,獲賜姓名楊效誠,也授涼州衛指揮僉事。

 此後,隴右、河西附近的土韃叛亂,每隔數年就會發生一次。

 就在半個月前,河西土韃勾結韃靼人,反叛作亂,恭順伯吳克忠帶兵平定了叛亂。

 在朱高煦看來,平定河西土韃之亂,本就是吳克忠的職責所在。

 畢竟吳克忠擔任著涼州衛指揮使的職務,平定轄區內的亂子,本就是其分內之事。

 當然,賞賜是不能少的,但如何賞賜,卻是一門學問。朱高煦對隴右、河西地區的土韃反覆叛亂一事,很有意見。

 他認為土韃反覆作亂與治理那裡的官員一定存在這某種因果關系。

 朱高煦本想召吳克忠進京,借著賞賜之際,敲打對方一番。

 卻沒想到太子朱瞻域先他一步,來替吳克忠要賞賜了。

 “太子,你想要朕給恭順伯什麽賞賜?”

 朱高煦問道。

 “父皇,恭順伯在南京有座宅子,他那宅子隔壁有一處廢宅,原本是太祖皇帝賞賜給高陽侯的,五年前高陽侯之子韓觀及其妻兒老小舉家搬遷到了現在的京師,那處宅子也就荒廢了。”

 朱瞻域恭聲答道:“兒臣想著,那宅子荒了倒也可惜,不如賞賜給恭順伯。”

 原本賞賜一處宅子給恭順伯吳克忠,對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來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朱瞻域一提到“高陽侯”,朱高煦瞬間就皺起了眉頭。

 “這件事,朕不能答應你。”

 朱高煦揉了揉眉頭,緩緩說道。

 朱瞻域有些詫異的問道:“父皇是有難言之隱?”

 “你可知高陽侯是何人?”

 朱高煦不答反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朱瞻域開始回想腦海中與“高陽侯”有關的記憶。

 大明朝的高陽侯只有一位,名叫韓成,乃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的濠州老鄉。

 當年,太祖起兵時,韓成就一直跟隨左右,並擔任太祖親兵宿衛。

 在鄱陽湖之戰中,太祖被陳友諒麾下的猛將張定邊逼入絕境。

 就在太祖打算拔劍自刎之時,韓成勸諫一番之後,強行脫下太祖的蟒袍玉帶換到他的身上,接著跳湖而逃,把張定邊引走,成功拖延了時間。

 待常遇春等人趕到,太祖才得以獲救。

 之後,太祖重新組織兵力,並采用火攻辦法,終獲全勝,陳友諒中箭身亡。

 大戰過後,太祖從湖裡找到了韓成的屍體,泣不成聲。

 待到大明開國,太祖感念韓成之功,封其為安遠大將軍、輕車都府帳前總製親兵指揮使,加封為高陽郡侯,諡號忠壯。

 換言之,韓成這個高陽侯爵位,是他用生命換來得。

 不久後,太祖下令建昭忠祠於鄱陽湖畔康郎山,高陽侯韓成列為功首,位居第一,朝廷每年派人祭奠。

 後又建祠於虹縣城內縣署之西,城隍廟東,虹縣向來沒有昭忠祠,就以韓侯祠替代,以表忠萬世,恤食千秋。

 “朕在永樂初年所著的《大明開國演義》,是你少年時最愛讀的幾本書之一。”

 朱高煦見朱瞻域沉默不語,於是緩緩言道:“別的話,朕也不多講,你應該明白。總之,沒有當年的韓成,就沒有現在的朱家皇室。高陽侯,是咱老朱家的恩人。”

 “父皇,兒臣當然知道韓家對大明有恩,但皇爺爺遷都之後,特地命人給韓家重新在這京城造了新宅,韓家在南京的老宅確實已經荒廢了。”

 朱瞻域低聲嘗試著勸道。

 由於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新地址避免迷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